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红粘帚霉67-1转几丁质酶基因转化子生物学特性及高效工程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杰 谢响明 李世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制备粉红粘帚霉67-1转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化子,通过潮霉素抗性平板初筛及PCR复筛,共获得530个转化子。对其生物学性状测定表明,3株转化子产孢量明显增加,3株转化子生长量显著提高,比色法测定发现40%的转化子几丁质酶... 通过原生质体转化法,制备粉红粘帚霉67-1转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化子,通过潮霉素抗性平板初筛及PCR复筛,共获得530个转化子。对其生物学性状测定表明,3株转化子产孢量明显增加,3株转化子生长量显著提高,比色法测定发现40%的转化子几丁质酶活高于野生型菌株,对峙试验发现25%的转化子抑菌效果明显提高。初步筛选出生长快速、产孢量多、几丁质酶高、对菌核抑制效果明显的转化菌株TC-8、TC-64、TC-298、TC-406、TC-514,对其进行抗大豆菌核病防效试验测定,结果表明TC-8、TC-64、TC-298转化子防病效果明显优于67-1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此3株工程菌株几丁质酶表达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几丁质酶基因 原生质体转化 转化子 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在肺部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定成 张青 +1 位作者 方雪娟 张惠中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r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NCCLS标准判读。结果:在肺部感染标本中共检出139...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美国Mir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按CLSI/NCCLS标准判读。结果:在肺部感染标本中共检出139株鲍曼不动杆菌,其3年间所占比例分别为4.56%、4.60%和8.73%;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15.1%),对其它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8%~83%之间,并对某些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总体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聚-γ-谷氨酸固体发酵基质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杰 王杰 +2 位作者 王鹏举 赵晓行 吴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9-243,共5页
以不同的聚谷氨酸固体发酵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最优搭配,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聚谷氨酸的产量,降低固体发酵成本。其中以黄豆粉为主要发酵基质的聚谷氨酸产量最高,以麸皮和秸秆为辅料基质均能大大提高聚谷氨酸的产量,分别为132.24 ... 以不同的聚谷氨酸固体发酵基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最优搭配,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聚谷氨酸的产量,降低固体发酵成本。其中以黄豆粉为主要发酵基质的聚谷氨酸产量最高,以麸皮和秸秆为辅料基质均能大大提高聚谷氨酸的产量,分别为132.24 g·kg^-1和145.79 g·kg^-1,秸秆的效果更佳,因此选择秸秆为辅料基质进行发酵条件优化。最终确定发酵条件为:初始p H值7.0~7.5,含水率60%,温度37℃,发酵周期6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发酵 解淀粉芽孢杆菌 聚谷氨酸 黄豆粉 秸秆 麸皮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ZJQ的鉴定及其细菌素的生化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鲁渊 宋达峰 顾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28,共5页
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一株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Q)。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等酶学试验分析证明该菌所产抑菌物质为细菌素,初步纯... 从婴儿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一株革兰氏阳性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JQ)。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等酶学试验分析证明该菌所产抑菌物质为细菌素,初步纯化表明,该细菌素经100℃处理后仍有80%抑菌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抑制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抑菌物质
下载PDF
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土壤细菌可培养物种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云琪 王宇辉 +3 位作者 李小锦 孙健鹏 景凤霞 张秀敏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通过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3份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以了解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细菌可培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在改良的VL55培养基中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采自河北涞水县上港村、青海三江源和云南无量山3个地区的3份... 通过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3份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以了解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细菌可培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在改良的VL55培养基中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采自河北涞水县上港村、青海三江源和云南无量山3个地区的3份土壤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分析培养基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对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物种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北土壤中不添加Rpf因子的对照组分离得到5个属,添加Rpf因子的实验组分离得到8个属;青海土壤中对照组分离得到2个属,实验组分离得到6个属;云南土壤中对照组分离得到6个属,实验组分离得到8个属.表明添加藤黄微球菌Rpf因子的实验组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物种较对照组丰富.其中,青海三江源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菌株HBUM200161与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IAM14316~T亲缘关系最近,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7.93%,可能为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潜在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黄微球菌 Rpf 细菌 分离
下载PDF
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对人体肠上皮细胞层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雍容 李杉 +3 位作者 杨忠 王菊芳 冯汉平 王小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 利用Transwell小室体外建立人结肠细胞T84上皮细胞层,分析不同质量浓度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1 000、100、10ng/mL)对上皮细胞层跨膜电阻(TER)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cdB对上皮细胞层结构的影响;运用荧光标记葡聚糖作为指示剂,检测毒素作用后上皮细胞层的旁通路渗透情况;通过细胞毒性分析,检测上皮细胞层功能受损情况下,TcdB的跨膜渗透。结果发现:重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能引起剂量依赖性单层上皮组织跨膜电阻降低和渗透性增加,在24h内质量浓度为1 000、100、10ng/mL的TcdB能导致上皮细胞层分别丧失100%、70%、50%电阻力,同时分别引起30%、20%、10%的葡聚糖渗透;上皮细胞层受损后,大分子毒素通过旁通路的非正常跨膜渗透也增加。共聚焦分析显示上皮细胞层的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受损。综上所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毒素TcdB介导的体外培养人T84肠上皮细胞层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电生理学功能异常,旁通路渗透性增加,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毒素TcdB 上皮细胞层 跨膜电阻 渗透性
下载PDF
根癌土壤杆菌接合转移和生物型特性的遗传学研究
7
作者 苏鸿声 相望年 +1 位作者 戴秀玉 陆德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7-194,共8页
用转座子Tn5-Mob和辅助诱动转移质粒R 68.45将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crium tumefaciens)生物型(Biotype)Ⅱ和Ⅲ接合转移到具三重缺陷的生物型Ⅰ的菌株中,获得了七组转移接合子。通过对其中六组转移接合子生物型分类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3... 用转座子Tn5-Mob和辅助诱动转移质粒R 68.45将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crium tumefaciens)生物型(Biotype)Ⅱ和Ⅲ接合转移到具三重缺陷的生物型Ⅰ的菌株中,获得了七组转移接合子。通过对其中六组转移接合子生物型分类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3-酮基乳糖反应、石蕊牛奶反应、赤藓糖醇产酸、乙醇产酸、松三糖产酸、粘酸产碱及在New和Keer的选择性生长培养基上能否生长等)测试,发现这些性状通过接合转移而被转移到受体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土壤杆菌 接合转移 生物型
下载PDF
糖脂结构对变色囊泡检测大肠杆菌的影响
8
作者 马占芳 李津如 +2 位作者 安静仪 P.Boullanger 江龙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2000年第5期468-472,共5页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糖分子(双十八烷基甘油基-β-葡萄糖苷(DGG)、1,2-O-双十八烷基-3-O-β-D-麦芽三糖基-甘油醇(DMTG)、3,6,9,12-四氧杂-10-胆甾基-2-乙酰胺-2-脱氧-β-D-吡喃葡萄苷(DL3))对大肠杆菌(E.coli)识别能力的影响。利用比...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糖分子(双十八烷基甘油基-β-葡萄糖苷(DGG)、1,2-O-双十八烷基-3-O-β-D-麦芽三糖基-甘油醇(DMTG)、3,6,9,12-四氧杂-10-胆甾基-2-乙酰胺-2-脱氧-β-D-吡喃葡萄苷(DL3))对大肠杆菌(E.coli)识别能力的影响。利用比色法测定囊泡对Z.coli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检测E.coli 3种体系的灵敏度大小顺序为DL3/TCDA>DMTG/TCDA>DGG/TCDA;具有多糖结构和水溶性的一(CH_2CH_2O)_3—结构的糖脂会有利于检测。红外光谱的研究证明了糖脂分子插入了聚联乙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联乙炔类脂 变色囊泡 糖脂结构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