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3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光叶蕨的珠芽形成与特征
1
作者 陈小红 郭泽娟 +1 位作者 赵霞 孟文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珠芽胎生繁殖是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植物的繁殖再生系统,影响着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光叶蕨(Cystopteris chinensis)为对象,通过形态学与解剖学方法,探究其羽片后面不明... 珠芽胎生繁殖是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植物的繁殖再生系统,影响着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光叶蕨(Cystopteris chinensis)为对象,通过形态学与解剖学方法,探究其羽片后面不明突起——珠芽的形态与解剖特征,揭示其生殖结构和发育过程,追溯珠芽胎生起源和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1)珠芽和孢子囊群同期出现在光叶蕨羽片背面末级细脉中部,只是珠芽位于顶端裂片。珠芽形成包括启动期、膨大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由黄绿色球状体逐渐成长为深绿色纺锤状,基部变黑形成离层时成熟。(2)珠芽起源于维管束鞘延伸区的薄壁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形成珠芽原基,逐渐突破叶下表皮形成圆球形珠芽;随着珠芽不断膨大,中下部细胞分化形成贮藏细胞和维管束,顶端分化出生长点形成芽。(3)极少数珠芽在叶片上可直接萌动形成新的自养个体。成熟珠芽掉落在土壤内1周后开始萌发,基部长出圆柱形根,顶部萌发出拳芽。残留珠芽第2年仍可萌发形成新叶,与茎芽产生的叶片形态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蕨 珠芽 解剖结构 营养体胎生
下载PDF
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2
作者 周天焕 刘金林 +1 位作者 徐达 王剑武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浙江草鱼塘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9科45属97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优...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和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浙江草鱼塘森林公园共有蕨类植物29科45属97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毛蕨属Cyclosorus和瓦韦属Lepisorus。(2)区系地理成分在科、属级水平上均以热带属性为主,种级水平上以温带属性为主,具有由热带属性向温带属性渗透和过渡的特点。(3)与周边4个蕨类植物区系比较分析表明,草鱼塘森林公园种系分化程度较低,区系丰富度较小;草鱼塘森林公园与紫金山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赣江源的亲缘关系次之,与麻阳河和星斗山的亲缘关系相对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浙江草鱼塘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Megafossils of Betulaceae from the Oligocene of Qaidam Basin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and phyt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3
作者 Tao Yang Jia-Hao Cai +9 位作者 Yan-Zhi Dai Hong-Yu Chen Lei Han Li Zhang Wei-Yu Liang Xu-Jun Li Wen-Jia Li Jing-Yu Wu San-Ping Xie De-Fei Yan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1-115,共15页
Understanding the paleoenvironment and phytogeographical histo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China relies on discovering new plant fossils.The Qaidam Basin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n ideal‘field laboratory’to investiga... Understanding the paleoenvironment and phytogeographical histo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China relies on discovering new plant fossils.The Qaidam Basin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n ideal‘field laboratory’to investigate the paleoclimate and paleobi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However,fossil angiosperms from the Qaidam Basin are rare,and our knowledge of its paleovegetation is poor.Here,we report fossil leaves and fruits of Betulaceae found from the Oligocene Shangganchaigou Formation of northwestern Qaidam Basin(Huatugou area).Comparative morphological analysis led us to assign the fruits to the Betula subgenus Betula and the leaves to Carpinus grandis.These findings,together with other reported fossil plants from the same locality,reveal a close floristic linkage between the Qaidam Basin and Europe during the Oligocene.The northern pathway of this floristic exchange may have crossed through the Qaidam Basin during the late Paleogene.This floristic linkage may have been facilitated by the continuous narrowing of the Turgai Strait and stronger westerlies,which transported moisture and provided favorable climatic conditions.Indeed,fossil plants collected from the Qaidam Basin suggest that during the Oligocene this region had warm and humid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which differs from the region’s modern vegetation and indicates that the Qaidam Basin may have been a suitable region for these plants to flourish and spread during the Olig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ENVIRONMENT BIOGEOGRAPHY Betulaceous fossil Qaidam basin Tibetan Plateau OLIGOCENE
下载PDF
pyIFPNI:A package for querying and downloading plant fossil data from the IFPNI
4
作者 Bailong Zhao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0-282,共3页
The International Fossil Plant Names Index(IFPNI,2014-onwards)not only serves as an online gateway to the fossil plant name registry for th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but also serves as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a... The International Fossil Plant Names Index(IFPNI,2014-onwards)not only serves as an online gateway to the fossil plant name registry for th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but also serves as a comprehensive and dynamic archive of fossil plants(Doweld,2016,2022).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14,the IFPNI has accumulated more than 80,000 entries of fossil plant names,along with information on over 10,000 documents and over 6000 paleobotanists,all supported by exhaustive data,demonstrating the scope of the IFPNI's work(IFPNI,2014-onw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FOSSIL
下载PDF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分布新资料(Ⅱ)
5
作者 黄琳珊 江传锋 +2 位作者 蔡伟龙 曾晓辉 徐国良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通过调查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植物,发现江西省种子植物新记录1个,即毛鼠刺;发现九连山种子植物新记录7个,即大花帘子藤、灰叶稠李、张氏堇菜、丝毛雀稗、越南安息香、北美车前、黄毛榕。植物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九连山国... 通过调查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植物,发现江西省种子植物新记录1个,即毛鼠刺;发现九连山种子植物新记录7个,即大花帘子藤、灰叶稠李、张氏堇菜、丝毛雀稗、越南安息香、北美车前、黄毛榕。植物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为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新记录种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铁杉属的起源、扩散与传播——基于化石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肖良 王宏宇 +4 位作者 国丽妍 李相传 孙楠 夏孝远 王佳楠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9-26,共18页
铁杉属是松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北美—东亚间断分布特征。关于该属的起源、扩散与传播,目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收集了亚洲铁杉属大化石记录,整合了铁杉属花粉记录,获取地质历史时期该属在中国的分布,推测该属的起源和传... 铁杉属是松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北美—东亚间断分布特征。关于该属的起源、扩散与传播,目前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次研究收集了亚洲铁杉属大化石记录,整合了铁杉属花粉记录,获取地质历史时期该属在中国的分布,推测该属的起源和传播路径。该属大约起源于晚白垩世的西欧地区,于马特斯里赫特期—达宁期通过欧亚大陆传播到中国,而在古新世—始新世时期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传播到北美。早始新世以后北美与东亚的铁杉属植物可以通过白令陆桥进行物种交流,当图尔盖海峡在渐新世干涸后,铁杉属能够通过西西伯利亚和中亚哈萨克斯坦地区在欧亚大陆上交流。在晚中新世铁杉属可以通过北大西洋陆桥进行交流。依据化石记录推断的铁杉属起源和传播的结果与分子学研究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更多的铁杉属化石记录及分子学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杉属(Tsuga) 化石记录 植物古地理学 哈萨克斯坦 北大西洋陆桥
下载PDF
伊春早白垩世木化石组合:松柏类多样性和古环境指示
7
作者 程业明 王曦 +1 位作者 陈晓云 刘风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1-671,共11页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 简要报道黑龙江伊春下白垩统裸子植物木化石组合,包括4科8属:柏科柏型木属Cupressinoxylon、落羽杉型木属Taxodioxylon,罗汉松科?叶枝杉型木属Phyllocladoxylon,松科雪松型木属Cedroxylon、油杉型木属Keteleerioxylon、云杉型木属Piceoxylon,红豆杉科红豆杉型木属Taxaceoxylon和异木属Xenoxylon。其中,松科木化石多样性最高,占据绝对优势。叶枝杉型木属、红豆杉型木属首次在黑龙江地区发现。当前木化石组合是东亚地区发现的类群最为丰富的白垩纪木化石组合之一,丰富了我国白垩纪裸子植物化石记录。木化石记录表明东北地区是早白垩世裸子植物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之一。伊春木化石中非正常生长轮和创伤树脂道的出现反映了短时气候波动、自然灾害或者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与伴生生物间相互作用现象。该化石组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为认识东亚现代裸子植物演化发展历史及其古环境、古气候背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子植物 木化石 多样性 古环境 白垩纪 伊春
下载PDF
宜宾刘家镇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植物化石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8
作者 孙勇 李振江 +3 位作者 宋伟 余旭辉 李瑞 谭耕莉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对宜宾市刘家镇龙滩村一带出露的须家河组进行剖面实测和植物化石采样分析,根据岩性组合和植物化石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仅出露须家河组三段和四段。沉积相分析表明,须家河组三段的沉积环境为湖泊相滨湖亚相滨湖沼泽和滨湖砂坝微... 对宜宾市刘家镇龙滩村一带出露的须家河组进行剖面实测和植物化石采样分析,根据岩性组合和植物化石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认为仅出露须家河组三段和四段。沉积相分析表明,须家河组三段的沉积环境为湖泊相滨湖亚相滨湖沼泽和滨湖砂坝微相,须家河组四段的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研究区产丰富的植物化石,主要为真蕨植物、尼尔桑及新芦木等,时代均为晚三叠世。综合分析认为,在晚三叠世时期,该区古气候特征为湿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沉积环境 古气候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九寨沟震后裸岩边坡覆绿适用苔藓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夏红霞 刘李岚 +5 位作者 周徐平 陈珂 李英 旷培刚 孙庚 类延宝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49,共10页
为促进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后高陡裸岩边坡快速覆绿,加速景观的生态恢复过程,在参考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该区域较为常见的30种乡土苔藓植物,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抗逆能力、易获得性、生态功能、繁殖能力、生物量积累和美观... 为促进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后高陡裸岩边坡快速覆绿,加速景观的生态恢复过程,在参考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该区域较为常见的30种乡土苔藓植物,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抗逆能力、易获得性、生态功能、繁殖能力、生物量积累和美观感6个方面构建出18项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分值将覆绿苔藓植物分为4个等级,最终筛选出适用于九寨沟震后覆绿5种苔藓植物: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美灰藓(Eurohypnum leptothollum)、阔边匐灯藓(Plagiomnium ellipticum)和长叶青藓(Brachythecium rutabulum)。研究结果可为九寨沟及其周边高寒脆弱生态系统无土壤基质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备选物种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苔藓植物 九寨沟国家自然保护区 高陡裸岩边坡 裸岩生态恢复
下载PDF
桦木科植物化石多样性及其在北半球的演化历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隼 Jun WEN +1 位作者 孟盈 聂泽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8,共12页
桦木科(Betulaceae)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具有非常丰富的化石记录,是研究北半球生物地理演化历史非常重要的代表类群。本文首次对桦木科植物化石数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结果显示:桦木科植物化石记录共有889条,主要来自桤木属(Alnus Mil... 桦木科(Betulaceae)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具有非常丰富的化石记录,是研究北半球生物地理演化历史非常重要的代表类群。本文首次对桦木科植物化石数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结果显示:桦木科植物化石记录共有889条,主要来自桤木属(Alnus Mill.)、桦木属(Betula Linn.)、鹅耳枥属(Carpinus Linn.)、榛属(Corylus Linn.)和铁木属(Ostrya Scop.)5个现存属以及拟榛属(Corylites Gardner)和古鹅耳枥属(Palaeocarpinus Crane)等12个灭绝属。桦木科植物化石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东亚、欧洲和北美洲的晚白垩世至更新世地层中。桦木科植物化石证据表明东亚中纬度地区是晚白垩世桦木科植物早期多样化的中心;古新世-始新世桦木科植物开始多样化,并在欧洲和北美洲多地扩散;到渐新世桦木科大部分灭绝属不再出现,少数类群继续扩张(如桤木属和桦木属);由于中新世气候变化与地质事件发生,该时期桦木科植物多样性达到顶峰;上新世-更新世桦木科植物化石数量与多样性急剧减少。桦木科植物的历史地理分布格局可能与北半球的地质变化、第四纪的冰川活动、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的变迁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科 生物地理 化石 多样性 北半球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松柏类植物Podozamites(苏铁杉属)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爱静 杜宝霞 +7 位作者 张明震 林少华 彭静 张静 刘国龙 交巴顿珠 马国蓉 惠建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85-496,共12页
Podozamites(苏铁杉属)为松柏类已灭绝的形态属,是北半球中生代植物群中的重要分子。经鉴定,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产出的Podozamites包括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Podozamites aff.distans(间离苏铁杉相似种)和Podozam... Podozamites(苏铁杉属)为松柏类已灭绝的形态属,是北半球中生代植物群中的重要分子。经鉴定,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地层中产出的Podozamites包括Podozamites sp.(苏铁杉未定种)、Podozamites aff.distans(间离苏铁杉相似种)和Podozamites bullus(美丽苏铁杉)3个种。基于Podozamites大化石记录和古地理分布特征,结合中生代古气候分区,对该属的古气候意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Podozamites数量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半球温暖湿润气候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随着干热气候带的扩张,Podozamites丰度下降,分布区域也随温热潮湿气候区变迁而发生迁移。推测Podozamites在中生代的古地理分布主要受到温暖潮湿气候带变迁的影响,其更加适宜生存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可作为温暖湿润气候的指示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北山地区 Podozamites 古气候意义
下载PDF
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海富 邵元元 +4 位作者 韦秋路 黄海思 黄福常 刘斌 韦龙斌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30-438,共9页
为探究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根据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特点,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八角(Illicium verum)林、次生常绿阔... 为探究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简称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根据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特点,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八角(Illicium verum)林、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桉树(Eucalyptus spp.)林为研究对象,测定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测定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是4种不同林分类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类群;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中,担子菌门丰度最高;马尾松林、八角林和桉树林土壤中,子囊菌门丰度最高。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桉树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Chao1多样性指数最高;土壤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4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均差异显著,具有独特的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水解氮与粪壳菌目(Sordariales)未定属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菇属(Lactarius)呈显著正相关;pH值与未定属、全磷与拟锁瑚菌属(Clavulinopsis)、全钾与高氏白粉菌属(Golovinomyces)、有效磷与丝盖伞属(Inocybe)、水解氮与麻孢壳属(Gelasinospor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H值与粪壳菌目未定属和牛肝菌目(Boletales)未定属、全磷与古根菌纲(Archaeorhizomycetes)未定属、全钾与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未定属和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未定属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类型 土壤真菌群落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陆相沟鞭藻及疑源类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杰 茅绍智 +3 位作者 徐钰林 乔秀云 万传彪 杨建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二段中沟鞭藻及疑源类化石形态、丰度、分异度、优势度和组合等古生态特征研究 ,以及对微量元素硼含量、相当硼含量、锶钡比和硼镓比等地球化学特性的分析 ,得出在盆地北部沟鞭藻及疑...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二段中沟鞭藻及疑源类化石形态、丰度、分异度、优势度和组合等古生态特征研究 ,以及对微量元素硼含量、相当硼含量、锶钡比和硼镓比等地球化学特性的分析 ,得出在盆地北部沟鞭藻及疑源类化石的古生态、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与盆地内沉积相带的展布三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说明松辽盆地的沟鞭藻及疑源类的发育和分布是由自生环境决定的。同时 ,通过专门对所谓“海侵”通道上的微体古生物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未发现任何能证明海侵通道存在的证据 ,从而认为此海侵通道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沟鞭藻 疑源类 晚白垩世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中国青藓科小美喙藓属及其地理分布
14
作者 赵依林 苏杨 +2 位作者 梁红柱 王幼芳 李敏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0-814,共5页
自小美喙藓属(Eurhynchiastrum Ignatov&Huttunen)2002年建立以来,中国有关该属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尚未开展。笔者对中国小美喙藓属相关标本和文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分布小美喙藓属植物1种,即小美喙藓(E.pulchellum(Hedw.)Igna... 自小美喙藓属(Eurhynchiastrum Ignatov&Huttunen)2002年建立以来,中国有关该属系统的分类学研究尚未开展。笔者对中国小美喙藓属相关标本和文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分布小美喙藓属植物1种,即小美喙藓(E.pulchellum(Hedw.)Ignatov&Huttunen),对其形态特征、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和记录,提供了主要形态特征图版,与形态相近属和种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其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美喙藓 美喙藓属 短尖美喙藓 中国 潜在地理分布
下载PDF
辽西地区义县组植物群古生态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丁秋红 张立东 +5 位作者 郭胜哲 张长捷 彭艳东 贾斌 陈树旺 邢得和 《地质与资源》 CAS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对产于辽西北票地区不同地点义县组二段湖相含珍稀化石沉积岩层中的植物化石时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应用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义县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分类群生态学分析,研究了义县组植物群所反映的古生态特征,并划分出4个... 对产于辽西北票地区不同地点义县组二段湖相含珍稀化石沉积岩层中的植物化石时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应用现代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根据义县组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和分类群生态学分析,研究了义县组植物群所反映的古生态特征,并划分出4个古植物群落,通过义县组植物群的叶相特征与现代不同气候带植被的对比,推断义县组时期的古植被面貌总体指示了亚热带—暖温带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景观。同时,认为存在季节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义县组 植物群 古生态 沉积岩 植物化石
下载PDF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发现完美的植物化石 被引量:7
16
作者 孟繁松 李旭兵 +1 位作者 张振来 陈辉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In recent years,two species of fossil plants,i.e.Ctenozamites sarrani Zeiller and Equisetites arenaceus(Jaeger)Bronn,have been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Xiaowa Formation in Guanling County,Guizhou.They occur tog... In recent years,two species of fossil plants,i.e.Ctenozamites sarrani Zeiller and Equisetites arenaceus(Jaeger)Bronn,have been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Xiaowa Formation in Guanling County,Guizhou.They occur together with marine reptiles,crinoids,ammonites,bivalves,conodonts,fishes,brachiopods etc.The Xiaowa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a sequence of marine deposits,in which fossil plants may have been carried to the bay from the land not far from the coast by rivers and deposited there.This finding not only adds a new element to the Guanling biota,but also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determining this biota to be of Carnian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关岭生物群 植物化石 海生爬行动物 小凹组 晚三叠世 卡尼期 蓖羽羊齿属 似木贼属
下载PDF
鬼伞属中国新记录种——椰枣色孢鬼伞
17
作者 武艳群 何轶榕 +4 位作者 刘淑琴 王腾云 孟俊龙 常明昌 王术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39,共4页
对采自山西省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份鬼伞属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包括其菌盖、菌柄、菌褶等宏观结构以及孢子、担子、囊状体等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较小;菌盖白色至黄褐色,直径3~4 cm;菌褶直生,微微发黄,从白色... 对采自山西省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份鬼伞属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包括其菌盖、菌柄、菌褶等宏观结构以及孢子、担子、囊状体等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为子实体较小;菌盖白色至黄褐色,直径3~4 cm;菌褶直生,微微发黄,从白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致密,长度不一,不等长;孢子为暗褐色,椭圆形至宽椭圆形,表面光滑,(9.0~11.0)μm×(5.5~6.5)μm;担子(28.0~40.0)μm×(10.0~28.0)μm,具有4个担子小梗;缘囊体(20.0~50.0)μm×(10.0~25.0)μm,无其他囊状体。通过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的特异性扩增、序列比对,发现该标本的序列与椰枣色孢鬼伞(Coprinus spadiceisporus)Bogart的序列相似度高达100%。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贝叶斯分析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也支持此物种为椰枣色孢鬼伞(Coprinus spadiceisporus),支持值分别为100、1。综合形态学、分子鉴定以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确定采自山西省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标本为鬼伞属中国新记录种——椰枣色孢鬼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伞属 鉴定 分子系统发育 新记录种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早期植被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艳 巨天珍 +1 位作者 陈发虎 张家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059-1069,共11页
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终闾湖泊边缘三角城剖面湖相沉积物 (1 0 .0 - 6 .3 ka.B.P.)高分辨率 (每样平均 40~ 5 0 a左右 )孢粉分析揭示该流域全新世早期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是 :全新世初期 (1 0 - 9.8ka.B.P.) ,温度、湿度开始上升 ,... 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终闾湖泊边缘三角城剖面湖相沉积物 (1 0 .0 - 6 .3 ka.B.P.)高分辨率 (每样平均 40~ 5 0 a左右 )孢粉分析揭示该流域全新世早期植被与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是 :全新世初期 (1 0 - 9.8ka.B.P.) ,温度、湿度开始上升 ,山上针叶林发育 ,该期持续较短时间后 ,温度、湿度下降 (9.8- 9.2 ka.B.P.) ,山上森林萎缩 ,山下荒漠范围扩大 ;此后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波动的温度、湿度上升、植被发育状况逐步好转的过程 (9.2 - 7.75 ka.B.P.) ;随后又是短暂的气候冷干、植被恶化阶段 (7.75 - 7.2 5 ka.B.P.)和一个相对持续时间较长 ,植被发育较好的暖湿期 (7.2 5 - 6 .3 ka.B.P.)。石羊河流域全新世早期气候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每个相对暖湿期和冷干期中都有多个次一级的冷干、暖湿波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孢粉记录 植被变化 早全新世 石羊河流域 西北干旱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虎林盆地欧特里夫—巴列姆期沟鞭藻类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何承全 万传彪 杨明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3-202,共20页
对首次发现于黑龙江虎林县东北部H873孔龙爪沟群的海相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沟鞭藻组合包括12属20余种,其中描述和照相9属17种,包含4新种:Areosphaeridiumasteriphorumsp.nov... 对首次发现于黑龙江虎林县东北部H873孔龙爪沟群的海相沟鞭藻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沟鞭藻组合包括12属20余种,其中描述和照相9属17种,包含4新种:Areosphaeridiumasteriphorumsp.nov.,Canningiahulinensissp.nov.,Circulodiniumcingulatumsp.nov.和Leptodiniumhulinensesp.nov.。根据全球分布的一些重要种的地质历程,认为以Oligosphaeridium属占优势和以丰富或较丰富的Odontochitinaoperculata,Gardodiniumtrabeculosum,Circulodiniumattadalicum,Palaeoperidiniumcretaceum为代表的沟鞭藻组合的地质时代应为Hauterivian-Baremian期,很可能为Hauterivian晚期-Barremian期。在地层上可能相当于龙爪沟群的七虎林组上部。据此推论,龙爪沟群的地质时代很可能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藻类 龙爪沟群 虎林盆地 黑龙江
下载PDF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黑潮流游移在沉积硅藻中的记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蓝东兆 陈承惠 李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6-472,共7页
文中描述冲绳海槽中段 2个柱样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相对含量 ,热带远洋种相对含量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冲绳海槽末次冰期鼎盛期的古黑潮流、全新世黑潮流游移等科学问题。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鼎盛期的古... 文中描述冲绳海槽中段 2个柱样沉积物中优势硅藻种相对含量 ,热带远洋种相对含量和硅藻组合的分布特征 ;讨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冲绳海槽末次冰期鼎盛期的古黑潮流、全新世黑潮流游移等科学问题。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鼎盛期的古黑潮流在现今 10 0 0m等深线之间流过 ,当时的黑潮流宽度应小于 5 0km ;16ka—11kaB .P .随着海面上升 ,黑潮流越过西侧 10 0 0m等深线 ,向东海陆架偏移 ;全新世黑潮流分别在大约 7ka—8kaB .P .1ka— 4kaB .P .出现过两次黑潮流宽度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末次冰期 黑潮流游移 沉积硅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