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秀丽隐杆线虫胆固醇7,8-脱氢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1
作者 格日勒 申雁冰 +2 位作者 任佳佳 汤睿 王敏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24-28,共5页
胆固醇7,8–脱氢酶是参与胆固醇代谢的还原酶,可以将胆固醇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中间体).合成秀丽隐杆线虫的胆固醇7,8-脱氢酶基因daf-36,与具有T7强启动子的载体pET32a(+)连接后,成功构建pET32a-daf-36表达质粒,转... 胆固醇7,8–脱氢酶是参与胆固醇代谢的还原酶,可以将胆固醇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中间体).合成秀丽隐杆线虫的胆固醇7,8-脱氢酶基因daf-36,与具有T7强启动子的载体pET32a(+)连接后,成功构建pET32a-daf-36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系统E.coli BL21(DE3)和E.coli Rosetta(DE3),经过IPTG诱导培养,蛋白质电泳图谱及质谱结果表明此酶得到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7 8-脱氢酶基因daf-36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蛋白质表达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岩 龚丽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13-21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讨论了基因芯片技术在 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组研究、基因诊断。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技术 应用
下载PDF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阿茹娜 吴岩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27-232,共6页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检测技术 ,具有平行、快速、自动化等特点。本文着重论述了关于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 ,主要制作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芯片 技术 应用
下载PDF
胃癌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生物学标志基因的临床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翟瑜 李勇 +3 位作者 苏力 范立侨 脱红芳 郭贵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59-2862,共4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角蛋白(CK6、CK18)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正常胃黏膜60例,原发胃癌组织6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o)18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以及...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细胞角蛋白(CK6、CK18)联合检测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以CK6、CK18为标志基因,检测正常胃黏膜60例,原发胃癌组织60例,胃癌组无转移淋巴结(PNo)180枚,比较其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60例正常胃黏膜中几乎无CK6、CK18的表达;②原发胃癌组织和其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相一致;③CK6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水平,而CK18则相反;④CK6阳性多在WHO分型中的高分化腺癌及其他特殊类型癌组织中存在;在芬兰Lauren分类中,CK6多在肠型胃癌组织和淋巴转移灶中表达;⑤CK6的表达与较好的分化程度,较轻的病变进展,较浅的肿瘤浸润、较早的肿瘤分期有关;⑥CK18多表达在胃腺癌中;⑦CK18在较晚期的肿瘤中表达较多;⑧CK18淋巴结微转移多发于pTNM三期以上的肿瘤;⑨在原发肿瘤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K6、CK18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用RT-PCR法检测胃癌无转移淋巴结CK6、CK18mR-NA是发现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对胃癌临床分期及指导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转移 细胞角蛋白 RT-PCR
下载PDF
热休克因子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广文 刘喜玲 刘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用HSF1基因剔除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建立交配对,HSF1基因正常繁殖组(简称HSF1正常组)30对、HSF1基因缺陷繁殖组(简称HSF1缺陷组)72对。观察母鼠产仔数、生产胎数、每胎产仔数... 目的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小鼠生长、繁殖的影响。方法用HSF1基因剔除纯合子、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建立交配对,HSF1基因正常繁殖组(简称HSF1正常组)30对、HSF1基因缺陷繁殖组(简称HSF1缺陷组)72对。观察母鼠产仔数、生产胎数、每胎产仔数、成年鼠体重。结果HSF1缺陷组母鼠平均产仔数(13.00±11.50)较少,与HSF1正常组(26.46±16.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F1缺陷组母鼠每胎产仔数(4.65±2.33)亦较少,与HSF1正常组(7.56±3.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SF1缺陷组母鼠平均生产胎数(2.79±2.64)与HSF1正常组(3.50±2.1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SF1缺陷组成年小鼠平均体重(20.53±4.62)较轻,与HSF1正常组(23.06±3.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SF1基因剔除小鼠被广泛应用于研究HSF1功能,但HSF1基因剔除对生殖、生长和健康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热休克蛋白 基因剔除 小鼠 生殖
下载PDF
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征与转基因
6
作者 吕自力 王亮 石国庆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06-311,I0017,共7页
目的了解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征及构建的基因载体对卵丘细胞的转染情况和转染后阳性细胞的扩增效率。方法用透明质酸酶消化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获得牛卵丘细胞,了解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点,并用分子大小分别为7178 bp和31 085 bp... 目的了解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征及构建的基因载体对卵丘细胞的转染情况和转染后阳性细胞的扩增效率。方法用透明质酸酶消化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获得牛卵丘细胞,了解牛卵丘细胞的生长特点,并用分子大小分别为7178 bp和31 085 bp两种带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的质粒载体pMSCV-EGFP-Neor和pGC1-collagen-EGFP-Neor分别转染靶细胞。结果用脂质体法转染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均获得了绿色荧光阳性细胞,但小质粒的转染效率在72 h时是大质粒的6倍(14%vs.2.3%)。在800μg/mLG418筛选浓度下,14 d后分别获得了7个和3个较明显的单克隆细胞群,对它们进行挑选、扩大,都获得了较纯的单克隆细胞系。最后根据EGFP和collagen的已知基因序列对转染pGC1-collagen-EGFP-Neor质粒的阳性细胞进行三个不同区域DNA片段的扩增,结果表明,扩增的基因片段大小正确,数目完整。结论对卵丘细胞进行基因转染,分子大小等于或小于31 kb的基因可以有效转入,但小分子载体比大分子载体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经过筛选都可以获得纯的转基因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丘细胞 细胞培养 脂质体 细胞转染 转基因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CAF通过与PML蛋白的作用而定位于细胞核ND10结构
7
作者 李平法 刘辉 詹合琴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7,共7页
PCAF(P300/CBP associated factor,P300/CBP相关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主要通过使核小体组蛋白发生乙酰化而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P300/CBP是一种能够与PCAF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定位于细胞核ND10结构(nuclear dot10)。N... PCAF(P300/CBP associated factor,P300/CBP相关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主要通过使核小体组蛋白发生乙酰化而参与基因转录的调控。P300/CBP是一种能够与PCAF相互作用的宿主细胞蛋白,定位于细胞核ND10结构(nuclear dot10)。ND10是由70余种蛋白质分子组成的、以分散的斑点或团块样方式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大分子复合物,与基因转录调控过程有着密切关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是ND10的主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ND10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在成功构建pGBK-PML3、pGAD-PCAF、pGEX-PCAF、pFlag-PCAF和pcDNA-PML3重组质粒的基础上,用酵母双杂交证明PCAF与PML3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用GST-pull down技术证明GST-PCAF能够将PML3蛋白捕获并沉降下来,表明在体外条件下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用免疫共沉淀和荧光共定位证明在体内PCAF能够与PML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而定位于ND10。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CAF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00/CBP相关因子(PCA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 核斑10(ND10)
原文传递
CRISPR-dCas9转录调控系统及其在遗传病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博文 梁世倩 +1 位作者 白健 秦鸿雁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8-636,共9页
CRISPR-Cas9是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建立了调控基因组转录的CRISPR-dCas9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基于dCas9的发现,dCas9丧失核酸酶活性,虽不具有DNA切割活性,但仍然具有DNA结合活性,其可在sgRNA的引导下靶向目的... CRISPR-Cas9是一种强大的基因组编辑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建立了调控基因组转录的CRISPR-dCas9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基于dCas9的发现,dCas9丧失核酸酶活性,虽不具有DNA切割活性,但仍然具有DNA结合活性,其可在sgRNA的引导下靶向目的基因,将特定的转录激活因子(或抑制因子)携带至目的基因上游,实现对目的基因的转录激活(CRISPRa)或转录抑制(CRISPRi)。目前该系统已用于遗传病治疗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文从CRISPR-dCas9系统建立、发展以及在几种遗传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Cas9 CRISPR激活 CRISPR抑制 杜氏肌营养不良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 色素性视网膜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