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岩性序列及勘探意义
1
作者 姚永君 肖高杰 +6 位作者 范兴燕 胡国恒 黎李 王欣 张兵 杨凯 肖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9,共14页
川东地区龙潭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变化快,岩性复杂,存在难以通过常规的矿物成分方法划分岩相以及当前岩相划分尚不精确的问题,制约了该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岩相带识别及勘探。本文基于岩心观察... 川东地区龙潭组具有较大的页岩气勘探前景,该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环境,沉积相变化快,岩性复杂,存在难以通过常规的矿物成分方法划分岩相以及当前岩相划分尚不精确的问题,制约了该地区龙潭组页岩有利岩相带识别及勘探。本文基于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薄片鉴定,结合钻井的泥地比、单层岩性厚度,建立了川东地区龙潭组7种特征岩性组合模式(泥页岩型、富泥含砂型、富泥含灰型、灰泥互层型、富灰含泥型、致密灰岩型和火成岩型);综合TOC、孔隙度、含气性、脆性指数等页岩储层特征参数,明确了不同岩性组合在龙潭组各段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纵向上优势岩性组合主要为龙潭一段富泥含灰型和泥页岩型,龙潭二段主要为泥页岩型、灰泥互层型和富泥含灰型。平面上龙潭一段优势岩性组合富泥含灰型主要分布在开州—云阳一带,泥页岩型主要分布在重庆—綦江一带;龙潭二段优势岩性组合泥页岩型分布在巴南—綦江一带,灰泥互层型分布在达州一带,富泥含灰型分布在万州—梁平—石柱一带。该项研究成果为川东地区龙潭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地区 龙潭组 岩性组合 优势页岩储层 勘探意义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共伴生碲、硒资源现状和成矿规律浅析
2
作者 谢桂青 吴晓林 +2 位作者 李新昊 朱乔乔 高任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8,共14页
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常伴生大量的碲、硒资源,提供了全球目前几乎所有的碲、硒产量,但碲、硒在这些矿床中的成矿规律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处铜多金属矿床都伴生有硒和/或碲资源,但其资源现状、赋存状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还... 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常伴生大量的碲、硒资源,提供了全球目前几乎所有的碲、硒产量,但碲、硒在这些矿床中的成矿规律还不清楚。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多处铜多金属矿床都伴生有硒和/或碲资源,但其资源现状、赋存状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资料,对长江中下游伴生碲、硒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对碲、硒的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以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目前长江中下游已探明的伴生碲、硒资源量分别为9061 t和10574 t,相当于18个大型碲矿床、21个大型硒矿床,这些矿产资源已部分回收利用。其中九瑞矿集区的资源量最大。碲、硒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发育4种产状碲的独立矿物和2种产状硒的独立矿物,它们均形成于硫化物阶段,后者主要形成于晚硫化物阶段。根据资源量相对规模,该成矿带上的矿床类型可分为硒矿床、碲硒和硒碲矿床三种。以岩体为中心向外,碲、硒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和层间交代型矿体。本文初步揭示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碲、硒矿化的成矿规律,可为资源评价和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应加强对斑岩-矽卡岩铜金成矿系统中碲、硒富集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生碲硒矿产 资源量 赋存状态 成矿规律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琰 金之钧 +2 位作者 朱如凯 刘扣其 梁新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52,共22页
探究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划分方案、前沿表征方法、演化及发育影响因素,对页岩油储量评价及商业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调研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归纳孔隙的划分方案,对比不同现代测试手段在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过程中... 探究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的划分方案、前沿表征方法、演化及发育影响因素,对页岩油储量评价及商业开发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调研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归纳孔隙的划分方案,对比不同现代测试手段在泥页岩孔隙结构表征过程中的优劣性,探讨海、陆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模式和有机、无机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展望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泥页岩储层表征的手段主要可以划分为成像法、流体侵入法、吸附法、散射法四类。(2)红外连用的原子力显微镜(AFM-IR)能够揭示泥页岩中显微组分的化学和岩石力学非均质性,小角中子散射(SANS)、核磁共振(NMR)和纳米CT技术是揭示孔隙连通性的重要途径。(3)沉积环境控制着泥页岩岩相和有机质母质来源,成岩和生烃作用及其相互间影响是泥页岩孔隙演化的主控因素,海、陆相泥页岩孔隙演化随时间和深度总体上均有“减孔→增孔→减孔→增孔→减孔”的规律,但陆相泥页岩在未熟-成熟阶段孔隙变化得更频繁。(4)Ⅰ型干酪根的有机质孔发育潜力远高于Ⅲ型干酪根,强生烃能力的腐泥组显微组分可发育丰富的有机孔隙,液态烃运移之后经二次裂解形成的焦沥青能提供更有效的连续性渗透路径。(5)成岩过程中无机矿物间的相互转化,长石、碳酸盐岩等矿物差异性溶蚀,压实、压溶和胶结作用等均会复杂化无机孔隙网络,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矿物自身的岩石力学性质也是无机孔隙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岩心在地表和地下所处环境差异巨大,未来的研究需要建立一个页岩孔隙在地面与地层条件下的反馈机制和矫正机制,进一步还原页岩油气在地下孔隙结构中真实的赋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泥页岩 孔隙结构 成熟度 孔隙演化
下载PDF
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为例
4
作者 张随随 范昌育 +5 位作者 王德英 陈磊 王启明 王震亮 王飞龙 闫昕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我国油气勘探正向页岩油气领域挺进,富含有机质页岩中普遍发育超压,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的不足制约着页岩油气的研究。分析了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基于密度与声速数据对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差异化响应,建立了一... 我国油气勘探正向页岩油气领域挺进,富含有机质页岩中普遍发育超压,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的不足制约着页岩油气的研究。分析了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基于密度与声速数据对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差异化响应,建立了一种利用声速、密度数据分别计算页岩生烃增压量及欠压实增压量,最终实现页岩孔隙压力预测的新方法——声速回弹法。选取生烃条件优越的渤东凹陷作为研究实例,首先利用综合泥岩压实曲线、加载-卸载曲线、声速-密度图解,综合判别了超压的成因,而后利用声速回弹法定量计算了单井欠压实、生烃作用的增压量以及地层孔隙压力,并将其与数值模拟及常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以LD21-A井为例,页岩超压成因为生烃增压与欠压实复合成因;压力预测结果显示:非烃源岩层段超压由欠压实增压贡献;烃源岩层段超压由生烃增压与欠压实贡献,其中生烃增压量主要分布在5~15 MPa之间(占比约35%~65%),实测压力点生烃增压量为11.09 MPa(占比45%)。新方法可行性较数值模拟更高,与Eaton法相比,不受各层段、区域生烃增压量及欠压实增压量占比不一致的影响。新方法在页岩油气领域及常规油气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回弹法 生烃增压 欠压实 超压 超压成因 压力预测 页岩孔隙 渤东凹陷
下载PDF
基于多测井参数的陆相页岩储层总有机碳含量预测:以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为例
5
作者 秦晓艳 王震亮 +1 位作者 程昊 赵晓东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620-628,共9页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评价页岩油气潜力的关键参数,利用测井数据预测TOC,能刻画整段储层的TOC变化,对于明确地质-工程“甜点”意义重大.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由于沉积环境频繁交替变化,页岩层系内大量发... 总有机碳含量(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评价页岩油气潜力的关键参数,利用测井数据预测TOC,能刻画整段储层的TOC变化,对于明确地质-工程“甜点”意义重大.和尚塬地区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由于沉积环境频繁交替变化,页岩层系内大量发育粉砂质泥岩条带.针对岩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将页岩储层细分为页岩和粉砂质泥岩两种岩性,分别建立TOC预测模型.在比较现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测井资料实际,选用△lg R改进法和机器逐步回归学习法分岩性建立预测模型.经过实测数据的精度检验,机器逐步回归学习法的预测精度更高.通过对单井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析,印证了细分岩性机器逐步回归学习预测模型的可靠性,证明该方法对预测以常规测井为主的陆相泥页岩TOC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101口井长7段泥页岩进行预测,获得了TOC的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碳含量预测 测井资料 陆相页岩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1 位作者 马万平 朱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4,共21页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金属有Se、Te、Re、Cd、Tl等稀散金属,以及PGE、Co等稀贵金属;煤系中可见Ga和Ge的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的Ga、Ge矿床),同时也可见稀土金属、稀贵金属的富集;磷块岩中常显著富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黑色岩系中的关键金属主要源自大陆风化、海水、热液以及生物摄取。在风化沉积作用中,硫化-还原水体环境形成的泵吸效应,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富有机质沉积体系中有机质、铁锰氧化物、磷灰石、黏土矿物等的络合和吸附是关键金属发生富集的主要机制。黑色岩系可为热液叠加过程提供成矿金属,调节热液体系的氧逸度和硫逸度,促进超大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形成。此外,黑色岩系富集的金属在地球层圈物质循环中的聚散行为还可对其他相关成矿系统产生影响。黑色岩系中战略性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与大陆边缘、裂谷等环境下缺氧-硫化的沉积事件相关。大气氧含量的变化、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洋流环流模式的改变、冰期以及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海洋缺氧事件等区域地质事件均可是控制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金属形成及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黑色岩系是表生风化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今后应更加重视黑色岩系等表生风化沉积作用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形成中的重要性,建立和发展相关的成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 超常富集机理 成矿过程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油页岩热重特性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陈贵标 徐银波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3期403-412,共10页
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的含油率、总有机碳、热解、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 为了研究油页岩加热过程中的热重特性和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的含油率、总有机碳、热解、主量元素和热重分析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页岩为具有较高有机质丰度、高灰分和中等发热量的中等品质油页岩,且灰分主要元素组成为SiO_(2)、Al_(2)O_(3)、CaO,属于高熔灰分。油页岩热重分析显示其热解过程主要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失重段3个阶段,中温失重段为油页岩主要失重段和油页岩热解反应阶段,温度范围为300~580℃。其中油页岩热解过程中油气大量生成阶段的温度范围为430~500℃,为油页岩热解过程中生油关键阶段,而500~580℃为页岩气生成阶段,可以形成一定量的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热重分析 热解 芦草沟组 三塘湖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品质特征
8
作者 孙伟国 詹天宇 +4 位作者 刘闯 付涛 姜福平 朱小峰 徐银波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30-35,48,共7页
本文以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为讨论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上白垩统青山口组1段油页岩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JFD5井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1段下部,青山口组一段矿层有①、②、⑥号矿层,其中①号矿层埋深在459.55~... 本文以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为讨论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上白垩统青山口组1段油页岩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JFD5井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1段下部,青山口组一段矿层有①、②、⑥号矿层,其中①号矿层埋深在459.55~465.35 m,厚度5.80 m,平均含油率5.4%,最高含油率为11.4%。②号矿层埋深在470.15~475.65 m,厚度5.50 m,平均含油率7.5%,最高含油率为11.7%。⑥号矿层埋深在449~452 m,厚度3.00 m,平均含油率4.8%,最高含油量5.8%,青山口组①、②、⑥号矿层为原位开采的首选层位;属于特低硫低硫油页岩,油页岩岩段主要由含油率与小体积质量和灰分及挥发分显示一定的负相关性质,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的TOC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质,这可作为油页岩质量的评价及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1段 油页岩 品质特征
下载PDF
松辽盆地岩石热导率柱及古地温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博宁 邱楠生 +5 位作者 朱传庆 常健 李潇 黄越 杨俊生 付秀丽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 盆地古温度场与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密不可分。为明确松辽盆地关键时期的古地温场特征,以实测的269块样品热导率和汇编的前人数据为基础建立热导率柱,并以镜质体反射率Rran为约束进行多口单井的埋藏史-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平均热导率为1.79 W/(m·K),热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上部地层中增大的速率大于下部。热导率随地层年龄增大而增大。松辽盆地北部Rran主要在0.8%~1.6%,齐家古龙凹陷Rran最大。埋藏史-热史表明,白垩系青山口组地层在明水组末期达到最大古地温,然后至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古地温场平面分布显示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层在大部分地区的最大古地温达到120℃以上,显著高于现今地温场。青山口组从沉积后进入盆地热沉降发育阶段,随着古埋深的增加,古地温逐渐增至最大。此时较高的古地温条件能够促进页岩油气的成熟。明水组末期受古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发生了显著的抬升冷却事件,在冷却过程中温度梯度降低幅度较小的地区形成了地热温度条件有利区。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地热、油气资源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地温场 热导率 镜质体反射率 埋藏史-热史
下载PDF
右江盆地金、锑成矿过程:来自晴隆锑矿床和泥堡金矿床萤石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的制约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林林 陈军 +7 位作者 杜丽娟 杨瑞东 黄智龙 杨再风 高军波 吉彦冰 谭泽东 刘旭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19,共21页
位于“滇-黔-桂”接壤处的右江盆地中发育大量的金、锑矿床,金、锑相互伴生,具共生分异特征。然而,金、锑之间的成矿联系和成矿过程异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萤石作为热液矿床中广泛出现的脉石矿物,前人已经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用... 位于“滇-黔-桂”接壤处的右江盆地中发育大量的金、锑矿床,金、锑相互伴生,具共生分异特征。然而,金、锑之间的成矿联系和成矿过程异同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萤石作为热液矿床中广泛出现的脉石矿物,前人已经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用于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右江盆地中的晴隆锑矿床和泥堡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时代以及围岩蚀变特征,是研究金、锑共生分异的理想对象。因此,本文选择晴隆锑矿床和泥堡金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萤石展开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研究,旨在揭示金、锑矿床成矿过程的差异。萤石矿物化学及阴极发光(CL)研究显示,晴隆锑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萤石沉淀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稀土元素呈LREE富集HREE亏损的右倾特征,第二阶段呈“中稀土(MREE)”富集,第三阶段沉淀的萤石基本继承了第二阶段的稀土元素的配分特征,但ΣREE更低。整体上,随着成矿过程进行,三个阶段萤石ΣREE随着成矿过程逐渐下降,且均伴随Ce的负异常。泥堡金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萤石沉淀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萤石稀土元素也呈右倾特征,第二阶段萤石呈MREE富集特征,整体上与晴隆萤石大致相似。不同阶段萤石Y/Ho、La/Ho、Tb/Ca和Tb/La图解显示,锑、金矿床中成矿早阶段和晚阶段萤石具有不同成因特征。其中,成矿早阶段萤石主要为热液充填成因,成矿晚阶段与水/岩反应密切相关,随着水/岩反应加剧,大量围岩组分进入流体形成晚阶段萤石。同时,这一过程导致成矿流体pH的逐渐升高和稀土元素总量的逐渐降低。综合分析认为,锑成矿流体为酸性流体,强烈的水/岩反应促使碳酸盐岩围岩溶解形成大量的萤石;同时成矿环境p H的增高和成矿流体温度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辉锑矿大量沉淀的原因之一;而金成矿流体呈弱酸-中性特征,去碳酸岩化作用不彻底,形成少量萤石并伴生大量白云石,有利于大量含金黄铁矿的形成。通过对已有的锑矿床中辉锑矿及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稀土元素研究数据统计发现,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稀土元素呈MREE富集特征可能是大量辉锑矿对轻稀土元素(La)的富集作用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微量元素 萤石 金-锑矿床 右江盆地
下载PDF
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页岩识别中的应用
11
作者 罗卫锋 胡志方 +3 位作者 张家强 杨云见 徐银波 孙启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0,共9页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区嫩江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哈拉海向斜,仅在登楼库背斜西部局部沉积;青山口组油页岩在登楼库背斜、哈拉海向斜均有分布,整体呈沿登楼库背斜轴高、沿背斜轴两翼逐渐减薄的特征,为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测井 约束反演技术 油页岩识别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及对烃类赋存的影响
12
作者 高玉巧 花彩霞 +2 位作者 蔡潇 白鸾羲 卢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是页岩油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页岩油的开采与增产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应用先进环境扫描电镜、激光扫...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层段,页岩天然裂缝发育,是页岩油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页岩油的开采与增产有重要影响。综合利用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薄片观察和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应用先进环境扫描电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对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发育特征、形成机制、赋存状态和对油气赋存的影响开展了研究。溱潼凹陷阜二段天然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沉积成岩裂缝为主,沉积成岩裂缝主要以层理缝为主,发育少量缝合线;构造裂缝包括穿层剪切裂缝、顺层剪切裂缝和层内张裂缝。在纵向上阜二段各小层裂缝发育特征差异较大,从Ⅰ亚段到Ⅴ亚段,裂缝发育类型逐渐单一,裂缝密度逐渐减小,裂缝的延伸长度逐渐增大,并且裂缝的填充性逐渐减弱。阜二段页岩天然裂缝受沉积成岩、构造和异常高压等多种因素作用形成复杂的缝网,沟通储层基质孔隙形成了立体的孔缝系统,为页岩油的储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极大地提升了储层的渗流能力。环境扫描电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图像显示阜二段页岩油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赋存形式存在,游离油主要以液态油滴形式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吸附油以油膜形式包裹于矿物颗粒表面。裂缝中原油主要以轻质组分为主,孔隙中既有轻质组分又包含重质组分。天然裂缝发育,明显提高了页岩的储集物性,有利于后期压裂改造,是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油得以富集并实现高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溱潼凹陷 阜二段 页岩油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可动性研究:以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为例
13
作者 王波 郭强 +4 位作者 王春伟 侯瑞卿 孙鑫 郭涛 陈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5,共10页
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流体可动性评价难度大,影响着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表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本研究针对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储层岩心,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RD全岩矿物分析、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照片,系统梳理了核磁共振T2谱与孔... 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流体可动性评价难度大,影响着致密油藏储层物性表征及开发潜力分析。本研究针对敦煌盆地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储层岩心,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RD全岩矿物分析、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照片,系统梳理了核磁共振T2谱与孔喉半径的对应关系,实现了致密储层孔径定量表征,阐明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并明确了不同孔隙结构的流体可动性。结果表明:五墩凹陷核磁共振T2谱多为双峰型,左峰优势型占65%,双峰均势型占35%,粒间孔半径为6×10^(-3)~600×10^(-3)μm,溶蚀孔半径为0.6~4μm,微裂缝半径大于4μm;各井孔喉半径分布差异大:XC1井以粒间孔优势型为主,溶蚀孔比例变化大,D1井均为粒间孔优势型,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形态变化较小,D2井发育粒间孔优势型及双孔均势型,粒间孔、溶蚀孔比例变化大,DX3井为双孔均势型,整体信号强度小;通过对饱和水、束缚水及残余油状态的岩心进行核磁测试,反映出溶蚀孔对流体可动性的贡献大。五墩凹陷后期的勘探方向为寻求孔隙结构发育程度及溶蚀孔比例“双高”的井区。研究成果对于该区致密油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五墩凹陷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流体可动性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成熟度综合评价
14
作者 赵延铭 高平 +1 位作者 肖贤明 周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资源潜力巨大。由于下古生界缺乏镜质体,固体沥青成因复杂且常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固体沥青反射率(BRo)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之间的转换公式繁多,使得下古生界页岩成熟度评价面临巨大挑...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资源潜力巨大。由于下古生界缺乏镜质体,固体沥青成因复杂且常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固体沥青反射率(BRo)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之间的转换公式繁多,使得下古生界页岩成熟度评价面临巨大挑战。本研究识别了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中的显微组分,测试不同显微组分的光学反射率特征和激光拉曼光谱,综合评价了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的成熟度水平。结果表明:(1)固体沥青和类镜质体是研究区下寒武统页岩中最主要的两类显微组分;(2)通过光学方法和激光拉曼光谱法揭示了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3)中上扬子区下寒武统页岩普遍进入有机质石墨化阶段,但宜昌地区典型页岩气井(宜页1井)的页岩有机质尚未发生石墨化作用,成熟度较低;(4)EqVR_(o)>3.50%时,有机质呈现石墨化趋势,拉曼光谱参数(D峰和G峰峰位值)的演化规律发生倒转。对于高–过成熟页岩,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为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依据,联合光学反射率法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评价结果。在进一步完善方法和参数的标准化后,激光拉曼光谱法可以在前寒武系–下古生界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领域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反射率 拉曼光谱 显微组分 高–过成熟度 页岩气
下载PDF
页岩油微运移研究进展及意义
15
作者 文杰 徐尚 +4 位作者 苟启洋 赵同旭 王宇帆 刘秉昌 温康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页岩油微运移是指石油由页岩层系中的富有机质层产生,并向其紧邻且孔渗性较好的贫有机质层发生短距离运移的现象。勘探实践显示,微运移可有效改善贫有机质层含油性及其品质,甚至优于部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层段。... 页岩油微运移是指石油由页岩层系中的富有机质层产生,并向其紧邻且孔渗性较好的贫有机质层发生短距离运移的现象。勘探实践显示,微运移可有效改善贫有机质层含油性及其品质,甚至优于部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是页岩油勘探突破的重要层段。因此,对页岩油微运移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必要性。在回顾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之上,首先明确了页岩油微运移的示踪主要包括岩石热解参数、烃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非烃化合物、同位素等指标,基本原理是根据运移烃与滞留烃地球化学性质分异进行判别。分析表明,微运移会导致贫有机质页岩层系生烃活化能分散状分布,生烃门限偏早,且轻组分以游离态在贫有机质层中的聚集可进一步增加生油层和储油层烃组分分异程度,进而影响页岩含油性与可动性特征。基于油气运移及其地质色层效应,揭示了微运移贯穿油气生成、排出和滞留全过程,是连接页岩层系各个油气聚集要素的桥梁,影响了页岩油的差异富集。综合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法是未来开展页岩层系中微运移精细识别的有效途径,将为揭示陆相页岩油动态差异富集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运移示踪 地球化学 页岩油富集
下载PDF
黔北地区班竹1井五峰组—新滩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16
作者 安亚运 杨忠琴 +1 位作者 陈厚国 贺永忠 《贵州地质》 2024年第3期249-255,共7页
晚奥陶世五峰组—早志留世新滩组黑色页岩是黔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为进一步探究该套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控制因素及储层特征,针对黔北地区班竹1井,开展沉积序列、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物性等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孔隙类型主... 晚奥陶世五峰组—早志留世新滩组黑色页岩是黔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为进一步探究该套黑色页岩的孔隙发育控制因素及储层特征,针对黔北地区班竹1井,开展沉积序列、有机地球化学、储集物性等研究。结果显示:五峰组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孔隙联通性好,吸附量大;龙马溪组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和粒间孔,孔隙联通性好,但总孔隙度低,吸附量小;新滩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孔、粒间孔、微裂缝,孔隙联通性相对较差,吸附量小。有机碳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可为黔北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与井下横向预测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黑色页岩 五峰组-新滩组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黔北
下载PDF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格毛德油页岩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
17
作者 郭佳城 冯岩 +3 位作者 高娟 张亭荣 刘志明 张强 《西部资源》 2024年第1期3-5,共3页
在系统收集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格毛德油页岩矿勘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工作,对巴格毛德油页岩矿油页岩赋存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巴格毛德油页岩矿为白垩纪早期内陆湖相沉积矿床,含油量高、油页岩矿层厚度... 在系统收集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格毛德油页岩矿勘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工作,对巴格毛德油页岩矿油页岩赋存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探讨。巴格毛德油页岩矿为白垩纪早期内陆湖相沉积矿床,含油量高、油页岩矿层厚度大,油页岩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构造条件、沉积环境、古气候条件等因素控制。古气候影响有机质的沉积和保存,控制油页岩的形成,构造控制着深凹陷、盆地的沉降中心,影响油页岩的空间展布,沉积环境控制油页岩的沉积厚度和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特后旗 巴格毛德 油页岩 成矿条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岩相划分与类型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文军 吴和源 +7 位作者 杨森 吴伟涛 李娜 白玉彬 王然 赵毅 戚艳平 赵辛楣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31,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是继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风城组沉积期玛湖凹陷具有近陆源供给、火山活动频发、气候干旱炎热的特点,为独具特色的盐碱化湖泊沉积环境创造了条件,也是风城组岩性复杂多变...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是继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风城组沉积期玛湖凹陷具有近陆源供给、火山活动频发、气候干旱炎热的特点,为独具特色的盐碱化湖泊沉积环境创造了条件,也是风城组岩性复杂多变的重要原因。火山岩、内源岩、陆源碎屑岩以及多源混积岩纵向频繁叠置,形成米级到厘米级页岩油储层。结合岩性变化特征,以构造样式作为突破口,厘米级尺度岩心观察为基础,高频沉积构造分析为辅助,利用亚离子抛光电镜、能谱测试、荧光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进行岩性岩相分析,认为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可划分为4大类(砂砾岩类、火山岩类、混积岩类与内源岩类)、8小类储层。4大类储层储集性能逐渐减弱,其中混积岩类储层因其构造与成分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混积页岩、纹层-似纹层状混积泥岩、树根状-网状混积泥岩、雪花-星点状混积泥岩;页理发育情况、云质含量以及其产出样式成为混积岩类储层储集物性差异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类型 风城组 岩相划分 玛湖凹陷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富有机质页岩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必金 包汉勇 +2 位作者 刘皓天 张莉 赵帅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1,共12页
川东红星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已取得勘探突破,但如何实现规模增储、效益开发亟待攻关。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含气性等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源、储品... 川东红星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目前已取得勘探突破,但如何实现规模增储、效益开发亟待攻关。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含气性等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页岩源、储品质特征,探讨了优质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吴家坪组页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具有高TOC含量、高碳酸盐含量和高含气量的特征。页岩w(TOC)普遍介于1%~11%之间,均值6.89%;岩性以硅质页岩和混合页岩为主,其次为灰质页岩,整体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储层有机质孔发育且物性较好,孔隙度普遍介于2%~5%之间,均值3.1%。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的分布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火山活动、古气候以及古生产力共同影响了页岩中有机质的富集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控制因素 吴家坪组 红星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雪峰 刘家军 +7 位作者 陆加敏 孙立东 李军辉 李笑梅 狄嘉祥 刘丽娟 戴世立 杨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 为明确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气藏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等油气勘探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的烃源岩、储层及盖层条件及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主,储层以花岗岩类风化壳为主,区域盖层为登娄库组泥岩;早期区域隆升、晚期差异沉降形成近SN向的中央古隆起带。基岩风化壳具有新生古储、侧向运移的成藏模式,富集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基岩与泥岩对接、供烃窗口大的地区是天然气藏富集的平面有利区;纵向上,风化淋滤作用控制着天然气藏在基岩风化壳内富集;花岗岩类为优势岩性,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中央古隆起带 基岩 风化壳气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