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海岸侵蚀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谢在团 蓝东兆 +1 位作者 陈承惠 张维林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93-298,共6页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调访、岸滩剖面重复水准测量和水文气象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厦门岸滩侵蚀原因、危害及防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基岩侵蚀岸平均侵蚀速率为6mm/a、红土台地岸为1~3m/a、砂质岸为1m/a。厦门岛东部海岸侵蚀... 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调访、岸滩剖面重复水准测量和水文气象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厦门岸滩侵蚀原因、危害及防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基岩侵蚀岸平均侵蚀速率为6mm/a、红土台地岸为1~3m/a、砂质岸为1m/a。厦门岛东部海岸侵蚀最为严重。海岸侵蚀毁坏海岸工程和军事设施,吞没娱乐砂滩和土地,造成房屋崩塌。沙源严重亏失是造成海岸侵蚀的最主要原因;在岸滩上建造不合理的工程也加剧了海岸的侵蚀;强劲的东北波浪和台风激浪则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本文对厦门岸滩侵蚀的防护问题,提出了六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侵蚀 防护 厦门
下载PDF
东海黑潮热核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任惠茹 康建成 +1 位作者 王甜甜 安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4,共8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温度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2006年发布的海底地形数据库资料,对东海黑潮热核(即高温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表层到250m深,东海黑潮热核的分布区域由表层...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2007年发布的全球海域温度数据库资料和美国国家地球物理数据中心2006年发布的海底地形数据库资料,对东海黑潮热核(即高温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表层到250m深,东海黑潮热核的分布区域由表层的靠近中轴线附近逐渐偏向黑潮的东部边缘,分布范围由表层占黑潮流幅的30%以上缩减到250m深度的10%左右,250m以下热核的分布范围和区域再没有明显的变化;从表层到水深200m,从东海黑潮的入口到出口,热核的温度与深度呈下降的趋势,在200m以下呈上升的趋势,2月份上层下降的趋势最明显;热核在台湾东北部和30°N附近进入吐噶喇海峡处均出现明显的转弯点,随着深度的增加热核的转弯点逐渐偏向东南,在台湾东北部200m水深以上热核转弯点分布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温度 东海
下载PDF
废弃的黄河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玉广 于永海 +1 位作者 付云宾 许有良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6,共7页
根据2005年开展的海底地形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废弃的黄河口三角洲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20年来,本区海岸处于侵蚀状态,蚀退速率约在50~80 m/a之间,海底地形处于冲涮状态,5m和10m等深线向岸方向移... 根据2005年开展的海底地形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废弃的黄河口三角洲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20年来,本区海岸处于侵蚀状态,蚀退速率约在50~80 m/a之间,海底地形处于冲涮状态,5m和10m等深线向岸方向移动600~90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海底地形 侵蚀
下载PDF
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伟 王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490,共6页
中国大陆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的俯冲,形成一系列岛链,而岛链间的海峡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咽喉水道.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人民币(约为16854亿美元),外贸交易总额达11548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对外贸易是通过海洋运... 中国大陆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板块的俯冲,形成一系列岛链,而岛链间的海峡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咽喉水道.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人民币(约为16854亿美元),外贸交易总额达11548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对外贸易是通过海洋运输实现的,而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最为重要.马六甲海峡位于巽他陆架上,水深25~113m,航道仅宽2.7~3.6km;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海底地貌复杂,珊瑚礁滩广布,地质构造及海底地貌情况决定了中国国际运输航线是经过南海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之间的中沙海槽,向南通过南沙群岛西侧西卫滩与李准滩之间,通过马来半岛-侧马六甲海峡主航道进入印度洋的.这条航线是中国能源、贸易运输的咽喉,包括有:1)中国石油进口主要地区.中东(占总进口的50.79%)和非洲(占总进口的24.63%)均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2)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中欧贸易和中国-美国东部贸易咽喉;3)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中国与东亚港口的生命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六甲海峡 南海 海底地质地貌 贸易航线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海洋工程地质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龚旭东 魏宏伟 亓发庆 《海岸工程》 2006年第2期47-54,共8页
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和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潮流沙脊与潮沟、埋藏古陡坡、软... 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纳和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辽东湾北部浅海区的自然地质状况和复杂的海洋工程地质特征。该海区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存在海底冲刷深槽、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潮流沙脊与潮沟、埋藏古陡坡、软弱土层及可能的砂土液化层等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构筑物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 工程地质 灾害地质因素
下载PDF
DX05区块海底地形地貌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广 刘娟 +1 位作者 许有良 马长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63-66,共4页
根据2005年开展的海底地形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废弃的黄河口三角洲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20a来,本区海岸处于侵蚀状态,蚀退速率约在50~80m/a之间,海底地形处于冲刷状态,5m和10m等深线向岸... 根据2005年开展的海底地形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废弃的黄河口三角洲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20a来,本区海岸处于侵蚀状态,蚀退速率约在50~80m/a之间,海底地形处于冲刷状态,5m和10m等深线向岸方向移动600~9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海底地形 侵蚀
下载PDF
浙江东部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的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来向华 叶银灿 谢钦春 《东海海洋》 2000年第4期1-8,共8页
在分析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的区域环境的基础上 ,对水下滑坡的分类、结构特征、发育规模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内的滑坡依据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整体性滑坡和破碎性滑坡两类 ,整体性滑坡占绝对优势。多数滑坡具有曲线型... 在分析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的区域环境的基础上 ,对水下滑坡的分类、结构特征、发育规模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内的滑坡依据形态特征可以划分为整体性滑坡和破碎性滑坡两类 ,整体性滑坡占绝对优势。多数滑坡具有曲线型滑动面和多级性的特征 ,且绝大多数滑坡发生在全新统中。与陆坡和陆架的其它地区相比 ,因受通道空间的限制 ,研究区滑坡的发育规模相对较小 ,具有与陆上滑坡相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通道 整体性滑坡 矿碎性滑坡 水下滑坡 结构
下载PDF
苏北岸外海底沙脊群内大洪水道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大奎 龚文平 《海岸工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2,共12页
在野外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及室内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洪水道的波浪、潮流、含沙量特征,探讨了水道的地形演变过程及趋势,得出了大洪水道中潮流速度大、冲刷能力强,水道宽深顺直,稳定性好的初步结论,为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苏北岸外海底 海底 沙脊群 大洪水道 稳定性
下载PDF
琼州海峡成因及雷州半岛中部水土流失发展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匡耀求 《广东地质》 1998年第2期55-63,共9页
琼州海峡是南海与北部湾之间的潮流通道,现代海水动力的冲刷侵蚀作用对塑造海峡目前的海底地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于距今13000 ̄7000a,正好处于冰后期气候变暖、海面持续上升时期。它的形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 琼州海峡是南海与北部湾之间的潮流通道,现代海水动力的冲刷侵蚀作用对塑造海峡目前的海底地貌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形成于距今13000 ̄7000a,正好处于冰后期气候变暖、海面持续上升时期。它的形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强烈的构造断陷作用没有明显的关系。导致琼州海峡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有两类:即低海面时期的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和高海面时期的海流侵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 侵蚀作用 水土流失 雷州半岛
下载PDF
埕岛及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域晚第四纪地层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升发 庄振业 +1 位作者 吕海青 范德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7,共6页
通过对埕岛海域DB9孔岩性、生物以及年代学的地层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三个海相层(全新世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层、献县海侵海相层、浅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平原河湖相层、平原河流相层、陆相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对比现代黄河三... 通过对埕岛海域DB9孔岩性、生物以及年代学的地层分析,将其自上而下划分成三个海相层(全新世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层、献县海侵海相层、浅海相层)和三个陆相层(平原河湖相层、平原河流相层、陆相层),并解释了古环境演变。对比现代黄河三角洲近海各钻孔,总结出黄骅海侵以来的滨浅海—前三角洲—滨浅海—前三角洲等四元层序,从而全面地阐明了埕岛海域晚第四纪地质演变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黄河三角洲 晚第四纪 地层分析 环境演变
下载PDF
南沙群岛“危险地带”腹地珊瑚礁的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焕庭 宋朝景 朱袁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68-377,共10页
南沙群岛中央水道及南华水道两侧的珊瑚礁,大部分为环礁,分属开放型、半开放型、准封闭型、封闭型和台礁化型,反映了环礁向灰砂岛演变的不同阶段。每个环礁,从礁前斜坡向礁坪至潟湖,可相应划分出3种沉积相和细分9种沉积带。礁顶是全新... 南沙群岛中央水道及南华水道两侧的珊瑚礁,大部分为环礁,分属开放型、半开放型、准封闭型、封闭型和台礁化型,反映了环礁向灰砂岛演变的不同阶段。每个环礁,从礁前斜坡向礁坪至潟湖,可相应划分出3种沉积相和细分9种沉积带。礁顶是全新世中期以来形成发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 珊瑚礁 地形 沉积相
下载PDF
麦哲伦海山链漂移史及可能的来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俐红 金翔龙 +2 位作者 高金耀 李家彪 初凤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6,共7页
麦哲伦海山链主要由十多座相对独立的平顶海山组成,呈北西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结合前人对麦哲伦海山链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的起源与形成进行了研... 麦哲伦海山链主要由十多座相对独立的平顶海山组成,呈北西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结合前人对麦哲伦海山链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的起源与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哲伦海山链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和板块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产物,最初于白垩纪期间由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西侧呈北北西向排列的热点活动产生,继而受到板块运动与区内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及其热活化等的改造作用,最后形成了现今看到的平顶海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哲伦海山链 backtracking方法 hot-spotting方法 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
下载PDF
南海中部海山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金玉 张训华 王修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1-34,共4页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 ,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的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 ,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 南海海底的海山和海丘是南海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如何理解它们的性质 ,直接关系到如何构建南海的形成演化机制。通过重力异常场的计算、地质剖面模型拟合的方法分析指出南海海山有年轻的大洋玄武岩海山 ,也有包含了大陆玄武岩的“双性”海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海山 重力场计算 剖面模拟拟合 海山性质
下载PDF
南黄海海底地势分区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美华 毛彦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对南黄海海底地势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是半封闭的内陆浅海,为新生代沉积盆地,深受外力作用的塑造。海底由西部缓倾斜地势区、西南部辐射状地势区、东部朝鲜半岛西岸水下冲刷槽沟地势区和中部浅海平原及黄海海槽地势区组... 本文对南黄海海底地势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是半封闭的内陆浅海,为新生代沉积盆地,深受外力作用的塑造。海底由西部缓倾斜地势区、西南部辐射状地势区、东部朝鲜半岛西岸水下冲刷槽沟地势区和中部浅海平原及黄海海槽地势区组成,形成由东西两侧向中部缓倾斜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势 黄海 缓倾斜地势区
下载PDF
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分区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宇鹏 唐丹玲 +1 位作者 吴常霞 葛晨东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0,共17页
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简称南海U形线)是我国的南海国界线。该研究分析多源卫星遥感和GIS数据,系统研究南海U形海疆线水域的水深地形和环境生态要素,并重点分析2014年生态要素的季节变化,首次整体展现了南海U形线立体水深分布特征。根据海... 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简称南海U形线)是我国的南海国界线。该研究分析多源卫星遥感和GIS数据,系统研究南海U形海疆线水域的水深地形和环境生态要素,并重点分析2014年生态要素的季节变化,首次整体展现了南海U形线立体水深分布特征。根据海底地形的平缓、波峰、波谷和递增四大特征,将南海U形线分为东北、西北、东、西和南区5个区间。南海U形线总长大于4 000 km。西北区和南区的水深浅且变化平缓(<1 000 m),西区水深呈波峰分布(平均2 303 m),东区水深由南向北递增(>2 000 m);东北区水深最深且呈波谷分布(平均3 535 m)。南海U形线的5个区间,西北区与北部湾盆地、西区与越东断裂、南区与曾母盆地、东区与南海海槽、东北区与马尼拉海沟地形构造相吻合。研究发现季风对南海U形线5个区间海洋环境季节性变化有明显影响:西北区和东北区海表温度温差大,呈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混合层深度冬季最深春季最浅,海表流场和海表盐度季节变化小,但西北区海表叶绿素a浓度冬季爆发,其余季节呈对数分布,而东北区冬季区内中部略有增长;西区、南区和东区海表温度盐度季节变化小,海表风场和混合层深度冬季最强春季最弱,但海表叶绿素a浓度西区季节变化小,南区区内中部冬季增长明显,东区区内南部冬季小幅增长。西北区和南区(浅地形区)呈相似的季节分布。研究阐明了5个区间具有各自明显的区域性海洋环境特征:西北区海表温度和海表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最大、西区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最大、南区海表流场季节变化最大、东区海表盐度季节变化最大、东北区风场变化大但海表叶绿素a浓度季节变化小。研究显示,南海U形线上的台风路径时空分布南北差异大,东西不均。1945—2016年共604个台风跨过南海U形线,年均8个,路径集中在东北、西北、东3个区,112.3°E以东台风537个,112.3°E以西415个。南海U形线东北区的生态环境受台风"风泵效应"影响最大。1991—2000年为台风多发期,跨线台风年均达11个。研究提出的南海U形海疆线5区间分法,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U形海疆线 地形 5区间分法 海洋生态环境 季节变化 台风
下载PDF
沙波区海底电缆的埋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慧刚 张效龙 《海岸工程》 2005年第4期48-52,共5页
通过对沙波地形特征的分析,结合现有电缆埋设技术,从埋设器具及施工方式两方面介绍了在海底沙波区的电缆埋设施工技术。同时,总结了过去电缆埋设的成功经验,说明了在沙波区成功埋设电缆的原因。
关键词 沙波区 电缆埋设 埋设犁
下载PDF
杭州湾南部海域背景冲刷对海底管线安全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恒波 李海东 +3 位作者 刘伯然 钟贵才 郑江龙 张汉女 《海洋技术学报》 2020年第6期99-106,共8页
海底管线的出露和悬空会其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而背景冲刷又是导致海管出露和悬空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背景冲刷尤其是强潮海域背景冲刷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根据2018年7月-8月在杭州湾南部宁波镇海和舟山马目之间海域所采集... 海底管线的出露和悬空会其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而背景冲刷又是导致海管出露和悬空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背景冲刷尤其是强潮海域背景冲刷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根据2018年7月-8月在杭州湾南部宁波镇海和舟山马目之间海域所采集的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和浅地层剖面探测等数据资料,研究了海域的水深地形特征和海域内4条海底管道的埋藏现状,通过对比2006年和2012年的水深数据,分析了杭州湾南部海域背景冲刷现状,并通过对冲刷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海底管线安全性的几个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内4条海底管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海域背景冲刷在2006-2018年的12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西南部大片浅滩区域背景冲刷由淤积状态变为强冲刷状态,这与潮流的流速流向以及沉积物供应的改变有关,强背景冲刷会加速海底管道的出露和悬空,严重影响海底管道的安全性,同时,从长期来看,在强背景冲刷海域,填土回埋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杭州湾南部 背景冲刷 海底管线
下载PDF
雅浦–马里亚纳海沟连接处地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志毅 韩喜彬 许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3-76,共14页
雅浦海沟是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雅浦海沟北部,雅浦海沟与马里亚纳海沟呈典型的垂直相交。本文对该海域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条海沟连接处附近,海沟的水深、形态、剖面等都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 雅浦海沟是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雅浦海沟北部,雅浦海沟与马里亚纳海沟呈典型的垂直相交。本文对该海域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条海沟连接处附近,海沟的水深、形态、剖面等都发生明显变化,且具有分段性,两侧斜坡上拥有隆起、凹陷、断裂等地貌,这些特征与海沟连接处特殊的俯冲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地貌特征和板块扩张速度判断,20 Ma前帕里西维拉海盆扩张中心应位于137°35′34″E附近,雅浦海沟很可能是由帕里西维拉海盆暴露出来的扩张中心转变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地貌解译 帕里西维拉海盆
下载PDF
福建省近海海底麻坑的地貌特征及其与海洋工程的联动效应
19
作者 曹超 蔡锋 +5 位作者 郑勇玲 卢惠泉 吴承强 鲍晶晶 刘春庚 李永保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10期52-54,共3页
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范海底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文章梳理福建省近海海底麻坑的类型和成因,并分析海洋工程与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板块挤压和海平面波动等的影响,福建省近海海底地形和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流... 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防范海底地质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文章梳理福建省近海海底麻坑的类型和成因,并分析海洋工程与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受板块挤压和海平面波动等的影响,福建省近海海底地形和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流体活动形成的海底麻坑主要包括单元麻坑、圆形麻坑、拉长形麻坑、链状麻坑和复合麻坑5种类型,在北部泥质区、南部砂质区、河口区和海湾区有不同分布,其成因主要包括海相生物气、生物气和海陆生物混合热解气;应高度重视海洋工程与海底麻坑等灾害性地貌的联动效应,避免发生海底地质灾害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貌单元 海底地质灾害 灾害性地貌 沉积环境 海洋工程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底平顶山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祯 张子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4,共6页
太平洋西部海底有很多平顶海山 ,在这些平顶海山的斜坡上 ,分布着富钴结壳。以近年来“海洋四号”船在西太平洋调查的资料为依据 ,通过对平顶山的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和沉积地层以及岩石特征的分析研究 ,认为这些海底平顶山原来是一些... 太平洋西部海底有很多平顶海山 ,在这些平顶海山的斜坡上 ,分布着富钴结壳。以近年来“海洋四号”船在西太平洋调查的资料为依据 ,通过对平顶山的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物和沉积地层以及岩石特征的分析研究 ,认为这些海底平顶山原来是一些出露于海平面的火山岛屿 ,在海浪的冲击和海流、海水的冲刷、侵蚀作用下 ,逐渐削蚀成略低于海面的平台 ,以后平台逐渐下沉 ,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 ,终于成为隐藏于海面以下 10 0 0~ 2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西太平洋 海底地貌 富钴结壳 海底平顶山 表层沉积物 岩石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