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用疫苗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成钰 张岩松 徐小文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24年第1期77-86,94,共11页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等设施渔业的广泛应用,单位面积鱼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对渔业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有更高的要求。鱼类病害,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是危害鱼类养殖业的主要因素,它有发病快、范围广、致死率高等特点,其暴发往... 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等设施渔业的广泛应用,单位面积鱼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对渔业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有更高的要求。鱼类病害,特别是病毒性疾病的暴发是危害鱼类养殖业的主要因素,它有发病快、范围广、致死率高等特点,其暴发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鱼类病毒性疾病并无特定药物控制,疫苗是较好的病毒抑制剂,它能够有效抑制特定病毒的扩繁,起到提前预防的效果,因此鱼用疫苗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鱼用疫苗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鱼用疫苗的种类、免疫方式等,旨在为研究鱼用疫苗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免疫 疫苗 病毒 免疫方式
下载PDF
服务于“蓝色种业”的海洋生物技术
2
作者 秦松 孙林 +3 位作者 王亚军 刘正一 王寅初 张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 从我国海洋生物技术三十年来理论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蓝色种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题,综述1989年以来中国特色的宏微观结合的海洋生物技术育种创新成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成就。分析有关国际前沿趋势以及中国海水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总结面向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的精准育种是未来十年国际海水养殖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我国应积极应对、调整部署,为世界规模第一的“蓝色农业”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创新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技术 种业 海水养殖 蓝色农业
下载PDF
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马新 姚抒含 +5 位作者 徐金涛 张万磊 杨雯 王众 李微微 谭法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1,共17页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无共有优势种。6月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7.48×10^(4)个·m^(-3),9月为316.99×10^(4)个·m^(-3),浮游植物丰度的空间分布整体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物种演替明显,且6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大于9月。冗余分析(RDA)显示,造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6月和9月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盐度、温度、活性磷酸盐和悬浮物。6月海水环境特征为低温高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较低,而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9月海水环境特征为高温低盐水,活性磷酸盐较充足,悬浮物质量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近岸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4
作者 傅建军 安睿 +3 位作者 朱文彬 王兰梅 罗明坤 董在杰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5—9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主养鲤(Cyprinus carpio,“福瑞鲤2号”)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9年5—9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屺亭科研实验基地主养鲤(Cyprinus carpio,“福瑞鲤2号”)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威1号”)、套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H.nobilis),采用人工投喂的常规鱼种培育池塘中,每间隔15~25 d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主要养殖阶段池塘总氮和氨氮浓度呈上升趋势,并逐渐趋于稳定;亚硝酸氮含量在养殖周期内浓度均较低,总磷先上升、后下降。实验中共检测到浮游植物8门77属,以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浮游动物5类72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为主。基于浮游生物密度的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显示,实验期间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变化,优势种及其密度变化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总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影响浮游植物丰度(P<0.05);水温、p H和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影响浮游动物丰度(P<0.05)。14个浮游生物优势种的密度与水体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套养池塘主要养殖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时序性变化明显,水体理化指标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套养模式下池塘的水质监测和调控及养殖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RDA分析
下载PDF
安徽花亭湖浮游生物调查及水质分析
5
作者 凌俊 胡玉婷 +6 位作者 江河 汪长祥 童开满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汪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蓝藻门最多(47.06%),其次是绿藻门(27.45%)和硅藻门(11.77%)。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7×10^(6)cell/L、5.24 mg/L。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botrys)、挪氏微囊藻(Microcystis novacekii)、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崎岖鱼腥藻(Anabaena inaequalis)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优势度分别为0.476、0.043、0.035、0.023、0.054和0.071。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季节差异不明显,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夏季大于秋季。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门15科15属23种,包括节肢动物6种、轮虫11种、原生动物5种。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8.44个/L和4.33 mg/L。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共3种,分别为轮虫纲的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和节肢动物门的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无节幼体(Nauplius),其优势度分别为0.256、0.042和0.223。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是夏季大于秋季。综合判断花亭湖水体为中营养偏清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生物多样性 资源调查 花亭湖
下载PDF
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陆化杰 陈子越 陈新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9,共14页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 头足类是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其渔业生物学特性极易受到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气候系统中的能量主要储存载体是海洋。近年来频发的气候变化事件引发海洋环境因子变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头足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对头足类的渔业生产造成影响。为此,本文归纳和总结了气候变化对头足类繁殖、年龄生长与早期生活史等3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事件的发生极易影响头足类动物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海洋环境因子中的温度和初级生产力变动为主要影响因素。目前,相关研究对象多为柔鱼科和枪乌贼科等经济种类,选用的海洋环境因子也多为海洋环境温度,今后应结合其他海洋环境数据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其他种类的影响。本文旨为研究气候变化事件对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为近年来气候变化事件频发下头足类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气候变化事件 渔业生物学 繁殖 年龄生长 早期生活史 影响
下载PDF
黄河口西南侧小岛河河口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结构
7
作者 左涛 张贝叶 +2 位作者 王俊 左明 王安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86-3097,共12页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退化最严重及受关注度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牡蛎礁修复亦成为国际海洋生态修复的热点。掌握牡蛎自然种群状况及动态变化是评估牡蛎礁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状况相关的背景资料较... 牡蛎礁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但退化最严重及受关注度最高的海洋生境之一,牡蛎礁修复亦成为国际海洋生态修复的热点。掌握牡蛎自然种群状况及动态变化是评估牡蛎礁修复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天然牡蛎礁的牡蛎种群状况相关的背景资料较为缺乏。在黄河口西南侧的小岛河河口新发现天然活体牡蛎礁,但该牡蛎礁曾被大规模的商业采捕,亟需推进针对性的保护和修复研究工作。基于2021年11月对该牡蛎礁开展的牡蛎种群生态调查,分析其种类组成、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该牡蛎礁分布有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牡蛎礁上以活体牡蛎为主,死亡牡蛎壳体数仅占6.1%—6.7%。活体牡蛎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11±778)个/m^(2)和(21.97±30.43)kg/m^(2),近江牡蛎较多,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比55.7%和76.4%。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年龄分别介于0+—4+龄和0+—2+龄,它们都以壳高介于30—40 mm及壳质量<5 g的0+龄个体数量居多(>80%)。近江牡蛎的壳体形态参数均值都高于同龄组长牡蛎的相应值。两种牡蛎壳体均呈负异速增长,不同龄级的壳体延展方向不同。拟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得到,近江牡蛎和长牡蛎的渐近壳高分别为286 mm和173 mm,估算的拐点年龄分别为5.47龄和2.56龄,两种牡蛎的生长曲线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小岛河河口的天然牡蛎礁的牡蛎自然种群资源较丰富,具有高密度、低龄和低死亡率等特点,有较好的活力和扩张潜力,有利于被采捕后的礁体的恢复。两种牡蛎中,近江牡蛎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较长的生长年龄,对礁体形成和扩繁可能更为重要。建议对该天然牡蛎礁及牡蛎种群开展周期>3年的原位保护、修复和连续监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长牡蛎 种群结构 牡蛎礁 黄河口
下载PDF
水生生物外泌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承建 蒋家超 +3 位作者 罗萍 王立章 张媛媛 谷秀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30~150 nm的小囊泡,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方式影响或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外... 外泌体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分泌的30~150 nm的小囊泡,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通过转运蛋白质、脂质、核酸等方式影响或改变受体细胞的行为,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水生生物外泌体为切入点,对外泌体的组成特征以及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外泌体功能进行综述,并对影响生物外泌体分泌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外泌体释放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旨在为水生生物外泌体和环境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水生生物 功能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短吻三线舌鳎、褐斑三线舌鳎和紫斑舌鳎种类的有效性厘定
9
作者 孔晓瑜 罗海容 THOMAS A.Munroe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舌鳎属有些种类形态特征高度相似,导致了鉴定困难和种类的混乱,例如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Gray,1834)、褐斑三线舌鳎(C.trigrammus,Günther,1862)和紫斑舌鳎(C.purpureomaculatus,Regan,1905)的种类有效性和种间... 舌鳎属有些种类形态特征高度相似,导致了鉴定困难和种类的混乱,例如短吻三线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Gray,1834)、褐斑三线舌鳎(C.trigrammus,Günther,1862)和紫斑舌鳎(C.purpureomaculatus,Regan,1905)的种类有效性和种间关系就存在三种观点:仅短吻三线舌鳎为有效种;短吻三线舌鳎和褐斑三线舌鳎均为有效种,而紫斑舌鳎是褐斑三线舌鳎的次同物异名;三个名义种均为有效种。为了解决这一分类混乱,本研究对三种舌鳎的原始描述、自测的模式标本和中国内地沿海采集标本的28个形态特征和分子条形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8个可数和16个可量特征的比例值以及2个描述性状在三个种之间为一致、包含、大部分重叠的关系;只有2个描述特征存在差异,一个是在吻长较上眼上缘距背鳍基部的长度特征上,短吻三线舌鳎和紫斑舌鳎为略长、等长或略短于的连续特征值,而褐斑三线舌鳎为明显大于;另一个差异是体表的花色差异,紫斑舌鳎体长一般小于200 mm,且具有明显的斑纹,短吻三线舌鳎体长一般大于200 mm,且随着体长增加,斑点逐渐淡化或者无斑,而不同体长的褐斑三线舌鳎在头后和身体前3/4均具有明显的零星褐色斑纹。COⅠ分子条形码结果显示,短吻三线舌鳎和紫斑舌鳎的遗传距离为0.000~0.002,为种内差异;褐斑三线舌与其他两种舌鳎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41~0.145,为种间差异。研究表明,短吻三线舌鳎和褐斑三线舌鳎是有效种,紫斑舌鳎是短吻三线舌鳎的次同物异名。本研究结果为鲽形目鱼类的正确分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鲽形目 舌鳎科 形态特征 有效性 COⅠ条形码
下载PDF
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
作者 杜华栋 范鹏辉 +3 位作者 毕银丽 谢姗姗 刘研 刘云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探究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干旱区不同地貌单元针对性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措施制定与合理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干旱砾漠区砾漠戈壁、风蚀残丘、风沙地和河谷地4种微地貌单元植物... 探究干旱砾漠区不同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干旱区不同地貌单元针对性的自然植物群落保护措施制定与合理的人工恢复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干旱砾漠区砾漠戈壁、风蚀残丘、风沙地和河谷地4种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并基于土壤和微气象因子监测探究了不同地貌单元影响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干旱砾漠区植物群落呈斑块状分布,垂直结构1~2层,生活型主要以1年生植物和小灌木为主;不同地貌单元中砾漠戈壁灌木约占45%,风蚀残丘和风沙地1年生植物约占50%,河谷地植物群落包含所有统计的5种生活型,其中包括少量乔木和藤本植物。(2)干旱砾漠区河谷地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植株密度、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高,风蚀残丘次之,在植物分布稀疏的砾漠戈壁和群落结构最简单的风沙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最低。(3)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可溶性盐和地表温度是影响干旱砾漠区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因子,除此之外,风蚀残丘的土壤容重、砾漠戈壁和风沙地的地表风速也是影响各自微地貌单元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干旱砾漠区生态受损后应依据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影响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制定相对应的植被恢复措施,如砾漠戈壁地貌减小地表温度、通过土壤质量改善在风蚀残丘和风沙地恢复建群种、河谷地生态用水的维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砾漠区 微地貌单元 植物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建设研究
11
作者 吴秋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高水平专业群是中国特色高职学校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创新点。专业群要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专业群的成立,前提是对接产业链,而不是专业的简单归并。因此,建设专业群之前对学校服务的产业和产业链要有认真的调研和科... 高水平专业群是中国特色高职学校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创新点。专业群要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明显,专业群的成立,前提是对接产业链,而不是专业的简单归并。因此,建设专业群之前对学校服务的产业和产业链要有认真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通过调研区域尤其是区域的新兴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了企业的真实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与特色,建设了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组成的专业群。深化了与企业的合作,组建逻辑清晰、行业优势明显。建设内容包括深化课程改革;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专业群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不同功能型沉水植物对溶解氧影响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华歆 殷春雨 +4 位作者 杨国梁 蔡颖 黄晓龙 李宽意 关保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研究选用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分别代表底层型、冠层少根型和冠层多根型沉水植物,通过中宇宙实验,探索不同功能型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水柱和沉积物中溶解氧... 研究选用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分别代表底层型、冠层少根型和冠层多根型沉水植物,通过中宇宙实验,探索不同功能型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水柱和沉积物中溶解氧(DO)浓度及其相关指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水柱DO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空白组水柱DO浓度显著低于植物处理组,且空白组水柱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降低程度最少;黑藻组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净增长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和水柱DO浓度最大,能够有效降低水柱TP和TN浓度;穗花狐尾藻组株高最高,提升水柱DO浓度显著高于刺苦草,水柱TP降低程度最大;刺苦草组比根长、单株总根长和根冠比最大,提升沉积物深度6 cm以内的DO效果最好,沉积物铁含量最高,沉积物总氮(TN)、总碳(TC)含量和间隙水总溶解性磷(TDP)浓度最低。在修复富营养湖泊过程中,可根据水和沉积物缺氧状况,合理配置底层型和冠层型沉水植物,构建释氧能力较强的群落,从沉积物表层到水柱上层均为湖泊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更加有利于清水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型 沉水植物 溶解氧 环境效应 植冠 根系
下载PDF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大洋河刀鲚生境履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健 杨培民 +6 位作者 姜涛 胡宗云 朱春月 张伯序 刘忠航 杨健 胡玉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 为探明大洋河刀鲚(Coilia nasus)的“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2020年7月和9月采自大洋河下游水域20尾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和钙(Ca)的微化学分析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刀鲚样本均为淡水起源,淡水生境Sr/Ca比值在(1.49±0.61—2.75±0.53),淡水系数(Fc)在(0.08—0.52),淡水区域径长在(150—900μm)。进入第二变化阶段后“生境履历”波动显著,Sr/Ca比值变化可将大洋河刀鲚分为3种模式,第一种是中高值区(半咸水或海水)越冬,繁殖季溯河洄游至低值区(淡水);第二种是长期栖息于中高值区,无溯河洄游现象;第三种是在中高值区和低值区多次转换,DYH 05、19个体最高完成9次转换。Sr面分析结果也与上述Sr/Ca比值结果相同。这三种模式直观地反映出大洋河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的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河 耳石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生境履历 刀鲚
下载PDF
城市人工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秘 王瑞 +7 位作者 王竹 周连凤 张俊芳 王辉 吕克强 韩增辉 彭增辉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探究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2020-2021年布设7个采样点按季度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度梅溪湖水... 探究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与理论依据。2020-2021年布设7个采样点按季度进行采样,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4个季度梅溪湖水体溶解氧、pH、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均处于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总磷处于Ⅱ~Ⅲ类水质标准,总氮在春秋冬季含量较高。共在梅溪湖检出浮游植物7门96种,其中以绿藻、硅藻和蓝藻种类数居多,共占总种类数的86.46%,主要优势种为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jista)、小环藻(Cyclotella sp.)、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优势种具有明显季节交替性。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23.97±9.95)×10^(6)个/L,各季度东部水域密度均高于西部水域;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梅溪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和中-富营养状态,与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基于转化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温、氧化还原电位、总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梅溪湖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控制总氮等营养盐的输入是改善梅溪湖水质和营养状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泊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梅溪湖
下载PDF
白洋淀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关键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菁怡 耿兆楣 +10 位作者 张秋英 邵芸 郑欣 梁淑轩 吴亦红 赵茜 类承龙 蔺晓茹 周炜闯 吴炎喆 杜津柘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
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2021年9月,采用冗余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对白洋淀浮游生物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近邻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 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2021年9月,采用冗余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对白洋淀浮游生物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近邻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曲腿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卜氏晶囊轮虫;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3种,优势种为小球藻、梅尼小环藻、席藻和尘埃微囊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总氮含量、pH、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pH、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硝态氮含量、pH、总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pH、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含量、总氮含量及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作为白洋淀水质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Danio rerio)鱼鳔发育的影响
16
作者 苏梦岚 李文华 肖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鱼鳔作为硬骨鱼类重要的功能器官,其发育对多种环境污染物都较为敏感。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家族的一员,对鱼类具有神经、心血管和发育毒性。为探究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鱼鳔发育的潜在影响,将斑马鱼胚... 鱼鳔作为硬骨鱼类重要的功能器官,其发育对多种环境污染物都较为敏感。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是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家族的一员,对鱼类具有神经、心血管和发育毒性。为探究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鱼鳔发育的潜在影响,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氟唑菌酰胺后,记录斑马鱼幼鱼鱼鳔的表型,通过组织学切片染色手段检测幼鱼鱼鳔的形态差异,并采用整体原位杂交实验比较鱼鳔发育关键基因的表达图式变化。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暴露会引起斑马鱼幼鱼鱼鳔发育异常、鱼鳔充气受阻及鱼鳔发育标记基因elovl1a和anxa5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该研究对于评估氟唑菌酰胺对斑马鱼幼鱼鱼鳔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氟唑菌酰胺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胺 斑马鱼 幼鱼 鱼鳔 发育毒性
下载PDF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Fujian-Guangdong-Hainan region,China
17
作者 Herong Zheng Jun Luo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Fujian-Guangdong-Hainan region,China,offer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energy.The diverse igneous rock formations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present intricate geological chall...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Fujian-Guangdong-Hainan region,China,offer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energy.The diverse igneous rock formations along the southeast coast present intricate geological challenges that imped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efforts.In this study,we address critical concerns related to the Fujian-Guangdong-Hainan region's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encompassing heat source composition,formation conditions,strategic favorable areas,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Our methods involve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geothermal reservoirs and cap rocks.Major findings include:the primary heat sources in the Fujian-Guangdong-Hainan region consist of the radioactive heat generation from granites in the crust,heat conduction in the mantle,and,in specific areas like Yangjiang and Shantou,melts with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the deep,high-temperature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predominantly reside in basins'depressed areas.These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fluence of triple heat sources:heat from the Earth's crust,mantle,and other supplementary sources;our analysis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strategic areas favorable for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Fujian-Guangdong-Hainan region.These are the Beibu Gulf Basin's continental area,the Yuezhong Depression,and the Fuzhou-Zhangzhou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geothermal resources Geology of geothermal energy Strategic selection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段殖黄线藻生长、油脂积累、光合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仟 朱瑞鸿 +3 位作者 高保燕 于博涵 唐子涵 张成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4,共12页
以丝状产油微藻段殖黄线藻(Xanthonema hormidioides)作为实验材料,经过低温(5℃)预处理后的藻种与常温(25℃)条件下的藻种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段殖黄线藻在不同温度(5℃、10℃、15℃、20℃、25℃)和高、低氮浓度(18和3 mmol/L)条件下的... 以丝状产油微藻段殖黄线藻(Xanthonema hormidioides)作为实验材料,经过低温(5℃)预处理后的藻种与常温(25℃)条件下的藻种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段殖黄线藻在不同温度(5℃、10℃、15℃、20℃、25℃)和高、低氮浓度(18和3 mmol/L)条件下的生长和油脂积累及低温(5℃)对这两种状态下的藻种光合活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预处理后的段殖黄线藻在各温度下积累的生物量要高于常温条件下的段殖黄线藻,在15℃时可达到最高生物量为10.1 g/L,20℃条件下可获得最高油脂和脂肪酸绝对含量,分别占干重的64.20%和49.05%(3 mmol/L),蛋白质含量在15℃时达到最高为43.5%(18 mmol/L),总碳水化合物则基本维持在10%—25%。5℃下段殖黄线藻对光的利用率(α)及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均受到明显抑制,低温预处理后的段殖黄线藻叶绿素a含量、Fv/Fm和Fv/Fo值均在第9天后超过常温实验组,最高分别可达9.98 mg/g、2.99和0.75(3 mmol/L)。与常温实验组相反,低温预处理后段殖黄线藻在5℃下ETRmax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IK)均有所升高。此外,低温预处理后段殖黄线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最大活性可达65.6和0.56 U/mg protein,均显著高于常温段殖黄线藻(P<0.05)。综上,低温预处理后的段殖黄线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更具优势,并且在低温适应性、光合效率及抗氧化应激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预处理 生长 油脂积累 光合活性 抗氧化酶 段殖黄线藻
下载PDF
鄱阳湖季节性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翔宇 闫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提供的有限离散基准值,对鄱阳湖内6个测站在2018年的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RQ)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讨论了水温和pH值对氨氮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提供的有限离散基准值,对鄱阳湖内6个测站在2018年的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RQ)进行量化评估,进一步讨论了水温和pH值对氨氮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的运用思路,对鄱阳湖地区氨氮的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经验借鉴。结果表明:氨氮平均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平均浓度最低出现在秋季;鄱阳湖夏季的短期水生生物水质基准(SWQC)和长期水生生物水质基准(LWQC)最低,春季的SWQC和LWQC最高;鄱阳湖夏季的长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LRQ>1,表明在夏季鄱阳湖的氨氮长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超过环境容许值;鄱阳湖夏季存在因水温和pH值的升高导致SWQC和LWQC降低,进而引发水生生物生态风险提高的问题。加强对鄱阳湖的pH值监控和预警应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氨氮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鄱阳湖
下载PDF
Microscopic analysis on eukaryotic algae and cyanobacteria in nine seasonal lakes and ponds in Vestfjella,Dronning Maud Land,Antarctica
20
作者 Lauri ARVOLA Matti LEPPÄRANTA LI Zhijun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4年第2期206-218,共13页
Antarctic continental lakes and pond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verished aquatic environments on earth but many of them support flourishing populations of cyanobacteria,eukaryotic algae,protozoans,and some multicellular ... Antarctic continental lakes and ponds are among the most impoverished aquatic environments on earth but many of them support flourishing populations of cyanobacteria,eukaryotic algae,protozoans,and some multicellular animals.In this study,we present results of a microscopic analysis of cyanobacteria and eukaryotic algae from nine diverse types of Antarctic continental water bodies during one austral summer.The results supplement and enlarge our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lim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glacial and supraglacial lakes and ponds in Dronning Maud Land,an area tha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from limnologists.The taxon with highest frequency among the samples(n=79)was Mesotaenium cf.berggrenii,a eukaryotic Zygnematophyceae,which occurred in 82%of the samples with a maximum cell density of 68 cells·mL^(-1).The taxa with second and third highest frequency were the prokaryotes Gloeocapsopsis(60%)and Leptolyngbya(41%),followed by Chlamydomonas(34%)and Cyanothece(29%).The number of taxa varied between 7-21 among the lakes and ponds,being highest in a supraglacial lake,and lowest in an epiglacial lake.The results did not reveal any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bundance of any taxa and the water chemistry,but water bodies with inorganic sediments had higher cell densities and biomasses than those without sediment.This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sediment in support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these ultraoligotrophic lakes and po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continental lakes Antarctic continental ponds CYANOBACTERIA algae protozoa rotifers TARDIGRA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