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再认识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惠潇 侯云超 +4 位作者 陈修 龙盛芳 喻建 赵俊峰 刘永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53-1567,共15页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存在大量强反射同相轴前积现象,与传统“平起平落、等厚分布”的地层方案差异较大,为重新认识延长组地层格架提供了新视角。【方法】通过岩心观察、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鄂尔...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延长组存在大量强反射同相轴前积现象,与传统“平起平落、等厚分布”的地层方案差异较大,为重新认识延长组地层格架提供了新视角。【方法】通过岩心观察、井震标定及三维地震解释,结合地震反演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地震相、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延长组地震强反射连续同相轴可指示湖泛面凝缩层沉积。不同方向的地震相特征差异较大,平行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包括中等振幅中等连续性亚平行结构、强振幅强连续性前积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其中前积结构“穿层”最明显;垂直物源方向包括强振幅强连续性平行结构、强—中振幅中连续性丘状结构、弱振幅差连续性乱岗状结构三类地震相。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盆充填演化经历了多期快速湖侵、缓慢湖退的震荡过程,可划分为多期湖侵—湖退体系域(T-R)组成的三级层序单元,呈透镜状依次向湖中心进积叠置,发育“斜坡富泥、两端富砂”的沉积序列。【结论】新的层序格架与传统等厚沉积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一是烃源岩标志层没变,单井之间的对应关系变;二是延长组湖盆范围没变,湖盆充填演化过程变;三是砂岩总体分布规律没变,砂层之间的连通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T-R体系域 凝缩层 前积 延长组 陇东地区
下载PDF
随钻井间电位动态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成 单桂栋 +5 位作者 张鑫 廖兴松 王爱国 付友义 周宝义 程运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71-79,共9页
随钻井间电位动态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井间电阻率测量技术,其是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井间地震、井间电法测量技术的基础上而提出的。该方法通过录取钻井过程中由钻杆长度变化而引起的在钻井周围各测点的动态电位数据,并结合录井时-深数据,... 随钻井间电位动态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井间电阻率测量技术,其是在综合研究国内外井间地震、井间电法测量技术的基础上而提出的。该方法通过录取钻井过程中由钻杆长度变化而引起的在钻井周围各测点的动态电位数据,并结合录井时-深数据,反演得到在钻井周围各测点的纵向电阻率曲线。在对各测点纵向电阻率曲线进行横向对比后,可解决复杂断块油气田的储层连通性评价、岩性界面识别、断层界面识别等生产实际问题。现场应用14井次,在不同方向的新老井处、断层、岩性变化带等区域共实施191个测试点。通过随钻测试电阻率曲线与新老井处的标准测井中的视电阻率曲线对比,1.5 m以上砂岩储层吻合率达到95.8%、断点吻合率达到98%、储层岩性边界识别吻合率达到100%,从而证明了随钻井间电位动态测量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电位 动态测量 测量仪器 电阻率曲线 储层连通性 岩性界面
下载PDF
基于微分超拉普拉斯块约束的改进弹性阻抗反演方法
3
作者 侯斯允 李景叶 +2 位作者 耿伟恒 韩磊 王永平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549-562,共14页
岩石物理模型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进行反演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地下介质信息。然而以反射系数方程为基础的弹性阻抗方程中包含的需要反演的参数的增多,不同参数对反射系数贡献量的不同等问题也增加了反演的难度。因... 岩石物理模型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叠前地震资料进行反演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地下介质信息。然而以反射系数方程为基础的弹性阻抗方程中包含的需要反演的参数的增多,不同参数对反射系数贡献量的不同等问题也增加了反演的难度。因此,为了保证多参数反演的稳定性,两步法反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首先进行弹性阻抗反演以得到不同入射角、方位角下的弹性阻抗信息,随后以弹性阻抗作为输入进行下一步的多参数反演。弹性阻抗作为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拓展已经十分成熟,但仍然存在解的非唯一性、分辨率不足和稀疏性较差等问题。为此,本文将信号与图像处理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超拉普拉斯约束引入到反演过程当中。该方法能够避免0范数求导问题,同时能够根据数据本身特征选取最优p值,使反演结果获得较高分辨率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并且引入线性化反射系数公式,以求直接通过地震数据反演得到弹性阻抗的反演结果。首先,对线性化弹性阻抗近似公式进行推导并分析其精度。随后,基于贝叶斯反演理论框架,推导了引入微分超拉普拉斯块约束后的弹性阻抗反演目标函数,并选用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目标函数来获得弹性阻抗反演结果。最后,将新方法结果与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而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相关系数以及弹性阻抗曲线的对比均有效地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反演结果优于传统L1范数和L2范数约束的反演结果。将新方法应用于合成数据以及实际数据的反演当中,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弹性阻抗的反演流程当中,为后续多参数的反演提供了更加可靠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阻抗 叠前反演 微分超拉普拉斯 贝叶斯框架 分辨率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构造格架与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75
4
作者 徐长贵 许效松 +2 位作者 丘东洲 赖维成 周心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辽西凹陷是位于辽东湾地区西部的一箕状凹陷,中南部总体勘探程度偏低。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横向上隆、坳地形分异明显,存在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凹间孤岛,呈链状分布(称“凹间链状岛”),该岛将辽西凹陷中南部分为东西2个次凹,岛两侧... 辽西凹陷是位于辽东湾地区西部的一箕状凹陷,中南部总体勘探程度偏低。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横向上隆、坳地形分异明显,存在一个继承性发育的凹间孤岛,呈链状分布(称“凹间链状岛”),该岛将辽西凹陷中南部分为东西2个次凹,岛两侧沉积相差异明显;轴向上构造格架比横向上复杂,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割。在构造格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在辽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和5个层序,并详细阐述了每个层序界面的成因、地震特征、测井响应特征以及每个层序的体系域与沉积体系的构成特征。在构造与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本区不同层序沉积相古地理,发现各个时期的古地理均呈有规律的分布,即凹陷西部为冲(洪)积扇、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向东为三角洲相和湖相。辽西凹陷中南部沉积相古地理演化受构造面的转换、走滑构造、古地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并且4个因素对湖盆沉积作用的制约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的综合效应。不同演化阶段控制因素有主、次之别,其中古气候周期性变化决定湖扩与湖缩,构造是控制有效可容纳空间的关键;基准面以及湖平面的变化不仅决定碎屑物供给率,也是控制湖盆沉积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架 层序地层格架 凹间链状岛 古地理 辽东湾 辽西凹陷 古近系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周红飞 戴鑫 +5 位作者 贾敏 张芮 李国辉 李楠 杨强 白蓉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8,共9页
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烃源对比、地震相刻画等技术,对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局限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台缘藻丘相和颗粒滩相均较发... 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烃源对比、地震相刻画等技术,对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二段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局限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台缘藻丘相和颗粒滩相均较发育,灯二段储层厚度平均为176.6 m,储地比平均为34.6%,孔隙度平均为4.4%,渗透率平均为3.6 mD,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质量整体上优于高磨地区。②研究区震旦系—寒武系成藏条件较好,发育多套烃源岩,具备“上生下储”和“旁生侧储”2种源储配置关系,灯二段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烃源岩和深部震旦系烃源岩;③研究区灯二段具备形成构造-岩性气藏和岩性气藏的条件,上倾方向的大型断裂以及岩性致密带的有效封堵是油气成藏及形成不同气水系统的关键;④研究区灯二段储集条件、烃源岩及源储配置关系等成藏条件较高磨地区更加优良,具备形成大气田的地质基础,圈闭资源量已达1.05×10^(12)m^(3),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是未来川中古隆起区大气田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缘藻丘相 颗粒滩相 低孔低渗 上生下储 旁生侧储 灯二段 震旦系 北斜坡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吉 颜其彬 +2 位作者 张烈辉 杨辉廷 李轩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的划分与识别是储层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以层次思想为指导 ,以储层非均质具有层次性为理论基础 ,较详细地论述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将其分为砂层组、单砂层、韵律段与均质段共 3个层... 针对目前流动单元的划分与识别是储层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以层次思想为指导 ,以储层非均质具有层次性为理论基础 ,较详细地论述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将其分为砂层组、单砂层、韵律段与均质段共 3个层次 ,并指出各个层次结构流动单元的特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而且还明确指出流动单元层次结构的上限与上限 ,指出流动单元的层次结构对精细研究岩石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层次结构 储层 油藏描述 碎屑岩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正军 韩宏伟 王福永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8,共3页
东营凹陷已进入勘探开发成熟期 ,滚动勘探开发是增储稳产的主要手段 ,精细油藏描述是其关键。总结滚动勘探开发的 4种方式 (老区扩边、发现新块、发现新层系和新区滚动勘探开发 ) ,对断块复杂程度提出按每平方千米内所有断层的累加长度... 东营凹陷已进入勘探开发成熟期 ,滚动勘探开发是增储稳产的主要手段 ,精细油藏描述是其关键。总结滚动勘探开发的 4种方式 (老区扩边、发现新块、发现新层系和新区滚动勘探开发 ) ,对断块复杂程度提出按每平方千米内所有断层的累加长度划分的新方法 ,从构造描述、储集层描述和油藏描述方面介绍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技术方法。以永 8断块为例 ,在层位标定、反射特征分析、构造描述流程、地震地质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归纳精细油藏描述的具体方法 ,强调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相干分析、属性分析等技术的重要作用。应用这一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使东营凹陷每年新增滚动储量近2 0 0 0× 10 4 t。图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滚动勘探开发 技术研究 应用 油藏描述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重力异常分离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文纳 曾昭发 +1 位作者 杜晓娟 马国庆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95-502,共8页
根据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特性,建立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新型重力异常分离方法。通过不同模型实验对比,发现该方法分离所得异常和模型理论异常能很好地吻合,可进行异常定量划分。实测数据处理中,将该方法与平均对数功率谱分析相结合,所分... 根据重力异常水平梯度特性,建立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新型重力异常分离方法。通过不同模型实验对比,发现该方法分离所得异常和模型理论异常能很好地吻合,可进行异常定量划分。实测数据处理中,将该方法与平均对数功率谱分析相结合,所分离出的区域异常可以有效描述研究区的区域地质特征。模型试验和实测数据处理都充分表明该方法所分离出的重力异常基本没有畸变和虚假信息产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异常分离 重力异常 区域场
下载PDF
基于窗口数据的重力相关成像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国兴 吴燕冈 +2 位作者 王凤刚 李朝辉 邢琮琮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3期858-864,共7页
位场相关成像可以快速估计场源的空间位置。为了减小叠加异常对相关成像的影响,现有的成像方法通常是采用剩余异常或异常垂向导数成像。笔者通过加入一个数据截取窗口,计算窗口内数据的相关系数,以减少相邻场源间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成... 位场相关成像可以快速估计场源的空间位置。为了减小叠加异常对相关成像的影响,现有的成像方法通常是采用剩余异常或异常垂向导数成像。笔者通过加入一个数据截取窗口,计算窗口内数据的相关系数,以减少相邻场源间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成像分辨率的目的;并通过相关系数极值的大小选取窗口,从理论上使成像结果更加可靠。通过重力模型试验,验证本方法能够提高成像分辨率。将该法应用于葫芦岛市黑鱼沟的某矿洞的深度计算中,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 相关成像 窗口 叠加异常
下载PDF
箕状凹陷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与描述模式——以东营凹陷南斜坡西部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徐亮 邵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度继承发育而来 ,其上倾边界一般为洼陷的外边界 ,物源经单斜带运移至此成为主要的沉积带 ,其物性较单斜带有所改善 ,储集层较厚 ,沉积构造发育 ,以构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的重点是构造及微构造的确定。断裂带是斜坡带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构造单元。该文总结了东营凹陷南斜坡西南部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以断裂带的金 31块油藏为例 ,对斜坡断裂带油藏进行了系统分析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凹陷 斜坡带 断裂带 油藏描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利563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扇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鑫 林承焰 +3 位作者 马存飞 陈柄屹 杜凯 李志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05-720,共16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的大量砂砾岩扇体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研究针对东营北带利563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扇体及其中发育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岩心精细描述,依据岩性、粒度、构造将砂砾岩扇体划分出12种岩相。然后以发...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的大量砂砾岩扇体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研究针对东营北带利563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扇体及其中发育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岩心精细描述,依据岩性、粒度、构造将砂砾岩扇体划分出12种岩相。然后以发育相同水动力条件为单元,依据岩性和沉积机理将岩相在垂向上进行组合,划分8种水动力类型和8种岩相组合类型。再基于砂砾岩沉积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接触关系和根据沉积物中泥岩的结构、纹理所细分出的7种泥岩类型所代表的各种环境,定义了5种砂砾岩扇体沉积形态特征:近端厚层砾石沉积、限制性水道沉积、非限制性舌状体沉积、非河道薄层沉积、远端细粒沉积。认为该区砂砾岩扇体为近岸水下扇,包括扇根沟道、沟道间、扇中辫状水道、水道间、扇中前缘、扇端泥6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归纳其综合鉴定特征。最终建立本区砂砾岩扇体的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扇体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煤系多目标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海锋 冯毅 +3 位作者 王文升 陈学立 李超 李叶朋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3期28-36,共9页
近年来,含煤地层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区含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构造裂缝的发育可为该类储层提供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以临兴区块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对主要造缝期的构造应力场及其... 近年来,含煤地层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地区含煤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构造裂缝的发育可为该类储层提供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以临兴区块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对主要造缝期的构造应力场及其控制发育的构造裂缝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纵向上,太原组的构造裂缝较为发育,其裂缝密度为0.165~0.290条·m^(-1),该组的裂缝孔隙度也相对较高,为1.2%~6.78%;平面上,总体呈南高北低展布格局。基于研究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裂缝发育、分布关系,认为有效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主要受控于断层与南部紫金山隆起。该区研究成果,可为本区煤系"三气"综合勘探评价及开发选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 构造裂缝 数值模拟 临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济宁煤田济北矿区构造展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浩 吕大炜 +2 位作者 郭爱军 陈利敏 姜伟玲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10期6-8,14,共4页
通过对济宁北矿区区域构造特征以及区内各井田地质资料的统计研究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矿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研究发现:在区域上,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且规模和强度较大,褶皱强度小,均为宽缓褶皱。矿区内的主要断裂有两... 通过对济宁北矿区区域构造特征以及区内各井田地质资料的统计研究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矿区断层构造的发育特征和展布组合规律。研究发现:在区域上,研究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且规模和强度较大,褶皱强度小,均为宽缓褶皱。矿区内的主要断裂有两组,一组为SN向的区域性断裂,构成井田边界,另一组为由其附生的NE向断裂,使其开采地质条件复杂化。区内NE向褶皱发育,多呈背、向斜相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褶皱与断裂 鲁西南赋煤区 济北矿区 济宁煤田
下载PDF
层状构造油气藏的压力特征及形成条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庆峰 孙庆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2-19,共8页
本文从地下储层水动力学观点论述了层状构造油气藏的压力特征,推导出层状构造油气藏压力特征公式,给出了该类型油气藏的判断方法,并从构造、油气生成史以及隔(盖)层封闭性能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层状构造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关键词 层状构造 油气藏 压力特征 形成条件
下载PDF
板块构造旋回与全球含油气区类型划分、油气资源展布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恺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5期1-8,共8页
一个完整的全球性板块构造旋回发展的各个阶段,可形成6种不同类型的含油气区,即大陆内部和陆缘裂谷扩张型含油气区、陆间裂谷扩张型含油气区、窄大洋型北冰洋深海盆含油气区、环绕新生广大洋的被动型大陆边缘含油气区、环太平洋沿岸... 一个完整的全球性板块构造旋回发展的各个阶段,可形成6种不同类型的含油气区,即大陆内部和陆缘裂谷扩张型含油气区、陆间裂谷扩张型含油气区、窄大洋型北冰洋深海盆含油气区、环绕新生广大洋的被动型大陆边缘含油气区、环太平洋沿岸的主动型大陆边缘含油气区以及与大陆间碰撞活动有关的含油气区。这6种类型的含油气区也包括了6种类型的沉降带和6种类型的含油气盆地。它们都具备了油气生物成因和非生物成因的多套油气源叠合、富集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并集中了世界已探明油气储量的98%以上,它们的远景资源量占在全球的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油气富集区 油气远景 勘探评价 油气比
下载PDF
微球形聚焦测井中三维电场模型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彤 梁国平 窦海勇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16,共10页
本文给出了微球形聚焦测井中三维静电场的有限元法计算公式 。
关键词 三维静电场 有限元法 油田勘测 电势 电场强度 微球形聚焦测井 三维电场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高栅子银多金属矿预查区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华生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93-298,共6页
高栅子银多金属矿预查区地处兴安-太行南段成矿带中的军都山岩浆岩成矿带上。经过2013年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地质简测和电法综合剖面测量等找矿工作,发现该区存在Au-Ag-As-Mo元素组合异常;经过钻孔验证,为银铅锌金多金属矿。... 高栅子银多金属矿预查区地处兴安-太行南段成矿带中的军都山岩浆岩成矿带上。经过2013年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地质简测和电法综合剖面测量等找矿工作,发现该区存在Au-Ag-As-Mo元素组合异常;经过钻孔验证,为银铅锌金多金属矿。初步估算,银远景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有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栅子银多金属矿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异常查证 找矿效果 赤城县 河北省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烃源岩成熟度—改进的TTI法
18
作者 李潍莲 张厚福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3期206-212,共7页
从化学动力学原理出发,运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改进时间-温度指数(TTI)法,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干酪根热解生烃反应速度差别甚大情况,可以在盆地勘探早期,以地震资料为主评价生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TTI值与生烃率(X)关系的建立,可... 从化学动力学原理出发,运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改进时间-温度指数(TTI)法,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干酪根热解生烃反应速度差别甚大情况,可以在盆地勘探早期,以地震资料为主评价生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TTI值与生烃率(X)关系的建立,可确定一套地层在不同时期生烃率的分布,为资源量计算提供了基础。实例计算结果与地化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改进的TTI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预测 烃源岩 成熟度 TTI 油气勘探 有机质
下载PDF
机器学习方法在浅层滩坝相薄储层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宇航 时保宏 +3 位作者 张曰静 石好果 文雯 张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9-1567,共9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储层以滩坝相沉积为主,储层砂体薄,纵向变化快,孔隙度估算难度较大。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取心井的岩心实测数据,结合其对应的测井数据,建立了测井孔隙度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对储层孔隙度影响较大...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储层以滩坝相沉积为主,储层砂体薄,纵向变化快,孔隙度估算难度较大。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根据取心井的岩心实测数据,结合其对应的测井数据,建立了测井孔隙度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对储层孔隙度影响较大的测井变量为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和冲洗带电阻率测井,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8、0.42、0.28和0.32。基于特征测井数据,利用Xgboost算法预测的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吻合度较高,相关系数为0.92,均方差为0.20。此外,对近期钻探的新井储层孔隙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孔隙度较高的井段与试油数据相吻合,从侧面反映了模型的可靠性。这一结果为研究区油气藏评价和后期油藏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有利于提高研究区勘探的精度。同时,该模型也可用于类似滩坝相、砂体薄的沉积背景下储层孔隙度估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孔隙度估算 滩坝相 白垩系 车排子凸起
下载PDF
青东凹陷凹中隆控藏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国童 王亮 +1 位作者 牛成民 陈磊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青东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是在中生代以来郯庐断裂活动中形成的箕状凹陷,经历了断陷、断拗和拗陷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青东凹陷凹中隆构造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其发育演化不仅改善了自身的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活动中产生的... 青东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是在中生代以来郯庐断裂活动中形成的箕状凹陷,经历了断陷、断拗和拗陷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青东凹陷凹中隆构造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其发育演化不仅改善了自身的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活动中产生的断裂使其成为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并且两侧洼陷中形成的厚层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凹中隆 控藏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