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遥感技术在河口颗粒态总磷分布及扩散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霄宇 林以安 +3 位作者 唐仁友 潘德炉 王迪峰 龚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美国SeaStar卫星装载的SeaWiFS海洋水色遥感传感器作为遥感数据源,实测了光谱、海表温度、悬浮物含量、透明度、叶绿素浓度、颗粒态总磷含量等,建立了传感器悬浮物含量和颗粒态总磷含量的遥感信息提取模式,结果表明: (1)利用遥感技术... 以美国SeaStar卫星装载的SeaWiFS海洋水色遥感传感器作为遥感数据源,实测了光谱、海表温度、悬浮物含量、透明度、叶绿素浓度、颗粒态总磷含量等,建立了传感器悬浮物含量和颗粒态总磷含量的遥感信息提取模式,结果表明: (1)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的海水悬浮物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8 1%; (2)悬浮物在遥感图象上的分布和扩散趋势与实际吻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内海流运移路径; (3)颗粒态总磷含量在长江河口和杭州湾附近海域较高,由近岸向远岸迅速降低,与实际分布相符; (4)模型主要适用于河口等悬浮物含量高的Ⅱ类水休,对于以浮游植物为主的Ⅰ类水体应另外建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近海 SEAWIFS 模型 悬浮物 颗粒态总磷
下载PDF
东海颗粒有机物中的碳氮比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文臣 王荣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7-470,共4页
利用1994年中国JGOFS计划在东海进行的春、秋两航次的资料,分析颗粒有机物中碳氮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碳氮比明显低于秋季;春季表层海水中的碳氮比分布特点是,近海小于外海,北部海域小于南部海域;秋季分布特点是,东北部海域... 利用1994年中国JGOFS计划在东海进行的春、秋两航次的资料,分析颗粒有机物中碳氮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碳氮比明显低于秋季;春季表层海水中的碳氮比分布特点是,近海小于外海,北部海域小于南部海域;秋季分布特点是,东北部海域碳氮比高,西南部海域较低。这种分布变化是生物活动、水团运动及沉积物再悬浮等因素引起的。研究还表明,仅利用碳氮比判断有机物的来源是不可靠的,必须综合其它现场因素谨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颗粒有机物 东海 海水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下的长江口泥沙絮凝过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启贞 李九发 +2 位作者 徐灿华 戴志军 李道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0-147,共8页
长江河口有机质含量丰富,盐度变化较大,因此研究长江河口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絮凝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影响的过程,从浊度相对变化率、絮团... 长江河口有机质含量丰富,盐度变化较大,因此研究长江河口以细颗粒泥沙为主的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絮凝有助于了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通过实验研究盐度和腐殖酸共同作用对长江口细颗粒泥沙浊度变化影响的过程,从浊度相对变化率、絮团粒径和电位变化三方面综合分析了其絮凝机理,并且对絮凝体进行了红外和电镜分析,探讨了絮凝体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1)随着盐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逐渐增大,粒径增大,而电位绝对值变小;(2)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细颗粒泥沙浊度相对变化率先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粒径增大,电位绝对值增大;(3)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腐殖酸是以腐殖酸盐的形式包覆在泥沙表面,同时也验证了河口中C-P-OM(C代表黏土,P代表阳离子,OM代表有机化合物)的泥沙絮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有机质 盐度 细颗粒泥沙 絮凝
下载PDF
黄海冷水团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洁 姜艳 +1 位作者 孙军 何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3-1016,938,共5页
于2006-10-19至20日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定点(123°30’E,33°00’N)采样观测,用Utermǒhl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集的垂直分布时间序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 Gomont)为最优势种,其他... 于2006-10-19至20日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定点(123°30’E,33°00’N)采样观测,用Utermǒhl方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集的垂直分布时间序列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 Gomont)为最优势种,其他优势种依次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Ehrenberg)Cleve)、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 Meunier)、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和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 Grunow)。硅藻在物种丰富度上占优势。调查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1.111-2042.889)cells mL^-1,平均值为192.756 cells mL^-1。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水体最高,10m层迅速降低,底层最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随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10月19日12:00和10月20日0:00在表、底层水体各出现2个细胞丰度峰值,10m层的2个峰值比表、底层均滞后3h。调查期浮游植物群集各层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黄海冷水团 垂直分布 时间序列变化
下载PDF
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鉴别海面溢油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恒振 尚龙生 +1 位作者 周传光 刘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25-631,共7页
于1986年对我国常见的14种油品和1984年8月大连湾海面溢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ECCIM贴近度聚类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油种鉴别的Euclid贴近度置信水平凡的模糊区概念。油种及其海面溢油的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动... 于1986年对我国常见的14种油品和1984年8月大连湾海面溢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ECCIM贴近度聚类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油种鉴别的Euclid贴近度置信水平凡的模糊区概念。油种及其海面溢油的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动态聚类图表明,油种鉴别的置信水平人主要受风化和实验误差的影响,大庆原油、30#重柴油、20#重柴油、0#轻柴油以及任丘原油各自分别同其它13种油可分类的置信水平λ的范围依次为:[0.8726,0.9953),[0.8726,0.9970),[0.8726,0.9857),[0.8807,0.9902)和[0.8726,0.9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近度 模糊聚类分析 溢油 海面 柴油
下载PDF
珠江口有机碳的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蔡艳雅 韩舞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3,共6页
本文论述了珠江口水域中的溶解有机碳、悬浮颗粒有机碳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变化特征及它们与几种水化要素的相互关系。1987年3月的实测资料统计表明,该月份珠江口水域中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3.3mg·L... 本文论述了珠江口水域中的溶解有机碳、悬浮颗粒有机碳及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含量、分布变化特征及它们与几种水化要素的相互关系。1987年3月的实测资料统计表明,该月份珠江口水域中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溶解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3.3mg·L^(-1),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527μg·L^(-1),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1.03%。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主要受海水稀释作用控制。由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分别与盐度的关系方程外推得到该月份珠江河水的溶解有机碳含量为2.7—5.5mg·L^(-1),颗粒有机碳的含量为1286—3474μg·L^(-1),并推得该月份珠江河水平均每日输入河口区的有机碳量为2.32×10~6kg,此值相当于该海区同期的初级生产量的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水域 有机碳 海洋化学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区有机物的转移和入海通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松 廖文卓 +1 位作者 许爱玉 骆炳坤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0-264,共5页
1992~1993年4年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总有机物的含量和转移与悬浮物含量密切相关。当SPM含量低时,其转移过程接近于理想行为;当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悬浮泥沙入海通量约为142×104... 1992~1993年4年个航次调查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总有机物的含量和转移与悬浮物含量密切相关。当SPM含量低时,其转移过程接近于理想行为;当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悬浮泥沙入海通量约为142×104t/a;总COD的入海通量约为48.3×103t/a。其中,溶解态COD为38.4×103t/a,约占80%,表明有机物的转入以溶解态为主,如溶解态有机物以DOC表示,则DOC的入海通量为42.1×103t/a。研究还表明,水体溶解有机物的转移接近于保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口 转移 入海通量 福建 有机物
下载PDF
南海海上溢油漂移扩散预测微机视算系统 被引量:13
8
作者 傅孙成 王文质 +1 位作者 章凡 黄企洲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2期88-92,共5页
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新技术,结合动力海洋学、计算数学、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技术,以通用386微机作支持硬件系统,用MSFORTRAN语言、汇编语言和图形核心系统(GKS)软件包,研制开发出南海海上溢油漂移扩散预测微机视... 应用科学计算可视化新技术,结合动力海洋学、计算数学、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技术,以通用386微机作支持硬件系统,用MSFORTRAN语言、汇编语言和图形核心系统(GKS)软件包,研制开发出南海海上溢油漂移扩散预测微机视算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利用南海风场和流场资料,按所选定的海上溢油漂移扩散计算模式模拟计算出海面溢油浓度分布情况,而且还能够把模拟计算结果以图形方式实时、动态地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形象、直观地看到溢油漂移扩散变化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溢油 漂移 扩散预测 微机
下载PDF
海上溢油溶解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庆霄 徐俊英 李文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1-56,共6页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主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在平静海况下,溢油48h内油溶解量约为总油量的0.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溢油 溶解过程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鉴别海面溢油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恒振 周传光 +1 位作者 尚龙生 李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9-77,共9页
建立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鉴别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值,提出了油种受风化和实验误差影响而造成其关联度不可辨识的模糊区的概念。任丘原油和0#轻柴油实验误差和风化的关联度模糊区分别为1≥r_(... 建立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给出了常见的14种油鉴别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值,提出了油种受风化和实验误差影响而造成其关联度不可辨识的模糊区的概念。任丘原油和0#轻柴油实验误差和风化的关联度模糊区分别为1≥r_(0i)≥0.9805和1≥r_(0i)≥0.9149,30#重柴油风化的关联度模糊区为1≥r_(0i)≥0.9647,大庆原油和20#重柴油实验误差的关联度模糊区分别为1≥r_(0i)≥0.9359和1≥r_(0i)≥0.9363.使用油种的关联度模糊区域值和关联度的择近原则,可以鉴别常见的14种油.海面溢油案例的鉴别结果表明,本方法同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一样,较指纹谱图辨识法的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关联度 贴近度 海面溢油 海水
下载PDF
九龙江口水体中1995年有机物的转移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松 廖文卓 许爱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0-184,共5页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沉降;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迁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通量约:悬浮泥沙为9...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沉降;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迁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通量约:悬浮泥沙为9.8×105t/a;总COD为3.2×104t/a,其中溶解态COD为2.1×104t/a,约占2/3,为水体有机物的主要形态,如换算为溶解有机碳,则DOC的平均通量为3.2×104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口 有机物转移 通量 海洋污染 海水
下载PDF
台湾海峡悬浮颗粒中的甲藻指示物──甾醇(4α,23,24-trimethyl-5α-cholest-22-en-3β-ol)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兴跃 徐立 +1 位作者 张祖麟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3-568,共6页
检出台湾海峡两个季节的表层水悬浮颗粒样品中的甾醇4α,23,24-trimethyl-5α-cholest-22-en-3α-ol,该组分被认为可用来指示甲藻.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悬浮颗粒中该组分含量出现两次最大值... 检出台湾海峡两个季节的表层水悬浮颗粒样品中的甾醇4α,23,24-trimethyl-5α-cholest-22-en-3α-ol,该组分被认为可用来指示甲藻.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悬浮颗粒中该组分含量出现两次最大值,其规律与甲藻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相一致;该组分在台湾海峡夏季含量比冬季要高,但仍明显低于同期的厦门附近海域的含量,这种季节变化及海域差别与所报道的甲藻的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甾醇 甲藻 悬浮颗粒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三维荧光谱参量化方法及其在油种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泽建 王克闵 冉绍春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4期35-41,共7页
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是溢油油种分析鉴别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荧光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针对油种鉴别的特点,提出了油样三维荧光谱的参量化方法:提取三维荧光谱的特征参量,进行比较分析,作为油种分... 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是溢油油种分析鉴别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荧光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方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针对油种鉴别的特点,提出了油样三维荧光谱的参量化方法:提取三维荧光谱的特征参量,进行比较分析,作为油种分类鉴别的依据。该方法经实际应用检验,证明具有可靠、实用、直观、分辨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谱 油种鉴别 参量化法 海水 海上溢油
下载PDF
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固体颗粒上的吸附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江涛 张正斌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627-632,共6页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溶解有机物 固体颗粒 吸附 拟合参数
下载PDF
海上溢油分散剂的界面性质与分散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华 张禹负 王维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5-71,共7页
本文从界面热力学理论方面证明了海上溢油分散剂主要是通过降低溢油与海水之间的界面张力(IFT),减少分散过程所需要的自由能以使溢油的分散易于实现。实验中测定了含有不同种类溢油分散剂的原油与模拟海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旋转滴... 本文从界面热力学理论方面证明了海上溢油分散剂主要是通过降低溢油与海水之间的界面张力(IFT),减少分散过程所需要的自由能以使溢油的分散易于实现。实验中测定了含有不同种类溢油分散剂的原油与模拟海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旋转滴法)、界面粘度(IFV,深槽法)及分散效果(回旋振荡法),表明对于本研究工作中使用的体系,较好的分散效果必须使IFT降低到10^(-1)mN·m^(-1)以下,而界面粘度对分散效果的影响不甚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油 分散剂 界面张力 界面性质 分散作用 海洋
下载PDF
河口港湾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厦门港石油烃有限水体迁移和风化混合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珞平 曾继业 吴瑜端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50,共7页
本文将有限水体迁移模式与生物、化学降解模式相结合,讨论了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港湾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式,并将模式应用于计算厦门港水体中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其结果与现场调查基本吻合.
关键词 石油 风化 迁移 水体 污染物 河口
下载PDF
海洋中胶体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卫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1-229,共9页
对近10年以来胶体研究的报道和进展进行综合评述。Cross-flow超滤技术在海洋学上的应用促进了海洋胶体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胶体物质在有机碳、氮、痕量金属、放射性核素及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可能起着重要... 对近10年以来胶体研究的报道和进展进行综合评述。Cross-flow超滤技术在海洋学上的应用促进了海洋胶体的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胶体物质在有机碳、氮、痕量金属、放射性核素及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这一领域的研究对重新认识海洋物质循环的各种过程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胶体 新进展 研究 颗粒相 有机污染
下载PDF
海水中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表面上的交换作用——Ⅱ.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表面上的交换等温线及其分级交换的空间位阻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桂朋 张正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35-141,共7页
前 言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浓度一般为0.5~2(×10^(-6)),只是海水中无机物的1/10~5,此外尚有更少的固体粒状有机物.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量虽然不大,但在许多场合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液-固界面相互作用中可能起关键作用.许多... 前 言 海洋中溶解有机碳的浓度一般为0.5~2(×10^(-6)),只是海水中无机物的1/10~5,此外尚有更少的固体粒状有机物.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量虽然不大,但在许多场合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液-固界面相互作用中可能起关键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能显著地吸附有机物,并且在吸附有机物后使其表面带有负电荷,吸附的有机物对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和天然颗粒物的凝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有机物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作用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 有机物 粘土 海水 污染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的油类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新荣 卢冰 《东海海洋》 199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本文报道了南麂列岛海域油类含量的分布,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域水体中油类含量较低,与国内外其它海域比较,低于其它海域水体中油类的含量。本海域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油类 荧光分析 石油
下载PDF
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的吸附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江涛 赵卫红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于1996年3月在青岛小麦岛采得天然海水样品,在实验室合成针铁矿样品。用振荡 平衡实验和紫外/过硫酸钾法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吸附的等温线和交换率 ──pH曲线,并讨论了天然溶解有机物的吸附对海水中溶解有机碳... 于1996年3月在青岛小麦岛采得天然海水样品,在实验室合成针铁矿样品。用振荡 平衡实验和紫外/过硫酸钾法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吸附的等温线和交换率 ──pH曲线,并讨论了天然溶解有机物的吸附对海水中溶解有机碳分布的可能影响。测定结 果表明,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当吸附达到最大值时,在针铁矿 表面能够形成有机物单覆盖层。pH能影响溶解有机碳(DOC)在针铁矿上的吸附,在pH值为 5-6时,DOC的吸附百分率最大。在海水pH为 8.1下,DOC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百分率超过 50%,因此这种吸附作用将对海水中DOC的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DOC在针铁矿上的吸附是 静电作用和特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溶解有机物 针铁矿 海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