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岛地震台远震记录反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阮爱国 李家彪 +2 位作者 郝天姚 吴庆举 胥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92,共8页
利用石岛地震台的远震体波记录,采用旋转相关函数法和接收函数法分别反演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和速度结构.(1)对震中距25°~35°且记录良好的5次地震的ScS震相,采用旋转相关函数法反演了岩石圈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利用石岛地震台的远震体波记录,采用旋转相关函数法和接收函数法分别反演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和速度结构.(1)对震中距25°~35°且记录良好的5次地震的ScS震相,采用旋转相关函数法反演了岩石圈的剪切波分裂参数.对深源地震的反演结果表明,石岛地震台快波偏振方向为N94°E,这意味着西沙附近处于近东西向微偏南的拉张或地壳下方的地幔流方向为近东西微偏南,西沙地区地壳是过渡性的,其底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与欧亚板块运动一致的物质流.快慢波时间延迟为1.3s,估算各向异性层厚度为100km左右.(2)对震中距20°~60°的9次远震P波波形三分向记录,采用接收函数法反演了地壳和上地慢的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石岛地震台下方地壳分为3层:约5km以上有一速度梯度带,S波速度从1.5km/s逐渐增加到3.5km/s,其间有若干小的分层;在5~16km的平均速度为3.8km/s左右,其间有若干小的分层;在16.0~26.5km的速度为3.6km/s左右,这是一个明显的低速层;莫霍面埋深为26.5km,莫霍面以下平均速度为4.7km/s,也有若干小的分层,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下有一个明显的低速层.根据转换波到时分析和速度剖面左右摆动现象,认为反演结果中的小分层可能是不真实的,但在16.0~26.5km的低速层的真实程度还是较高的,表明下地壳具有一定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S波分裂 接收函数 S波速度结构 波形反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