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全球海洋碳循环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鲍颖
乔方利
宋振亚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大气-海浪-海洋环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耦合数值模式改进"(4073084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0CB950504)
-
文摘
基于海洋环流模式POP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OCMIP-2,建立了全球海洋碳循环模式,并用于对全球海洋碳循环的模拟研究。该模式在大气CO2为283×10-6条件下,积分3 100a,达到工业革命前的平衡态。在此基础上,用历史时期观测的大气CO2浓度进行强迫,模拟了历史时期的海洋碳循环。模拟的无机碳浓度、总碱度与基于观测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全球碳循环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和南半球的中纬度,海洋是大气CO2的主要汇区;在赤道南北纬20°之间和南大洋50°S以南,海洋表现为大气CO2的源区。在1980s海洋吸收CO2速率(以C计)为1.38Pg/a,1990s为1.55Pg/a。海洋中人为碳在北大西洋含量最大,向下到达海底并向南输运到30°N附近;在南极附近,浓度较小,深度达到3 000m;在中纬度,人为碳被限制在温跃层以上。
-
关键词
海洋碳循环模式
海气CO2通量
海洋人为碳
-
Keywords
ocean carbon cycle model
air-sea CO2 flux
ocean anthropogenic carbon
-
分类号
P731.23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2011年日本Mw 9.0级地震的GPS响应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焱雄
范士杰
乔方利
周兴华
张健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5,共7页
-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09AA12Z127)
国家海洋局GNSS业务运行项目
-
文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Mw 9.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地表的严重错位并引发海啸。文中利用位于日本及周边国家的IGS站和国家海洋局GPS业务站观测数据,采用作者研制的精密单点定位(PPP)软件UniP,对此次地震的GPS数据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PS观测数据能清晰、连续地记录震时地表形变的过程,我国CHAN,NCST等站点水平方向的震时最大位移在10cm以内,高程方向的震时最大位移在15cm以内,且形变以可恢复性的弹性形变为主。(2)我国距震中较远,受此次日本地震的影响较小,且大部分站点是在东坐标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后永久性位移。其中CHAN站点的震后位移最为明显,东向形变量为(1.8±0.11)cm;NCST、NLHT站点次之,东向形变量分别为(1.1±0.26)cm和(1.0±0.18)cm。(3)地震波传输到国家海洋局GPS业务站NCST、NLHT等的时间约为10min,比海啸在深海的传播速度快约14倍,可为海啸预警提供所需的时间差。这些结果显示出GPS能够为地震监测和动力学特征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也表明中国沿海GPS业务观测系统在海底地震监测、海啸预警服务中的应用潜力。
-
关键词
GPS
地震
精密单点定位
地表形变
海啸预警
-
Keyword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earthquake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surface deformation
tsuna-mi warning
-
分类号
P731.23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