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红外释光和红外后蓝光释光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康树刚 卢演俦 王旭龙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91,共5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post-IR]OSL)再生剂量信号强度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洛川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细颗粒混合矿物的再生剂量感量变化校正后红外... 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黄土细颗粒混合矿物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post-IR]OSL)再生剂量信号强度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洛川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细颗粒混合矿物的再生剂量感量变化校正后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后蓝光释光([post-IR]OSL)信号强度随地层的变化及其与磁化率的良好对应关系,显示了这两种释光信号强度与环境变化的可能联系;另外,黄土高原自西北(NW)-东南(SE)方向四个剖面马兰黄土(L1)上部样品再生剂量IRSL和[post-IR]OSL信号强度趋于逐渐增强表明,两个释光信号强度随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过渡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它们与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IRSL信号强度的变化可能与混合矿物中长石种类或含量有关,而[post-IR]OSL强度变化可能受控于长石矿物对该信号的贡献量。两个信号可以间接反映环境变化的信息。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应当慎重使用细颗粒混合矿物[post-IR]OSL信号测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释光 红外后蓝光释光 黄土 古土壤 混合矿物 环境变化
下载PDF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人口-资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163-2164,共2页
介绍了白水江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引入了人口-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贫困 承载力
下载PDF
从帕尔玛斯(Palmas)岛案看岛屿之争国际仲裁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学章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2-14,共3页
岛屿主权之争,历来有之。帕尔玛斯岛(Palmas)海牙常设仲裁院仲裁案、敏基埃群岛和埃里克赫斯群岛国际法院判决案是历史上著名的岛屿主权之争案例。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岛屿主权之争国际仲裁和国际诉讼的规律,希望对... 岛屿主权之争,历来有之。帕尔玛斯岛(Palmas)海牙常设仲裁院仲裁案、敏基埃群岛和埃里克赫斯群岛国际法院判决案是历史上著名的岛屿主权之争案例。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岛屿主权之争国际仲裁和国际诉讼的规律,希望对解决我国钓鱼岛主权之争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主地 先占 发现 有效占领 时际法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依安地区四方台组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研 聂逢君 +2 位作者 严兆彬 卢胜军 侯晓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14-1820,共7页
位于松辽盆地北部的依安地区,其铀矿含矿目的层主要为四方台组。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四方台组砂岩进行系统分析,目的是探讨依安地区的砂岩源区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结果表明:四方台组碎屑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高硅(SiO_... 位于松辽盆地北部的依安地区,其铀矿含矿目的层主要为四方台组。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四方台组砂岩进行系统分析,目的是探讨依安地区的砂岩源区特征及岩石成因意义。结果表明:四方台组碎屑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高硅(SiO_(2)含量为78.09%~85.41%)、富钾(Na_(2)O/K_(2)O=0.98~1.28)、铝含量中等(Al_(2)O_(3)含量为7.34%~11.75%)、低镁钙(MgO含量为0.12%~0.20%、CaO含量为0.23%~0.78%)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67.45×10^(-6)~116.03×10^(-6))、轻稀土分馏系数(La/Sm)_(N)为4.72~5.61,重稀土分馏系数(Gd/Yb)_(N)为1.99~3.39,Eu为中等负异常(δEu为0.70~1.06),具有明显壳源岩浆特征,在Fe_(2)O_(3)/TiO_(2)-Al_(2)O_(3)/(Al_(2)O_(3)+Fe_(2)O_(3))、Na_(2)O/K_(2)O-SiO_(2)构造图解上全部落入大陆边缘范围内,显示其四方台组母岩为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沉积盆地,结合区域演化,综合推断应为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台组 岩相学 地球化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辽宁中沟地区条痕状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及岩石成因意义
5
作者 李研 聂逢君 +1 位作者 严兆彬 李宏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758-9766,共9页
辽宁中沟地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华北克拉通北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广泛出露,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中沟地区条痕状花岗岩进行系统分析,目的是探讨该地区构造背景及岩石成因意义。条痕状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 辽宁中沟地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华北克拉通北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元古代条痕状花岗岩广泛出露,从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中沟地区条痕状花岗岩进行系统分析,目的是探讨该地区构造背景及岩石成因意义。条痕状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中可见钙质和镁铁质角闪石,副矿物为榍石、锆石和磁铁矿,属于高钾钙碱性-钙碱性岩浆系列,A/CNK介于1.09~1.67,A/NK变化于1.11~2.18,为弱过铝质-过铝质岩石。SiO_(2)含量介于61.91~77.48、富碱(Na_(2)O+K_(2)O=1.78~8.58)、高铝(Al_(2)O_(3)=11.57%~19.30%)、低镁钙(MgO=0.07%~2.79%、CaO=0.19%~2.70%)的特征。稀土总量相对较高(ΣREE=109.72×10^(-6)~320.27×10^(-6))、轻稀土分馏系数(La/Sm)N=2.86~10.91,重稀土分馏系数(Gd/Yb)N=0.59~7.97,Eu为中等负异常(δEu=0.18~0.75),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位于活动大陆边缘区域内,具有明显的俯冲带岩浆特征。结合区域演化历史认为,在古元古代期间,胶辽吉造山带存在向北俯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条痕状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