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分类的Hindeodus牙形刺细粒度数据集
1
作者 段雄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315-328,共14页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化石进行分类识别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调研发现,前人所分类的化石物种基本属于不同的属、科或更高级的生物分类单位。然而,现实中对于同属异种化石的鉴定往...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化石进行分类识别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调研发现,前人所分类的化石物种基本属于不同的属、科或更高级的生物分类单位。然而,现实中对于同属异种化石的鉴定往往是重点和难点,也意味着前人所训练的分类器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用于实际的化石鉴定。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收集,建立了一个包含12种同属于Hindeodus属的牙形刺数据集,同时提供了对原始数据增强后的数据集。由于该数据集具有细粒度的特点,用户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并结合细粒度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对其进行训练。针对数据集存在数据量较少、类别不均衡等不足,建议用户在训练时使用分层K折交叉验证、迁移学习和加权损失函数等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数据集旨在为生物化石智能识别领域增补一个细粒度化石数据集,其可作为卷积神经网络对细粒度(种一级)化石进行智能鉴定的实验数据集。本数据集所遵循的细粒度原亦可以作为建立其他门类化石数据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牙形刺 Hindeodus 细粒度
下载PDF
重庆北碚老龙洞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全脐螺侏儒化:环境突变中的机会群落? 被引量:9
2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1 位作者 刁建波 陈建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环可能上有棱、角或瘤等装饰。另一类是胎壳呈平旋状,呈开放式旋绕;壳壁厚度均匀,未见装饰特征显示。全脐螺类为优势分子的群落在二叠纪末大绝灭事件后盛极一时,如此异常现象可能与浅海区在缺氧之后暂时改善为有氧环境有关,此后随着早三叠世腹足类的全面复苏,它们只能退居为极次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脐螺 侏儒化 灾变环境 二叠-三叠系界线 重庆北碚
下载PDF
黔南紫云四大寨长兴期小有孔虫 被引量:10
3
作者 顾松竹 裴景成 +1 位作者 杨逢清 高勇群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首次报道了产自贵州紫云四大寨剖面长兴期的有孔虫动物群 ,共计有 9属 2 2种。
关键词 黔南紫云 四大寨 长兴期 小有孔虫 晚二叠世
下载PDF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的一些软舌螺化石 被引量:12
4
作者 毛家仁 赵元龙 +1 位作者 余平 钱逸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7-265,336-337,共9页
该文的软舌螺标本采自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中寒武世地层,计有Haplophrentis?reesei,H.?carinatus,Hyolithes?cf.idahoensis,H.?cf.cariniferus,H.?sp.,Cambrovitus balangensis gen.sp.nov.,Notabititidae gen.et sp.uncertain.。其层位... 该文的软舌螺标本采自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中寒武世地层,计有Haplophrentis?reesei,H.?carinatus,Hyolithes?cf.idahoensis,H.?cf.cariniferus,H.?sp.,Cambrovitus balangensis gen.sp.nov.,Notabititidae gen.et sp.uncertain.。其层位位于梅树村动物群和澄江动物群之上。地层时代与北美布吉斯页岩的时代相当,两地的软舌螺可直接对比。更为可贵的是在方Haplophrentis?carinatus的腹内视标本中发现了直肠和伸缩肌软体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舌螺 中寒武世 贵州台江
下载PDF
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关系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祁玉平 祝幼华 +1 位作者 尹玲 杨晓清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0-224,共5页
本文通过对山西及江苏不同变质程度牙形刺色变指标与相邻层位煤样反射率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并得出了回归方程。这一关系式的建立,为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准确标定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 牙形刺 色变指标 镜质体 反射率
下载PDF
贵州台江寒武纪的一些单板类化石 被引量:7
6
作者 毛家仁 赵元龙 黄友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9-104,132,共6页
我国有关早寒武世中期以后的单板类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描述和讨论产于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下寒武统顶部和中寒武统下部的一些单板类化石,计有Helcionella terraustralis,Coreospiracf.rugosa,Latouchella taijiangensis sp.nov.,Latouc... 我国有关早寒武世中期以后的单板类报道和研究较少。本文描述和讨论产于贵州省台江县八郎村下寒武统顶部和中寒武统下部的一些单板类化石,计有Helcionella terraustralis,Coreospiracf.rugosa,Latouchella taijiangensis sp.nov.,Latouchella sp.,Monoplacophora gen.et sp.indet.等。这些单板类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凯里动物群”的内容,为该区中、下寒武统的划分提供了单板类的证据,而且对研究单板类的演化和地理分布规律增加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类 寒武纪 贵州台江 动物化石
下载PDF
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埃迪卡拉纪晚期一类重要的标准化石 被引量:4
7
作者 华洪 陈哲 +1 位作者 蔡耀平 李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2-527,共6页
目的确定新元古代末期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作为埃迪卡拉纪晚期地层对比标志的可能性。方法以Cloudina的形态学、生态学为依据,确定其可能的生物属性;以Cloudina地质地理分布和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分析为依据,综合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结果... 目的确定新元古代末期最早骨骼生物Cloudina作为埃迪卡拉纪晚期地层对比标志的可能性。方法以Cloudina的形态学、生态学为依据,确定其可能的生物属性;以Cloudina地质地理分布和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分析为依据,综合分析其时空分布特点。结果Cloudina可能是多毛类龙介虫,二者在管体形态特征、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存在可比性;Cloudina的出现都对应着碳同位素的明显正漂移,具有基本等时的特点。结论Cloudina是目前已知埃迪卡拉纪最有潜力的标准化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ina 生物属性 时空分布 标准化石
下载PDF
皖南石台地区奥陶系牙形刺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敏娟 张建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3-228,322-326,共16页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石台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至汤山组牙形刺的组合特征及其序列,共发现了牙形刺36属64种。文中描述其中地层意义较大的12属16种。建立了12个牙形刺化石带,其中一组合带。自上而下为: Hamarodus europacus带;Amorphognathus ...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石台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至汤山组牙形刺的组合特征及其序列,共发现了牙形刺36属64种。文中描述其中地层意义较大的12属16种。建立了12个牙形刺化石带,其中一组合带。自上而下为: Hamarodus europacus带;Amorphognathus superbus带;Amorphognathus tvearensis带; 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Pygodus anserinus-Eo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 Pygodus serrus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带;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带; 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 Periodon flabellum带;Oepikodus evae带; Serratognathus tangshanensis带。 本区奥陶系牙形刺的面貌属北大西洋生物地理区。这些牙形刺化石带基本上可与我国宜昌地区、宁镇地区以及西欧奥陶系的牙形刺化石带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石台地区 奥陶系 牙形刺
下载PDF
桂东、桂东南晚泥盆世一个弗拉斯期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酉兴 王玉净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5-404,493-494,共10页
本文系统描述了广西玉林、贺县等地晚泥盆世榴江组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4属14种,其中有1新属2新种。这个放射虫动物群的多数分子曾见于苏联南乌拉尔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弗拉斯阶。
关键词 放射虫 弗拉斯期 晚泥盆世
下载PDF
本溪组命名剖面牙形刺动物群的特征及地质时代 被引量:5
10
作者 郎嘉彬 王成源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7-145,共9页
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的本溪组上部牙形刺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在该组上部灰岩层中发现Idiognathodus delicatus—I.podolskensis组合为代表的牙形刺动物群。该动物群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I.delicatus,Neognat... 报道了在辽宁本溪牛毛岭的本溪组命名剖面的本溪组上部牙形刺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在该组上部灰岩层中发现Idiognathodus delicatus—I.podolskensis组合为代表的牙形刺动物群。该动物群中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I.delicatus,Neognathodus inaequalis,N.roundyi等晚石炭世莫斯科期标准化石的发现表明,本溪组上部可大体与莫斯科阶的中上部相对比。本溪组下部的时代可能为早石炭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动物群 本溪组 命名剖面 莫斯科阶 本溪 辽宁
下载PDF
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三叠纪牙形刺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锡文 张克信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33-440,499,共8页
本文描述采自西藏阿里地区三叠系牙形刺3属10种。据牙形刺属种分布的层位,确定札达县曲松的兰成曲群下组和普兰强拉—多让的当贡拉组为Dienerian阶;札达县马阳的当贡拉组较强拉—多让的当贡拉组层位略高或相当于后者的上部。札达姜叶玛... 本文描述采自西藏阿里地区三叠系牙形刺3属10种。据牙形刺属种分布的层位,确定札达县曲松的兰成曲群下组和普兰强拉—多让的当贡拉组为Dienerian阶;札达县马阳的当贡拉组较强拉—多让的当贡拉组层位略高或相当于后者的上部。札达姜叶玛的兰成曲群下组时代大致为Spathian阶。普兰多让—丁嗄山的邓公卡组为Anisian阶。丁嘎山口的共足拉组是本区最高的含牙形刺层位,时限为下Norian阶至上Norian阶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三叠纪 西藏
下载PDF
长江三峡东部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啸风 陈孝红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3-290,341,共8页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研究现状,描述了峡东地区早奥陶世早期分乡组的几丁虫3属6种:Conochitina symmetrica,Conochitina cf.pomoti,Conochitina sp.A,Conochitina sp.B,Lagenochitina cf.combazi,Cyathochitina sp...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研究现状,描述了峡东地区早奥陶世早期分乡组的几丁虫3属6种:Conochitina symmetrica,Conochitina cf.pomoti,Conochitina sp.A,Conochitina sp.B,Lagenochitina cf.combazi,Cyathochitina sp.。根据共生的笔石和牙形石以及这些几丁虫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地质分布,讨论了其时代与对比问题。指出了长江三峡东部早奥陶世早期的几丁虫面貌与世界各地同期几丁虫生物古地理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虫 早奥陶世 长江三峡
下载PDF
新疆柯坪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海参骨片化石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向东 陈敏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79,124-126,共9页
新疆柯坪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产丰富的海参骨片化石,该文描述了7属13种,包括2未定种,3不定种。这些属种在我国湖南、山西及北美等地的石炭系、二叠系中都有分布。据伴生牙形刺、(虫筳)和珊瑚化石来看,本文海参骨片大多产于上石炭—下... 新疆柯坪地区的石炭系、二叠系产丰富的海参骨片化石,该文描述了7属13种,包括2未定种,3不定种。这些属种在我国湖南、山西及北美等地的石炭系、二叠系中都有分布。据伴生牙形刺、(虫筳)和珊瑚化石来看,本文海参骨片大多产于上石炭—下二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骨片 石炭系 二叠系
下载PDF
塔里木西部与东北部奥陶系的牙形刺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志浩 周天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93,42-50+52-59,共21页
采自塔里木西部和东北部4个主要剖面的牙形刺共有58属108种。在塔里木西部,奥陶系的牙形刺由下而上可分为Monocostodussevierensis,Chosonodinaherfurthi,Glyptoconus... 采自塔里木西部和东北部4个主要剖面的牙形刺共有58属108种。在塔里木西部,奥陶系的牙形刺由下而上可分为Monocostodussevierensis,Chosonodinaherfurthi,Glyptoconusquadraplicatus,Paroistodusproteus(或Seratognathusdiversus),Scolopodus?tarimensis,Eoplacognathuscrasus,E.suecicus,Pygodussera,P.anserinus,Prioniodusvariabilis,P.alobatus和Belodinaconfluens带;在塔里木东北部,奥陶系的牙形刺由下而上则可分为Cordyloduslindstromi,C.angulatus,Paroistodusproteus,P.originalis,Amorphognathusvariabilis,Eoplacognathussuecicus,Pygodussera,P.anserinus,Prioniodusalobatus,YaoxianognathusyaoxianensisBelod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奥陶纪 塔里木
下载PDF
滇西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春波 张保民 杨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2-929,共8页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 针对保山地层区熊洞剖面原属栗柴坝组的灰岩进行了牙形石样品分析,总计建立了5个牙形石带,分别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带、Kockelella walliseri带、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带。该剖面第8层原属栗柴坝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现证实其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的地层,应归为向阳寺组。剖面总体对应志留系温洛克统底部到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中部,中间缺失志留系罗德洛统卢德福特阶—下泥盆统埃姆斯阶之间的8~10个标准牙形石带,说明该地区后期可能受构造作用影响,志留系和泥盆系界线为断层接触。该剖面牙形石序列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滇西保山地层区志留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下一步该区生物地层格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志留纪 熊洞剖面 栗柴坝组 保山 云南
下载PDF
安徽巢湖地区早寒武世小壳化石 被引量:10
16
作者 章森桂 孙乘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40,122-124,共22页
安徽巢湖地区冷泉王组底都及灯影组顶部发现了Anabarites, Allatheca, Actinothcea, Protoconus, Stephaconus, Anhuiconus等小壳化石,它们中有一些是西南地区梅树村期动物群的成员,也有一些是淮南雨台山组小壳化石组合的分子。因此,它... 安徽巢湖地区冷泉王组底都及灯影组顶部发现了Anabarites, Allatheca, Actinothcea, Protoconus, Stephaconus, Anhuiconus等小壳化石,它们中有一些是西南地区梅树村期动物群的成员,也有一些是淮南雨台山组小壳化石组合的分子。因此,它们的层位高於西南地区Anabarites-Protohertzina组合,巢湖地区的Anabarites为我国已知时代最新的Anabarites。这些小壳化石的发现,使冷泉王组归入下寒武统有了可靠的生物依据,证明了传统的冷泉王组与灯影组之间的岩性界线是穿时的,确切的寒武-震旦系界线应划在灯影组顶部。 本文描述了Protoconus sp.,Stephaconus sp.,Anhuiconus sp.,of. Sacciconus sacciformis Jiang,monoplacophoran gen. et sp. indet. A, monoplacophoran gen. et sp. indet. B, Circolheca(?) sp., Allatheca of. nanjiangensis Yang et He, Aclinotheca dolioformis Xiao et Zhou, Anabarites sp., Tiksilheca (?) sp., Spinulilheca (?) sp., Lapworthella sp., "Fomitchella "(?) sp.,Olivooides(?)sp. 及biconical shell,它们分属于单板型、软舌螺型、海绵型及其它分类地位未定的小壳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类 小壳化石 早寒武世 安徽
下载PDF
不同pH值水溶液对现生介形类壳体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宇虹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96-97,共8页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控制水体的酸碱度(pH5.2—pH8.3)条件下,实验室饲养介形类?Cypri-notus sp.1,C.sp.2,C.sp.3的生活状态及其死亡后壳体的保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体的pH值在5.2时,经过48小时介形类壳体中的碳酸钙成份几乎全部被溶解... 本文报道了在人工控制水体的酸碱度(pH5.2—pH8.3)条件下,实验室饲养介形类?Cypri-notus sp.1,C.sp.2,C.sp.3的生活状态及其死亡后壳体的保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水体的pH值在5.2时,经过48小时介形类壳体中的碳酸钙成份几乎全部被溶解,但壳体的表皮层及其附肢却保存完好。同时报道了它们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存活时间及壳体的保存状态。最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壳体 保存 水体酸碱度
下载PDF
湖南花垣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董熙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5-362,473-478,共18页
本文描述了湖南花垣排碧剖面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的2个新属(Hu-nanognathus gen.nov.,Paibiconus gen.nov.)8个新种(Albiconus?tricornis,Furnishina bigtmina-ta,Hunanognathus tricuspidatus,Paibiconus proarcuat... 本文描述了湖南花垣排碧剖面中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早期牙形石动物群的2个新属(Hu-nanognathus gen.nov.,Paibiconus gen.nov.)8个新种(Albiconus?tricornis,Furnishina bigtmina-ta,Hunanognathus tricuspidatus,Paibiconus proarcuatus,Westergaardodina brevidens,W.grandi-dens,W.horizontalis,W.tetragonia)。论述了在中国南部首次建立的湖南花垣中—上寒武统牙形石带与华北和东北南部相应牙形石带的对比依据。概述了中国寒武纪牙形石研究的简史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中寒武世 晚寒武世 湖南
下载PDF
浙西早寒武世牙形类及高肌虫 被引量:12
19
作者 岳昭 何圣策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9-300,339,共12页
浙江江山荷塘组下部发现原牙形类Protohertzina cultrata Missarzhevsky,Jiangshanodus carinatus gen.et sp.nov.,J.triangulus(Mambetov et Missarzhevsky)等及具磷质壳的高肌虫化石。在平行不整合于荷塘组之下的灯影组顶部发现Olivoo... 浙江江山荷塘组下部发现原牙形类Protohertzina cultrata Missarzhevsky,Jiangshanodus carinatus gen.et sp.nov.,J.triangulus(Mambetov et Missarzhevsky)等及具磷质壳的高肌虫化石。在平行不整合于荷塘组之下的灯影组顶部发现Olivooides等化石。荷塘组底部的动物群可与哈萨克斯坦小卡拉套下寒武统阿特达班阶上部的第4化石带(Rhombocornicullum cancellatum带,含Cambroclavus层)对比。在时代上它应属早寒武世筇竹寺晚期至沧浪铺早期。荷塘组中所含三叶虫Hunanocephalus ovalis Lee也可证实这一结论。灯影组顶部的Olivooides等化石则应属早寒武世梅树村早、中期。在荷塘组与灯影组之间缺失梅树村晚期至筇竹寺早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牙形类 高肌虫
下载PDF
湖南慈利索溪峪二叠系牙形刺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成源 董振常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1-56,125-128,共16页
本文是湘西二叠纪牙形刺的首次报道。本区二叠系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属碳酸岩浅海台地相沉积。本文描述了牙形刺20种,1新种。本区二叠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六个牙形刺带或组合带:Neogondolella sorrata带,N.a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N... 本文是湘西二叠纪牙形刺的首次报道。本区二叠系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属碳酸岩浅海台地相沉积。本文描述了牙形刺20种,1新种。本区二叠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六个牙形刺带或组合带:Neogondolella sorrata带,N.aserrata-N,postserrata组合带,N.urilcaxi带,N.billeri带,N.leveni带和N.changxingensis-A.deftecta组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二叠系 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