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构建异育银鲫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晓娟 郭勋 +2 位作者 王春芳 李大鹏 Dominique Bureau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为构建鱼类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预测模型,提高鱼类精准投喂管理水平,通过收集大量文献中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数据(异育银鲫体重0.25—550 g),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率(DGC)、日均增重(ADG-Linear)、热... 为构建鱼类生长、饲料需求和污染排放预测模型,提高鱼类精准投喂管理水平,通过收集大量文献中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生长数据(异育银鲫体重0.25—550 g),运用特定增长率(SGR)、日增长率(DGC)、日均增重(ADG-Linear)、热积温系数(TGC)和校正后的热积温系数(Rev.TGC)等生长模型计算其生长速率,并通过计算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最小残差和法选出最适生长模型。结果发现,在用TGC模型计算其生长率时,异育银鲫在其生长周期中含有3个异速生长点,根据该点的位置,可以将异育银鲫的生长周期分为3个阶段:0.25—13.1 g(第一阶段)、13.1—172.8 g(第二阶段)、>172.8 g(第三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调整后的TGC模型比其他模型(SGR、DGC、ADG)可以更好地预测实际养殖中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量由消化能决定,通过计算鱼体储积能、基础代谢能、热增能以及尿液和鳃的代谢能,可以估算异育银鲫的消化能,从而确定其饲料需求量。经估算,对于体重为0.25—506 g的异育银鲫,每生产1 kg鱼,其消化能需求量约为1.94×104 k J。在模型验证时,以粗蛋白分别为43%、37%、31%的饲料投喂不同生长阶段的异育银鲫,并利用营养物质平衡法估计废物排放量。研究发现,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显著相关。模型可以在异育银鲫实际养殖过程中,有效预估某个生长阶段异育银鲫的体重、所需要的饲料量以及氮、磷污染物排放量,有望为异育银鲫差异化上市、节省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以及养殖场的污染评价提供有效的预判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能量学 模型 异育银鲫 生长 饲料需求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