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浦东地区109664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1
作者 胡亮 张泽 +3 位作者 窦馨 李明超 周冰鹤 常东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样本检测结果,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2016—2023年109664例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者HPV基因分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1...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样本检测结果,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2016—2023年109664例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者HPV基因分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PV感染情况。结果109664例HPV样本的阳性率为18.97%(20801例),年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试剂盒可检测的21种HPV基因亚型均有检出,感染率居前6位的HPV亚型分别是52型(21.82%)、16型(13.47%)、58型(13.29%)、53型(11.85%)、39型(9.90%)和81型(9.37%)。不同年份HPV阳性亚型的分布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不同(P<0.01),≤20岁组最高(34.09%),31~40岁组最低(16.43%)。HPV混合感染中,2~9重感染均有检出,但以单一感染为主(73.55%)。男性居前3位的HPV阳性亚型分别是6型(22.92%)、11型(18.34%)和58型(7.45%),女性居前3位的HPV阳性亚型分别是52型(17.97%)、16型(10.80%)和58型(10.71%)。结论上海市浦东地区HPV感染率稍高,但年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且以单一感染为主,不同年份HPV阳性亚型的分布有一定变化,不同年龄组感染率不同,不同性别感染的主要亚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亚型 上海 浦东
下载PDF
水稻核心种质的构建策略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晓玲 李金泉 卢永根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1-687,共7页
以包括34项质量性状和15项数量性状数据的丁氏收集稻种资源中的2262份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抽样方法、3种类型的性状数据、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调整的欧氏距离构建巢式核心种质,以确定一种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结果表明,抽样比例在2.2%... 以包括34项质量性状和15项数量性状数据的丁氏收集稻种资源中的2262份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抽样方法、3种类型的性状数据、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调整的欧氏距离构建巢式核心种质,以确定一种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结果表明,抽样比例在2.2%~9.9%之间的核心子集已足以保持原群体最大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整合的质量数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最大,优于仅由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构建的核心子集。采用优先取样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结合可变类平均法或类平均法构建的效果最好,由此得到150份核心种质,占原群体的6.6%。对核心种质的评价与验证表明,核心种质绝大部分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原群体,其表型频率方差均小于原群体,表型保留比例均达到100%,大部分数量性状的均值与原群体无显著差异,最大值、最小值、极差与原群体完全符合。150份核心种质较好地保存了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b L1 VLPs免疫治疗生殖道尖锐湿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芳 周健 +1 位作者 陈韶 蔡莲莲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6b型L1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对女性生殖道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采用HPV6bL1VLPs1μg、5μg、10μg3组剂量经0w、4w、8w免疫18例CA复发患者。分别用ELISA法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6b型L1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VLPs)对女性生殖道复发性尖锐湿疣(CA)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采用HPV6bL1VLPs1μg、5μg、10μg3组剂量经0w、4w、8w免疫18例CA复发患者。分别用ELISA法和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效应,同时每周随访观察CA病变情况直到20w。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能在免疫后的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各剂量组免疫前后比较,血清抗体均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DTH试验均呈阳性反应。经免疫治疗后20w的观察,77.8%(14/18)的患者CA完全消退,61.1%(11/18)的患者CA于9w之内完全消退,14例CA完全消退对象随访1年未见复发。生殖道CA消退与机体DTH反应有相关性(rs=-0.746,P=0.000)。结论:HPV6bL1VLPs可用于生殖道复发性CA的免疫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样颗粒 尖锐湿疣 免疫
下载PDF
新型甲型H_1N_1流感毒株NA基因特征和进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钟静 黄平 +3 位作者 倪汉忠 李昕洁 张欣 廖家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75-167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分离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下载,采用Lasergene 7.1软件比对和分析NA基因... 目的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检测广东地区分离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下载,采用Lasergene 7.1软件比对和分析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变异基因进化,同时分析糖基化位点。结果 2009年4-12月69株毒株NA基因16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3.41%(16/469);NA蛋白主要置换位点在V106I/H和N248D。毒株GD-801-2009(H1N1)和GD-1202-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选择性作用,而毒株GD-1-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负选择性作用。与毒株GD-1-2006(H5N1)NA基因比较,毒株GD-801-2009的NA基因插入Nt145-204,导致H1N1NA蛋白增加第49~68位氨基酸(CNQSVITYENNTWVNQTYVN),其中包括4个糖基化位点。结论广东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正向不同方向进化;新型甲型H1N1流感NA蛋白新增4个糖基化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甲型H1N1 毒株 NA基因 特性 进化 糖基化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的VP1 DNA疫苗与蛋白或重组腺病毒疫苗不同组合免疫方式的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蓝佳明 高志云 +5 位作者 金玉怀 李剑 刘贵霞 羡鲜 张永红 王永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50,共6页
目的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衣壳蛋白VP1DNA疫苗初免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的免疫效果。方法用CVB3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免... 目的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衣壳蛋白VP1DNA疫苗初免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的免疫效果。方法用CVB3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免疫2次。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s,CTLs)杀伤活性;致死量CVB3攻击后,检测小鼠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pcDNA3/VP1+VP1蛋白组小鼠血清IgG抗体、中和抗体滴度以及动物生存率明显高于pcDNA3/VP1+rAd/VP1组和pcDNA3/VP1质粒组(P<0.05);pcDNA3/VP1+rAd/VP1组和pcDNA3/VP1+VP1蛋白组小鼠脾脏CTLs杀伤活性明显高于pcDNA3/VP1质粒组(P<0.05)。结论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两者比较pcDNA3/VP1+VP1蛋白prime-boost免疫策略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PRIME-BOOST DNA 蛋白 重组腺病毒
下载PDF
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WIV1利用小鼠ACE2受体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琼 李丹 +3 位作者 李金燕 胡冰杰 邱烨 葛行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20-127,共8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是一种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毒,由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L-CoV)演化而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CoV受体,影响病毒宿主范围、致病性和种间传播。先前研究表明,SARS-CoV和一些SL-CoV株(如WI...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是一种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毒,由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SL-CoV)演化而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是SARS-CoV受体,影响病毒宿主范围、致病性和种间传播。先前研究表明,SARS-CoV和一些SL-CoV株(如WIV1)可以有效利用人、果子狸、蝙蝠ACE2入侵细胞,而SARS-CoV可以低效利用小鼠ACE2。啮齿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包括多种重要的试验动物模型,不过SL-CoV利用啮齿动物ACE2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假病毒感染试验,比较了SARS-CoV BJ01株和SL-CoV WIV1株利用人类、果子狸、蝙蝠、小鼠ACE2及其突变体进入细胞的效率,并利用蛋白结合试验比较了BJ01和WIV1受体结合结构域(RBD)结合不同ACE2及其突变体的能力。结果显示,SL-CoV WIV1可以有效利用小鼠ACE2进入细胞,且WIV1 RBD与小鼠ACE2结合效率与人和果子狸ACE2相同,强于蝙蝠ACE2;而不同物种ACE2的L440P突变能显著降低其与BJ01及WIV1的RBD结合的能力,抑制假病毒入侵。研究结果表明,小鼠ACE2是SL-CoV WIV1的功能受体,且ACE2的L440是影响病毒入侵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SL-CoV的受体识别、跨种传播机制,对今后类似冠状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SARS样冠状病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受体结合区 ACE2-L440P
下载PDF
细胞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受体介导的细胞入侵
7
作者 关默 戚中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2-895,共4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细胞入侵过程由多因素介导,包括多种受体及触发病毒内吞入胞的细胞因素。新发现的受体分子occludin已被证明与SR-B1、CD81、claudin同介导HCV细胞入侵,occludin和claudin同为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细胞入侵过程由多因素介导,包括多种受体及触发病毒内吞入胞的细胞因素。新发现的受体分子occludin已被证明与SR-B1、CD81、claudin同介导HCV细胞入侵,occludin和claudin同为组成细胞间紧密连接的整合蛋白,引起了研究者们对紧密连接及细胞极性对HCV入侵影响的广泛关注。对细胞极性及紧密连接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HCV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从而干预其细胞入侵及细胞间蔓延。本文从肝细胞极性特点、紧密连接及主要整合蛋白claudin和occludin、极性细胞模型及与HCV入侵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来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极性 紧密连接 细胞入侵 OCCLUDIN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RdR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芬 禹文海 +3 位作者 马天武 井申荣 曾韦锟 华修国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RdR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PLC/PRF/5、A549和HepG2 3种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RdRp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RT-nPCR法从阳性HEV粪便中扩增RdRp基因片段,插入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 目的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RdR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PLC/PRF/5、A549和HepG2 3种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RdRp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RT-nPCR法从阳性HEV粪便中扩增RdRp基因片段,插入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中,并在其3′端插入EGFP报告基因,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cDNA3.0-RdRp-EGFP,脂质体法转染PLC/PRF/5、A549和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的表达,RT-nPCR检测RdRp基因mRNA的转录情况,Westernblot检测RdRp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RdRp基因和蛋白在A549和HepG2细胞中可高效、特异性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RdR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在A549和HepG2培养细胞中大量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dRp在HEV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属 RdRp基因 真核细胞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