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震旦世的特种生物群落──庙河生物群新知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孟莪 萧宗正 袁训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1-403,525-528,共13页
描述了庙河生物群13属14种,其中5新属5新种。进一步证实了陡山沦期后生植物的大分异与辐射。动物化石很可能已具有有机质骨骼,包括内骨骼和外骨骼。后生植物的进化稍早于后生动物的进化或者二者同步,前者对后者可能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庙河生物群 生物群 震旦纪
下载PDF
湘西震旦系留茶坡组炭质宏化石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孝红 汪啸风 +2 位作者 王传尚 李志宏 陈立德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2期15-30,共16页
初步研究表明,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化石呈炭质压膜状保存,主要包括长绳状或带状宏观藻:Chenlidenella spiralis gen.et sp.nov.,Longifuniculum dissutum Steiner,Erdtmann and Chen,1992, Longitaenina triphyllus gen. et sp. nov.... 初步研究表明,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化石呈炭质压膜状保存,主要包括长绳状或带状宏观藻:Chenlidenella spiralis gen.et sp.nov.,Longifuniculum dissutum Steiner,Erdtmann and Chen,1992, Longitaenina triphyllus gen. et sp. nov., L. rhodina gen. et sp. nov., L. laceolatus gen. et sp. nov.;直立不分枝的管状宏观藻Longfengshania elongata Duan et Du,1985, L. elliptic-ulum sp. nov, Paralongfengshania oblong sp. nov. Miaohenella hunanensis(Steiner, Erdtmann and Chen,1992), M. rhomba Ding,1996, M. taenina sp. nov., Cystoculum catenuatus gen. et sp. nov.;末端存在二歧式分叉的丝状宏观藻:Sectoralga bibarbatus sp. nov., S. typica Hu,1996,S. capillaceus sp. nov., S. umbellulata Hu,1996和水母状化石Taoyuania ovatoides gen. et sp. nov., Liaonanella giganta sp. nov., Wulingshania canopse gen. et sp. nov.及蠕虫状化石 Wenshanwania simplex gen. et sp. nov.等。从地层对比上看,上述化石可能与伊迪卡拉动物群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晚震旦世晚期留茶坡组中类水母化石的出现是我国晚震旦世生物演化史上一次重要事件,以类水母等软躯体动物和高分异度的宏观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藻 类水母化石 蠕虫状化石 武陵山生物群 留茶坡组 晚震旦世 湘西
下载PDF
中国“震旦生物群” 被引量:16
3
作者 唐烽 高林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93-204,共12页
本文将以“震旦生物群”来总括中国境内所发现的震旦纪范围内的后生生物化石类群,避免更多具有同时代意义的地方特色的名词术语。本文归纳了“震旦生物群”各类群的主要组合面貌,强调其演化特征和地层对比意义,并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 本文将以“震旦生物群”来总括中国境内所发现的震旦纪范围内的后生生物化石类群,避免更多具有同时代意义的地方特色的名词术语。本文归纳了“震旦生物群”各类群的主要组合面貌,强调其演化特征和地层对比意义,并总结了迄今为止中国“震旦生物群”的地理分布和地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生物群 后生动物 藻类 地层
下载PDF
峡东震旦系陡山沱组宏体生物群 被引量:57
4
作者 陈孟莪 萧宗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13-529,529+629-634,共17页
描述了陡山沱组宏体化石11属11种(其中5新属,5新种).这一发现表明,多细咆后生动、植物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已经繁荣.在后生动物中,除有大量软躯体动物外,具有内、外骨骼的动物已有少量出现,这是生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有的属种,有着复杂... 描述了陡山沱组宏体化石11属11种(其中5新属,5新种).这一发现表明,多细咆后生动、植物在震旦纪陡山沱期已经繁荣.在后生动物中,除有大量软躯体动物外,具有内、外骨骼的动物已有少量出现,这是生命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有的属种,有着复杂化的内部器官,或许代表着一个生物进化方向.在后生植物中,高级藻类已显示出初步的形态分化,在生态系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排挤或取代了几乎与地球历史同样悠久的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东区 庙河生物群 震旦纪
下载PDF
苏、皖北部震旦纪叠层石及其沉积环境学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钱迈平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16-629,675-677,共14页
根据苏、皖北部震旦纪叠层石的外形、大小、颜色及纹层特征,结合其它沉积构造特征,探讨水体能量、光照及沉积作用等环境因素对叠层石生长的影响,以此找出叠层石上具有指相意义的某些生态学特征。目前发现,大型层状、层柱状叠层石往往与... 根据苏、皖北部震旦纪叠层石的外形、大小、颜色及纹层特征,结合其它沉积构造特征,探讨水体能量、光照及沉积作用等环境因素对叠层石生长的影响,以此找出叠层石上具有指相意义的某些生态学特征。目前发现,大型层状、层柱状叠层石往往与浅水低能沉积物共生;分叉不发育的大、中型柱状叠层石则与具周期性变化的浅水高能沉积物共生;分叉发育的柱状叠层石与变化不定的浅水高能沉积物共生;平行分叉的小型柱状叠层石则与中-次中等能量沉积物共生。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的变化使一些叠层石形态也随之变异,形成一系列过渡类型,引起分类上的混淆。叠层石纹层表面积与水深往往成反比梯变,这也许与藻席受光照的充足程度有关。叠层石及其围岩的原生色也可作为了解当时水体化学性质及生物对矿物的富集作用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 震旦纪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川滇震旦系灯影组葡萄石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13
6
作者 曹仁关 《云南地质》 2002年第2期208-213,共6页
川滇地区震旦系地层发育 ,其中 ,灯影组含葡萄石。本文记述云南宜良九乡震旦系剖面以及川滇地区震旦系葡萄石 。
关键词 震旦系 灯影组 葡萄石 沉积环境 四川 云南 核形 古生物
下载PDF
我国早期生命进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孟莪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13,共5页
概述了中国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化石群研究多方面(尤其是大化石)的主要成就。其中,近年发现的震旦纪陡山沱期化石生物(包括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对植物界的进化说来是个重要阶段;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包括软躯体生物和软部保... 概述了中国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化石群研究多方面(尤其是大化石)的主要成就。其中,近年发现的震旦纪陡山沱期化石生物(包括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对植物界的进化说来是个重要阶段;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包括软躯体生物和软部保存的带骨骼生物)早于国外著名的布吉斯页岩生物群,逼近了带骨骼动物最初的爆发式辐射期。这些珍稀化石的研究将促进对早期生物进化历程的重新认识。这个研究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河生物群 澄江生物群 震旦纪 生命进化 旱期
下载PDF
陕西宁强震旦纪末期的瓶状微化石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录易 李勇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1年第31期77-86,共10页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Protolagena lambata(gen.et sp.nov.),P.gaojiashanensis (gen.et sp.nov.),P.papillata(Zhang;1986)和P.sp.产于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的震且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它与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共生,是高家山生物群的一...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Protolagena lambata(gen.et sp.nov.),P.gaojiashanensis (gen.et sp.nov.),P.papillata(Zhang;1986)和P.sp.产于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的震且系灯影组高家山段。它与后生动物实体和遗迹化石共生,是高家山生物群的一个重要组成分子。它的发现是继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组和峡东地区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瓶状微化石之后的又一新产地和层位,填补了震且纪灯影期该类化石的空白,对探讨由晚前寒武纪束期至早寒武世早期的带壳生物的发生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化石 微化石 震旦纪 瓶状
下载PDF
峡东震旦纪庙河生物群及其绝灭原因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剑 丁莲芳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地球灾变事件是导致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和沉积环境突变的根本原因。我们研究了峡东庙河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剖面,获得REE及其它微量元素异常和大量微球粒等灾变事件的证据,从而判定庙河生物群的大绝灭是由于陡山沱期末的一次地球灾变... 地球灾变事件是导致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和沉积环境突变的根本原因。我们研究了峡东庙河陡山沱组灯影组界线剖面,获得REE及其它微量元素异常和大量微球粒等灾变事件的证据,从而判定庙河生物群的大绝灭是由于陡山沱期末的一次地球灾变事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河 生物群 灾变事件 绝灭原因 震旦纪
下载PDF
湖南石门杨家坪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生物标志物组成
10
作者 戴卿林 林壬子 +1 位作者 罗柳忻 文志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据灰岩、含碳质灰岩、碳质页岩三个典型样品的分析,中扬子地区扬家坪剖面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富含生物标志物,反映了藻类和细菌的输入。灰岩和页岩生物标志物分布的差异表明,沉积环境是主要控制因素;灰岩构型异构化作用比页岩慢。
关键词 上震旦统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峡东区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宏体生物化石生态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夏嵩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9-13,共5页
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宜昌峡东黄陵背斜东西两翼若干条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宏体生物化石;并依次描述了其类型特征,总结了其在垂向地层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宏体生物化石群落。最... 通过对扬子地台北缘─-宜昌峡东黄陵背斜东西两翼若干条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剖面的系统研究,发现并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及宏体生物化石;并依次描述了其类型特征,总结了其在垂向地层中的分布演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宏体生物化石群落。最后,初步讨论了区内软躯体动物和具骨骼等后生动物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震旦世 陡山沱组 生物化古 古生物 生态地层学
下载PDF
黔东北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庙河型生物群的生态特征及埋藏环境初探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约 何明华 +4 位作者 喻美艺 赵元龙 彭进 杨荣军 张振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7-335,共9页
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县桃映震旦纪陡山沱组上部发现的庙河型生物群,包括宏体藻类、可能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以及其它生物化石等,进一步证实这类宏体生物群在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晚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与鄂西庙河生物群、皖南蓝田植物群... 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县桃映震旦纪陡山沱组上部发现的庙河型生物群,包括宏体藻类、可能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以及其它生物化石等,进一步证实这类宏体生物群在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晚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与鄂西庙河生物群、皖南蓝田植物群对比研究,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宏体生物群的生活环境主要为开阔浅海向台缘斜坡相过渡地带。通过对黔东北庙河型生物群的研究,认为陡山沱晚期的宏体生物群为以营固着生活方式为主,生活于透光性较好、具有一定水动力条件和一定含氧量的相对静水贫氧浅海环境;其固着基底为富含水份的未固结的粥性—软质基底。这些宏体生物群多呈半漂浮状竖立于海底,构成初步的“海底草原”,为生物群中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生物死亡后,大部分生物躯体倒伏于沉积物表面,在贫氧和较快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中,生物遗体被较好保存,并很快被沉积物所埋藏。随着沉积物的增厚,生物遗体被完全封闭,导致生物遗体腐烂和分解过程终止,使其得以很好保存。较快的沉积速率、贫氧和相对平静水体的环境是生物群得以很好保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河型生物群 沉积环境 埋藏环境 陡山沱晚期 震旦纪 贵州省 庙河生物群 黔东北 晚期 生态特征
下载PDF
原锥虫属(Protoconites Chen et al.,1994)在湖北三峡地区纽芬兰统(Terreneuvian)岩家河组的发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俊锋 李勇 +4 位作者 韩健 张兴亮 张志飞 欧强 舒德干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在湖北三峡地区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Ⅰ、Ⅱ组合之间发现了大量锥管状宏体化石,化石体呈平面压扁的平滑圆锥管状,锥体长4—21mm,始端尖细向口端逐渐扩散,扩散角为13°—25°.锥体口端直径宽1—7mm,锥体始端平直或略有弯曲.... 在湖北三峡地区纽芬兰统岩家河组小壳化石Ⅰ、Ⅱ组合之间发现了大量锥管状宏体化石,化石体呈平面压扁的平滑圆锥管状,锥体长4—21mm,始端尖细向口端逐渐扩散,扩散角为13°—25°.锥体口端直径宽1—7mm,锥体始端平直或略有弯曲.锥体表面光滑,无或有微弱横纹,没有保存内部构造.与埃迪卡拉纪庙河生物群中的Protoconites minor Chen et al.1994无论从锥体长度、口端直径宽度、扩散角,还是化石的形态特征等方面均一致,因此理应归属Protoconites.通过Protoconites与好运阶(Fortunian)澄江化石库中的Cambrorhytium(或Archotuba conoidalis)和中寒武世Cambrorhytium major对比研究,发现无论从大小、形态,还是生活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可能反映了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对揭示早期锥管状生物的归属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锥虫属 岩家河组 纽芬兰统 湖北宜昌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发现五千万年前琥珀生物群 证实当时欧亚大陆两端已经存在广泛的生物交流
14
作者 孙怡 《科技中国》 2014年第8期63-63,共1页
7月14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向媒体发布,由该所研究员张海春领衔的科研团队认定抚顺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
关键词 生物群 琥珀 欧亚大陆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科学家 交流 科研团队 中科院
下载PDF
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滑翔型树贼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结构新型式
15
作者 毛方园 《化石》 2018年第1期74-75,共2页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于2017年11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世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美数家研究机构,于2017年11月13日在英国《自然》(Nature)期刊联合发表了关于晚侏罗世早期燕辽生物群树贼兽一个新种——阿霍氏树贼兽的研究成果。新种标本产于河北省青龙县干沟镇髫髻山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距今约164~159百万年前),属于燕辽生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 哺乳动物 新型式 侏罗纪 结构 中耳 滑翔 晚侏罗世
下载PDF
江西省中部上震旦统和下寒武统微古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代强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89年第2期190-192,71,共3页
赣中1:5万东固幅区调,首次在上震旦统老虎塘组和下寒武统牛角河群采获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从而为这套地层的划分提供了古生物佐证。两组微古植物各具特色,但也存在一些共同分子,表现为连续演化的特点,说明震旦系和寒武系的沉积是连续的。
关键词 微古植物 化石 震旦纪 寒武纪
下载PDF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吉塘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克勇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吉塘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王克勇(贵州地勘局区调院贵阳550005)吉塘群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察雅吉塘、左贡东达村等地,沿他念他翁山呈北西—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是一套变质岩系。笔者于1988—19... 藏东察雅—左贡地区吉塘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王克勇(贵州地勘局区调院贵阳550005)吉塘群分布于西藏东部类乌齐、察雅吉塘、左贡东达村等地,沿他念他翁山呈北西—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是一套变质岩系。笔者于1988—1991年参加察雅、左贡地区1∶2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前震旦纪 察雅吉塘群 化石 生物化石
下载PDF
辽北法库变质地层发现海百合茎化石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志安 杨雅君 韩新德 《辽宁地质》 199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辽北法库变质地层发现海百合茎化石DiscoveredCrinoidFosilsinMetamorphicStratainFakuAreaofNorthernLiaoning黄志安HuangZhian杨雅君韩新德Yan... 辽北法库变质地层发现海百合茎化石DiscoveredCrinoidFosilsinMetamorphicStratainFakuAreaofNorthernLiaoning黄志安HuangZhian杨雅君韩新德YangYajunHanXinde(辽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地层 海百合茎化石 古生物 震旦纪 辽北
下载PDF
罗平生物群
19
作者 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 《云南地质》 2019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 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千足虫类等。鱼类也丰富多样,至少有二十多个种,其中大部分是新属新种。伴生化石还包括海生爬行类、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类、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等。罗平生物群保存精美,种类丰富,规模庞大,堪称世界级化石宝库,是云南省继澄江动物群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 海洋生态系统 澄江动物群 化石库 早三叠世 二叠纪末 海生动物 陆生动物
下载PDF
罗平生物群
20
《云南地质》 2016年第2期3-4,共2页
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 罗平生物群是目前已知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中生代海生化石库之一,代表二叠纪末生物大绝灭后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的全面复苏.罗平生物群是海生动物、陆生植物以及少量陆生动物的混合群落.其中,节肢动物占主宰地位,以甲壳纲为主,还有鲎类、千足虫类等.鱼类也丰富多样,至少有二十多个种,其中大部分是新属新种.伴生化石还包括海生爬行类、双壳类、腹足类、菊石、棘皮类、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等.罗平生物群保存精美,种类丰富,规模庞大,堪称世界级化石宝库,是云南省继澄江动物群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群 海洋生态系统 澄江动物群 化石库 海生动物 早三叠世 二叠纪末 陆生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