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感染哈维氏弧菌后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6
1
作者 徐晓津 徐斌 +3 位作者 王军 苏永全 张之文 陈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8-625,共8页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大黄鱼总蛋白为(12.8±3.95)g/L,对照组鱼为(19.4±4.33)g/L,病鱼球蛋白、甘油三脂、血糖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然而病鱼谷丙转氨酶为(37±5.11)IU/L,对照组为(28±5.54)IU/L;病鱼谷草转氨酶为(164±47.19)IU/L,对照组为(117±21.84)IU/L,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和肾脏组织受损。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肝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头肾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血清指标的测定可以作为大黄鱼哈维氏弧菌病细菌感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哈维氏弧菌 血液生化指标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超 施兆鸿 +5 位作者 薛宝贵 王鲁 李炎璐 吴雷明 曲江波 马爱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9-1255,共7页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 研究了体质量为(300±20)g的七带石斑鱼幼鱼从12.4℃海水直接转入到8.0℃的海水中,低温胁迫不同持续时间(0、1、2、5、10 d)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导致AKP活性呈不规则变动,2 d时其活性显著高于同期对照。GGT活性先升后降,2 d时酶活性最高,10 d酶活性最低。GOT和GPT活性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增加态势,10 d时与同期对照组之间活性差异显著。LDH活性在胁迫前及实验时期差异均不显著。TP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GLU胁迫前期变化未达显著性差异,但10 d时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G含量先降后升,胁迫前与实验结束时所测得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CRE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TP相似,也随胁迫时间而降低,10 d时只有胁迫前(48.57 34.96)mmol/L含量的22%。低温胁迫对血清离子浓度变化未产生大的影响,实验前、至低温胁迫10 d的测试结果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的水平。研究认为,实验幼鱼能适应跳跃式降温胁迫;低温胁迫对七带石斑鱼幼鱼的胁迫有累积效应。在实际生产越冬期间8.0℃低温时间不宜超过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低温胁迫 代谢酶 生化指标 血清离子
下载PDF
日本对虾溶血素的活性测定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牟海津 江晓路 +1 位作者 刘树青 管华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2-367,共6页
于1997年10-11月,以青岛市红岛养殖场养殖的日本对虾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血淋巴中的溶血素进行活性检测,研究多种理化因子对其溶血性能的影响,以及日本对虾溶血素经细菌和虫草多糖肌肉注射刺激后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日本... 于1997年10-11月,以青岛市红岛养殖场养殖的日本对虾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血淋巴中的溶血素进行活性检测,研究多种理化因子对其溶血性能的影响,以及日本对虾溶血素经细菌和虫草多糖肌肉注射刺激后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对虾溶血素的活性同对虾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该溶血累经60℃以下处理溶血作用有所增强,在pH=5-9时溶血活性最高,Ca2+、Fe2+可增强溶血作用。注射大肠杆菌(2×107cells/尾)和虫草多糖能够诱导日本对虾溶血素的产生,使溶血活性有所提高;而注射哈维氏弧菌(7×107cells/尾)会导致对虾发病,降低溶血素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溶血素 血淋巴 活性测定 性能
下载PDF
人血浆MBL的分离纯化及其特性鉴定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政良 韩强涛 +3 位作者 易正山 张丽芸 卢晓 彭良平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4,共3页
应用甘露聚糖-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在还原条件下进行SDS-PAGE,该结合蛋白显示29KD的单一条带。125I-甘露聚糖与MBL的结合是浓度依赖、可饱和... 应用甘露聚糖-Sepharose4B柱亲和层析,从人血浆中分离纯化了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在还原条件下进行SDS-PAGE,该结合蛋白显示29KD的单一条带。125I-甘露聚糖与MBL的结合是浓度依赖、可饱和的,且受N-乙酰甘露糖胺、N-乙酰葡糖胺、甘露糖及L-岩藻糖的抑制,但葡萄糖、半乳糖及其它单糖则否。这种结合依赖Ca2+,达50%最大结合量的Ca2+浓度大约为1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结合蛋白 亲和层析 糖识别 钙依赖性
下载PDF
高温应激下无乳链球菌感染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祝璟琳 李大宇 +3 位作者 邹芝英 肖炜 韩珏 杨弘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56,共12页
为探究高水温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影响,以体质量为(62.0±3.33)g的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生长最适宜组(29°C)和高温应激组(33°C)2个处理水平,暂养7 d后分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统计累计死亡率,并于攻毒后0、1... 为探究高水温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影响,以体质量为(62.0±3.33)g的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设置生长最适宜组(29°C)和高温应激组(33°C)2个处理水平,暂养7 d后分别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统计累计死亡率,并于攻毒后0、12、24、48、96和120 h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开展高温应激下无乳链球菌感染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33°C高温应激组尼罗罗非鱼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29°C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感染96 h之后33°C组的值显著高于29°C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在感染48 h之后33°C组的值显著高于29°C组;钾(K+)和钠(Na+)含量感染120 h时29°C组的值和攻毒前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33°C组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攻毒前;肌酐(CREA)含量在感染12 h以后33°C组的值都显著高于29°C组;白蛋白/球蛋白(A/G)的值在120 h时33°C组的值显著低于29°C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9°C组随时间延长而升高,33°C组则先升高后降低,但33°C组的达峰时间更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高温应激使肝细胞排列紊乱,索状结构不清,脾脏和肾脏轻微充血;感染12 h后脾脏均严重充血,感染24 h后脾脏结构均被破坏,呈淀粉样变性,坏死;感染48 h后肾小球均发生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33°C组鱼的肝脏感染96 h后严重脂肪变性和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而29°C组鱼的肝脏在感染120 h后才发生相似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高温应激抑制了鱼体免疫系统,降低了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脾脏对无乳链球菌感染响应最快,高温应激使病原菌感染对肝脏损伤更为迅速,感染后期受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高温应激 生化指标 组织病理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直接测定血清雌二醇 被引量:22
6
作者 金声 周浣芳 +2 位作者 常文保 慈云祥 郭振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本文合成了3种不同载体蛋白的雌二醇抗原,研究了载体蛋白免疫原性对雌二醇抗体产生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血清中雌二醇,浓度范围为5~160ng/ml(1.8×10^(-8)~5.9×10^(-7)mol/L).RSD%小于10.0%,检测限为1.97 ... 本文合成了3种不同载体蛋白的雌二醇抗原,研究了载体蛋白免疫原性对雌二醇抗体产生的影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血清中雌二醇,浓度范围为5~160ng/ml(1.8×10^(-8)~5.9×10^(-7)mol/L).RSD%小于10.0%,检测限为1.97 ng/ml,相当于98.5pg/孔(按空白平均值的二倍标准偏差计算)。另外,本文还建立了一种用考马斯亮蓝G-250测定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比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亲和层析法纯化雌二醇抗血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酶联免疫吸附 层析法 血清
下载PDF
黄颡鱼血清免疫球蛋白的纯化及分子量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25
7
作者 黄艳青 王桂堂 +1 位作者 孙军 陈孝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4-656,共3页
关键词 黄颡鱼 血清免疫球蛋白 纯化 分子量
下载PDF
笼养灰胸竹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被引量:33
8
作者 韩庆 张彬 +1 位作者 夏维福 游江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48-150,170,共4页
以 2 35 .75~ 339.4 0g的成年笼养灰胸竹鸡为研究对象 ,对笼养灰胸竹鸡 (2 6♀、14♂ )的 2 6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 ,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 以 2 35 .75~ 339.4 0g的成年笼养灰胸竹鸡为研究对象 ,对笼养灰胸竹鸡 (2 6♀、14♂ )的 2 6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 ,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胸竹鸡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笼养 生物学特性 鸡形目
下载PDF
培菲康对肝硬化血浆内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卜淑蕊 戴咏梅 +3 位作者 赵严 刘近春 霍丽娟 闫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液每天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液每天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 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 培菲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培菲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 益生菌制剂 内毒素 作用机制 硬化模型 治疗 患者 大鼠肝 对照
下载PDF
山溪鲵皮肤分泌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炯宇 江建平 +4 位作者 何开泽 谢锋 张逊 郑中华 周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山溪鲵皮肤分泌物和经两次SephadexG 2 5层析分离得到的初步提纯样品经抗菌实验 ,发现具有抗菌活性。其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蛋白质性质 ,分子量约为 2 0kD ,具有在高温下短时间、常温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特性。初步提纯样品经尿素SDS聚丙... 山溪鲵皮肤分泌物和经两次SephadexG 2 5层析分离得到的初步提纯样品经抗菌实验 ,发现具有抗菌活性。其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蛋白质性质 ,分子量约为 2 0kD ,具有在高温下短时间、常温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特性。初步提纯样品经尿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为两条带 ;经反相高效液相层析 (RP HPLC)检测为 13个峰。此提纯方法的活性回收率为 4 6 .7%。这为进一步的纯化和性质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分泌物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反相高效液相 经尿 抗菌活性 RP-HPLC 层析分离 鉴定工作 蛋白质
下载PDF
雏鸡肠道底物肽与血液循环中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施用晖 乐国伟 +2 位作者 王之盛 兰春华 温兴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研究鸡肠道完整吸收肽与肠道中底物肽间的关系,在鸡清醒状态下,用胰酶、肠肽酶水解制备的酶解血蛋白(BH),进行了十二指肠灌注试验。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心脏采血制备的血浆HPLC分析结果表明:雏鸡每100g体重灌注1... 为了研究鸡肠道完整吸收肽与肠道中底物肽间的关系,在鸡清醒状态下,用胰酶、肠肽酶水解制备的酶解血蛋白(BH),进行了十二指肠灌注试验。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心脏采血制备的血浆HPLC分析结果表明:雏鸡每100g体重灌注1ml6.25%BH20min后,循环中的某些肽量和总肽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对照,BH组肽量比对照组提高31.4%。血浆中肽量的增加与底物中提供的肽种类和数量有关。结果表明,鸡肠道能够完整地吸收某些抗肠肽酶水解的肽类进入循环,进一步分析吸收进入循环的肽种类及氨基酸组成,有助于认识它们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吸收 循环 HPLC 雏鸡
下载PDF
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保林 王文清 白凤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大黄素、黄酮、栎精、柚皮甙、黄芩甙和龙胆苦甙等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发现除龙胆苦甙外,其余化合物对HSA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了它们与HSA的结合常数,表明这...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大黄素、黄酮、栎精、柚皮甙、黄芩甙和龙胆苦甙等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发现除龙胆苦甙外,其余化合物对HSA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了它们与HSA的结合常数,表明这些化合物与HSA的结合能力随其所含极性基团的增多而减弱。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了第一结合部位与HSA分子中214-色氨酸残基的距离,由此提出了形成复合物的结构模型。并对油酸钠与大黄素、黄酮的竞争结合反应和黄芩甙与大黄素、栎精之间的竞争结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黄酮 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和紫外吸收)测定猪血蛋白氨基酸组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商振华 于亿年 +2 位作者 郭为 刘义辉 王俊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前所采用的氨基酸分析法,在柱前或柱后衍生化后,大多数都用价格昂贵的荧光检测器进行测定。近年来已有人采用一些新的衍生化试剂和方法,改用紫外吸收直接测定,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采用1-氟-2,4-二硝基苯(FDNB)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猪血蛋白 氨基酸
下载PDF
氯乙烯染毒大鼠DNA损伤与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守民 王爱红 +4 位作者 刘桂明 孙祖越 金复生 周元陵 夏昭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法 ,代谢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 ,肝功能测定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彗星发生率染毒组显著... 目的 研究氯乙烯 (VCM)对大鼠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及肝脏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DNA损伤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法 ,代谢酶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 ,肝功能测定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果 彗星发生率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彗星发生率显著相关。结论 VCM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和血淋巴细胞DNA发生损伤 ,且存在剂量 效应 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DNA损伤 彗星实验
下载PDF
3个地方品种猪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拴平 王睿琪 +2 位作者 唐中林 昝林森 李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了解中国地方猪种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用Monarch6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通城猪、陆川猪和宁乡猪3个地方猪种24项血液生化指标,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有6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通城猪和宁乡猪间有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 为了解中国地方猪种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用Monarch6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了通城猪、陆川猪和宁乡猪3个地方猪种24项血液生化指标,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有6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通城猪和宁乡猪间有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陆川猪和宁乡猪间有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3个地方猪品种间同一指标的比较,以及与人参考值、中国小型猪品种、其他地方猪品种和国外引进猪品种比较,为中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城猪 陆川猪 宁乡猪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立 王立赞 +3 位作者 朱凡河 曾晓立 聂继池 王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1,共2页
为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测定了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表明,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实验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有升高的趋... 为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测定了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表明,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实验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有升高的趋势,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有降低趋势。认为局部振动导致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增高以及一氧化氮浓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血管损伤
下载PDF
日本对虾血清凝集素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8
17
作者 廖绍安 李筠 +2 位作者 张晓华 纪伟尚 徐怀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 )亲虾体长 19~ 2 4 .5cm ,取其血清。 7种动物血液取自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兔、鸡、羊、人。结果表明 :①虾血清分别在 2 8、37、5 6℃时热处理 30min ,其凝集活性不变 ,在 70℃和 80℃热处理 30min后... 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 )亲虾体长 19~ 2 4 .5cm ,取其血清。 7种动物血液取自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兔、鸡、羊、人。结果表明 :①虾血清分别在 2 8、37、5 6℃时热处理 30min ,其凝集活性不变 ,在 70℃和 80℃热处理 30min后凝集活性完全丧失。②血清在 pH为 5~ 7.5的TBS缓冲液中凝集活性稳定 ,在pH为 8~ 9之间凝集活性迅速下降。③凝集抑制实验表明半乳糖、甘露糖、L 阿拉伯糖、D 葡萄糖胺、N 乙酰 D 葡萄糖胺等 5种糖对血清凝集素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尤其D 葡萄糖胺和N 乙酰 D 葡萄糖胺的抑制作用更强。④交叉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日本对虾血清对大白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血清凝集素 理化性质 凝集效价
下载PDF
端基为肝靶向基团的聚谷氨酸苄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查瑞涛 杜田 袁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5-887,共3页
Started from the liver targeting compounds(glycyrrhizin,glycyrrhetinicacid,bile acid),six(amine-terminated)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via two-step reactions.The NMR experiments provided the direct evidence of the ex... Started from the liver targeting compounds(glycyrrhizin,glycyrrhetinicacid,bile acid),six(amine-terminated)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via two-step reactions.The NMR experiments provided the direct evidence of the existence of amide.The poly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polymerizing of BLG-NCA initiated by each of six amine-terminated compounds.The liver targeting group was introduced to the main chain of the polymer.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sultant polymers was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molar ratio of monomer BLG-NCA to initiator.The product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GPC,FTIR and()1H NMR.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mine-termin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liver targeting group could initiate the polymerization of BLG-N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靶向 甘草酸 甘草次酸 胆酸 聚谷氨酸苄酯
下载PDF
注射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钢春 杜富宽 +2 位作者 黎燕 张勇 徐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86-1194,共9页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甲状腺素(thyroxine,T4)、皮质醇(cortiso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lactate)在人工催产过程中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三碘甲腺原氨酸(three iodine thyroid,T3)、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l^–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K^+、Na^+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比较以上血浆指标在产卵组和未产卵组的实验结果,产卵组形成高皮质醇、TP、TG、渗透压、Na^+、K^+的血浆环境和低E2、催乳素、乳酸、T4、T3、Cl^-、ALT、AST的血浆环境,而未产卵组的这些指标与产卵组相反。结果表明,人工催产过程对肝脏、肾脏等正常功能造成了影响,从而抑制催产素LHRH-A2对卵子的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人工催产应激对刀鲚雌鱼成功排卵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优化刀鲚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鲚 LHRH-A2 催产效果 催产应激 血液生化指标 雌鱼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雷霆 孙青丽 +2 位作者 张健 韩水平 赵文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寻找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收集了50例肝癌患者血清,在去除血清中6种高丰度蛋白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将凝胶扫描图像与正常人血清比较分析,然后经质谱鉴定20个差异表...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寻找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收集了50例肝癌患者血清,在去除血清中6种高丰度蛋白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将凝胶扫描图像与正常人血清比较分析,然后经质谱鉴定2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共鉴定了11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7种蛋白质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上调,其余4种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有7个点被同时鉴定为α1-抗胰蛋白酶,均在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提示α1-抗胰蛋白酶在肝癌中降解加快。Western blotting检测进一步证实多数肝癌血清中的α1-抗胰蛋白酶小片段增多。结论血清是诊断肝癌和检测治疗非常重要的临床标本,本实验中鉴定的蛋白质虽不能作为临床诊断标志物,但对分析肝癌血清蛋白谱的改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清蛋白质组学 多亲和去除系统 双向凝胶电泳 银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