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阿木岗群、查桑群和鲁谷组放射虫的发现及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72
1
作者 李日俊 吴浩若 +1 位作者 李红生 孙东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0-256,T002,共8页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桑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桑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虫岗群 查叠群 放射虫 生物地层 三叠世
下载PDF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1
2
作者 尹恭正 周修高 +2 位作者 曹泽田 喻羑艺 罗永明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3,共23页
通过初步研究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瓦窑组中的海生爬行动物 3个目 ,2个亚目 ,6个科(其中 2个新科 ) ,9个属 (其中 6个新属 )和 10个种 (其中 9个新种 )。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所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关岭动物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通过初步研究 ,记述了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瓦窑组中的海生爬行动物 3个目 ,2个亚目 ,6个科(其中 2个新科 ) ,9个属 (其中 6个新属 )和 10个种 (其中 9个新种 )。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所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是关岭动物群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总体面貌与古特提斯海的海生爬行动物比较相似 ,但关岭地区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具有三叠纪与侏罗—白垩纪动物群之间的过渡性质 ,在种类的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很高的多样性 ,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关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的发现 ,对研究海生爬行动物的分类、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早期 关岭动物群 海生爬行动物 贵州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晚三叠世Epigondollella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勇 伊海生 王成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8-628,共1页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侏罗系大面积分布,三叠系零星分布,呈断块状产出,地层残缺不全,其中所含双壳、腕足、珊瑚、水螅类的时代跨度大,部分可延入侏罗纪。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由西藏区调队(1986)以肖茶卡...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为高寒缺氧的无人区,侏罗系大面积分布,三叠系零星分布,呈断块状产出,地层残缺不全,其中所含双壳、腕足、珊瑚、水螅类的时代跨度大,部分可延入侏罗纪。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由西藏区调队(1986)以肖茶卡剖面为代表命名为肖茶卡群,后改称为组,该组由下部砂砾岩段、中部碳酸盐岩段和上部砂泥岩段卡句成,时代定为晚三叠世,但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部混积岩型肖茶卡组;随后在盆地的中北部照沙山、菊花山、甜水河等地发现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肖茶卡组,亦缺乏晚三叠世代表分子,本文暂将其称为中北部的碳酸盐型肖茶卡组。 笔者在北部的藏夏河、雪环湖和明镜湖等地发现一条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的浊积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古动物 地层 地质意义 晚三叠世
下载PDF
河南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庆来 杜远生 +1 位作者 张宗恒 曾宪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87-794,共8页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 包括 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 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 (Feng), Cenosphaera sp., Triassocampe...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 包括 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 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 (Feng), Cenosphaera sp., Triassocampe ? sp., Pactarentinia sp., Triassomitra zhangi n. gen. etsp.和Triassomitra litangensis n. gen. et sp..该动物群形成于三叠纪早期半深海环境,这是在桐柏-大别地区首次发现海相三叠纪地层,据此推论,二叠纪至三叠纪早期,古秦岭洋贯通秦岭-大别地区,是沟通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印支运动使秦岭-大别洋盆最终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放射虫 构造演化 动物群 地层
下载PDF
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雍天寿 魏景明 +1 位作者 杨瑞麒 李晓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7-48,共12页
1964年首次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地面上的上克拉玛依组及白碱滩组中发现了大量的鲎虫化石。根据与其共生的鱼化石、昆虫化石及植物化石分别定名为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组合和白碱滩鲎虫化石组合,前者的时代属中三叠世晚期,后者属晚三叠... 1964年首次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地面上的上克拉玛依组及白碱滩组中发现了大量的鲎虫化石。根据与其共生的鱼化石、昆虫化石及植物化石分别定名为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组合和白碱滩鲎虫化石组合,前者的时代属中三叠世晚期,后者属晚三叠世早期。这些鲎虫化石群又相继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被发现,从而为上述地区三叠纪地层的对比与划分提供了新的线索。根据鲎虫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岩相特征判断,鲎虫属淡水一微咸水水生生物,生活在清洁、透明、温暖、安静、有机质丰富的浅水区,可作为浅湖相、充水沼泽相、牛轭湖相、河流三角洲相的指相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克拉玛依组 鲎虫 化石群
下载PDF
四川省若尔盖县巴西—吉求地区晚三叠世遗迹化石及遗迹相 被引量:9
6
作者 杨逢清 王治平 杨恒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四川若尔盖巴西—求吉地区晚三叠世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22个遗迹属、34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4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hycosiphon组合;... 四川若尔盖巴西—求吉地区晚三叠世首次发现了丰富的遗迹化石,经鉴定有22个遗迹属、34个遗迹种。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4个遗迹组合:(1)Helminthopsis—Phycosiphon组合;(2)Dendrotichnium—Neonereites组合;(3)Paleodictyon组合;(4)Taenidium—Cosmorhaphe组合。上述遗迹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her的Zophycos遗迹相和Nereites遗迹相。依据遗迹化石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该区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经历了大陆斜坡中下部—大陆斜坡下部—深海盆地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遗迹相 晚三叠世 若尔盖县 古动物
下载PDF
贵州关岭上三叠统的楯齿龙类化石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淳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4-317,共4页
记述的新铺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 gen. et sp. nov.)代表了齿龙目的一新属。这是齿龙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这类特殊的海生爬行动物在欧洲、北非和中东以外地区的首次记录。标本产自贵州关岭晚三叠世瓦窑组一段... 记述的新铺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 gen. et sp. nov.)代表了齿龙目的一新属。这是齿龙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这类特殊的海生爬行动物在欧洲、北非和中东以外地区的首次记录。标本产自贵州关岭晚三叠世瓦窑组一段的泥晶灰岩中,与鱼龙类、幻龙类及海龙类等多种海生爬行类同时产出。这一化石组合表明,贵州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的性质与西特提斯动物群(wstern-Tethyan fauna)的性质极为相似,这两个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有广泛的动物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晚三叠世 瓦窑组 Dun齿龙类 爬行动物
下载PDF
贵州关岭晚三叠世早期海生爬行动物Neosinasaurus nom.nov. 被引量:4
8
作者 尹恭正 周修高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7-108,共2页
The authors named the genus Sinasaurus Zhou (2000) homonymum junius of Sinosaurus Young (1940), now named nomen substitutum Neosinasaurus Zhou (nom. nov.).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Neosinasaurus and Xinpusaurus is pres... The authors named the genus Sinasaurus Zhou (2000) homonymum junius of Sinosaurus Young (1940), now named nomen substitutum Neosinasaurus Zhou (nom. nov.).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Neosinasaurus and Xinpusaurus is presented as follows:\;Class Reptilia Linnaeus, 1758\;\ Subclass Diapsida Osborn, 1903\;\ \ Order Sauropterygia Owen, 1860\;\ \ \ Suborder Pachypleurosauroidea Huene, 1956\;\ \ \ \ Family Neosinasauridae Zhou, nom. nov. 2000 Sinasauridae Zhou, in Yin, Zhou et al., pp.5~6.\; Type genus Neosinasaurus Zhou, nom. nov.\;Genus Neosinasaurus Zhou, nom. nov. 2000 Sinasaurus Zhou, in Yin, Zhou et al., pp.6.\; Type species Neosinasaurus hoangi (Zhou)\;\ Neosinasaurus hoangi (Zhou) 2000 Sinasaurus hoangi Zhou, in Yin, Zhou et al., pp.6~8, pl. I, figs. 1~5; pl. Ⅱ, figs. 1, 3.\;Suborder Thalattosauria\;\ Family Thalattosauridae Merriam, 1905\;\ \ Genus Xinpusaurus Yin, 2000 2000 Xinpusaurus Yin, in Yin, Zhou et al. pp.12~13.\; Type species Xinpusaurus suni Yin, 2000\;\ \ Xinpusaurus suni Yin, 2000 2000 Xinpusaurus suni Yin, in Yin, Zhou et al. pp.13~15; pl. Ⅶ, figs. 1~3; pl. Ⅷ, figs.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海生爬行动物 新中国龙科 分类 特征
下载PDF
川黔地区长兴阶至三叠系底部的腕足动物化石群落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沈树忠 范炳恒 张小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7-274,共8页
根据川黔地区六条长兴阶至三叠系底部剖面的详细统计资料,建立了该地区的五个以腕足动物占优势的平坦海底底栖群落。各群落与底栖组合的关系分别是:Lingula群落(BA1)-Qinglongiaovalis群落(BA2)-... 根据川黔地区六条长兴阶至三叠系底部剖面的详细统计资料,建立了该地区的五个以腕足动物占优势的平坦海底底栖群落。各群落与底栖组合的关系分别是:Lingula群落(BA1)-Qinglongiaovalis群落(BA2)-Oldhamina群落(BA3)-Peltichia群落(BA3)-Paryphella-Waagenites群落(BA4-BA5)。控制腕足动物群落分布的因素是海水深度、底质、盐度及食物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类 群落 三叠纪 动物化石
下载PDF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逢清 王治平 朱世宏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6期34-41,共8页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首次发现大量遗迹化石。本文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两个遗迹组合,即Megagrapton-Arthrophycus组合及Neonereites-Phycosiphon组合... 四川松潘马拉墩晚三叠世侏倭组首次发现大量遗迹化石。本文根据不同遗迹属在不同层位中的相对丰度建立了两个遗迹组合,即Megagrapton-Arthrophycus组合及Neonereites-Phycosiphon组合,大致相当于Seilacher(1967)[1]的Nereites遗迹相.同时利用遗迹化石及沉积特点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侏倭组的沉积环境为大陆斜坡下部至盆地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晚三叠世 侏倭组 古动物 松潘马拉墩
下载PDF
四川天全、芦山、宝兴地区须家河组双壳类动物群 被引量:1
11
作者 苟宗海 赵兵 石和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31-37,共7页
文章报道四川天全沙坪、芦山双石、宝兴灵关等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动物群,建立了一个以YunnanophorusPermophorus-Weiyuanella为特征分子的组合带,分析了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 文章报道四川天全沙坪、芦山双石、宝兴灵关等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动物群,建立了一个以YunnanophorusPermophorus-Weiyuanella为特征分子的组合带,分析了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5新种(Pachycardiasichuanensis,Yunnanophorusbaoxingensis,Permophorustianquanensis,Waagenopernatumida,Myophoriopislingguanensis)。它的研究对四川盆地西部和西北部须家河组地度的划分和邻区对比以及古地理概况和煤系地层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动物群 组合带 地层 须家河组 上三叠世
下载PDF
江苏句容早三叠世鱼类化石之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钱迈平 朱士鹏 +4 位作者 赵凤鸣 周晓丹 苏若 顾国华 翟中华 《江苏地质》 1997年第2期65-71,共7页
记述了江苏句容下三叠统青龙组下部地层中发现的软骨硬鳞鱼类一新种—江苏裂齿鱼(PerleidusJiangsnensis)和半椎鱼类一新种—句容鳞齿鱼(Lepidotesjurongensis)化石,并讨论了其分类特征。
关键词 地层 早三叠世 鱼类化石 古动物 江苏
下载PDF
彭县小渔洞地区飞仙关组岩石地层和古生物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苟宗海 石和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56-62,共7页
四川彭县小渔洞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常伴随二叠系飞来峰灰岩出现。该文着重介绍了丙寅沟出露较好的飞仙关组地层剖面,分析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的划分、顶底界线讨论等)、动物群面貌(着重介绍Claraiawangi和C.s... 四川彭县小渔洞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常伴随二叠系飞来峰灰岩出现。该文着重介绍了丙寅沟出露较好的飞仙关组地层剖面,分析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的划分、顶底界线讨论等)、动物群面貌(着重介绍Claraiawangi和C.stachei化石带),并与同期地层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岩石地层 古生物 双壳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双壳类动物群 被引量:2
14
作者 苟宗海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2期20-31,共12页
本文通过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化石新资料的研究,划分出了两个双壳类化石组合带,并对其组合特征、地区分布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还描述5个新种。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地层 双壳类动物群 组合特征
下载PDF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的补充说明——答吴浩若
15
作者 杜远生 冯庆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7-128,共2页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的补充说明——答吴浩若杜远生冯庆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补充说明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冯庆来等,1994)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放...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的补充说明——答吴浩若杜远生冯庆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补充说明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冯庆来等,1994)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对放射虫存在各种怀疑(包括怀疑为混样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地区 三叠纪早期 放射虫 古动物 地层
下载PDF
东秦岭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冯庆来 杜远生 张宗恒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62-662,共1页
秦岭造山带横贯我国中部,是世界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地史中的秦岭洋将华北、扬子两板块长期分隔,形成各自独特的古地理面貌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由于记录秦岭洋演化历史的地层遭受后期构造强烈改造,地层变形.变质和残缺现象普遍,关于秦... 秦岭造山带横贯我国中部,是世界著名的大陆造山带之一.地史中的秦岭洋将华北、扬子两板块长期分隔,形成各自独特的古地理面貌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由于记录秦岭洋演化历史的地层遭受后期构造强烈改造,地层变形.变质和残缺现象普遍,关于秦岭造山带发展历史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是国内争论最大的研究区.其中,秦岭洋(海)最后封闭问题就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扬子、华北两板块东部首先碰撞,由东向西碰撞时代变新,秦岭三叠纪洋(海)为西宽东窄的喇叭状,镇安为其尖端盲肠,以东地区普遍隆升为陆地;另一种观点认为,三叠纪早期西秦岭地区为温凉水生物混生区,该动物群部分分子来自北极太平洋生物区,东秦岭应存在一条海槽,沟通西秦岭和北极太平洋区.但由于没有找到古生物学及地层学证据,该观点仅仅是一种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放射虫 动物群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西秦岭三叠纪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王治平 赖旭龙 杨颖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8,共1页
放射虫是具有轴伪足(axopodium)的海生单细胞浮游动物,几乎遍及全球所有海域,在自寒武纪以来各时期的海相地层中均有发观,并出现多个繁盛期。但迄今报道三叠纪放射虫的资料较少。70年代以来,在我国川东奥陶纪黔南、滇西、湘南泥盆系和... 放射虫是具有轴伪足(axopodium)的海生单细胞浮游动物,几乎遍及全球所有海域,在自寒武纪以来各时期的海相地层中均有发观,并出现多个繁盛期。但迄今报道三叠纪放射虫的资料较少。70年代以来,在我国川东奥陶纪黔南、滇西、湘南泥盆系和黔、桂、湘、鄂、皖等地二叠系硅质岩中以及西藏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均已发现放射虫化石。我国三叠系的放射虫也仅见于西藏阿里地区兰成曲群的硅质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放射虫目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
18
作者 吴浩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5-126,共2页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吴浩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最近,杜远生和冯庆来等(1997)根据河南省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认为桐柏乃至大别一线三叠纪早...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吴浩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最近,杜远生和冯庆来等(1997)根据河南省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认为桐柏乃至大别一线三叠纪早期仍有较大规模的古海洋,华北和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地区 三叠纪早期 放射虫 质疑 古动物 地层
下载PDF
贵州关岭动物群产出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物源和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宾 郝维城 孙作玉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对贵州关岭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底部的毛凹剖面系统地采集了10 5个岩石样品,测定了样品中的36种化学元素含量。对它们进行元素富集因子(EF)分析、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元素和氧化物的含量与Al2 O3 的含量比值以及δCe在剖面中垂... 对贵州关岭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底部的毛凹剖面系统地采集了10 5个岩石样品,测定了样品中的36种化学元素含量。对它们进行元素富集因子(EF)分析、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元素和氧化物的含量与Al2 O3 的含量比值以及δCe在剖面中垂向变化的分析,讨论了元素含量变化的制约因素、沉积物的来源、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关岭动物群的埋藏环境。结果表明:研究的5 2~17 7m段剖面地层以陆源碎屑和生物碎屑混合沉积为主,沉积物来源于陆壳,而不是火山和热液的来源,其沉积的氧化还原条件多次反复变化;元素的含量变化主要受陆源物质、氧化还原条件、生物碎屑以及成岩作用控制;从元素地层学角度将所研究的剖面段从下到上划分为4层,层1至层4元素对比值曲线呈现出平缓波动→频繁波动→平缓波动的周期性变化特征;该段的偏还原环境对海百合及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保存和埋藏起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动物群 地球化学特征 指示意义 沉积环境 氧化还原条件 物源 产出 化学元素含量 元素富集因子 R型聚类分析 R型因子分析 含量变化 生物碎屑 Al2O3 沉积物来源 元素地层学 岩石样品 上三叠统 贵州关岭 垂向变化 制约因素
下载PDF
对翼龙的几点新解释
20
作者 钱迈平 厉建华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9年第3期233-240,共8页
在概述翼龙研究状况基础上根据所掌握资料提出:①翼龙发达的胸骨和肩带说明不但能滑翔而且能进行相当强度的动力飞行。②翼龙身覆皮毛显示其具有温血生理特征,其习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鸟类相似,如筑巢、产卵、孵卵及哺雏等。③一些... 在概述翼龙研究状况基础上根据所掌握资料提出:①翼龙发达的胸骨和肩带说明不但能滑翔而且能进行相当强度的动力飞行。②翼龙身覆皮毛显示其具有温血生理特征,其习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鸟类相似,如筑巢、产卵、孵卵及哺雏等。③一些类似水禽的翼龙在足趾间可能长有划水用的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 爬行动物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动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