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广西区北部超高压输电线路一次连续覆冰事件的天气学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奇 张厚荣 +3 位作者 宗莲 苏浩辉 杨元建 高志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9-589,共11页
广西区是我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输电的重要通道,2015年1月26日—2月8日期间广西区北部桂林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连续覆冰事件,其最大覆冰厚度可达24.83 m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线... 广西区是我国南方电网西电东送输电的重要通道,2015年1月26日—2月8日期间广西区北部桂林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范围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连续覆冰事件,其最大覆冰厚度可达24.83 mm。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线路覆冰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温湿垂直层结、局地气象要素以及大气环流指数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电线覆冰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东亚大槽偏强,阻塞高压引导脊前偏北气流南下,冷空气入境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暖湿气流汇合,在北方寒潮与南方水汽的共同作用下,地处高海拔的输电线塔杆易出现覆冰。冷暖气团在桂林北部山区上空相互对峙形成准静止锋时出现两种覆冰变化特征:当冷空气强盛且水汽充沛时,过冷却雨滴冻结或者雾滴凝华形成电线积冰;而在暖气团主导下电线覆冰则自然融化。准静止锋的锋区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线的覆冰增长过程,特别地,冷暖空气的交替主导是电线反复积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线覆冰 冷空气 暖湿气流 东亚大槽 超高压
下载PDF
粤西低纬山地春季的一场降雪 被引量:7
2
作者 于文杰 罗学芬 李剑兵 《广东气象》 2007年第1期40-41,共2页
分析信宜大田顶2005年3月4日春季降雪现象可知,500hPa横槽推动锋区南压,700hPa新疆脊前西北急流引导强冷空气南下,并与南支槽、低涡配合,使粤西低纬山地近地面到700hPa之间气温降到0℃以下,在出现有利降水情况时,粤西低纬山地有出现降... 分析信宜大田顶2005年3月4日春季降雪现象可知,500hPa横槽推动锋区南压,700hPa新疆脊前西北急流引导强冷空气南下,并与南支槽、低涡配合,使粤西低纬山地近地面到700hPa之间气温降到0℃以下,在出现有利降水情况时,粤西低纬山地有出现降雪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低纬山地 春季降雪 信宜
下载PDF
利用风廓线雷达对广东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类暴雨过程低空风场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芯玉 廖菲 胡东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暴雨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2014年发生在广东前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的暴雨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各层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暴雨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2-2014年发生在广东前汛期的短时强降水的暴雨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低空急流指数以及各层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广东前汛期,86%的暴雨过程都会有短时强降水的出现;(2)2 km高度以下最大风速呈正态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10~21 m/s之间,60%以上的强降水发生前3小时低空急流便已经存在,且随着强降水的临近,低空急流的比例逐渐增大,超过80%的过程强降水出现时有低空急流相配合;(3)暴雨发生前低空急流强度基本维持,最低高度逐渐降低。强降水出现时次,低空急流表现出逐渐加强的特征,最低高度也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低空急流指数I增大;(4)地面到不同等压面的垂直风切变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强降水发生时地面到925 hPa垂直风切变相较于暴雨发生前有所增大,而地面到850 hPa及700 hPa垂直风切变在强降水发生时则表现出下降的特征;(5)选取暴雨发生前各类物理量的中值作为暴雨发生的阈值,则低空急流强度在13.5 m/s左右,最低高度为1 km左右,低空急流指数I为6×10^-3s^-1左右,地面到925hPa、850 hPa以及700 hPa之间的垂直风切变分别在7.3×10^-3s^-1、6×10^-3s^-1以及4×10^-3s^-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短时强降水 阈值选取 低空急流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AN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A TORRENTIAL RAINSTORM IN THE WARM SECTOR OF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腾飞 于鑫 +2 位作者 黄健 万齐林 刘显通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8年第4期481-493,共13页
On May 20 th 2007, a brief but severe downpour rainstorm occurred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Maoming and Yangjiang with rainfall of 115 mm per hour.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with 1°×1° resolution, Do... On May 20 th 2007, a brief but severe downpour rainstorm occurred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Maoming and Yangjiang with rainfall of 115 mm per hour.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with 1°×1° resolu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conventional surface observations, high-altitude radiosonde and wind profiler radar were used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synoptic scale and mesoscale systems during this torrential rainst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storm was caused by a quasi-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 and the slow-movement of this system was the primary trigger of the torrential downpour;(2) water vapor was abundant, nearly saturated and in steady state throughout the atmosphere before the storm; intrusion of the weak dry and cold air in the middle level and a striking "dry above and wet below " structure had increased the atmospheric instability;(3) low-level southwesterly airflow from a low pressure(trough) at the Beibu Gulf provided abundant water vapor at the onset of the rainstorm; a deep dry layer was formed by dry and cold air behind the high-level trough, which facilitated latent heat release;upper-level divergence and low-level convergence circulations also provided vertical uplift for warm and moist air at the lower level;(4) Topography only played a minor role as the MCS developed and strengthened over relatively flat coastal terrain. Low level density flow induced by convection triggered new convective cell generation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convective system, thereby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at lower layers, and resulting in strengthening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coastal areas RAINSTORM in the WARM SECTOR SYNOPTIC scale systems MESOSCALE process
下载PDF
2020年1月上旬四子王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5
作者 宿晓霞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4期34-36,共3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20年1月上旬四子王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低槽、蒙古地面冷高压、切变线以及地面倒槽等。在此次强降雪天气发生之前,500 hPa亚...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20年1月上旬四子王旗一次强降雪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低槽、蒙古地面冷高压、切变线以及地面倒槽等。在此次强降雪天气发生之前,500 hPa亚欧中高纬主要呈两槽一脊的大气环流形势,有一个数值为-32℃的冷中心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一带,内蒙古中北部区域主要受暖高脊的影响。冷式切变经过四子王旗及其周边区域,切变后部的西北冷空气、西南大风速带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切变前段的暖湿西南气流共同在四子王旗一带汇集,同时温度露点差不超过1.0℃。在冷高压前部西北冷空气、丰富的西南水汽供应条件以及切变的共同作用下,四子王旗大多数地区出现了降雪天气过程。四子王旗高空大气一直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中低层受西南和东南气流的共同影响,将南海、东海以及黄海充足的水汽持续不断地朝四子王旗一带及其周边区域输送。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有利配置为此次强降雪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降雪天气之前,降雪落区存在逆温层,上部干暖、下部略暖湿的垂直结构意味着天气过程中具备不稳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雪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