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果属(Archae fructus)研究进展及其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革 郑少林 +2 位作者 孙春林 孙跃武 梅盛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398,共6页
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古果属(Archaefructus),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以其对折状心皮在轴上螺旋状排列、雄蕊成对状着生、具单沟状花粉等特征,显示了它们在早期被子植物中的原始性。古果属茎枝细弱、叶子细而... 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古果属(Archaefructus),包括"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以其对折状心皮在轴上螺旋状排列、雄蕊成对状着生、具单沟状花粉等特征,显示了它们在早期被子植物中的原始性。古果属茎枝细弱、叶子细而深裂、叶柄基部多膨突等特征,反映了该属的水生草本特征。根据对其生殖器官及营养器官等特征研究,推测该属很可能源于现已灭绝的、古老的种子蕨类。结合对其伴生的植物化石及相关地质、地理背景等综合分析,认为古果属及义县组下部的时代为晚侏罗世,而并非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果属 早期被子植物 水生草本 种子蕨类 晚侏罗世
下载PDF
武汉地区晚第三纪两种榆科植物化石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齐国凡 杨家驹 +1 位作者 徐瑞瑚 杨礼茂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研究了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的化石木,它们是武汉糙叶木(AphananthewuhanensisYangsp.nov.),武汉榉木(ZelkovawuhanensisYangsp.nov.),这些化石木的地... 研究了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的化石木,它们是武汉糙叶木(AphananthewuhanensisYangsp.nov.),武汉榉木(ZelkovawuhanensisYangsp.nov.),这些化石木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化石木反映了当时当地的气候比较炎热和潮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科 被子植物 化石木 武汉市 古植物学
下载PDF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发现的古青稞(HordeumvulgareL.var.nudum)炭化粒(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傅大雄 徐廷文 冯宗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昌果沟遗址发现的距今 35 0 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青稞炭化粒 ,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 古青稞 炭化粒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
下载PDF
三水盆地早白垩世白鹤洞组的被子植物花粉 被引量:5
4
作者 宋之琛 王鑫甫 钟林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01-512,539-540,共12页
系统描述了区内早白垩世白鹤洞组的被子植物花粉,11属20余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属种作了区分性的讨论.据所发现的被子植物花粉的组合面貌,将白鹤洞组归人中晚阿尔必期.
关键词 三水盆地 被子植物 花粉 白垩世
下载PDF
鄂中一些被子植物硅化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家驹 齐国凡 +2 位作者 徐瑞瑚 杨礼茂 林金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3期206-214,共9页
报道了我国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晚第三纪(距今2000—250万年)出土的武汉楸木(新种,Catalpa wuha(?)e(?)sis sp.nov.)和武汉石梓(新种,Gmelina wuhanensis sp.nov.)被子植物硅化木。这些被子植物硅化木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当... 报道了我国武汉市新洲县阳逻镇北部晚第三纪(距今2000—250万年)出土的武汉楸木(新种,Catalpa wuha(?)e(?)sis sp.nov.)和武汉石梓(新种,Gmelina wuhanensis sp.nov.)被子植物硅化木。这些被子植物硅化木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该地区当时是较为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环境。此外,对1987年发表于《植物学报》上初步鉴定为樟科及豆科的硅化木,进一步确定为武汉樟木(新种,Laurinoxylon,(?)uhanensis sp.nov.)和顶果木(Acrocarpus frax(?)-foli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被子植物 硅化木
下载PDF
西藏及其东南地区被子植物与其不同生活型的果实类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于顺利 方伟伟 +2 位作者 泽仁旺姆 尼珍 张小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统计了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被子植物及各生活型果实的类型及比例,并与藏东南地区做了比较。结果如下,西藏自治区果实以蒴果为主(占37.74%),其次为瘦果、坚果、浆果等;干果的比例远远大于肉果;不同生活型的果实类型谱差异较大,乔木中核果... 统计了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被子植物及各生活型果实的类型及比例,并与藏东南地区做了比较。结果如下,西藏自治区果实以蒴果为主(占37.74%),其次为瘦果、坚果、浆果等;干果的比例远远大于肉果;不同生活型的果实类型谱差异较大,乔木中核果的比例最高,藤本中浆果比例最高,灌木中瘦果比例最高,草本中蒴果占优势;4个生活型中,肉果的比例乔木为最高,其次为藤本、灌木、草本。藏东南地区植物的果实类型也以蒴果为主,其次为瘦果、浆果、核果等;藏东南乔木中核果比例最高,藤本中浆果比例最高,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蒴果占优势;乔木肉果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藤本、灌木、草本。藏东南肉果比例大于全藏区,而干果比例则相反。果实类型的这些性状特征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是植物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进化结果,该研究对于理解植物果实对生态环境的长期适应进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藏东南地区 被子植物 果实类型 不同生活型
下载PDF
湖北第三纪双子叶植物木化石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建民 郭双兴 卫广扬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66,141-144,共14页
描述的木化石产自湖北新洲县阳逻镇的砂砾岩中,计有LaurinocylondabieshanenseYang(sp.nov.),CanarionylonnoduliformeYang(sp.vov.)和Cornocyl... 描述的木化石产自湖北新洲县阳逻镇的砂砾岩中,计有LaurinocylondabieshanenseYang(sp.nov.),CanarionylonnoduliformeYang(sp.vov.)和CornocylonhubeienseYang(sp.nov.),它们似属第三纪植物。木化石的解剖特征表明,这些植物当时生长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木化石 双子叶植物 湖北
下载PDF
湖南被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4
8
作者 夏江林 李明红 刘克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5-246,共2页
2013––2014年在湖南南岳衡山发现了浙江乳突果(Adelostemma microcentrum Tsiang)、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L.)Liebm.)、南方兔儿伞(Syneilesis australis Ling)、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radiata Sch.–Bip.)、密苞... 2013––2014年在湖南南岳衡山发现了浙江乳突果(Adelostemma microcentrum Tsiang)、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L.)Liebm.)、南方兔儿伞(Syneilesis australis Ling)、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radiata Sch.–Bip.)、密苞叶薹草(Carex phyllocephala T.Koyama)和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 Traub)等共6个湖南省被子植物新记录种(其中5个种,1个变种,隶属5个科,6个属,乳突果属Adelostemma为湖南省新记录属),并拍摄了其植物照片,采集了其植物标本,凭证标本均存放于湖南省南岳树木园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植物分布 新记录 南岳衡山
下载PDF
西藏札达晚白垩世—古新世浮游有孔虫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万晓樵 李金和 +1 位作者 张双增 吴连亨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8,共9页
札达地处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本文对波林剖面、龙吉剖面和加纳崩剖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属于Globotruncanita elevata 化石带、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化石带、Globotruncanita stuarti 化石带和Globigerin... 札达地处西藏最西部的阿里地区。本文对波林剖面、龙吉剖面和加纳崩剖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动物群,属于Globotruncanita elevata 化石带、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化石带、Globotruncanita stuarti 化石带和Globigerina eugubina 化石带,时代由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早期。通过与岗巴、江孜和吉隆地区的地层对比,认为特提斯 喜马拉雅海区的海退可能是由东向西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晚白垩世 特提斯 古新世 剖面 地层对比 喜马拉雅 化石 动物群 发现
下载PDF
武汉阳逻被子植物化石木群与古砾石层地质时代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道华 徐瑞瑚 +1 位作者 杨家驹 齐国凡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湖北武汉阳逻采集的 500余件化石木标本进行了 20余年的研究。在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的基础上, 已鉴定出化石木 12科 13属 20种, 其中被子植物 9科 9属 15种, 填补了我国新生代被子植物化石木群研究的空白。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制片、... 对湖北武汉阳逻采集的 500余件化石木标本进行了 20余年的研究。在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的基础上, 已鉴定出化石木 12科 13属 20种, 其中被子植物 9科 9属 15种, 填补了我国新生代被子植物化石木群研究的空白。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制片、对比等研究方法, 推断出武汉阳逻被子植物化石木群与古砾石层的地质时代属新生代新近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化石木群 古砾石层 湖北 地质时代 新生代新近纪
下载PDF
壳斗科的地质历史及其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62
11
作者 周浙昆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9-385,共17页
在收集整理现有壳斗科化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壳斗科及其各属的起源时间、地史分布和地史演替过程以及这些化石资料在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白垩纪尚无壳斗科可靠的大化石记录,微化石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亲缘关系以及古新... 在收集整理现有壳斗科化石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壳斗科及其各属的起源时间、地史分布和地史演替过程以及这些化石资料在系统学和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白垩纪尚无壳斗科可靠的大化石记录,微化石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亲缘关系以及古新世壳斗科已经分化出两个类群。从以上这些事实推论壳斗科起源于白垩纪晚期,而壳斗科现代各属出现的时间应不晚于古新世。最早发现的壳斗科化石和现代栗亚科和水青冈亚科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这一事实表明,壳斗科分为两个亚科的观点更接近客观事实。在水青冈亚科中,三棱栎类的化石最早出现;在栎属中,青冈亚属更接近祖先类群;在地史中全缘栎类较具齿栎类出现早,粗齿的落叶栎类出现最晚。三棱栎属、栲属和石栎属的化石在老第三纪出现于北美和欧洲的事实说明,北美、欧洲和东亚在老第三纪时有一个相通的壳斗科植物区系。南美的三棱栎是通过北美进入南美的。中国横断山、欧洲地中海沿岸和北美西北部有一类形态特征相似、亲缘关系相近的硬叶栎类,它们之间有相同的地质演替历史,它们现代分布边界可能就是古地中海的边界。美洲的栎类有两个来源,常绿硬叶栎类是通过古地中海沿岸而经北美欧洲陆桥到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历史 地理分布 壳斗科 系统演化
下载PDF
吉林省延吉盆地早白垩世被子植物化石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君容 张川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吉林省延吉盆地大拉子组的被子植物化石约有10种。它们具有早白垩世较原始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北美早白垩世波托马克群的Ⅰ-Ⅱ带的植物分子相同,并与蒙古早白垩世(Neocomian)植物群有些接近,而与苏联、葡萄牙等地的早白垩世(Albian)... 吉林省延吉盆地大拉子组的被子植物化石约有10种。它们具有早白垩世较原始被子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北美早白垩世波托马克群的Ⅰ-Ⅱ带的植物分子相同,并与蒙古早白垩世(Neocomian)植物群有些接近,而与苏联、葡萄牙等地的早白垩世(Albian)的被子植物差别甚大,故大拉子组的时代可暂归于 Aptian。植物组合特征说明在早白垩世中期,北半球的欧亚和北美植物区系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并从植物组合及沉积特征分析了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早白垩世
下载PDF
分子标记RAPD在被子植物分类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学礼 滕华容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56-560,共5页
RAPD是一项基于PCR技术的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和诸多优点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文中简述了近年来RAPD技术在品种鉴定、种属亲缘关系探讨、传统分类地位的验证、新分类理论依据的提出以及构建遗传图谱... RAPD是一项基于PCR技术的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和诸多优点极大地促进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文中简述了近年来RAPD技术在品种鉴定、种属亲缘关系探讨、传统分类地位的验证、新分类理论依据的提出以及构建遗传图谱等被子植物分类领域的应用和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技术 被子植物分类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栎属的历史植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21-33,共13页
本文根据现有化石资料,讨论了栎属起源的时间和地史分布。白垩纪以前的壳斗科大化石的记录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壳斗科大化石见于古新世。最早的、无疑问的栎属化石产于美国始新世,而且当时的栎属化石已经有了较大分化。被定为栎粉属的栎... 本文根据现有化石资料,讨论了栎属起源的时间和地史分布。白垩纪以前的壳斗科大化石的记录是不可靠的。可靠的壳斗科大化石见于古新世。最早的、无疑问的栎属化石产于美国始新世,而且当时的栎属化石已经有了较大分化。被定为栎粉属的栎属花粉化石在地层中的比例,由古新世的偶有发现逐渐增大,到渐新世达38%以上。据此推测栎属起源的时间不早于白垩纪晚期,亦不晚于始新世,最可能的起源时间是古新世最早期。中国可靠的栎属大化石见于抚顺始新世。青冈亚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和地史分布表明:该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在中新世就已经形成。高山栎类的化石分布格局在中新世就已经形成。高山栎类的化石记录始见于中新世、上新世以后,这类植物成了植被的优势成分。落叶栎类出现的时间明显晚于常绿栎类出现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栎属 第三纪 地史分布
下载PDF
基于AHP的黄土高原乡土地被植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宇泊 杨艳丽 +2 位作者 李永强 方强恩 白小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6-1854,共9页
以充分发掘黄土高原地区乡土地被植物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兰州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体系中指标权重值的排序为生态适应性>园艺学特性... 以充分发掘黄土高原地区乡土地被植物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该体系对兰州野生地被植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体系中指标权重值的排序为生态适应性>园艺学特性>园林观赏性>开发新颖性,生态适应性最为重要,符合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和绿化需求;在兰州市共调查采集到乡土地被植物70种,其中开发利用价值高的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共13种;地被特性较好、可适度开发的有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等共31种;开发利用价值一般的有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等共14种;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等12种植物对生境要求严格,繁殖难度大,不适宜在兰州市作地被应用。该评价体系把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相结合,能准确、快速反映乡土地被植物资源特点,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植物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兰州
下载PDF
硬叶常绿高山栎类化石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浙昆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12期954-961,共8页
高山栎类植物(Quercus subg Quercus sect.Brachylepides和部分sect.Engleriana)自晚第三纪是横断山化石植物群的优势分子。记录和发表的化石种有17种之多。这些化石种存在着许多分类和命名上的混乱。本文对已经发表的高山栎组和巴东栎... 高山栎类植物(Quercus subg Quercus sect.Brachylepides和部分sect.Engleriana)自晚第三纪是横断山化石植物群的优势分子。记录和发表的化石种有17种之多。这些化石种存在着许多分类和命名上的混乱。本文对已经发表的高山栎组和巴东栎组化石进行了整理和订正,将14种高山栎组植物化石归并为6种,3种巴东栎组化石被归为1种,并报道了一个新化石种,厘定了这些化石种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高山栎 第三纪 植物化石 分类
下载PDF
Momipites的几个先驱种在我国下第三系的发现——兼评Carya的北美起源说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一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00-308,394,共9页
我国早第三纪早期沉积中具孔类花粉相当普遍,除榆科和桦科花粉占有显著位置外,胡桃科的具三孔花粉也很常见,这类花粉的鉴定和对它在孢粉地层学上的意义尚未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我国古新统和下始新统发现的一些与胡桃科Enge... 我国早第三纪早期沉积中具孔类花粉相当普遍,除榆科和桦科花粉占有显著位置外,胡桃科的具三孔花粉也很常见,这类花粉的鉴定和对它在孢粉地层学上的意义尚未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我国古新统和下始新统发现的一些与胡桃科Engelhardia类花粉相似、可归于Momipites Wodeh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Momipiter 第三系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古新世乌云植物群:榆科叉脉榆(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广平 Albert G.ABLAEV +1 位作者 王宇飞 李承森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根据叶结构特征 ,将黑龙江省古新世乌云植物群中的榆科叶化石确定为叉脉榆 (Ulmusfurcinervis (Borsuk)Ablaev) ,叶化石二级脉达缘且在叶缘区分叉、三级脉及顶、叶缘锯齿两侧边凸出。重新研究了前人鉴定为小叶普拉榆 (Planeracf.microph... 根据叶结构特征 ,将黑龙江省古新世乌云植物群中的榆科叶化石确定为叉脉榆 (Ulmusfurcinervis (Borsuk)Ablaev) ,叶化石二级脉达缘且在叶缘区分叉、三级脉及顶、叶缘锯齿两侧边凸出。重新研究了前人鉴定为小叶普拉榆 (Planeracf.microphyllaauct.nonNewberry)和乌云珍珠梅 (SorbariawuyungensisTaoetXiong)的叶化石并将其归入叉脉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脉榆 榆科 古新世 中国 乌云植物群
下载PDF
迄今世界最早被子植物花序化石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革 D.L.Dilcher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首次报道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花序化石———Xingxueinaheilongjiangensisgen.etsp.nov.。该花序化石产于我国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花序由数十枚小花组成,其花粉具典型的被子... 首次报道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花序化石———Xingxueinaheilongjiangensisgen.etsp.nov.。该花序化石产于我国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花序由数十枚小花组成,其花粉具典型的被子植物特征,无明确的萌发口器。根据其所在层位下伏海相层化石佐证,以及与以色列等地早期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对比等,该花序的地质时代可能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晚期,或Hauterivian晚期至Baremian早期。文中还讨论了此花序及其花粉化石的发现在研究全球被子植物起源及早期演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 花序 早白垩世 化石
下载PDF
迁西乌头,河北毛茛科一新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文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43,共3页
描述了自河北省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迁西乌头。此新种在叶和花的形状方面与乌头像似,但其块根二叉状分枝,茎低矮,之字形弯曲,无毛,叶较小,无毛,花单朵顶生,花梗、萼片外面和心片均无毛,而与乌头相区别。
关键词 毛茛科 乌头属 新种 河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