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9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SP-RCP耦合情景的城市局地气候分区模拟--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亮 马磊 陈成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269-281,共13页
基于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能够展现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是当前土地覆被变化领域的热点。现有研究地表分类体系中的建设用地无法精确刻画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且土地模拟研究中不统一的模拟情景将影响土地模拟结果的可比性,因此,本文采... 基于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能够展现未来城市的多种可能性,是当前土地覆被变化领域的热点。现有研究地表分类体系中的建设用地无法精确刻画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且土地模拟研究中不统一的模拟情景将影响土地模拟结果的可比性,因此,本文采用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ModelIntercomparisonProject,CMIP)最新提出的三种典型SSP-RCP耦合情景,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开展了未来近期(2030年)、中期(2060年)和远期(2090年)的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时空模拟。结合马尔可夫模型和多目标规划预测未来耦合情景下各LCZ类型的数量需求,并通过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实现LCZ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①SSP126情景下生态用地(LCZA/B/D/G)得到了有效保护,且建筑用地(LCZ1~6、LCZ8~10)在主城区的扩张得到有效控制。②SSP245情景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顾及了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建筑用地扩张明显,但生态用地(LCZA/B/D/G)的面积仅出现了轻微下降。③SSP585情景建筑用地(LCZ1~6、LCZ8~10)和耕地(LCZ D)扩张态势十分显著;21世纪中、后期的林地(LCZ A、LCZ B)和水体(LCZ G)将遭到严重破坏。本文首次开展了自然与人文双重驱动下的城市LCZ时空模拟,研究成果能够直接应用于城市气候与规划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模拟 局地气候分区 SSP-RCP情景 Markov-MOP-FLUS模型 时空模拟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气候舒适度时空特征
2
作者 谭凯炎 房世波 俄有浩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人居气候舒适性是评判城市环境宜居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1991-2020年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每日气象要素资料,采用室外天气舒适指数(OWCI)模型,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总体水平、舒适度年内变化类型、冬夏两季的空间差异,并... 人居气候舒适性是评判城市环境宜居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1991-2020年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每日气象要素资料,采用室外天气舒适指数(OWCI)模型,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总体水平、舒适度年内变化类型、冬夏两季的空间差异,并剖析了城市的夏季炎热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城市年平均气候舒适度高于舒适等级水平,但空间差异明显,31个主要城市一年中舒适天气累计日数均超过半年,年平均舒适日数为231天,总体人居气候环境良好。中国31个主要城市气候舒适性年内变化可分为寒冬凉夏型、冷冬凉夏型、冷冬热夏型、暖冬长夏型及四季舒适型5种类型;春秋季节天气普遍舒适,冬夏两季气候舒适性空间差异很大,冬季的差异大于夏季的,12座城市适合夏季避暑,比较适合冬季避寒的城市有海口、广州、昆明、南宁和福州。夏季酷热的城市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近30年其夏季的酷热日数和酷热程度有较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性 室外天气舒适指数 宜居城市 旅游与康养 避寒避暑气候
下载PDF
1961-2018年长白山气候舒适期变化特征
3
作者 姜忠宝 王玉昆 +4 位作者 杨雪艳 李尚锋 于秀晶 潘春晓 邱译萱 《干旱气象》 2024年第4期620-628,共9页
研究长白山气候舒适期的变化,可以为其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18年长白山二道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 研究长白山气候舒适期的变化,可以为其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1—2018年长白山二道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和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分析长白山地区气候舒适期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利用综合舒适指数对长白山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5—9月为气候舒适期,4月和10月为气候较舒适期。稳定气候舒适初日整体呈提前趋势[1.9 d·(10 a)^(-1)];稳定气候舒适终日整体呈推迟趋势[2.3 d·(10 a)^(-1)],且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由偏早转为偏晚。稳定气候舒适期平均为177 d,整体呈增长趋势[4.2 d·(10 a)^(-1)],其中1960—1980年代初期为偏短期,1980—1990年代中期为平稳期,1990年代中期以后转变为偏长期,并存在3~5 a周期。当东亚地区春季500 hPa高度场正异常,有利于稳定气候舒适初日异常偏早,反之异常偏晚;当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500 hPa高度场存在负异常,有利于稳定气候舒适终日异常偏早,反之异常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气候舒适度 综合舒适指数 稳定气候舒适期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大规模灌溉对海河流域气候影响模拟研究
4
作者 桂云鹏 赵勇 +2 位作者 杨明祥 王庆明 翟家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6,共9页
为保障粮食安全,海河流域常年灌溉水量200亿m3以上,而大规模灌溉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为揭示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该研究构建海河流域区域气候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在WRF陆面模块中,开发灌溉精细化模... 为保障粮食安全,海河流域常年灌溉水量200亿m3以上,而大规模灌溉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为揭示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该研究构建海河流域区域气候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在WRF陆面模块中,开发灌溉精细化模拟的新方案,设计关闭灌溉的控制试验与开启灌溉的敏感性试验,模拟分析大规模灌溉对海河流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使得海河流域潜热通量增加,显热通量减少,4—6月变幅最大。灌溉导致流域3—11月气温降低,其中4—6月降温最大,且空间上总体表现为灌溉量越多的地区降温越大,4—6月平原区降温0.64℃,子牙河平原与大清河淀西平原交界地带降温超过1.0℃。灌溉主要影响对流性降水,导致海河流域年降水增加6.07 mm,集中在4—6月,空间上主要在大清河流域与子牙河流域,其中大清河山区4—6月降水增加15~30 mm。灌溉改变近地表气象要素,使得流域参考作物蒸散发量减少,单位面积作物需水量降低。因此,大规模灌溉的气候效应在供需两侧支撑保障流域水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资源安全保障布局等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气候变化 气候模型 海河流域
下载PDF
近50年石家庄地-气温差变化特征
5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2 位作者 刘思廷 赵煊 范欣 《气象科技》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利用石家庄17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1年逐日地面气温、0 cm地温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气温差从1月开始逐渐增加,5月达到最大值5.0℃,然后开始减小,12月达到最小值-0.8℃;地-气温差在11月到次年1... 利用石家庄17个国家气象站1972—2021年逐日地面气温、0 cm地温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家庄地-气温差从1月开始逐渐增加,5月达到最大值5.0℃,然后开始减小,12月达到最小值-0.8℃;地-气温差在11月到次年1月为负值;春、夏、秋季均为正值,夏季最大,春季大于秋季,冬季以负值为主;(2)石家庄多年平均地-气温差在1.6~2.6℃之间,平均为2.1℃;整体上东部大于西部。(3)近50年石家庄年平均地-气温差呈显著的减小趋势,变化速率为-0.14℃/10a;夏、秋、冬三季的减小趋势均非常显著,夏季的减小趋势最强;石家庄市区和近郊站点年和四季地-气温差的减少趋势更显著。本文结论对科学认识石家庄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地-气温差 季节变化 变化速率
下载PDF
2000-2020年内蒙古NDVI时空动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6
作者 皇彦 宋海清 +3 位作者 胡琦 吴昊 卢佳玥 李碧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213,共9页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 [目的]了解植被生态现状,剖析植被变化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趋势分析、M-K检验、Hurst指数、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内蒙古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结果]内蒙古NDVI显著增长(p<0.01),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NDVI以增加趋势为主,耕地增长率最大且呈增加趋势面积占比最大。研究期内NDVI变化相对稳定,林地的稳定性最好。未来内蒙古NDVI变化以反持续性为主,反持续性和持续性面积占比分别为76.51%,23.49%。NDVI与气温呈负相关的区域占78.25%,其中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的区域占19.92%;与降水、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的区域占93.16%,93.53%,其中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51.37%,55.85%。[结论]内蒙古地区植被生态整体趋于改善,未来植被生态可能退化,土壤湿度是影响内蒙古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水热条件 内蒙古
下载PDF
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的定量评估
7
作者 邹沁垚 杨丽慧 +1 位作者 郑凯端 陈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62,共7页
【目的】城市气候问题日益显著,开展城市气候风险管理研究,旨在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方法】以武夷山市为例,利用2001—2020年武夷山市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根据气候承载力评价体系,开展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的评估研究。【结果... 【目的】城市气候问题日益显著,开展城市气候风险管理研究,旨在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方法】以武夷山市为例,利用2001—2020年武夷山市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统计资料,根据气候承载力评价体系,开展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的评估研究。【结果】21世纪以来,武夷山市气候承载力呈波动下降的趋势,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之间的协调力有所减弱;气候天然容量近几年有增大的趋势,气候状态较为稳定;极端气候事件压力(ECI)受极端天气事件,尤其是暴雨事件和高温事件的影响,波动较大;城市气候压力(CCP)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CDA)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但CDA仍不足以完全抵消ECI和CCP造成的影响。【结论】未来应尽量减少武夷山市人为因素对气候的负面影响,提升城市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防御能力,以此来提高气候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气候承载力 定量评估
下载PDF
四川雅安碧峰峡避暑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
8
作者 李尚锦 周学云 +3 位作者 吴亚平 钟启琴 曾元 王明田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基于碧峰峡景区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负氧离子浓度观测资料和距离碧峰峡最近的雅安气象观测站逐日日照观测资料,利用温湿指数(I)、风效指数(K)、人体舒适度指数(HBCI)、空气清新度(负氧离子浓度N),构建旅游气象综合指数(TMC... 基于碧峰峡景区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负氧离子浓度观测资料和距离碧峰峡最近的雅安气象观测站逐日日照观测资料,利用温湿指数(I)、风效指数(K)、人体舒适度指数(HBCI)、空气清新度(负氧离子浓度N),构建旅游气象综合指数(TMCI),分析了碧峰峡景区旅游气候资源主要组成要素和各项旅游指数的月季分布特征,探讨了极端天气和气象地质灾害对碧峰峡景区避暑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碧峰峡景区夏季气温、降水、湿度、风速、日照和紫外线强度等气象要素均适宜避暑旅游;碧峰峡景区5—9月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旅游气象综合指数均适宜或非常适宜避暑旅游;碧峰峡景区空气清新,全年92.4%的时间负氧离子浓度等级在I级以上,非常适合旅游;碧峰峡全年极端天气和气象地质灾害危险不大,自然灾害对碧峰峡避暑旅游的影响较小。总体而言,碧峰峡非常适宜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气象综合指数 避暑旅游 气候适宜性
下载PDF
上海地区高温过程中局地气候区尺度城市热岛特征分析
9
作者 高颖 陈燕 +2 位作者 张宁 敖翔宇 周玉奇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391-400,共10页
本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为夏季代表月,利用自动气象站网观测得到的逐小时气温和风速数据,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方法分析了上海市各局地气候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和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本文以超大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为夏季代表月,利用自动气象站网观测得到的逐小时气温和风速数据,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方法分析了上海市各局地气候区(Local Climate Zone,LCZ)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和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由于城市几何形态、建筑材料、表面不透水面占比以及人类活动的不同,上海市夏季典型月各LCZ的气温和UHII表现出明显差异,在高温日,UHII日变化曲线可以分为"W"型、浅"U"型、"V"型、日间型和平稳型这五类。城市建筑形态对城市风、热环境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UHII与天空可视因子(Sky View Factor,SVF)的相关系数在00时(北京时,下同)为负,而在12、16时为正,这是由于建筑物对城市冠层内的辐射传输的影响和建筑物的热量储存导致的;城乡风速之比与SVF在00、12和16时都为正相关,说明了高大密集的建筑物对风速有衰减作用,同时风速通过影响大气的平流输送进一步影响UH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 城市热岛 建筑形态 天空可视因子 风速
下载PDF
过去40 a来祁连山地区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10
作者 杨斐 冯祥 +1 位作者 张飞民 王澄海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385-394,共10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植被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祁连山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22年GIMMS NDVI数据及ERA5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植被生长状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研究祁连山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2—2022年GIMMS NDVI数据及ERA5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NDVI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段(0.6~0.8),并自东向西逐渐减小。过去40 a,祁连山地区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主要由于生长季NDVI的显著增加,而在非生长季,祁连山中、东部部分地区NDVI呈减小趋势。祁连山地区NDVI的变化与气温、降水整体呈正相关关系,但生长季NDVI与降水在祁连山东部部分地区呈负相关,非生长季NDVI与气温在祁连山西部部分地区呈负相关。祁连山夏季NDVI与对应时段气温和降水之间存在显著耦合模态,气温和降水的增加整体上对NDVI增加有益,但祁连山东部地区生长季NDVI增加主要由气温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NDVI 气候变化 耦合模态 祁连山
下载PDF
苏沪城市群区域出梅后期对流初生客观识别方法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11
作者 曹林兮 吴梦雯 +1 位作者 罗亚丽 陈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研发了一套利用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流初生(CI)客观识别算法。该算法定义“对流块”为雷达反射率因子达到35 dBz的连续强回波区域,如果某一对流块的前30 min、周边一定范围内没有任何对流块,且它维持超过20 min,则该对流块被识别为CI。... 研发了一套利用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流初生(CI)客观识别算法。该算法定义“对流块”为雷达反射率因子达到35 dBz的连续强回波区域,如果某一对流块的前30 min、周边一定范围内没有任何对流块,且它维持超过20 min,则该对流块被识别为CI。将这套CI客观识别算法应用于苏-沪城市群区域出梅后期(从梅雨季结束到8月底,且排除热带气旋影响)CI识别,构建了该地区2019—2022年出梅后期高时、空分辨率(10 min、1 km)CI数据库,通过个例和统计研究,分析了CI识别结果对算法中两个参数的敏感性。判断对流回波是否为首次出现,当区域半径(R)设为10 km时,对流块最小面积设为4 km^(2)(Test1)或2 km^(2)(Test2)对CI识别结果的影响不大,两个试验都能识别出CI连续发生和相邻发生的复杂情况,Test1能够识别出Test2的83%CI事件,二者识别出的CI日数、逐日CI数、CI高频区分布、CI频次日变化等统计特征基本一致;当R设为30 km、对流块最小面积为4 km^(2)(Test3)时,仅能识别出Test1的36%CI事件,其识别的CI数目不足,导致CI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和日变化的分析结果明显不同于Test1和Test2。识别结果表明,分析区域内有CI发生频次较高的3个子区域:沿长江的“上海—苏锡常—南京”城市带、从南通北部到黄海近海、分析区域西南侧的天目山系部分区域,CI频次日变化呈现午间(11—14时,北京时)主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初生 客观算法 数据库构建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青海东部城市群气候承载力评估与时空格局分析
12
作者 胡亚男 李红梅 +2 位作者 刘彩红 段丽君 金显玲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为探索高原地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气候承载力基本内涵出发,基于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考虑气候资源和极端气候事件双重属性,本文识别并构建了包括气候天然容量、气候极端事件压力、城市气候压力以... 为探索高原地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气候承载力基本内涵出发,基于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考虑气候资源和极端气候事件双重属性,本文识别并构建了包括气候天然容量、气候极端事件压力、城市气候压力以及城市协调发展能力四方面要素的气候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青海东部城市群为例,应用模型探讨了气候承载力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上来看,2001—2020年青海东部城市群气候承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因受到气候天然容量和极端气候事件压力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青海东部城市群低和较低气候承载力区主要集中于民和—乐都—西宁—湟中沿线大片区域,中气候承载力区零散分布于湟水谷地两岸区域,高承载力和较高承载力区则主要分布于该地区的西北部和东部北地区。研究结果提示本文建立的气候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于青海东部城市群是合理可行的,可以描述城市群城市气候承载力在时空上的格局演变过程,可作为气候变化风险预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承载力 多源数据 定量评估 时空格局
下载PDF
麦田不同高度日极端气温预测技术研究
13
作者 朱保美 李密 +1 位作者 张继波 黄丙玲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4期159-166,共8页
利用2019年1月—2022年6月麦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和齐河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资料,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不同天气类型下麦田30、60、150 cm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预测模型,分别选取麦田小气候观测站实测值、中国气象... 利用2019年1月—2022年6月麦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和齐河县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资料,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不同天气类型下麦田30、60、150 cm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预测模型,分别选取麦田小气候观测站实测值、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RCLDAS)逐小时温度实时产品和智能网格省级气温格点预报产品对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预测效果均能满足麦田气温预测需求,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略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模型针对晴天时150 cm日最高气温预测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均为0.5℃,均方根误差均为0.6℃,准确率均为100%;晴天时30 cm日最高气温预测效果最差。两模型针对不同天气类型不同高度日最高、日最低气温预测值与HRCLDAS气温格点实况值的一致性均较好,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为2.0~3.9和1.9~4.1℃;与气温格点预报值的误差较大,均方根误差范围分别为2.4~5.1和2.4~5.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值与HRCLDAS气温格点实况值、气温格点预报值的一致性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 多元线性回归 BP神经网络 气温预测 HRCLDAS 智能网格预报
下载PDF
城市气候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析方法研究
14
作者 赵万民 孙爱庐 《城市学报》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已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关于城市气候的研究已从统计分析、问题辨析、机制探讨、规划设计实践等角度开展综合性研究。文章在城乡规划学科背景下,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城市气候概念的发... 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已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关于城市气候的研究已从统计分析、问题辨析、机制探讨、规划设计实践等角度开展综合性研究。文章在城乡规划学科背景下,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梳理城市气候概念的发展脉络及其历程,对城市气候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阐释城市气候的内涵定义;从系统整体性、自然多变性、地域特殊性、空间差异性等角度总结城市尺度的气候特征;从自然性要素、空间性要素和功能性要素等三个方面总结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结合实测数据统计、动态模拟分析、遥感图像分析等方法归纳了当前城市气候问题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气候 概念解析 特征分析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下载PDF
8月高原季风对成都降水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吴尧 肖天贵 假拉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选取高时空分辨率的融合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8月高原季风影响成都降水的规律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成都8月降水量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4个8月高原季风指数与同期成都降水均呈负相关,说明8月高原季风增强(减弱),对应同期成都... 选取高时空分辨率的融合降水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8月高原季风影响成都降水的规律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成都8月降水量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4个8月高原季风指数与同期成都降水均呈负相关,说明8月高原季风增强(减弱),对应同期成都降水减少(增多);两者的负相关性在8月中旬最强,表明这一时段高原季风对成都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高原季风指数TPMI强年,西太副高偏南,孟加拉湾槽偏东较强,500 hPa距平场呈“+−”为主的经向分布,高原低压加强,四川东部上空受偏北气流影响,成都地区受下沉运动控制并且整层水汽辐散,对流稳定,不利于产生降水;TPMI弱年,西太副高偏北,孟加拉湾槽偏西较弱,500 hPa距平场呈“−+”为主的纬向分布,高原低压减弱,四川东部受偏南气流影响,有明显的水汽辐合且以上升运动为主,对流不稳定,利于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季风 成都降水 相关关系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基于小时梯度观测数据的广西元宝山降水特征分析
16
作者 廖胜石 卓健 +1 位作者 陆甲 零绍珑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76-82,共7页
利用广西元宝山山地梯度气象观测系统2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21—2022年逐时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元宝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元宝山年平均降水量接近2700 mm,呈东高西低分布,降水大值区集中在迎风坡,迎风坡年降水量比... 利用广西元宝山山地梯度气象观测系统2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21—2022年逐时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元宝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元宝山年平均降水量接近2700 mm,呈东高西低分布,降水大值区集中在迎风坡,迎风坡年降水量比背风坡多近900 mm;降水日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月降水量呈单峰特征,5—7月为降水集中期,在山南、迎风坡和背风坡6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28%以上,山北则是5月最大;日降水峰值主要发生在凌晨04—05时,白天降水不活跃,16—17时达到谷值。元宝山上年暴雨日数为9.5~18.5 d,主要出现在5—7月,4个区域暴雨日数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高海拔区域暴雨日数多于低海拔区域;迎风坡和山南暴雨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元宝山上出现短时强降水次数每年为10~32次;山上和山下各区域短时强降水的开始、结束月份和持续时间均有较大差异;短时强降水集中发生在凌晨,且随海拔高度升高而略有推迟,发生最多的区域是迎风坡;各区域的短时强降水强度相差不大,均为30 mm·h^(-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观测 地形 逐时降水
下载PDF
2022年夏季武汉市三类空间气温时空变化分析
17
作者 刘火胜 昝嘉惠 +2 位作者 成雅田 余乾慧 吴昌广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选用2022年6—8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89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三类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探究高温天气事件对三类空间气温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 选用2022年6—8月武汉市都市发展区89个自动气象站逐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三类空间(城镇、农业、生态)夏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气温变化,探究高温天气事件对三类空间气温的空间分布及生态、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日、非高温日的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气温均为05—06时逐时平均气温最低,14—16时最高的昼间变化趋势。高温天气事件显著增加了三类空间的夜间气温,其中城镇空间的夜间气温增幅最大,为4.5℃。三类空间气温类间差异在高温日最大,在阴雨日最小。三类空间气温在高温日和非高温日的夜间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形成了气温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逐渐递减的圈层结构,而三类空间的昼间气温差异较小。高温日、非高温日的生态、农业空间对其临近城镇空间的降温作用在日出前后、夜间最显著,两类空间对城镇空间的降温强度在高温日大于非高温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日 气温增幅 气温差
下载PDF
深圳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降水估测算法效果评估
18
作者 余本超 郑佳锋 +1 位作者 张扬 刘黎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为验证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的降水估测能力,利用2020年深圳市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探测资料和广州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建立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强弱(即ZH、ZDR和KDP)的本地化混合降水反演方法,对不同降水使用最优的雷达参量进... 为验证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的降水估测能力,利用2020年深圳市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探测资料和广州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建立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强弱(即ZH、ZDR和KDP)的本地化混合降水反演方法,对不同降水使用最优的雷达参量进行定量降水估测,统计广东龙门县2016年雨滴谱观测资料,得到降水估测公式中的系数,分析不同时间、空间和降水强度下降水个例,利用本地化降水反演方法产生的定量降水估计结果与雨量计观测资料对比。结果表明,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可以提高降水估测精度。X波段相控阵雷达在高时间分辨率下,其估测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和自动站观测的降水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并且对降水强度小于40 mm/h的降水估测较为准确。在最大观测范围内,X波段相控阵雷达能观测到低层的气象信息,其降水估测的评估结果优于S波段雷达。X波段相控阵雷达对暴雨以下的降水估测更加准确,对暴雨以上的降水估测结果误差较大,可信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相控阵雷达 S波段双偏振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下载PDF
新疆柯柯牙生态防护林工程实施前后气象因子的对比分析
19
作者 陈丹 刘海蓉 +1 位作者 周雪雁 谭甜甜 《陕西气象》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新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利用柯柯牙区域国家气象站(阿克苏站1961—2020年,温宿站1967—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2—2021年)气象数据,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生态防护林工程(柯柯牙工程)实施前后柯柯牙区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结... 在新疆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利用柯柯牙区域国家气象站(阿克苏站1961—2020年,温宿站1967—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2—2021年)气象数据,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生态防护林工程(柯柯牙工程)实施前后柯柯牙区域气候因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柯柯牙区域长时间序列气候呈“暖湿化”变化趋势,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柯柯牙工程实施(1986年)后气候“暖湿化”速率加快,扬沙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减少明显,尤其是温宿站扬沙日数变化趋势由增多变为减少(气候倾向率为-2.29 d/(10 a))。(2)阿克苏和温宿城区沙尘天气与偏北风、偏东风的风速显著正相关,柯柯牙工程实施后阿克苏偏北风、偏东风风速减小,温宿偏东风风速减小,柯柯牙工程实施对减小沙尘关键风向的风速有积极作用,是阿克苏、温宿城区沙尘减少的重要原因。(3)对比2012—2021年柯柯牙区域内外气候特征,柯柯牙区域内偏“冷湿”,柯柯牙区域外偏“暖干”;柯柯牙区域内气温呈现中间高两边低、北边高南边低、平原高山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量呈现北部和南部多,中部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呈高-低-高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气象 气候评估 气候“暖湿化” 新疆柯柯牙工程
下载PDF
四川省近60年夏季夜雨时空变化特征
20
作者 董自正 毛文书 白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89-596,共8页
为更有效地对四川省近60 a夏季夜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四川省126个气象台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分析四川... 为更有效地对四川省近60 a夏季夜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四川省126个气象台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等方法,分析四川省夏季夜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夏季夜雨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型,四川省大部地区夜雨率占50%以上,最高的川南和雅安等地夜雨率可达70%以上,夏季夜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为西增东减,夜雨相对变率大值中心出现在川东北部,其相对变率数值在2倍以上,最高值中心的阆中、剑阁和旺苍3地可达到6倍。四川省夏季夜雨量REOF分析表明可以分为川西高原区(Ⅰ区)、川西南山地区(Ⅱ区)、川西北区(Ⅲ区)、川东南区(Ⅳ区)和川东北区(Ⅴ区)。四川省夏季夜雨量长期变化趋势显著,其中Ⅰ、Ⅱ、Ⅴ区夏季夜雨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Ⅲ、Ⅳ区夏季夜雨量则出现下降趋势。上述各区域夜雨量突变的时间点主要发生在1970年代附近,四川省夏季夜雨量变化周期特征为长周期内包含有短周期并存在周期性的振荡,且在5个区域内夏季夜雨的变化周期以20~30 a及5~10 a的周期最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夏季夜雨 REOF 变化趋势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