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的作用能否突破“胡焕庸线”——兼论利用海洋元素发展“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经济
1
作者 张耀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228-235,共8页
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广大的海域成为我国海陆国土的组成部分,从而扩大了胡焕庸线东南的国土面积.论文从海洋、海洋国土、海洋经济的角度,讨论“胡焕庸线”的突破问题.由于胡焕庸线东南增加了300万km^(2)海洋国土面积,使得胡焕庸... 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广大的海域成为我国海陆国土的组成部分,从而扩大了胡焕庸线东南的国土面积.论文从海洋、海洋国土、海洋经济的角度,讨论“胡焕庸线”的突破问题.由于胡焕庸线东南增加了300万km^(2)海洋国土面积,使得胡焕庸线两侧的国土面积大体相当.在线东南为646.6万km^(2),线西北为614.4万km^(2),从而使胡焕庸线东南一侧的人口平均密度大大降低,可以认为在人口分布上,海洋的作用对胡焕庸线的突破.然而由于海洋国土资源的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增加了胡焕庸线东南的经济总量,所增加的海洋经济总产值,远大于胡焕庸线以西五省区GDP的总和.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占全国GDP约9.6%,而胡焕庸线以西五省区的GDP总值,仅占全国GDP的5.4%,海洋经济总产值高出胡焕庸线以西五省区GDP总值4.2个百分点.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这种差距还将可能发生变化.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海陆统筹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为此,本文提出利用海洋元素建设西部海洋大通道,从而改变胡焕庸线以西地区经济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海洋国土 海洋经济 海洋元素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旸 陈沈良 谷国传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依据史料的灾害记实以及海岸变迁和人工海堤修筑记录,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分析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格局表现为:在新石器时代为弱灾期;汉时为易发期;隋至唐初为多发期;盛唐至宋以易发期为主,并兼有... 依据史料的灾害记实以及海岸变迁和人工海堤修筑记录,采用文献调研方法,分析历史时期苏北平原潮灾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格局表现为:在新石器时代为弱灾期;汉时为易发期;隋至唐初为多发期;盛唐至宋以易发期为主,并兼有重灾期凸显;黄河夺淮后,又复多发期。据黄河夺淮至清末的历次潮灾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在危害程度上,大潮灾占总潮灾年的30%,中小潮灾各占35%。潮灾在发生时间上,存在1-3月的安全期和6-8月的高发期。在空间分布上,潮灾发生概率总体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此外,旱期潮灾约占潮灾总数的10%。据现代水文气象和地形等资料讨论可知,年最高潮平均潮位与沿海陆面的高差在总体上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台风增水的总体增幅南大北小,以及海面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潮灾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平原 历史时期 潮灾 风暴增水 海面高度 旱期潮灾
下载PDF
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评价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波 苏岐芳 +1 位作者 周晏敏 刘哲人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介绍了扎龙湿地的生态状况 ,并运用模糊数学对其生态状况给予评价 ,为做好扎龙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 。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扎龙湿地 生态调查 生态平衡 对策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晓峰 许学工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122,共7页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集中区域,人类活动密集,面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估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风险,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研究框架,总结了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风暴潮淹没、...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集中区域,人类活动密集,面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估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风险,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研究框架,总结了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风暴潮淹没、海水入侵、湿地丧失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上升 海岸带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遥感中轴线法在江苏辐射沙洲潮沟演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燕春 张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6,81,共6页
根据1988~2008年的4景TM影像,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5条主要潮沟的动态演变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潮沟的特殊地形和复杂多变情况,引入数学中的中轴线概念,提出了遥感中轴线法,通过中轴线位置的变化定量地表述潮沟演变。根据GIS中Vorono... 根据1988~2008年的4景TM影像,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5条主要潮沟的动态演变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潮沟的特殊地形和复杂多变情况,引入数学中的中轴线概念,提出了遥感中轴线法,通过中轴线位置的变化定量地表述潮沟演变。根据GIS中Voronoi图(V图)的特性,将中轴线的求取转换成V图的生成过程,用ArcGIS软件实现,将传统的目视解译方法改进为自动提取,提取不同时相影像中轴主轴。研究结果表明:(1)用遥感中轴线法对不同时期的大型潮沟进行分析,可较快、较准确地揭示潮沟的动态演变;(2)比较1988~2008年的潮沟轴线,西洋深槽变化最大,西岸蚀退、东岸东移;其他4条潮沟均在南北方向上做往复摆动,且逐渐趋于平缓。中轴线法可以实现对潮沟动态演变快速、准确地监测以及为整个辐射沙洲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中轴线法 辐射沙洲 潮沟演变 VORONOI图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遥 苏小四 林广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4-59,共6页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下辽河平原作为辽宁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是省内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伴随着农业发展,农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评价,对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综合考虑了含水层本质脆弱性、农业活动和地下水价值三方面因素,重点突出地下水功能价值的重要性,对下辽河平原农业活动对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应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利用GIS软件做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为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辽河平原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农业活动 熵权系数法
下载PDF
海岸带综合管理和陆海统筹的概念内涵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宇 李加林 +1 位作者 汪海峰 龚虹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9期13-21,共9页
随着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的复杂化和深入化,海岸带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经济效益降低,传统单一的海岸带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海洋开发的需求。国外由此提出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我国与之对应的是陆海统筹发展战略。文章... 随着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的复杂化和深入化,海岸带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经济效益降低,传统单一的海岸带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海洋开发的需求。国外由此提出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概念,我国与之对应的是陆海统筹发展战略。文章对海岸带综合管理与陆海统筹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概念内涵及发展变化,并从战略目标、空间范围、功能范围和实施手段4个方面比较了二者内涵的异同。最后,指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陆海统筹后续研究应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典型案例研究,推动海岸带综合管理走向海岸带综合治理,探讨人、陆、海三者耦合的机理和过程,加强陆海统筹的发展路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综合管理 陆海统筹 概念内涵 海洋资源 公众参与
下载PDF
湿地恢复监测与管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丽娟 张曼胤 +4 位作者 赵欣胜 王义飞 李伟 李胜男 张岩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 湿地恢复过程的跟踪监测与管理是保证恢复项目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手段。文中阐述了湿地恢复监测的方法和指标,主要集中于对湿地水文、水环境、湿地土壤、气象及湿地生物的监测,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效果评价方法,包括能值分析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以及景观格局分析法,并从湿地水体、湿地植物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湿地恢复管理方法,以期为更好地完成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效果评价 监测 管理
原文传递
湿地生物链与湿地恢复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崔丽娟 宋洪涛 赵欣胜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共5页
湿地生物链是物质与能量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传递或流动的渠道。文中从湿地生物链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湿地生物链的结构和类型,分析了湿地生物链断链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了诊断的指标和流程,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健康湿地生物链构建... 湿地生物链是物质与能量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传递或流动的渠道。文中从湿地生物链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湿地生物链的结构和类型,分析了湿地生物链断链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了诊断的指标和流程,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健康湿地生物链构建的主要方式,包括能量流动功能恢复、物质循环功能恢复、湿地生物链结构的重组以及种间关系的构建等,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生物链 健康湿地 湿地诊断
原文传递
2000~2015年鄱阳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元可 叶许春 +3 位作者 徐力刚 徐昔保 范宏翔 黄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0-369,共10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改进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研究了2000~2015年期间鄱阳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变化状况,并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林地外,研究区年内...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采用改进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研究了2000~2015年期间鄱阳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变化状况,并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林地外,研究区年内各类型植被的平均16 d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单峰型分布,最高峰值出现在4月中旬至5月初,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和薹草(Carex spp.)群落在9~10月还出现了次高峰值,空间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湖心向湖缘方向增加;(2)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360.09~735.94 g/m2碳,呈逐年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秋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加所致;(3)研究区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和变化主要由鄱阳湖水情主导,气候因素的影响则被相对弱化或掩盖。近年来,鄱阳湖水位下降和枯水期延长导致的植物生长时间延长是湖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水情 CASA模型 鄱阳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