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0KaB.P.来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的气候与西南季风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靳鹤龄 董光荣 +3 位作者 李森 刘玉璋 申建友 曹继秀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2,共4页
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风成地层沉积时代、沉积相和磁化率等研究结果表明,早在800KaB.P.前西南季风就已存在,受全球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其盛行衰变与东南季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本区地层所记录的气... 西藏“一江两河”中游地区风成地层沉积时代、沉积相和磁化率等研究结果表明,早在800KaB.P.前西南季风就已存在,受全球气候波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其盛行衰变与东南季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表现为本区地层所记录的气候变化信息不如东南季风区详细;而且西南季风因高原屏障作用给本区带来的降水愈来愈少,气候明显地向干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成堆积 季风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Near-surface wind environment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6
2
作者 YANG Junhuai XIA Dunsheng +6 位作者 WANG Shuyuan TIAN Weidong MA Xingyue CHEN Zixuan GAO Fuyuan LING Zhiyong DONG Zhib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917-936,共20页
Aeolian processe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t low elevations,but have been relatively little studied at high elevations.Aeolian sedimen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southern Tibetan ... Aeolian processe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at low elevations,but have been relatively little studied at high elevations.Aeolian sedimen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southern Tibetan Plateau,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pressure and low temperature.Here,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wind regime using data since 1980 from 1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study area,and examin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ar-surface wind and aeolian environment.The wind environment exhibited significant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and mean wind speed has generally decreased on both annual and seasonal bases since 1980,at an average of 0.181 m/(s•10a).This decrease resulted from the reduced contribution of maximum wind speed,and depended strongly on variations of the frequency of sand-driving winds.The drift potential and related parameters also showed obviou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with similar driving forces for the wind environment.The strength of the wind regime affect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eolian geomorphological pattern,but with variation caused by local topography and sediment sources.The drift potential and resultant drift direction were two key parameters,as they quantify the dynamic conditions and deposi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aeolian sediments.Wind affect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sediment grain size,but the source material and complex topographic effects on the near-surface wind we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for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aeolian sands.These results will support efforts to control aeolian desertification in the basin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aeolian processes in high-elevation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regime sand dune aeolian activity Yarlung Zangbo River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皖北震旦系张渠组风暴沉积——向上变浅的碳酸盐沉积序列 被引量:28
3
作者 乔秀夫 邢裕盛 +3 位作者 高林志 尹崇玉 岳昭 刘桂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7-309,共13页
本文第一次报道并研究了皖北震旦系张渠组碳酸盐风暴沉积相序;第一次在张渠组的远源风暴浊流序列中发现大量三射钙质海绵骨针,从古生物角度再次提供了华北与华南震旦系对比的证据。
关键词 震旦纪 张渠组 风暴沉积 碳酸盐
下载PDF
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古风向 被引量:31
4
作者 江新胜 潘忠习 +3 位作者 徐金沙 李晓勇 谢国刚 肖志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33-838,共6页
长期以来,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K2t)均定为水成沉积,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属风成沉积。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净砂岩,基本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 长期以来,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K2t)均定为水成沉积,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认为属风成沉积。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组的主体岩性为紫红色中—细粒净砂岩,基本不含泥质和云母等悬移质,大型高角度平板状交错层理发育,层系厚度巨大,风成沙丘前积层特征明显,石英沙磨圆度好,在电子显微镜下普遍可见风成沙特有的碟形撞击坑、新月形撞击坑和毛玻璃化表面特征,属于风成沙丘沉积。古流向恢复表明,信江盆地以西风为主,东北风为次,同时见有少量东南风与西北风。根据当时的古地理格局及地表风带模式判断,研究区位于当时的北半球西风带和东北信风带之中,同时可能存在东南向和西北向的古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风成沙丘 塘边组 信江盆地 赣东北
下载PDF
现代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海斌 陈发虎 +2 位作者 王建民 曹继秀 张宇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1-817,共7页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 通过对风洞及室内模拟定向风条件下的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与风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不仅与风向有关,而且与粉尘沉积量有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α95(α95≤20°)的区间范围内与粉尘沉积量大的风向一致.在干旱、半干旱区,现代风成沉积物(沙丘、黄土的表层土)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长轴方向的偏角在此范围区间内与常年盛行风向一致,尤其与沉积物沉降时的盛行风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物 磁化率 各向异性 风向 沉积
下载PDF
西北地区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屈建军 王家澄 +2 位作者 程国栋 李芳 俎瑞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6,共6页
西北地区独特的旱寒条件 ,一方面使古代生土建筑物得以建筑和保存 ,另一方面 ,强烈的冻融风蚀作用致使许多生土建筑坍塌殆尽 ,导致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通过对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的模拟实验 ,研究发现 ,冻融风蚀是古代生土建筑... 西北地区独特的旱寒条件 ,一方面使古代生土建筑物得以建筑和保存 ,另一方面 ,强烈的冻融风蚀作用致使许多生土建筑坍塌殆尽 ,导致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通过对古代生土建筑物冻融风蚀的模拟实验 ,研究发现 ,冻融风蚀是古代生土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因素 .当冻融次数相同 ,随含水量增加 ,风蚀强度增大 ,尤其是当含水量相同条件下 ,随冻融次数的增加 ,风蚀量显著增大 .因此 ,反复冻融循环作用所引起的土体微结构破坏是古代生土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原因 ,而风蚀又是其主要动力机制 .风洞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5 %LS和 10 %PS耐冻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蚀性 ,因此 ,在自然条件严酷的西北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生土建筑物 冻融 风蚀 防护对策 西北地区 土体微结构
下载PDF
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沉积及其古地理和古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许欢 柳永清 +7 位作者 旷红伟 刘燕学 彭楠 董超 薛沛霖 徐加林 陈军 刘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30,共20页
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主要分布于鲁西蒙阴盆地上侏罗统三台组、辽西金—羊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冀西北尚义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后城组(原阎家窑组)、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甘肃下白垩统河口群... 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主要分布于鲁西蒙阴盆地上侏罗统三台组、辽西金—羊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冀西北尚义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土城子组/后城组(原阎家窑组)、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和甘肃下白垩统河口群。各地风成砂岩均具高角度大型—巨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分选较好—好,磨圆次棱角状—次圆状等沉积特征。对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风成砂赋存层位以及风成砂岩形成时代进行了对比,将风成砂主要划分为3个时期,即基末利期—贝利阿斯期、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和欧特里夫期—阿普特期,且从鲁西到甘肃风成砂岩形成时代逐渐变新。通过上述5个地区风成砂的古风向研究发现,当时西北风盛行,古地磁研究显示风成砂岩发育于N25°—N45°之间区域。根据当前全球风带分布特征,认为华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处于西风带上,为行星风系所控制。通过对比南半球同期风成砂岩古风向研究,提出全球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均处于西风带上。结合风成砂及相应层位沉积特征、沉积环境的研究,初步推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华北N30°以北地区为干旱寒冷气候,而N30°以南地区则干旱炎热,华北北部整体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地环境,山间盆地发育,火山活动频发。燕辽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的演替过程与风成砂沉积相耦合,体现了古地理、古环境对生物群发展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风成砂岩 古风带 古地理 古生态 生物群
下载PDF
镇江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86
8
作者 李徐生 杨达源 鹿化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2,共8页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镇江大港剖面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下蜀黄土的成因。结果表明 :镇江下蜀黄土主要由 <5 0μm细颗粒物质组成 ,>5 0μm的砂粒贫乏 ,平均含量仅占 4.18% ;5 0~ 10μm的粗粉砂含量为 49.36 % ,为众数粒组 ;10~ 5μ...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镇江大港剖面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下蜀黄土的成因。结果表明 :镇江下蜀黄土主要由 <5 0μm细颗粒物质组成 ,>5 0μm的砂粒贫乏 ,平均含量仅占 4.18% ;5 0~ 10μm的粗粉砂含量为 49.36 % ,为众数粒组 ;10~ 5μm的细粉砂平均含量为 18.0 2 % ;<5μm的粘粒含量为 2 8.44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标准的二段式 ,频率分布曲线为单峰 ,粒度参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征。粒度分析证实 ,镇江下蜀黄土与北方黄土一样同是大气粉尘堆积物。我国自西北向东南沿主风方向呈带状排列的砂黄土带 (柴达木黄土 )、典型黄土带 (黄土高原黄土 )、粘黄土带 (山东黄土 )、细粘黄土带 (宁镇下蜀黄土 )共同构成了我国独特的第四纪风尘堆积空间分布延伸序列 ,它们是在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黄土 粒度 镇江市 成因 黄土剖面 第四纪地层 风力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盐源盆地古近纪风成沙丘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3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卓皆文 陆俊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82,共12页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证明该套砂岩的岩性、粒度分布、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与沉积构造等明显不同于水成沉积,而与典型风成沙丘相应特征完全一致,表明其为风成沙丘沉积。结合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条件、大气环流样式与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进一步推断盐源盆地始新世风成沙丘可能沉积于中国古近纪干旱带内的沙漠环境。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资料,确认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风成沙丘富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沙丘 沉积特征 古近纪 始新世 古地理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特征 被引量:25
10
作者 饶孟余 钟建华 +2 位作者 郭泽清 杨和山 刘金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根据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三角洲前缘的浊积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存在砂质浊积岩体和细粒浊积岩体两种浊流沉积物。其中砂质浊积岩体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 根据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三角洲前缘的浊积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存在砂质浊积岩体和细粒浊积岩体两种浊流沉积物。其中砂质浊积岩体粒度较细、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 ,结构和构造均反映了砂体具有滑塌再沉积的特点 ,可用Bouma序列来描述 ,常发育CDE ,BCD ,ABCD型浊流组合。砂质浊积岩体可进一步划为有根式和无根式两类。有根式砂体常呈扇形 ,可分为内扇槽道、中扇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前缘和外扇无水道五种微相 ;无根式砂体常呈片状、舌状 ,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相带。细粒浊积岩属于低密度流的产物 ,不能用Bouma序列来解释 ,主要发育递变纹层泥岩和不均匀的块状泥岩两种细粒浊积岩。根据两类沉积物的沉积特征 ,建立了该区三角洲 -浊积岩体综合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沙三段 东营三角洲 浊积岩
下载PDF
甘肃皋兰—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沙漠沉积的特征及其古风带恢复 被引量:11
11
作者 伍皓 崔晓庄 +2 位作者 熊国庆 张予杰 江新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7-1084,共8页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 在前人对甘肃白银—靖远地区早白垩世河口群(K1H)沙漠研究的基础上,对皋兰地区的河口群进行了沉积结构、构造和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确认皋兰地区亦存在沙漠沉积。首次通过系统测量研究区风成沙丘的前积层的产状,对当时的古风向、古风带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晚期研究区盛行西风,与东部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罗汉洞组(K1l)沙漠沉积风向记录完全一致。岩性特征与古风向的一致性表明,研究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均处于北半球西风带中,研究区可能为"古鄂尔多斯沙海"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兰—白银—靖远地区 河口群 古沙漠 西风带 古鄂尔多斯沙海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晚全新世风沙沉积主量元素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靳建辉 李志忠 +3 位作者 陈秀玲 凌智永 曹相东 王少朴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84,共10页
在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腹地,选择可克达拉剖面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和主量元素含量分析,根据主量元素组合及其比值变化重建了研究区3.71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近4kaBP以来研究区气候环境演变大体经历5个阶段... 在新疆伊犁河谷塔克尔莫乎尔沙漠腹地,选择可克达拉剖面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和主量元素含量分析,根据主量元素组合及其比值变化重建了研究区3.71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近4kaBP以来研究区气候环境演变大体经历5个阶段的变化:3.71~3.06kaBP,冷湿;3.06~2.78kaBP,暖干;2.78~2.10kaBP,凉湿;2.10~0.50kaBP,冷湿;0.50kaBP以来,凉干气候为主,最近100a趋于暖干。研究区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阶段与中国东部季风区以及北半球气候变化阶段有很好的可比性,但各气候变化阶段的水热组合又具有典型的西风带气候模式特征,并与中高纬度北大西洋区域的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全新世 主量元素 地球化学 气候变化 塔克尔莫乎尔沙漠 伊犁河谷
下载PDF
北京地区盐碱尘暴粉尘物质的主要来源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艳菊 韩同林 +6 位作者 庞健峰 郑柏峪 林景星 王绍芳 孙珍全 张婷婷 夏晓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北京的"沙尘暴"在地质学研究分类中应属于尘暴,且属含大量盐碱物质(水溶盐物质)的盐碱尘暴。盐碱尘暴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普遍关注。通过调查北京尘暴源区蒙古国东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部、河北省西部地区... 北京的"沙尘暴"在地质学研究分类中应属于尘暴,且属含大量盐碱物质(水溶盐物质)的盐碱尘暴。盐碱尘暴对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已引起普遍关注。通过调查北京尘暴源区蒙古国东南部和中国内蒙古中部、河北省西部地区表土和部分降尘的理化特性,为探讨北京盐碱尘暴粉尘物质的来源提供新的证据。对尘源区农耕地、沙化土地、退化草地、撂荒地、沙漠、沙地等不同代表性区域的表土进行较系统的采样,收集北京和部分尘源区附近城镇的大气降尘,分析其水溶盐和水溶性元素或离子的含量、酸碱度、粒度、比重、起尘风速。结果表明,干盐湖盆区以高百分含量的细微粉尘物质(<200目)、水溶盐含量和部分水溶性元素或离子(如Na、Cl-)为主要特征,其较高的pH值、极小的粒径、很大的比表面积、偏小的比重、偏低的起尘风速等,与北京及尘源区附近城镇大气降尘的特性相对应,明显不同于沙漠、沙地、沙堆和农耕地、撂荒地、退化草地等,因此推测干盐湖盆区是现阶段北京盐碱尘暴最主要、最关键的源区之一。而水溶盐含量、粒度大小、酸碱度、比重、起尘风速等,是判断北京盐碱尘暴粉尘物质来源的关键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盐碱尘暴 大气降尘 干盐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及其对季风起源的启示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江新胜 崔晓庄 +4 位作者 伍皓 熊国庆 卓皆文 陆俊泽 江卓斐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4-63,共10页
沙漠沉积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样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沙漠沉积在地质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极少保存,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恢复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现代东亚季风... 沙漠沉积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样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沙漠沉积在地质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极少保存,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恢复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现代东亚季风系统建立前,尤其是古近纪早、中期,青藏高原东缘仍然处于行星环流所控制的干旱带内,发育了大量代表干旱炎热气候的石膏与盐类沉积,但至今尚未找到沙漠存在的确切记录。近年来,笔者采用沉积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的古近纪早、中期红色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早、中期风成沙丘富集带。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理、沉积模式及古气候替代指标等分析,论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存在古近纪盆山型沙漠沉积体系的可能性。沉积相、古流向分析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由干旱向潮湿、由行星风系向季风风系转换的界面,可能暗示了东亚季风建立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相关成果可为新生代中国干旱带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可贵的沉积学资料,也可为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大气环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古近纪 沙漠 古气候 季风起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宋金民 罗平 +3 位作者 刘树根 杨迪 王鑫 李朋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6-35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发育较为典型的风暴岩。风暴沉积标志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风暴砾屑层和丘状交错层理等。在野外实测和室内薄片观察基础上,依据风暴沉积物、沉积位置和沉积标志组合的不同,划分出5种风... 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发育较为典型的风暴岩。风暴沉积标志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风暴砾屑层和丘状交错层理等。在野外实测和室内薄片观察基础上,依据风暴沉积物、沉积位置和沉积标志组合的不同,划分出5种风暴沉积序列。序列Ⅰ为mm级或cm级的递变纹层,截切深水微生物礁,为风暴浪基面以下的深水陆棚远源风暴浊流沉积;序列Ⅱ发育异地型风暴砾屑、粒序段、平行纹层段和水平层理黑色钙质页岩,为风暴浪基面与晴天浪基面之间的缓斜坡下部沉积;序列Ⅲ为风暴成因的生屑、砾屑与平行纹层、丘状纹层的组合,多出现在风暴浪基面与晴天浪基面之间的缓斜坡上部;序列Ⅳ以渠模与复合丘状交错层理的组合为特征,为水体较浅的晴天浪基面附近的沉积;序列Ⅴ由风暴砂砾屑及沉积充填构造、平行纹层段组成,上部单元为正常天气沉积的蓝细菌礁滩垮塌体,为晴天浪基面以上的台地边缘礁滩前缘沉积。风暴层序自下而上的沉积环境演化为深水陆棚→浅水陆棚缓斜坡下部→缓斜坡上部→台地边缘前缘,形成向上变浅沉积特征。风暴岩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塔里木早寒武世古纬度与古板块演化、古地理及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盖特布拉克地区 肖尔布拉克组 风暴岩 沉积模式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藏南特提斯晚三叠世海岸风成沙丘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江新胜 朱同兴 +2 位作者 冯心涛 潘桂棠 颜仰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7-452,共6页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首次在聂拉木县土隆村上三叠统德日荣组中发现了海岸风成沙丘沉积。其风成证据有:(1)普遍具风成大型交错层理,倾角达20°~30°且倾向均一,交错纹层向上变薄,具反粒序,与下伏界面相切,层间界面多为高波痕指数(... 通过近年来的研究,首次在聂拉木县土隆村上三叠统德日荣组中发现了海岸风成沙丘沉积。其风成证据有:(1)普遍具风成大型交错层理,倾角达20°~30°且倾向均一,交错纹层向上变薄,具反粒序,与下伏界面相切,层间界面多为高波痕指数(>15)波状风蚀起伏面。(2)见沙丘夹丘间沉积的基本层序。沙丘沉积单层厚2~6m,呈块状,结构松散。丘间沉积较薄,有时为透镜体,多为水道沉积,有些为具反粒序的风成沙席沉积。(3)沙丘砂由分选、磨圆好的石英砂组成,含量大于95%,具单众数粒度分布,无悬移质。(4)见角砾化前积层、牵引褶曲、倒转褶曲等常见的风成沙丘同沉积变形构造。(5)具有与水成砂岩完全不同的胶结特征。海岸风成沙丘的存在准确地标定了特提斯南岸的古海岸线位置、丰富了研究区的沉积类型,无疑对特提斯海的层序划分、海平面变化及其古地理演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 特提斯 晚三叠世 海岸风成沙丘
下载PDF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岩沉积序列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谢庆宾 朱筱敏 +2 位作者 胡庆喜 陈方鸿 王贵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40,共4页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发育硅质条带白云岩,在硅质条带中发育典型的风暴硅岩沉积。风暴硅岩砾屑具菊花状构造和底模构造,与上下围岩形成典型的风暴序列。该序列从底部至顶部可划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代表正常天气至风暴天气再至... 北京西山地区雾迷山组发育硅质条带白云岩,在硅质条带中发育典型的风暴硅岩沉积。风暴硅岩砾屑具菊花状构造和底模构造,与上下围岩形成典型的风暴序列。该序列从底部至顶部可划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代表正常天气至风暴天气再至正常天气的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风暴硅岩为在风暴流的影响下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并建立了风暴硅岩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岩 风暴序列 雾迷山组 沉积序列
下载PDF
青海湖湖区风成沙堆积 被引量:22
18
作者 师永民 王新民 宋春晖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234-240,共7页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于煤气候条件下湖盆沉积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及储层岩... 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古代沉积盆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风成堆积相是湖泊环境在内陆于煤气候条件下湖盆沉积的一种重要类型。本文讨论了湖泊环境中风成堆积相沉积的气候特征、形成过程、分布范围、沉积及储层岩石特征等。最后,结合国内外风成砂岩油气藏储集特征描述,指出湖盆中风成砂作为油气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这种沉积类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石油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风成堆积 湖区 油气藏 储积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早白垩世风成沙丘古风向测量与古风带恢复 被引量:9
19
作者 江新胜 蔡习尧 +2 位作者 潘忠习 熊国庆 伍皓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早白垩世风成沙丘的前积层产状的测量,恢复了当时的古风向和古风带。研究结果表明:当时盛行东北风,研究区属于东北信风带,正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沙漠带之中。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早白垩世 风成沙丘 古风向 古风带
下载PDF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风暴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鹿 李壮福 +2 位作者 叶嗣暄 康鹏 张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0-528,共9页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段:鲕粒灰岩段、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正常沉积在垂向上... 徐州地区新元古界赵圩组地层在赵圩村出露良好,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段:鲕粒灰岩段、风暴事件沉积段、叠层石段和白云岩段,其中叠层石段又划分为A和B两个单元。剖面内部发育大量风暴沉积记录,并与正常沉积在垂向上互层叠置,整体具有向上频率变弱、规模变小的趋势。典型的风暴沉积标志包括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冲刷-充填构造、冲刷切削构造、砾屑灰岩层、生物礁丘截切现象等。文中划分出4种风暴沉积序列类型,说明每种序列类型指示的古地理和古环境意义,以及在剖面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依据剖面岩性与风暴沉积的分布组合规律,认为赵圩组由下至上构成一个总体向上变深,而后又变浅的沉积序列,沉积环境演化依次为浅滩—近岸浅水潮下带—碳酸盐岩开阔台地—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深水斜坡—潮坪、泻湖,气候总体炎热干旱。风暴频发可能与沉积期本区所处的较低的古纬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界 赵圩组 风暴沉积 江苏徐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