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的辽西锦州—阜新金矿化带金矿潜力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璟 李守义 +2 位作者 徐山 刘长纯 周永恒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565-3574,共10页
利用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及化探等资料,建立锦州—阜新金矿化带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研究区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太古宙变质岩系、北东向及东西向韧性剪切带、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Au-Ag-... 利用已有的地质、矿产、物探及化探等资料,建立锦州—阜新金矿化带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研究区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太古宙变质岩系、北东向及东西向韧性剪切带、北东—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Au-Ag-Cu-Zn化探异常、金重砂异常、航磁磁感应强度-T异常在50 nT至150 nT区间内、已发现金矿床(点)。以上述找矿标志构置预测变量(证据因子),采用MRAS(矿产资源评价系统)中的证据权重模型,对研究区首次进行基于GIS下的金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以2 km×2 km网格为单元计算得到后验概率(P),根据P将研究区成矿远景分级并确定A,B和C 3个级别预测远景区。根据远景区分布特征,将其最终划分为19个找矿靶区,其中,A级找矿靶区3处,B级找矿靶区6处,C级找矿靶区10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州-阜新 太古宙变质岩 金矿 证据权重 资源潜力评价 找矿靶区
下载PDF
北京密云沙厂BIF型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同明 孙永华 +5 位作者 程新彬 刘鸿 吴虎峻 魏波 WANG Wei DING Wang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2-49,共8页
北京密云沙厂铁矿为产于太古宙密云岩群变质岩系中的鞍山式铁矿,具有条带状铁建造(BIF)特征。矿石主要呈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结构;矿石类型以磁铁石英岩型铁矿石为主,w(Fe)=25%~30%。围岩主要有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辉石变粒岩和斜... 北京密云沙厂铁矿为产于太古宙密云岩群变质岩系中的鞍山式铁矿,具有条带状铁建造(BIF)特征。矿石主要呈条带状构造,致密块状结构;矿石类型以磁铁石英岩型铁矿石为主,w(Fe)=25%~30%。围岩主要有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辉石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局部见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对选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定年,具有核边结构、Th/U>0.4的锆石其核部2组年龄为2 619Ma±25Ma和2 544Ma±16Ma。锆石的2 619Ma±25Ma年龄代表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的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形成年龄,同时也代表火山喷发和沙厂铁矿BIF沉积年龄;2 544 Ma±16 Ma锆石年龄可能代表后期TTG特征的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叠加改造年龄。岩石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黑云斜长片麻岩富集Rb、Ba、Sr,亏损Th、U,表明沙厂BIF沉积时可能存在新太古代(约2 550 Ma)地壳增生事件。认为沙厂铁矿属Algoma型BIF,是新太古代末华北陆块初步克拉通化和大规模岩浆热事件的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沙厂铁矿 条带状铁建造(BIF) 锆石U-PB年龄 黑云斜长片麻岩 北京市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金虎 刘阳 +7 位作者 马晓辉 提云生 马玉伟 赵淦 张向宁 张健 李艳翔 赵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8-888,共11页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对马达加斯加东部及西南部3个典型石墨矿床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其石墨矿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石工业类型以大鳞片晶质石墨为主,自然类型可分为片岩型、片麻岩型及变粒岩型,石墨矿赋矿地层为G... 马达加斯加石墨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对马达加斯加东部及西南部3个典型石墨矿床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其石墨矿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石工业类型以大鳞片晶质石墨为主,自然类型可分为片岩型、片麻岩型及变粒岩型,石墨矿赋矿地层为Graphite岩系。对含矿岩石进行主量元素分析,认为其原岩为富含有机质、富铝的砂质、粉砂质、泥质沉积碎屑岩;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区域和大陆岛弧区域。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的形成均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富含有机质岩石主要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矿床,并在混合岩化及深层次韧性剪切作用下进一步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主量元素 区域变质型 石墨矿 马达加斯加
下载PDF
贵州从江九星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卫军 何明勤 马思根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九星铁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带,赋矿地层为青白口纪下江群甲路组第二段a亚段。通过收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九星铁矿床具有多期次成矿作用特点,... 九星铁矿床位于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带,赋矿地层为青白口纪下江群甲路组第二段a亚段。通过收集相关地质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镜下观察,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九星铁矿床具有多期次成矿作用特点,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层、区域变质作用、岩性和构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九星 从江县
下载PDF
吉中地区呼兰群头道沟组原岩组成及形成环境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鲁若飞 吕刚 +3 位作者 施占春 李晓帅 李娜伟 贾大成 《吉林地质》 2010年第2期10-13,共4页
随着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化,赋予了呼兰群头道沟组新的内涵。由于原岩组成如何是深入认识头道沟组形成环境的基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头道沟组中变质矿物组合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探讨头道沟组的原岩组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深入分析头道沟组... 随着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化,赋予了呼兰群头道沟组新的内涵。由于原岩组成如何是深入认识头道沟组形成环境的基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头道沟组中变质矿物组合和岩石化学分析结果,探讨头道沟组的原岩组成和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深入分析头道沟组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道沟组 原岩 变质矿物 岩石化学 形成环境
下载PDF
超基性岩成因蛇纹石玉成因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价值——以泰山玉矿床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邱伟 翟彬 +2 位作者 魏斌 张进忠 张道勇 《矿产勘查》 2021年第8期1792-1797,共6页
超基性岩建造中的蛇纹石玉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泰山玉矿床位于泰山西麓,是2009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泰山进行勘查工作中发现的一个超基性岩变质成因的大型玉石矿床。矿山经过开采揭露使蛇纹岩玉化成因和特征认识... 超基性岩建造中的蛇纹石玉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泰山玉矿床位于泰山西麓,是2009年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在泰山进行勘查工作中发现的一个超基性岩变质成因的大型玉石矿床。矿山经过开采揭露使蛇纹岩玉化成因和特征认识进一步清晰,矿床经超基性岩侵位后发生自变质,全部变质为蛇纹岩(玉),后期辉绿岩、石英脉等岩体(脉)侵入蛇纹岩内使其进一步玉化,随着玉化程度提高,主量成分SiO2相对增加,Fe含量减少,稀土含量增加,玉石硬度达5以上,质感油润厚重,透明度较高,大大提高了玉石质量。由于人们对这类成因玉石的特点认识不足,严重忽视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泰山玉的开发与研究充分证明超基性岩成因蛇纹石玉矿床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岩 蛇纹石玉 泰山玉 矿床成因 开发利用价值
下载PDF
山东昌邑-安丘铁成矿带BIF铁矿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衣鑫 康志强 +1 位作者 刘汉栋 王巧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77-687,共11页
昌邑-安丘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缘的胶北隆起西南部,BIF铁矿赋存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变质岩中。以昌邑-安丘地区BIF铁矿为关注点,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昌邑-安丘地区古元古代BIF铁矿的地质特征,探讨其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 昌邑-安丘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缘的胶北隆起西南部,BIF铁矿赋存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变质岩中。以昌邑-安丘地区BIF铁矿为关注点,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昌邑-安丘地区古元古代BIF铁矿的地质特征,探讨其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该区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以角闪磁铁石英岩为主要矿石类型,变质程度为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铁矿石富含SiO_(2)(36.27%~46.83%)和TFe_(2)O_(3)(38.92%~55.35%),SiO_(2)+TFe_(2)O_(3)变化于83.57%~95.60%(平均91.34%),含较高Al2O3(平均2.13%)、TiO2(平均0.12%);富含Th、Hf等高场强元素。根据矿石及围岩含较多铁铝榴石等富铝矿物以及ACFM图解的特征,可以判断原岩成分为胶体化学沉积但有较多碎屑或泥质物质加入。与PAAS相比,轻稀土元素亏损、高Y/Ho值以及La和Y正异常表明铁矿沉淀于海相环境,而高的SiO_(2)/Al2O3、Ti/V值,高Cr、Co、Ni和Zn含量以及Eu正异常等显著特征,均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的混合溶液。CaO/(CaO+MgO)值(平均0.49)较低、Eu/Eu∗值(平均1.74)<1.8,比Algoma型铁矿小,推测昌邑-安丘地区BIF铁矿可能形成于远离扩张洋中脊或者火山喷口的位置,并且在形成过程中的高温热液对成矿物质的贡献较少,可能属于Superior型铁矿。与华北克拉通太古宙BIF相比,昌邑-安丘地区铁矿是有较多陆源碎屑物质参与的条带状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铁矿 地球化学特征 古元古代 昌邑-安丘 山东
下载PDF
变质成因钻石的结晶作用:模拟实验
8
作者 YNPal‘Yanov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变质成因 钻石 水碳酸盐熔体 相对惰性 结晶
下载PDF
浅谈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的沉积-变质成矿过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旭平 陈妍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268,共16页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3.5~1.8Ga前陆架和洋盆的常见沉积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构成了世界上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它们成矿过程及其演化的许多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沉积方式的长期变化与地球的环境和地球化学演化有...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3.5~1.8Ga前陆架和洋盆的常见沉积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构成了世界上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它们成矿过程及其演化的许多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沉积方式的长期变化与地球的环境和地球化学演化有关。条带状铁建造记录了前寒武纪古海洋、古环境、大气条件和细菌代谢条件以及铁的来源和沉积过程。大型BIF沉积与大火成岩省有成因联系,其铁的来源与火山物质加入的海底热液体系有关,或有陆缘岩石风化的无机物产物加入,越靠近陆缘,陆源碎屑物质加入的越多。然而,在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期间,BIF沉积的深水盆地中陆源物质的加入很少。那时的铁建造沉积在缺氧的海洋中,通过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无氧光合氧化和紫外光线辐射氧化等机制对溶解的二价铁进行氧化,从而形成三价铁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沉积。大多数BIF大型矿床,自其在沉积环境中形成以来,它们在从太古宙直至中生代的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铁矿的品位由低到高转化的复杂地质过程,一般经历了深部交代变质作用的除硅、除碳酸岩矿物的富集成矿和浅部风化富集成矿过程。许多BIF铁矿经历了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但到达的压力条件都不是很高,这或许与俯冲的高密度BIF铁矿难以折返的动力学机制有关。迄今为止,变质作用、尤其是高级变质作用对成矿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铁矿 太古宙到早元古代 沉积过程 变质作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锅盔山石墨矿床变质特征与碳质来源
10
作者 刘成龙 于俊博 +2 位作者 董峰 马慧如 杨金超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1期24-32,共9页
黑龙江省锅盔山石墨矿床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对该矿床变质作用特征与过程以及碳质来源的研究仍属空白。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对矿区赋矿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岩石变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黑龙江省锅盔山石墨矿床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对该矿床变质作用特征与过程以及碳质来源的研究仍属空白。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对矿区赋矿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岩石变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认为该区变质岩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并经历了等温降压退变质作用,矽线石形成于熔体结晶;原岩为一套具孔达岩系特征的浅海—滨海相碳硅泥岩建造,具太古宙古大陆与元古宙稳定沉积物的双重信息;成矿物质来源为有机碳,属有机成因。研究成果对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盔山 石墨矿床 变质程度 孔达岩系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光周 孟令强 +5 位作者 刘晓通 安鹏瑞 王向军 何铁良 宋立国 窦义鑫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共13页
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 以沂沭断裂带中段南小尧金矿为研究对象,利用成矿期含金硫化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南小尧金矿矿床成因。黄铁矿S/Fe、Fe/(S+As)、Au/Ag比值显示南小尧金矿形成于中深部的中低温环境;黄铁矿Co-Ni与CoNi-As图解表明南小尧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后期可能经历了结晶后热液改造,成矿热液主要为火山与次火山热液;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值介于-3.2‰~2.9‰,显示硫的深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生代熔融的岩浆以及火山与次火山热液沿沂沭断裂带上涌,为金矿的形成带来了大量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在中深部的成矿环境中随成矿条件的改变使Au在适宜的构造位置富集并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金矿床 沂沭断裂带
下载PDF
黄陵断穹核部鳞片石墨矿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元奎 徐江嬿 +4 位作者 边敏 程林 张瑜 刘林 姚敬劬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9,共13页
黄陵断穹核部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主要产区,并以品位高(固定碳含量9.44%~13.6%)、片径大(d=0.1~1.5mm)著称,对该区石墨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前人研究多侧重于变质成矿作用,而对碳质来源、碳质富集等至关重要的沉积成矿作用... 黄陵断穹核部是我国鳞片(晶质)石墨矿主要产区,并以品位高(固定碳含量9.44%~13.6%)、片径大(d=0.1~1.5mm)著称,对该区石墨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前人研究多侧重于变质成矿作用,而对碳质来源、碳质富集等至关重要的沉积成矿作用涉及很少。本次研究开展了以探索沉积成矿作用为主、建立完整的沉积变质成矿模型的研究。详细调研7个主要矿床,采集标本155块,分析各类样品115个,系统恢复变质岩原岩,重建沉积相剖面。研究黄凉河期(Pt1h)的古地理格局,划分沉积相,确定碳质富集有利部位,研究结果认为:该区石墨矿碳质来源于微古植物(小球藻类),藻类在早元古代原始海洋滨海潮坪和潟湖环境繁衍、富集,遗体堆积形成碳质腐泥,为石墨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吕梁期动力热变质作用改变了碳质的赋存状态,使有机碳裂解、单质化、有序化,变成晶质石墨。随着变质程度提高,自绿片岩相、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石墨结晶程度变好,片径变大。混合岩化进一步使石墨鳞片聚集,再生加大,形成大片径石墨。对这一类型石墨的地质找矿,应从沉积成矿作用切入,在岩相古地理方面进入深入研究,确立碳质岩系的岩相空间展布特征,选择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陵断穹核部 鳞片石墨 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