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筛析法分析砂砾质样品的取样质量估算——对现行国标有关规定的扩展讨论
1
作者 宗羿冰 陈奇 +3 位作者 朱永兰 唐雯雯 蔡廷禄 贾建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6,共11页
筛析法是硬件要求低、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一种碎屑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对于砂砾质沉积物而言,在具体的粒度分析实验中,应该取用多少质量的样品进行筛析,目前尚缺乏完备的、科学内涵明确的技术规范。《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 筛析法是硬件要求低、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一种碎屑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对于砂砾质沉积物而言,在具体的粒度分析实验中,应该取用多少质量的样品进行筛析,目前尚缺乏完备的、科学内涵明确的技术规范。《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对此问题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其原理不明,也未能包括砂砾质沉积物的主要粒径范围。本研究针对筛析法取样质量的估算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基于概率分布理论推导出一套适用于砂砾质样品的筛析法取样质量估算公式,给出了不同分选系数下(0.35Φ~4.00Φ)样品最大颗粒直径对应的理论取样最小量的范围。研究表明,现行海洋调查规范的最大颗粒直径与取样最小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能是基于正态分布、分选极差的下界(σ=4.00Φ)的情况推算而来的;可将筛析法取样质量估算表的最大颗粒直径扩展至64 mm,该粒径对应的理论取样最小量为47.8 kg。为了检验推导的公式,以浙江省舟山群岛和象山半岛的潮间带近200个砂砾质样品为例,计算了样品最大颗粒直径对应的筛析法理论取样最小量及其理想状态下的正态粒度分布,并与实际样品的取样量及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近似正态分布,理论分析取样量与实际取样量的相关性较为理想。上述工作,可以为海洋调查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析法 砂砾质沉积物 采样质量 取样质量 分选系数
下载PDF
日照市海滩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物源研究
2
作者 肖倩文 姚强 +1 位作者 冯英明 郝义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海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日照市拥有丰富的海滩资源。目前,国内对日照市海滩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和物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掌握海滩沉积物特征对后续海滩保护、海洋管理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作为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日照市拥有丰富的海滩资源。目前,国内对日照市海滩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和物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掌握海滩沉积物特征对后续海滩保护、海洋管理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日照市自北向南4个海滩5个探槽所采集的73个海滩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常微量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日照市海滩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与其物质来源。结果显示,日照市海滩沉积物普遍较粗,以粗砂和中砂为主,自北向南沉积物呈现细-粗-细的变化特征。常量元素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其次为三氧化二铝(Al2O3)和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等;微量元素以钡(Ba)、锶(Sr)、锆(Zr)为主;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现左高右低的“V”形曲线,铕(Eu)异常变化范围较大,从正异常-负异常,无明显铈(Ce)异常。通过与长江、黄河及周边中小型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对比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沉积物物质来源较复杂,主要为陆源物质,受到黄河及周边中小河流的影响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市海滩 沉积物粒度 常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平面变化特征 物源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物源示踪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曾广骅 陈旸 +1 位作者 许国强 梁定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626-6641,共16页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 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海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巨大,对其物质来源却缺乏系统研究。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为该区域海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和昌化江入海口1 471粒碎屑锆石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微区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年龄范围在3.45 Ga~82 Ma,具有99、241、252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13、155、325、357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昌化江入海口具有2.3 Ga~96 Ma的年龄范围,存在101、244、254 Ma 3个主要年龄峰值,以及122、266、281、307、342 Ma 4个次要年龄峰值。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以具有~99 Ma的显著年龄峰,并缺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山期年龄峰为识别标志,海南岛应是其主要物源区,区内丰富的海砂资源来源于海南岛内岩浆岩和沉积岩的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与昌化江沉积物年龄峰值的差异,指示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沉积物并非单纯来源于近源昌化江输入,也在北部湾逆时针环流的作用下接受琼西南部河流的物源贡献;更新昌化江入海口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新识别出的380~310 Ma年龄群,可作为昌化江流域物源的识别标志;本次碎屑锆石年龄频谱特征与海南岛经历的多次重要地质事件相吻合,有助于了解海南岛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西部海域 海砂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物源示踪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陆丰、惠来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微体古生物与沉积相分析及其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
4
作者 许冠军 吴梓源 +7 位作者 龙桂 方梓彬 陈浩权 唐海燕 陈禹聪 刘岳昕 涂华 赖忠平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43,共13页
粤东地区是研究华南沿海地区古地貌变迁及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实测沉积物粒度组成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组合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所含的有孔虫... 粤东地区是研究华南沿海地区古地貌变迁及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实测沉积物粒度组成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组合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所含的有孔虫、介形虫和硅藻化石均属于第四纪常见种.综合结果表明,陆丰钻孔LFZK05和惠来钻孔HLZK02的岩芯中可能存在三个海相层,说明汕尾陆丰和揭阳惠来地区在第四纪以来至少经历过三次海侵.推测最年轻的海侵层沉积于全新世.该全新世海侵层见于陆丰螺河沿岸的钻孔LFZK04中,但在更为上游的钻孔LFZK03中却没有发现,这可能说明汕尾陆丰地区全新世海侵范围没有到达钻孔LFZK03(自海岸线沿螺河上游约10 km处)的位置;但也不能排除钻孔LFZK03之前存在的海侵层被河流活动侵蚀而未能保存的可能性.上述推论需要结合年代数据进一步厘定.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第一批发表的沉积物粒度分布数据和微体古生物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 惠来 粒度分析 沉积相 海侵期次
下载PDF
我国海洋地质碳封存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珂 吴林强 +2 位作者 王建强 孙建业 孙晶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2期72-76,共5页
我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巨大,主要碳封存目标区与主要CO_(2)排放源匹配性良好,可以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助力。论文分析了我国开展海洋地质碳封存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地质碳封存工作的研究进展;指出海洋地质碳封存区划研究... 我国海洋地质碳封存潜力巨大,主要碳封存目标区与主要CO_(2)排放源匹配性良好,可以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助力。论文分析了我国开展海洋地质碳封存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海洋地质碳封存工作的研究进展;指出海洋地质碳封存区划研究、海洋地质碳封存与资源协同性研究、海洋地质碳封存数据库建设以及海洋地质碳封存示范工程的实施是当前工作的重点。研究可为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地质碳封存 进展与展望
下载PDF
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态势与热点分析
6
作者 张灿影 徐奎栋 +3 位作者 焦英毅 张均龙 冯志纲 陈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8-136,共9页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有陆架、陆坡、岛礁、深海平原、海山、冷泉等多种生境,近10年来南海逐渐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南海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有陆架、陆坡、岛礁、深海平原、海山、冷泉等多种生境,近10年来南海逐渐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南海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对南海的深海生物探测研究可丰富对西太平洋及印太交汇区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的认知。目前有关南海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北部陆架浅海及岛礁,对于深海生物多样性认知明显不足。本研究梳理了全球深海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国际战略布局,并对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SCIE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态势,对未来南海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海生物多样性 战略布局 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下载PDF
西太平洋大塔穆火山的重力导纳分析以及对其形成机制的启示
7
作者 陈文文 胡敏章 +2 位作者 张锦昌 林婧雪 张旭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03,共10页
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数据和海底地形数据对大塔穆火山开展详细的重力导纳分析。结果显示大塔穆火山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是1~3 km,指示火山形成于洋中脊之上,符合低重力异常和洋中脊三联点的构造背景。Airy均衡模型和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推... 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数据和海底地形数据对大塔穆火山开展详细的重力导纳分析。结果显示大塔穆火山的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是1~3 km,指示火山形成于洋中脊之上,符合低重力异常和洋中脊三联点的构造背景。Airy均衡模型和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推算的大塔穆火山的平均地壳厚度是11~17 km,最厚处拥有一个约30 km的地壳根,与实际地震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大塔穆火山的超厚洋壳不同于正常洋中脊,目前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比较合理的成因模式。研究还发现大塔穆火山底下存在一个质量缺失的低密度区,这个区域可能是残留岩浆房造成的结果,与火山中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地震波速异常以及广泛的后期火山活动相吻合。另外,这个低密度区提供浮力支撑火山中心隆起,可能导致火山侧翼因差异性沉降而产生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洋底高原 海底火山 重力均衡 导纳分析 有效弹性厚度 质量载荷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中元古界阿克苏群原岩恢复与铜金富集成矿规律
8
作者 贾润幸 方维萱 +1 位作者 胡雷雷 刘得磊 《矿产勘查》 2023年第3期360-376,共17页
西南天山萨热克地区沉积盆地下基底为长城系阿克苏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片岩、黑云片岩、云母片岩和大理岩等,总厚度达6700 m,其中发现了多处铜金矿化点。研究表明长城系阿克苏群原岩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火山岩组分... 西南天山萨热克地区沉积盆地下基底为长城系阿克苏群,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片岩、黑云片岩、云母片岩和大理岩等,总厚度达6700 m,其中发现了多处铜金矿化点。研究表明长城系阿克苏群原岩主要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火山岩组分,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源碎屑岩沉积,由于地壳的多次升降形成了多层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并伴有火山喷发沉积作用。从长城系阿克苏群黑云片岩锆石测年结果来看,其不一致线与谐和曲线上交点的^(207)Pb/^(206)Pb年龄(1609±190)Ma,推断长城系阿克苏群形成于中元古代。从长城系阿克苏群铜金矿化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来看,热液流体主体平均温度为165.80~201.54℃,部分单个包裹体达到352℃,平均盐度(wt%NaCl)为16.87~18.40;金(铜)矿化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CH_(4)为主,铜(金)矿化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CO_(2)和N_(2)为主,含少量的CH_(4)。结合本区构造变形过程认为该区长城系阿克苏群的铜金矿化主要来源于该层岩石本身,构造运动使岩石发育大型褶皱断裂带和剪切破碎带,岩石中的Au、Cu等有用组分随着不断增加的温压变化而发生活化形成热液流体,富含Au、Cu等有用组分的热液流体沿构造裂隙或韧性剪切裂隙沉淀富集形成含铜石英脉或含金微细脉,热液流体在演化后期盐度(wt%NaCl)有降低趋势。本区不同岩(矿)石中硫同位素差异较大,这主要与其所处的不同形成环境有关,也与沉积盆地长期的构造演化有关。中元古界长城系阿克苏群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期重要的剥蚀物源区,为沉积型铜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萨热克铜矿床 长城系阿克苏群 中元古界 锆石测年 金铜矿化
下载PDF
南海东沙海域甲烷渗漏活动对不同Fe组分和P形态组成的影响
9
作者 胡钰 刘春阳 +2 位作者 陈庆王 陈琳莹 冯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9-447,共9页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发育甲烷渗漏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区域甚至全球海洋C、S循环,潜在影响深部生物圈的Fe、P等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对甲烷渗漏活动影响Fe-P耦合特征以及P循环的程度了解有限。本研究选取南海东沙海域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冷泉站... 大陆边缘海底广泛发育甲烷渗漏活动,可以显著改变区域甚至全球海洋C、S循环,潜在影响深部生物圈的Fe、P等循环过程。然而目前对甲烷渗漏活动影响Fe-P耦合特征以及P循环的程度了解有限。本研究选取南海东沙海域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冷泉站位和临近不发育甲烷渗漏活动的背景站位,分析采集的柱状沉积物中不同Fe组分和P形态组成。2个站位对比结果显示,甲烷渗漏活动促使易还原的铁氧化物和磁铁矿含量减少,导致可还原的铁氧化物增多,同时引起铁氧化物吸附的P和自生P含量明显增加。因此,甲烷渗漏活动会显著地影响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形成,进一步影响铁氧化物吸附磷酸盐的丰度,有利于磷灰石等自生磷酸盐沉积。这种不同形态Fe和P对甲烷渗漏活动的响应模式在大陆边缘环境可能普遍存在,影响该环境中Fe、P循环和最终的P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渗漏 甲烷厌氧氧化 自生沉积 P形态 Fe组分 南海
下载PDF
山西省袁家村-狐姑山BIF铁矿床中硫化物(黄铁矿)赋存状态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亚松 邓敏 +3 位作者 刘飚 刘玉国 蒋江波 杨学习 《矿产勘查》 2023年第3期416-431,共16页
铁矿石中硫化物对选冶工艺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查明袁家村—狐姑山BIF铁矿床中硫的赋存状态、空间分布规律、源区及成因机制,对袁家村—狐姑山铁矿床中硫化物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矿物自动分析(MLA)与硫同位素分析。实验结果表... 铁矿石中硫化物对选冶工艺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查明袁家村—狐姑山BIF铁矿床中硫的赋存状态、空间分布规律、源区及成因机制,对袁家村—狐姑山铁矿床中硫化物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显微鉴定、矿物自动分析(MLA)与硫同位素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袁家村铁矿石中硫化物主要形成于沉积期、变质期、辉绿岩期与热液期,而狐姑山铁矿床中硫化物主要形成于沉积期、变质期与热液期;(2)袁家村—狐姑山铁矿床矿石中硫主要赋存于黄铁矿,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另有少量的毒砂及硫酸盐类矿物;(3)各期次黄铁矿δ34 S均在零值附近,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岩浆,沉积期部分可能混合了海水硫,显示混合来源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袁家村—狐姑山铁矿床中硫化物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相关,并受后期多期次岩浆热液叠加发生富集,可能与区域变质作用以及矿区广泛分布的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铁矿床 硫化物 赋存状态 硫同位素 袁家村—狐姑山 山西
下载PDF
大洋富钴结壳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燕子 陈华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97,共18页
富钴结壳是一种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其不仅富含Mn、Co、Ni、Cu、PGE和REY等金属,而且在反演新生代以来古海洋环境记录等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锰氧化物(MnO_(2)·xH_(2)O)和铁羟基氧化物(FeOOH)是构... 富钴结壳是一种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其不仅富含Mn、Co、Ni、Cu、PGE和REY等金属,而且在反演新生代以来古海洋环境记录等方面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锰氧化物(MnO_(2)·xH_(2)O)和铁羟基氧化物(FeOOH)是构成富钴结壳的主要矿物,矿物颗粒十分微小(纳米级)。水羟锰矿和水钠锰矿具有层状结构且层电荷为负,通过吸附阳离子来补偿。前人通过连续浸出实验、元素相关性统计分析、吸附实验和拓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广泛研究了微量元素在矿物中的赋存状态,确定了微量元素在锰氧化物矿物中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络合物:共六边(edge-sharing)、共双角(double-corner sharing)和共三角(triple-corner sharing)。综合研究表明,在最低含氧带之下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从海水沉淀到周围海山坚硬基岩上形成富钴结壳的机制主要是无机胶体化学反应和矿物表面反应。最后针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富钴结壳研究面临的挑战,富钴结壳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微量元素富集机制、蕴含的古海洋信息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铁锰氧化物 形成机制 研究进展 未来发展方向
下载PDF
高分异花岗岩双胞胎元素解耦与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志琪 刘汇川 +3 位作者 陈希 李文奇 王凯 任威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59,共16页
高分异花岗岩具有与稀有金属矿床伴生的特点,其成因及成矿专属性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一些高分异花岗岩表现出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双胞胎元素对(主要指Nb-Ta和Zr-Hf)解耦、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等。查明高分异花岗岩这些... 高分异花岗岩具有与稀有金属矿床伴生的特点,其成因及成矿专属性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一些高分异花岗岩表现出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双胞胎元素对(主要指Nb-Ta和Zr-Hf)解耦、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等。查明高分异花岗岩这些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成因机制,能让我们更系统地认识高分异花岗岩成因。本研究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双胞胎元素明显解耦的高分异花岗岩相关成果,来讨论结晶分异和水热反应在双胞胎元素解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双胞胎元素Nb-Ta的解耦是由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分离结晶以及后期富F流体作用引起,其中角闪石分离结晶对Nb-Ta解耦的影响大于黑云母;Zr-Hf解耦主要受控于锆石分离结晶;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则是经历过高度结晶分异的岩浆在熔体-流体和流体-气体的分离作用后形成的,与独居石、褐帘石、磷钇矿和锆石等矿物分离结晶以及富Cl流体相关。稀土元素总量下降明显、轻重稀土元素比值降低以及强烈负Eu异常现象也与磷灰石、褐帘石、独居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以及流体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双胞胎元素解耦 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 结晶分异 热液流体
下载PDF
网纹红土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及其粒级效应的物源意义
13
作者 张忠萍 朱丽东 +6 位作者 马桢桢 黄颖 于红梅 李凤全 张杭佳 王天阳 叶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2-594,共13页
网纹红土是南方红土中最具标志性的地层之一。本文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网纹红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网纹红土原样及其分离出的红基质和白网纹3类样品的全样、<2μm、2~4μm、4~10μm、10~32μm、32~63μm和>63μm等不同粒级组分样... 网纹红土是南方红土中最具标志性的地层之一。本文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网纹红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网纹红土原样及其分离出的红基质和白网纹3类样品的全样、<2μm、2~4μm、4~10μm、10~32μm、32~63μm和>63μm等不同粒级组分样品的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南方网纹红土中红基质、白网纹和分粒级组分的REE分馏特征。结果显示:①白网纹的ΣREE和各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红基质,主要原因是白网纹中含有较多的锆石及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也可能是稀土元素在两者之间的迁移导致了相对含量的变化。红基质Ce异常均大于白网纹的现象,指示了网纹的形成可能与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有关;②网纹红土中REE含量存在明显的粒级效应,>2μm的粒级组分中,REE含量随着粒级增大而降低。网纹红土中<2μm组分的REE总量较低,可能与该粒级副矿物类型有关,相对酸性的环境对其影响有限;③不同样品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在<32μm组分中,红基质和白网纹的LREE/HREE、Eu/Eu*等特征参数均十分接近,并与全样一致,而在>32μm组分中存在明显差异。>32μm组分中红基质和白网纹La/Nd、Eu/Sm等稳定元素比值十分接近,表明红基质和白网纹物源相同;④网纹红土各粒级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更接近长江漫滩沉积物,揭示网纹红土的潜在物源主要为长江漫滩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稀土元素 分粒级 红基质 白网纹
下载PDF
南海-东印度洋海域微生物气溶胶空间分布特征
14
作者 石渝婷 刘婷 +4 位作者 张广洋 薛飞洪 邹世春 张颖仪 赖森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88,共8页
通过走航观测对南海-东印度洋海域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共49个)进行采集,使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技术获得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开展微生物气溶胶在该海域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范围在2.14×10^(4)~5.93×1... 通过走航观测对南海-东印度洋海域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共49个)进行采集,使用DAPI染色荧光显微技术获得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开展微生物气溶胶在该海域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气溶胶浓度范围在2.14×10^(4)~5.93×10^(6) cells·m^(−3)之间,空间分布明显不均衡,即东印度洋>海峡>南海。在东印度洋海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变化幅度较大,以赤道为界,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37~2.5µm之间。南海、海峡和东印度洋赤道以北样品中原核生物占比较高,约65%;而在东印度洋赤道以南,真核生物占比则升高至近50%。最后,本研究根据东印度洋海域微生物气溶胶的差异,对其来源开展研究,揭示了海洋生物分布、海洋环境要素以及人为源远距离传输等因素对于开放海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开放海域 粒径分布 空间变化 海陆影响
下载PDF
羟基自由基(·OH)暴露量估算方程新参数的确定
15
作者 周怀姗 潘天乐 +5 位作者 王应昆 张慧娜 宋伟 彭喆 胡伟伟 王新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9-569,共11页
氧化流动反应器(OFR)可以模拟真实大气环境,且能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度氧化OFR的实验条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研究中。羟基自由基暴露量(OH_(exp))是量化中氧化过程的关键参数,但受到·OH较高反应活性的限制,... 氧化流动反应器(OFR)可以模拟真实大气环境,且能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度氧化OFR的实验条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研究中。羟基自由基暴露量(OH_(exp))是量化中氧化过程的关键参数,但受到·OH较高反应活性的限制,难以被直接测定。为了快速且准确地对复杂外场条件下OFR中的OH_(exp)定量,本研究基于实验室标定实验和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结果,发展了一套可基于直接测量反应条件和参数(如停留时间、水汽浓度、臭氧浓度和反应物的·OH反应活性)来估算OH_(exp)的方程参数。结果表明,当OFR中相对湿度(RH)大于20%时,通过估算方程计算的OH_(exp)与基于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及外场观测中苯的消耗计算的OH_(exp)一致,表明该估算方程可以实现对使用最广泛的OFR中的OH_(exp)快速且准确地定量,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流动反应器 羟基自由基暴露量 反应停留时间分布 新参数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反演海底工程地质参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乐军 周庆杰 +4 位作者 李西双 王景强 张承艺 张林清 周航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72,共12页
海底浅部沉积物的粒度、孔隙度、密度、抗剪强度等工程地质参数是海洋沉积声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开发所需了解的基础信息,而目前对于这些物理力学参数的获取主要基于有限的海底取样或原位测试方法。声学地球物理探测是基于声学信号在沉积... 海底浅部沉积物的粒度、孔隙度、密度、抗剪强度等工程地质参数是海洋沉积声学研究和海洋工程开发所需了解的基础信息,而目前对于这些物理力学参数的获取主要基于有限的海底取样或原位测试方法。声学地球物理探测是基于声学信号在沉积物中的传播得到水深地形及沉积地层结构等信息,其中一些声学参数,如海底反射系数、波阻抗、后向散射强度等与粒度、孔隙度、密度等海底工程地质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基于声学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并结合一定数量的传统海底底质取样测试数据开展海底工程地质参数反演,具有工作效率高且获取的资料连续、信息丰富等优势,是传统海底底质取样和工程地质特性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在论述了海底沉积物类型、物理力学参数及其声学特性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多波束、浅地层剖面及多道地震等海底声学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在海底底质物理参数反演中的优势与不足,对基于声学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反演海底工程地质参数的发展前景予以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工程地质参数 声学探测数据 海底反射系数 波阻抗 反向散射强度
下载PDF
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特征
17
作者 王家豪 尚继宏 +4 位作者 吴自银 赵荻能 朱超 刘志豪 崔丙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4,共13页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流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船测高分辨率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地貌学特征和浅地层剖面规律... 海底麻坑是地层中流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凹陷地貌。本文利用最新获取的船测高分辨率水深数据和浅地层剖面数据,对南海日积礁南侧海底麻坑分布及其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地貌学特征和浅地层剖面规律识别并统计了区内219个总体规模较大的麻坑,经分析发现,海水水深和麻坑规模具有较弱相关性:水深与麻坑直径、坑深呈不明显正相关,直径与内壁坡度呈不明显负相关。揭示了区内特殊地貌和麻坑的分布、形态、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圆形和椭圆形普通麻坑多分布于海丘丘顶部位;半月型大型麻坑多分布于海丘中下部;而串珠状拉长型巨型麻坑则主要分布于深海丘间峡谷。本区麻坑形态和规模从丘顶到峡谷的变化直接对应了麻坑不同阶段的发育过程,其本质受区内构造和动力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坑 构造地貌 成因 演化
下载PDF
东菲律宾海多金属结核微区元素赋存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宇龙 李东义 +1 位作者 王爱军 徐勇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8,共16页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Co、Ni、Cu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元素,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东菲律宾海结核由包壳和核部岩屑(或泥团)构成,其Mn、Fe、Co、Ni和Cu含量介于南海结核和大洋结核之间,但该区域结核的微区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基于...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Co、Ni、Cu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元素,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东菲律宾海结核由包壳和核部岩屑(或泥团)构成,其Mn、Fe、Co、Ni和Cu含量介于南海结核和大洋结核之间,但该区域结核的微区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基于微区元素分析,探究了东菲律宾海结核的元素赋存特征及其成因意义。结果表明,东菲律宾海结核总体为水成成因,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结核包壳主要由含δ-MnO_(2)的水成型富铁层(FeO平均为28.7%,MnO平均为21.9%,Mn/Fe值平均为0.93)构成,但边部存在薄层(<100μm)的成岩型富锰层(FeO平均3.41%,MnO平均52.6%,Mn/Fe值平均为17.5),富锰层具有高NiO(2.71%)和CuO(1.45%)含量。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富锰层可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LGM)以来。本研究还发现,结核核部气孔状岩屑中存在成岩成因的富锰矿物,其MnO含量为22.5%~64.7%,FeO含量为0.46%~7.05%,Mn/Fe值为3.96~126。相比包壳中富锰层,核部富锰矿物NiO(1.25%)和CuO(0.5%)含量明显减少。此外,核部富锰矿物具有从纹层状到纤维状的变化,且随MnO含量(43.8%→56.1%)增加,CoO(0.55%→0.02%)、NiO(2.04%→0.88%)、CuO(0.62%→0.43%)含量反而降低,指示了矿物演化过程中,Co、Ni和Cu倾向于保留在纹层状富锰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菲律宾海 多金属结核 微区元素赋存特征 核部富锰矿物
下载PDF
冀东湾杖子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殿良 宫贯乾 +2 位作者 刘小滨 杨建岭 刘佩欣 《矿产勘查》 2023年第7期1074-1085,共12页
冀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地之一,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当前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强区内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铁矿资源,进而缓解冀东地区铁矿后备资源紧张的局面。湾杖子铁矿床位于冀东地区的北东部,是... 冀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沉积变质型铁矿资源地之一,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当前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加强区内铁矿成矿规律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铁矿资源,进而缓解冀东地区铁矿后备资源紧张的局面。湾杖子铁矿床位于冀东地区的北东部,是一处中型铁矿床,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遵化岩群湾杖子岩组和三门店岩组变质岩中。本文在分析矿区以往勘查资料和笔者在本区勘查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湾杖子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以及矿石特征,结合区域上前人研究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湾杖子铁矿床为一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床由密集群带状分布的多条铁矿体组成,矿体形态以透镜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具有明显的膨缩、尖灭再现现象。矿石主要由磁铁矿和石英组成,具有半自形—他形粒状变晶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矿石类型为需选弱磁性铁矿石。矿体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层控制,矿体总体有向南西倾伏的迹象,推测可能受控于枢纽向南西倾伏的向斜构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海底火山活动高温热液,沉积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硅质、铁质元素依次沉淀,形成原始条带状硅铁质建造,后经多次构造作用和变质改造形成条纹状、条带状铁矿石。研究成果可为认识湾杖子铁矿床成矿机制和指导该区铁矿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矿床成因 湾杖子铁矿 冀东
下载PDF
基于浅剖数据的海底底质分类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路允乾 杨力 +1 位作者 谭玉芳 张浩浩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6期70-77,共8页
海底浅部沉积物声学研究是海洋地质、水下工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军事地质等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海底底质的识别与分类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比多波束探测仪,浅地层剖面仪的声源发射频率更低,具有穿透底质能力强的特点,这一特... 海底浅部沉积物声学研究是海洋地质、水下工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军事地质等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海底底质的识别与分类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相比多波束探测仪,浅地层剖面仪的声源发射频率更低,具有穿透底质能力强的特点,这一特性更有利于进行准确和可靠的海底底质分类。通过浅剖数据进行底质分类技术研究,有望实现目标研究区面向全海域的海底底质分类推广应用。本文在浅剖数据振幅校正处理的基础上,消除了不同采集时间及采集参数对浅剖数据振幅一致性的影响,在层位约束下提取均方根振幅属性,进行研究区海底底质类型识别。初步的取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2类不同的底质类型,分别为黏土和粉砂质黏土。本文对浅剖数据的底质分类结果分区明显且自然,在不同类型底质区的取样处对应不同的均方根振幅强度,黏土取样区的浅剖振幅属性为强振幅,粉砂质黏土取样区的浅剖振幅属性为弱振幅,底质分类结果与地质取样匹配良好。利用本文的浅剖处理与属性提取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海洋底质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质分类 浅地层剖面 振幅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