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49年前上海地理学的发展与贡献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强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8年第2期50-56,共7页
上海在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最早的用中文所写的近代地学文献《地理全志》和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与《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以及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均在上海出版。3... 上海在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最早的用中文所写的近代地学文献《地理全志》和最早的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与《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以及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学著作《地文学》均在上海出版。30年代,上海地理学曾一度出现繁荣发展的形势,中华地学会和《地学季刊》积极开展学术活动。1929年和1931年,大夏大学和暨南大学先后设立史地系。抗战后,还先后出现了建国地学社、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以及《地理之友》等学术组织和刊物。1949年前,上海还出版了大量地学书籍和地图,为地理学知识和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上海1949年前100余年的地理学发展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地理学史 近代地理学
下载PDF
梁份与《秦边纪略》 被引量:4
2
作者 韩光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梁份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地理家学,平生主张'经世致用',不尚空谈。曾三次亲赴西北边区,进行艰苦的实地考察,写成《西陲三书》。其中《秦边纪略》一书是记述我国西北边区情况的地理学专著,至今尚有参考价值。本文就梁份的生平、... 梁份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地理家学,平生主张'经世致用',不尚空谈。曾三次亲赴西北边区,进行艰苦的实地考察,写成《西陲三书》。其中《秦边纪略》一书是记述我国西北边区情况的地理学专著,至今尚有参考价值。本文就梁份的生平、他的三次西北之行、《秦边纪略》的内容及其成书经过,作了相当详尽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边纪略 地理学 梁份 地理学家
下载PDF
中国地名学的发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韩光辉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3年第4期3-14,共12页
根据现代地名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各历史时期中国地名研究的实际状况,中国地名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地名渊源与沿革研究阶段;二、近代地名学研究阶段;三、现代地名科学的兴起和发展阶段。
关键词 中国 地名学 发展
下载PDF
清末自然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被引量:9
4
作者 艾素珍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5年第3期16-25,共10页
清末是中国近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外国自然地理学著作,为中国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文分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和水文地理学4部分介绍了1876—1911年间出版的3... 清末是中国近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外国自然地理学著作,为中国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文分普通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和水文地理学4部分介绍了1876—1911年间出版的38部译著的基本情况,并简要分析了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译著 清末年代 翻译 出版
下载PDF
黄秉维院士与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先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开拓者.他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他始终坚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向和实践.简述了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论述了不断开拓的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开拓者.他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去其存在的依据",他始终坚持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方向和实践.简述了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论述了不断开拓的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新领域,诸如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地表热量平衡与水分平衡、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坡地利用与改良、陆地系统科学等;揭示出他的地理综合思想已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且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现应大力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士 黄秉维 自然地理 综合研究 跨学科研究 自然区划 热量平衡
下载PDF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研究的新成就——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6
作者 王守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研究上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著作。该书是第一部系统探讨我国古代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的著作,在体系上和若干领域上有所创新。该书史料丰富。大量的史料是作者们自己从古代文献中发...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研究上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著作。该书是第一部系统探讨我国古代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的著作,在体系上和若干领域上有所创新。该书史料丰富。大量的史料是作者们自己从古代文献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史料对于科学史研究本身以及对自然界发展演变的研究都有重要价值。该书还尽量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考古发现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史 古代 中国
下载PDF
从科学哲学看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7
作者 戴光全 李明龙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0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从当代自然科学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出发,以科学哲学原理,对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提出现代自然地理学应当以扩大的人地关系为基本对象、以自然及其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以现代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现代自然地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科学哲学原理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邹代钧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平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1期81-90,共10页
邹代钧(1854—1908)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随刘瑞芬出使英俄(1886—1889),学习西方测绘理论和方法。1895年在武昌创办了中国地理学的最早组织——舆地学会,该组织出版了大量用西法测绘的高质量的中外地图,这些图... 邹代钧(1854—1908)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随刘瑞芬出使英俄(1886—1889),学习西方测绘理论和方法。1895年在武昌创办了中国地理学的最早组织——舆地学会,该组织出版了大量用西法测绘的高质量的中外地图,这些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广为流传,影响较大。他还撰写了大量的世界各国地理志和边防地理著作。本文主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代钧 中国近代地理学 舆地学会 地图测绘 地理志 边防地理
下载PDF
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镇伟 王若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4年第4期69-73,共5页
王锡祺编撰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的稿本在大连图书馆被发现。该文对这一珍贵版本的写作背景、成书时间、子目和主要内容作了初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王锡祺 地理学史
下载PDF
点域及其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伟 韩立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7年第2期10-14,共5页
介绍了经济点及点域的概念及特征,讨论了点过开发模式。
关键词 经济点 点域 开发模式 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应用地理学(续)
11
作者 JohnC.Doornkamp 吕建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0-13,共4页
四、与地理学其他分支的关系应用地理学只是理论地理学的扩展。没有其他的地理学,也就不会有应用地理学。应用地理学需要地理学家所用的资料,需要地理学家所发展起来的技术和所进行的研究,需要其他地理学提供理论基础,也还需要大学地理... 四、与地理学其他分支的关系应用地理学只是理论地理学的扩展。没有其他的地理学,也就不会有应用地理学。应用地理学需要地理学家所用的资料,需要地理学家所发展起来的技术和所进行的研究,需要其他地理学提供理论基础,也还需要大学地理课程所提供的训练。同样重要的是还需要发展成为一个出色的地理学家所需要的技能(见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应用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地理科学的工程技术层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留科 陈太政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文对地理科学工程技术层次的认知、研究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地理工程技术层次的出现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不断完善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地理科学 工程技术层次
下载PDF
地理空间景观分异的探讨
13
作者 毕巍强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9-15,共7页
概括总结了地理空间分异的本质、特征结构与功能 ,并分析了其演化特点和形成机制。
关键词 地理空间分布 城市社会空间 形态 北京 形成机制 景观
下载PDF
现代区域地理学初论
14
作者 张力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1期69-73,共5页
现代区域地理学与传统区别在于加强应用性。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承认区域性质或功能发现的认识过程,提倡理论与方法的现代化与多样化。
关键词 区域地理学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应当重视和加强地理学方法论研究
15
作者 陈贤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2期28-33,共6页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视野广阔而层次复杂的科学,还是一门生产实践性强与人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科学。随着人类对社会人口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面临的资源、粮食、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等矛盾出现了,它无论从理论上或实...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视野广阔而层次复杂的科学,还是一门生产实践性强与人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科学。随着人类对社会人口与经济建设的发展,面临的资源、粮食、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等矛盾出现了,它无论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均向地理学又提出了不少新的问题与新的要求。上述这些,足以说明,地理学单纯从传统的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重视整个科学的方法论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故写了这篇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方法论
下载PDF
测绘科学与地理科学、地球科学的融合
16
作者 刘后昌 《测绘软科学研究》 1999年第4期5-7,共3页
测绘科学、地理科学、地球科学都应属于地学范畴,是密切相关的学科,三者既有区别,又相联系,彼此渗透,各有侧重.测绘工作者应更新观念,对传统的测绘学科作出深层次的创新.
关键词 测绘科学 地理科学 地球科学 融合
下载PDF
20世纪徐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建春 丁洪建 杨树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50,共7页
20世纪一百年间 ,徐学研究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 80年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从传统的研究走向近现代科学的研究 ,从一家之言至百家争鸣 ,从一国独享至中西合璧 ,历经四个阶段 ,体现两大特点。但也存在着对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的评价有... 20世纪一百年间 ,徐学研究从最初的星星之火到 80年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从传统的研究走向近现代科学的研究 ,从一家之言至百家争鸣 ,从一国独享至中西合璧 ,历经四个阶段 ,体现两大特点。但也存在着对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的评价有失偏颇、重复研究以及学科体系与学科梯队建设不够等值得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 学科体系 学科队伍建设 20世纪 徐学研究
原文传递
社会空间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永文 《地理译报》 CSCD 1996年第4期35-37,共3页
提到社会地理学,人们便会联想到具有以下三种倾向的人们的情况,那就是(1)热衷于对认识论、方法论的抽象议论者;(2)大量引用欧美文献者;(3)以费解的说教炫耀学问的人。谈论“社会空间”并在标题中带有故弄玄虚言词的笔者,大概不配列入以... 提到社会地理学,人们便会联想到具有以下三种倾向的人们的情况,那就是(1)热衷于对认识论、方法论的抽象议论者;(2)大量引用欧美文献者;(3)以费解的说教炫耀学问的人。谈论“社会空间”并在标题中带有故弄玄虚言词的笔者,大概不配列入以上同伙吧。关于(1)和(2)的行为,笔者却是对其中的合理性持有充分根据的拥护者。但是,对于(3)的行为之人却感到深恶痛绝。正因为如此,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地理学 地理空间
原文传递
自然地理学中的混沌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George P.Malanson David R.Butler +3 位作者 Stephen J.Walsh 王云才 朱登兴 宫新荷 《地理译报》 CSCD 1992年第4期5-9,共5页
混沌是表述无序中的有序的一个概念:简单确定性系统能产生不可预见的、看起来似乎是些盲目的结果。混沌的概念产生于对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研究:这类系统代表了大多数自然地理学中的系统。现在系统论作为自然地理学中的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 混沌是表述无序中的有序的一个概念:简单确定性系统能产生不可预见的、看起来似乎是些盲目的结果。混沌的概念产生于对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研究:这类系统代表了大多数自然地理学中的系统。现在系统论作为自然地理学中的理论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非线性”这一概念并非如此。在自然科学中,由于混沌理论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混沌理论
原文传递
服务地理学的前景
20
作者 P.W.Daniels 王庆生 +1 位作者 杨延哲 浦光梁 《地理译报》 CSCD 1992年第4期15-19,共5页
一、需要继续向劳务生产转移吗?发达的经济结构仍需完成从商品生产到服务生产的转移过程。截至1990年1月,美国制造业(包括建筑业)的就业水平比1980年降低了3%,(100万人),而服务业的就业率却增加了3%,(2000万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一、需要继续向劳务生产转移吗?发达的经济结构仍需完成从商品生产到服务生产的转移过程。截至1990年1月,美国制造业(包括建筑业)的就业水平比1980年降低了3%,(100万人),而服务业的就业率却增加了3%,(2000万人)。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工人数目也不断上升。一些部门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地理学 经济学 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