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多参量动态对比法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技术优化研究
1
作者 李德俊 王飞 +4 位作者 柳草 祝传栋 叶建元 易柯欣 汪天怡 《暴雨灾害》 2022年第5期588-597,共10页
为了优化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提出了区域多参量动态对比法(以下简称K值法),并使用该方法对2015-2017年选取的26次地面增雨作业,从不同参量、不同作业工具、不同作业剂量和不同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效果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地面催化作业... 为了优化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提出了区域多参量动态对比法(以下简称K值法),并使用该方法对2015-2017年选取的26次地面增雨作业,从不同参量、不同作业工具、不同作业剂量和不同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效果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地面催化作业有较好的增雨效果,作业后3 h内的增雨率为14.4%,2 h时增雨效果最好;不同作业工具比较,火箭增雨速度快且增雨率大,增雨效果比高炮好;不同作业剂量比较,单次高炮作业剂量N≤35发、单次火箭作业剂量21的时效延长1 h,技术优化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人工增雨 技术优化 作业效果评估 区域多参量动态对比法 增雨率
下载PDF
基于溃变理论的v-3θ图在陇东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丽杰 路亚奇 张可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214-218,245,共6页
[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 [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v-3θ图与T-ln P图特征。[结果]v-3θ图对于陇东地区的对流性天气的指示意义较好;超低温、θ曲线有拐点及θsed和θ^*与T轴成钝角可作为强对流天气的起报条件;就滚流效应而言,冰雹天气过程最明显,对流性暴雨、阵性大风、干雷暴依次减弱;对流性暴雨及阵性大风发生前低层湿度条件好,但前者湿层伸展高度高;当起报条件满足时,首先利用低层θ^*-θsed判断对流天气类型:其数值≥10℃时,若滚流效应较为显著,则预报冰雹,否则为干雷暴;其数值≤3℃时,则需进一步分析湿层伸展的高度,位于700 hPa以下则预报阵性大风,否则为对流性暴雨;对流强度越弱时,v-3θ图相较于T-ln P图优势越突出。[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溃变理论 V-3Θ图 陇东地区
下载PDF
2010年山东省雨季首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3
作者 万明波 高留喜 张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1期225-226,229,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诊断和雷达、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10年6月30日至7月2日山东省出现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雨季首场大暴雨呈现范围大、强度大及区域集中的特点,影响系统为西风槽、低涡切变线。卫星云图显示强的...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物理量诊断和雷达、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10年6月30日至7月2日山东省出现的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雨季首场大暴雨呈现范围大、强度大及区域集中的特点,影响系统为西风槽、低涡切变线。卫星云图显示强的对流云团主要在鲁西南地区发展、维持,没有向北发展,造成大降水区主要在鲁西南。大范围的强回波在鲁西南地区持续时间长,降水效率高是鲁西南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的重要原因。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有很好对应关系,有很好的水汽和能量向鲁西南大暴雨区输送,暴雨区尤其在超低空有很好的能量水汽供应机制。这次大暴雨有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热带高压 雷达回波 急流 山东省 2010年
下载PDF
张掖市特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牛丽娟 阙龙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195-195,198,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形成高空低涡。由于乌拉尔山脊顶部冷空气的侵袭,使乌拉尔山脊向东南方向崩溃,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此次寒潮天气。强的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有利于地面大风形成。北支槽前疏散结构有利于高原槽的发展,高原槽前东移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乌拉尔山脊 冷空气 甘肃张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