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昆仑南部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袁万明
董金泉
+1 位作者
王世成
杨志强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711,共5页
通过东昆仑南部带出露的上二叠统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特征。南北向剖面中4个砂岩样品的年龄为(48±3)—(89±8)Ma,径迹长度为(10.7±2.3)—(10.8±2.2)μm。裂变径迹年龄是区内逆冲演化的反映,...
通过东昆仑南部带出露的上二叠统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特征。南北向剖面中4个砂岩样品的年龄为(48±3)—(89±8)Ma,径迹长度为(10.7±2.3)—(10.8±2.2)μm。裂变径迹年龄是区内逆冲演化的反映,长度分布体现了在退火带持续较长以及受隆升控制的特点。总体上具有3阶段热演化历史,约107Ma前后发生一次较为快速的冷却隆升作用,继之于约80Ma开始出现相对平静期,然后在6—12Ma进入快速冷却期,冷却速率为5.3—9.8℃/Ma或者106—19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冷却
隆升
地质热历史
东昆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被引量:
108
2
作者
李曙光
李惠民
+2 位作者
陈移之
肖益林
刘德良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3期200-206,共7页
超高压变质锆石在高压变质及退变质期间可发生少量Pb的连续扩散丢失,它不会显著破坏其^(207)Pb/^(238)U和^(206)Pb/^(235)U年龄的一致性,但却使它们小于^(207)Pb/^(206)Pb年龄.不含继承组分且普通Pb含量低的变质锆石^(207)Pb/^(206)Pb年...
超高压变质锆石在高压变质及退变质期间可发生少量Pb的连续扩散丢失,它不会显著破坏其^(207)Pb/^(238)U和^(206)Pb/^(235)U年龄的一致性,但却使它们小于^(207)Pb/^(206)Pb年龄.不含继承组分且普通Pb含量低的变质锆石^(207)Pb/^(206)Pb年龄,可能更接近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报道了一组新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并给出峰期超高压变质时代为(228±2)Ma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地体
超高压变质岩
锆石
铀-铅年龄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昆仑南部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
19
1
作者
袁万明
董金泉
王世成
杨志强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7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75076
40072068
+1 种基金
1047509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1CB409804)资助
文摘
通过东昆仑南部带出露的上二叠统地层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区内的构造演化特征。南北向剖面中4个砂岩样品的年龄为(48±3)—(89±8)Ma,径迹长度为(10.7±2.3)—(10.8±2.2)μm。裂变径迹年龄是区内逆冲演化的反映,长度分布体现了在退火带持续较长以及受隆升控制的特点。总体上具有3阶段热演化历史,约107Ma前后发生一次较为快速的冷却隆升作用,继之于约80Ma开始出现相对平静期,然后在6—12Ma进入快速冷却期,冷却速率为5.3—9.8℃/Ma或者106—196m/Ma。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磷灰石
冷却
隆升
地质热历史
东昆仑
Keywords
Fission track, Apatite, Cooling, Uplifting, Geological thermal history, Eastern Kunlun Mountains
分类号
TL99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P587.3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被引量:
108
2
作者
李曙光
李惠民
陈移之
肖益林
刘德良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年第3期200-20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超高压变质锆石在高压变质及退变质期间可发生少量Pb的连续扩散丢失,它不会显著破坏其^(207)Pb/^(238)U和^(206)Pb/^(235)U年龄的一致性,但却使它们小于^(207)Pb/^(206)Pb年龄.不含继承组分且普通Pb含量低的变质锆石^(207)Pb/^(206)Pb年龄,可能更接近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报道了一组新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并给出峰期超高压变质时代为(228±2)Ma的结论.
关键词
苏鲁地体
超高压变质岩
锆石
铀-铅年龄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87.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昆仑南部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的地质意义
袁万明
董金泉
王世成
杨志强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
李曙光
李惠民
陈移之
肖益林
刘德良
《中国科学(D辑)》
CSCD
1997
10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