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相水 王成源 +6 位作者 吕桦 穆西南 张遴信 覃兆松 罗辉 杨万容 邓占球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9-452,共14页
本文描述了江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各1条,对每条剖面进行沉积相分析,从生物地层学角度论证其界线存在的可靠性。Hindeodusparvus在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的发现是中国的又一新发现地区。二叠... 本文描述了江西省北部、中部、南部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各1条,对每条剖面进行沉积相分析,从生物地层学角度论证其界线存在的可靠性。Hindeodusparvus在江西修水清水岩乡东岭的发现是中国的又一新发现地区。二叠-三叠纪生物地层界线以H.parvusMorphotype1的首次出现为难;“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属二叠-三叠系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不是一回事,生物地层界线比事件地层界线在江西约高出16─20cm;建议在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中,最好不用“混生层”或“过渡层”,而改为界线地层或界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三叠纪 生物地层界线 江西
下载PDF
论可可西里晚古生代裂谷的消亡时代 被引量:12
2
作者 沙金庚 张遴信 +2 位作者 罗辉 徐珊红 鲍惠铭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7-182,252,共6页
可可西里西金乌兰湖北侧和岗齐曲北部均有石炭纪—早二叠世的蛇绿岩出露,表明可可西里晚古生代曾有裂谷或洋盆存在。蛇绿岩的上覆浅海相碳酸盐岩中产晚二叠世的?、有孔虫、牙形刺和钙藻等化石,指示了可可西里晚古生代裂谷或洋盆消亡于... 可可西里西金乌兰湖北侧和岗齐曲北部均有石炭纪—早二叠世的蛇绿岩出露,表明可可西里晚古生代曾有裂谷或洋盆存在。蛇绿岩的上覆浅海相碳酸盐岩中产晚二叠世的?、有孔虫、牙形刺和钙藻等化石,指示了可可西里晚古生代裂谷或洋盆消亡于晚二叠世之前或晚二叠世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 晚二叠世 可可西里 蛇绿岩套
下载PDF
山东肥城煤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小有孔虫动物群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汉朝 王明镇 张锡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89-96,共8页
通过对肥城煤田晚石炭-早二叠世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化石25属73种。自上而下可建立三个小有孔虫组合:ⅢMultidiscustalimuensis-Glomospira-Palaeotextularia组合,Ⅱ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 通过对肥城煤田晚石炭-早二叠世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化石25属73种。自上而下可建立三个小有孔虫组合:ⅢMultidiscustalimuensis-Glomospira-Palaeotextularia组合,Ⅱ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ⅠEotuberitina-Bradyina组合。通过与其它地区小有孔虫组合对比,肥城煤田这三个小有孔虫组合的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和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和组合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早二叠世 小有孔虫动物群 煤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杜瓦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品 丁跃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5-259,共5页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杜瓦剖面上发现了中下三叠统,建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3个孢粉组合,分别为:(1)Alisporites-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wun... 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杜瓦剖面上发现了中下三叠统,建立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3个孢粉组合,分别为:(1)Alisporites-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wuntong-gouensis-Protohaplozypinus组合,(2)Kraeuselisporites-Lundbladispora-Mintosaccus-Taeniaesporites组合,(3)Minutosaccus-Pristinuspollenites-Taeniaesporites-Lundbladispora-Retusotriletes组合。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具有孢粉化石突变、化学元素及粘土矿物含量变化较大、岩性一致、沉积连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二叠世 三叠世 地层划分 孢粉组合
下载PDF
中国早二叠世早期一种虫囊蕨(新种)(观音座莲目)的解剖构造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士俊 李承森 田宝霖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4期433-438,共6页
报道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具解剖构造的观音座莲目生殖器官化石。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辉木科虫囊蕨属(ScolecopterisZenker)。它与虫囊蕨属已有的4个组(共29个种)都... 报道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具解剖构造的观音座莲目生殖器官化石。经对比研究,将其归入辉木科虫囊蕨属(ScolecopterisZenker)。它与虫囊蕨属已有的4个组(共29个种)都不一样,因此代表了一个新的类型:Shanxiensis组,标本被命名为山西虫囊蕨(新种)Scolecopterisshanxiensissp.nov.。其主要特征是:生殖小羽片可能为栉羊齿型,聚合囊着生于小羽片背面的侧脉上,沿中脉两侧排列,各有一行,每行大约有10枚,侧脉不分叉;叶片边缘具裂片并背卷,将聚合囊半包围;聚合囊椭球形,高0.7~0.8mm,直径0.6~0.7mm,顶端钝圆,基部呈心形,具小的柄,仅在柄的基部见有维管组织;聚合囊由5~7(多为6)个纺锤形孢子囊构成,它们的基部融合在一起,着生于柄的顶端,中央薄壁组织柱不发育;孢子囊面向外的壁在基部由2~3层细胞构成,中部变薄,为1~2层,至顶部又变为2~3层细胞厚;侧壁在成熟时分离,由单层栅栏状细胞构成,厚度均一,开裂沿面向内的壁的中部进行,纵裂;孢子囊顶端直,不弯曲;孢子小,圆三角形或近圆形,直径一般11~14μm,具三缝,表面光滑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核 观音座莲目 生殖羽片 解剖构造 虫囊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粉组合及生物地层学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怀诚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40-61,共21页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孢子花粉,讨论了盆地各地层分区孢粉组合特征,建立了从早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的6个孢粉组合带,阐述了各组合带孢粉学特征。依据对盆地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组成分子的分析及其与国内外相关孢粉组合的比较研究,将盆地孢粉植物群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早二叠世早、中期的欧美型植物群,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的安加拉欧美混生型植物群和晚二叠世中、晚期的安加拉型植物群。文中还从孢粉地层学角度论述了沙井子组、杜瓦组和普司格组的地质时代以及二叠/三叠系界线等问题。描述孢粉25属33种(含2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生物地层学 二叠系 植物地理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吉6井二叠系孢粉组合、原油孢粉集合与油源岩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詹家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40,共13页
吉6井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东坡,井下岩心显示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下仓房沟群发育。本文研究了吉6井井段1650~2010m岩样孢粉组合特征和井段1821.06~1920m原油样品孢粉集合类型,建立了井下上二叠统孢粉组合的层序,指出原油... 吉6井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东坡,井下岩心显示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下仓房沟群发育。本文研究了吉6井井段1650~2010m岩样孢粉组合特征和井段1821.06~1920m原油样品孢粉集合类型,建立了井下上二叠统孢粉组合的层序,指出原油孢粉集合为单一型,属自生自储,吉6井油源岩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孢粉组合 原油 油源岩
下载PDF
贵州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孢子花粉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高联达 沈志达 秦典燮 《贵州地质》 1989年第2期97-109,共13页
本文首次报导贵州凯里地区炉山苦李井,鱼硐,冠英乡黄猫寨等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共计43属,58种(包括疑源类Acritarchs 2种),其中新种5个。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组合以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 Gao和Gulisporites cochleariusImgr... 本文首次报导贵州凯里地区炉山苦李井,鱼硐,冠英乡黄猫寨等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共计43属,58种(包括疑源类Acritarchs 2种),其中新种5个。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组合以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 Gao和Gulisporites cochleariusImgrund为特征,该组合可与湖南石门县马鞍山组和华北地区山西组孢子组合比较,并基本上可与西欧早二叠世早期Autunian阶和北美狼营组(Walfcamp)孢子花粉比较,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凯里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梁山组的孢子花粉研究,对贵州地区二叠纪古地理,微古植物演化和地质历史演化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世 孢子花粉 贵州
下载PDF
根据孢粉讨论华夏与安加拉两个植物群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欧阳舒 侯静鹏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68,共18页
安加拉区一亚安加拉区较特征的至少有八类(或间)孢粉,其中主要是科达类(Cordaitina等)和亚安加拉区起源最早(Bashkirian早期或稍晚)、分异度和丰度最高的种子蕨盾籽类(多肋的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Striatopodocar... 安加拉区一亚安加拉区较特征的至少有八类(或间)孢粉,其中主要是科达类(Cordaitina等)和亚安加拉区起源最早(Bashkirian早期或稍晚)、分异度和丰度最高的种子蕨盾籽类(多肋的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Striatopodocarpites,Hamiapollenites和基本无囊的Vittati-na)。安加拉一亚安加拉植物群分子在早二叠世早期已渗透到塔里木盆地,稍晚到甘肃龙首山一带,且往后有类别增多(如松柏类、蕨类)分异度增高的趋势,至晚二叠世晚潮已演变为亚安加拉色彩为主的植物群;华夏植物群本部在二叠纪不同时期的组合中,也有少量安加拉一亚安加拉成分混生,至晚二叠世晚期(石千峰组)有所增强。安加拉一亚安加拉孢粉植物群中却没有典型的华夏分子存在。安加拉一亚安加拉某些植物分子的南迁和繁盛与劳亚大陆的向北漂移和组成中国大陆的诸板块的接近、拼接时代不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植物群关系 华夏区 安加拉区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川西义敦波戈溪上二叠统发现微古化石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再平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89年第4期377-378,368,共3页
1987年,在开展1:5万《义敦、海子山》二幅联测工作中,笔者于巴塘县义敦波戈溪剖面从未发现过化石的上二叠统中,采获丰富的微古化石,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古生物依据。兹报道如下: 上覆地层:下三叠统(T_1)
关键词 川西 义敦 二叠纪 微古化石
下载PDF
山西早二叠世微古植物群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联达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7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山西早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共发现60余属150余种。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和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三个孢子带:①SinulatisporitessinensisGulisporitescochle... 山西早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共发现60余属150余种。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演化和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三个孢子带:①SinulatisporitessinensisGulisporitescochlearis(SC);②RadizonatessolarisPotonieisporitesbharadwaji(SB);③PatelisporitesmeishanensisMacrotorisporamedia(MM)。山西早二叠世微古植物占优势的是欧美植物地理区的分子,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华夏植物地理区特有分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华夏植物地理区微古植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古植物群 孢子带 早二叠世 山西 地层
下载PDF
黔东南苦李井、鱼硐一带早二叠世孢粉组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秦典燮 胡肇荣 +1 位作者 王锦中 张先禄 《贵州地质》 1989年第1期30-34,48,共6页
在黔东南凯里炉山、苦李井等地实测的五条含铝岩组剖面中含有异常丰富、保存完好、具时代意义的孢粉化石共计达42个种属之多,这一发现,对该区铝土矿的形成时代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依据,对研究贵州境内二叠纪的生物地层及有关矿产和再度证... 在黔东南凯里炉山、苦李井等地实测的五条含铝岩组剖面中含有异常丰富、保存完好、具时代意义的孢粉化石共计达42个种属之多,这一发现,对该区铝土矿的形成时代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依据,对研究贵州境内二叠纪的生物地层及有关矿产和再度证实柳江运动在黔东南地区的存在.此外,进一步证实贵州境内不但有较大工业意义的早石炭世旧司期铝土矿层位;而且也存在早二叠世梁山期的铝土矿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二叠世 贵州 含铝岩组
下载PDF
河南省山西组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慧英 王家德 《河南地质》 199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笔者近年从事河南二叠系山西组地质工作,分析鉴定孢粉化石1473个。计62个属,89个种,6个近似种,62个未定种,2个疑源类属。其中,三缝孢占59.4%,单缝孢占33.1%,花粉占4.7%,疑源类占2.8%。通过综合... 笔者近年从事河南二叠系山西组地质工作,分析鉴定孢粉化石1473个。计62个属,89个种,6个近似种,62个未定种,2个疑源类属。其中,三缝孢占59.4%,单缝孢占33.1%,花粉占4.7%,疑源类占2.8%。通过综合分析对比,笔者认为:山西组孢粉组合特征与国内、外同时代地层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基本一致;孢粉的属、种变化与山西组所产动、植物化石有相关性,并进一步佐证了山西组煤层的成煤环境属滨海潮坪和三角洲分支流间湾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山西 孢粉组合 环境 二叠纪 古植物
下载PDF
甘肃永昌、肃南二叠纪孢粉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区系性质讨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阳舒 朱怀诚 王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202-1206,共5页
龙首山二叠纪孢粉植物群 ,在早二叠世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是以欧美 华夏共有成分为主 ,以蕨类 种子蕨孢子占优势为特征 .但在下石盒子组裸子植物得到较大发展 ,至晚二叠世早期 (红泉组或上石盒子组 )可能已占主导地位 ,到晚二叠世晚... 龙首山二叠纪孢粉植物群 ,在早二叠世 (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 )是以欧美 华夏共有成分为主 ,以蕨类 种子蕨孢子占优势为特征 .但在下石盒子组裸子植物得到较大发展 ,至晚二叠世早期 (红泉组或上石盒子组 )可能已占主导地位 ,到晚二叠世晚期 (大泉组或石千峰组 )仍颇丰富 ,显示出浓厚的亚安加拉区色彩 .研究表明 ,此区二叠纪经历了华夏植物群由盛到衰、安加拉特别是亚安加拉植物由少到多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植物群 植物区系 二叠纪 甘肃
原文传递
新疆皮山杜瓦普司格组晚二叠世孢粉的发现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9-223,T001,共6页
新疆皮山杜瓦剖面普司格组中、上部含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并以双气囊花粉数量占优势为特征。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spp.和Gardenasporitesxinjian... 新疆皮山杜瓦剖面普司格组中、上部含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并以双气囊花粉数量占优势为特征。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spp.和Gardenasporitesxinjiangensis等国内外晚二叠世典型分子在该组合内出现,表明普司格组的时代并非仅限于以往所普遍认为的早二叠世,亦应包括部分晚二叠世。结合对普司格组上覆和下伏地层的古生物群分析,普司格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中期至晚二叠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花粉 普司格组 二叠纪 皮山 新疆 古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