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滦平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及候选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柳永清 庞其清 +2 位作者 李佩贤 田树刚 牛绍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80,共5页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垩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滨浅湖—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地层界线以介形类大个体滦平介Luanpingella的消失、女星介Cypridea的出现,叶肢介Nestoria、Pseudograpta及Keratestheria等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的始现,扇三角洲平原或前缘亚相或等同亚、微相带的结束为标志。陆相界线层型研究和定义异于海相盆地,陆相环境生物化石的自然缺欠可以通过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亚微相序列高精度地划分、对比予以弥补,并应纳入陆相界线层型的定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平盆地 侏罗-白垩系 生物地层 界线 候选层型 河北 介形类 叶肢介类
下载PDF
中国最早鸟类化石的发现及鸟类的起源 被引量:55
2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30-33,共4页
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生命发展史中若干有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始终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尤其是古生物学家,密切关注及研究的热点。1861年,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晚侏罗世灰岩中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的建立,... 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生命发展史中若干有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始终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尤其是古生物学家,密切关注及研究的热点。1861年,德国巴伐利亚省索伦霍芬晚侏罗世灰岩中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的建立,不仅为鸟类起源于爬行类提供了化石依据,而且一直被作为鸟类的祖先而倍受重视。90年代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化石 鸟类 起源 古动物 侏罗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世延安组双壳类生态组合 被引量:7
3
作者 卢宗盛 黄其胜 焦养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53-361,T002,共10页
依据详细的剖面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世延安组双壳类分为4个生态组合:Ferganoconcha—Sibireconcha组合、Margaritifera组合、Unio组合、Pseudocardinia?组合;通过化石形态功能分析、现双壳类生态对比分析、产出化石的围岩... 依据详细的剖面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世延安组双壳类分为4个生态组合:Ferganoconcha—Sibireconcha组合、Margaritifera组合、Unio组合、Pseudocardinia?组合;通过化石形态功能分析、现双壳类生态对比分析、产出化石的围岩沉积特征分析,认为上述组合生存环境依次分别为:开阔湖环境、前三角洲(或三角洲间湾)环境、分流间湾环境、三角洲平原小型湖或泛滥平原小型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生态组合 生存环境 侏罗世
下载PDF
青海唐古拉地区侏罗纪非海相双壳动物群及其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阴家润 史晓颖 +1 位作者 周志广 李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9-380,T002,共13页
唐古拉山温泉以东约80km的冬曲一带产出丰富的侏罗纪非海相双壳类化石,中侏罗统雀莫错组顶部的紫红色细粒岩屑砂岩产Qiyangia,Yunnanopharus,Unio 3属3种,其中有新种Yunnanopharus substratus.这一动物群与过去在本区发现的中侏罗统“Cu... 唐古拉山温泉以东约80km的冬曲一带产出丰富的侏罗纪非海相双壳类化石,中侏罗统雀莫错组顶部的紫红色细粒岩屑砂岩产Qiyangia,Yunnanopharus,Unio 3属3种,其中有新种Yunnanopharus substratus.这一动物群与过去在本区发现的中侏罗统“Cuneopsis”-Eolamprotula-Protomya动物群面貌明显不同,过去一直认为Yunnanopharus是晚三叠世的属,而Qiyangia则主要产于下侏罗统,根据地层层序及上、下层位产出的海相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时代分析,冬曲剖面的Qiyangia-Yunnanopharus动物群时代无疑为中侏罗世巴通期,扎窝茸组产非海相双壳类“Cuneopsis”,Yunnanopharus,Plicatunio,Nipponaia(Eonipponaia),Cyotrigonioides,Danlengicon-cha,Nakamuranaia等7属9种,其中包括新种Yunnanoconcha(?)ovalis,Danlengiconha tanggu-laensis,Cyotrigonioides(?)ellipticus和Nipponaia(Eonipponaia)?bifurcata,基于下伏海相地层中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的佐证,它们的时代最有可能是在晚侏罗世基末里期至早白垩世期间,据化石围岩的粒度分析以及埋藏学研究表明,这些类三角蚌类主要生活于水体安静、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淤泥质基底,繁盛于近海三角洲平原上的湖沼环境,同时,由于海退初期尚有可能受到海水短暂侵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动物群 古生态环境 侏罗纪
下载PDF
中华鸟龙与孔子鸟类的时代——辽西义县组火山凝灰岩激光^(40)Ar/^(39)Ar年龄测定 被引量:16
5
作者 罗清华 陈丕基 +2 位作者 邹东羽 孙贤鉥 李寄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5-409,共5页
利用NdYAG 激光ArAr 测年法,对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尖山沟地区义县组底部孔子鸟和中华鸟龙湖相层中火山凝灰岩中的黑云母单晶做了50 多次分析, 得出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47 ±1.8) Ma , 用KAr 法... 利用NdYAG 激光ArAr 测年法,对产自辽西北票四合屯尖山沟地区义县组底部孔子鸟和中华鸟龙湖相层中火山凝灰岩中的黑云母单晶做了50 多次分析, 得出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47 ±1.8) Ma , 用KAr 法测得孔子鸟化石外面的火山包裹层的结果为(147.3 ±3 .3)Ma ,两者年龄时代相当吻合,同为晚侏罗世晚期( 晚提唐期) ,比德国始祖鸟层的时代略晚,也与孔子鸟特征和美颌龙类———中华鸟龙指示的地质时代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鸟 晚侏罗世 中华鸟龙 氩40-氩39测年
下载PDF
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的分类位置及演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奎 蔡开基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文章对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认为它应归属于勺齿蜥龙超科(Bothrosauropodoidea)中的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从而对蜥脚类科一级的分类提... 文章对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的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认为它应归属于勺齿蜥龙超科(Bothrosauropodoidea)中的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从而对蜥脚类科一级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文章还对马门溪龙属的演化进行了探讨,提出其祖先应为中侏罗世的峨眉龙属(Omeisau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恐龙 马门溪龙属 分类 演化 晚侏罗世
下载PDF
藏北巴青中侏罗世Liostrea障积礁的发现 被引量:2
7
作者 肖传桃 李艺斌 +4 位作者 胡明毅 龚文平 肖安成 林克湘 张存善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藏北巴青县马如乡布曲组中发现中侏罗世Liostrea障积礁,据造礁生物不同可分为Liostrea障积礁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粘结—障积礁。它们多呈似层状和层状,单个礁体厚4~8m,累计总厚为20~25m。Liostrea是一种单体牡蛎状的双壳... 在藏北巴青县马如乡布曲组中发现中侏罗世Liostrea障积礁,据造礁生物不同可分为Liostrea障积礁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粘结—障积礁。它们多呈似层状和层状,单个礁体厚4~8m,累计总厚为20~25m。Liostrea是一种单体牡蛎状的双壳类动物,分为左右两瓣壳,左壳强烈膨凸,右壳扁平,系以左壳固着生活特化而成,在本区构成了Liostrea群落和Cyanobacteria-Liostrea群落,代表温暖、清洁的正常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STREA 生物礁 侏罗纪 西藏 光蛎 生态学特征
下载PDF
西藏南部下鲁硅岩晚侏罗世罩笼虫(放射虫)新材料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浩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06,共6页
下鲁硅岩为藏南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南侧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系。本文补充描述了该岩系中 4块标本的罩笼虫亚目放射虫化石 1 6属 2 3种 ,包括 8个新种。加上这些标本原已描述过的 1 8属 3 3种 ,共有 3 4属 56种。所有的属... 下鲁硅岩为藏南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蛇绿岩南侧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硅质岩系。本文补充描述了该岩系中 4块标本的罩笼虫亚目放射虫化石 1 6属 2 3种 ,包括 8个新种。加上这些标本原已描述过的 1 8属 3 3种 ,共有 3 4属 56种。所有的属和近一半的种见于北美西部 ,可与那里的晚侏罗世放射虫分带很好地对比 ,它们分别相当于那里牛津期的 2 γ亚带和晚启莫里期—早提索期的 3 β亚带。动物群具特提斯生物地理区特征 ,但与西特提斯的地中海地区同期动物群显然不同 ,可能当时东特提斯与太平洋联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下鲁硅岩 晚侏罗世 放射虫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禄丰老长阱含新的蜥龙动物群地层剖面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子雄 李锡康 《云南地质》 1999年第1期72-82,共11页
详细介绍禄丰县川街乡老长阱村附近侏罗系剖面,并与禄丰盆地侏罗系剖面进行对比。对老长阱上禄丰组(中侏罗统)蜥龙动物群的性质给予确认,改写了自1938年研究禄丰群以来,上禄丰组无蜥龙动物群的历史,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 详细介绍禄丰县川街乡老长阱村附近侏罗系剖面,并与禄丰盆地侏罗系剖面进行对比。对老长阱上禄丰组(中侏罗统)蜥龙动物群的性质给予确认,改写了自1938年研究禄丰群以来,上禄丰组无蜥龙动物群的历史,对研究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统 上禄丰组 蜥龙动物群 云南 地层剖面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鄯善地区中、晚侏罗世介形类 被引量:2
10
作者 符俊辉 袁凤钿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1-529,共9页
报道吐鲁番盆地连木沁剖面七克台组及齐古组的介形类化石3 属10 种,其中2 新种1 未定种:Theriosynoecum ? qiktimensissp .no .,Th.huoyanshanensis sp .nov .,D... 报道吐鲁番盆地连木沁剖面七克台组及齐古组的介形类化石3 属10 种,其中2 新种1 未定种:Theriosynoecum ? qiktimensissp .no .,Th.huoyanshanensis sp .nov .,Darwinula sp .。根据化石组合面貌,自上而下可建立两个组合,即DarwinulaMetacypris 组合和Theriosynoecum ? Darwinula 组合,其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和中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侏罗世 吐鲁番盆地
下载PDF
中国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及其层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奎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3-60,共8页
文章对中国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及其层位、产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划分出5个相关的蜥脚类恐龙动物群:(1)早侏罗世资中龙动物群(ZizhongosaurusFauna);(2)中侏罗世蜀龙-峨眉龙动物群(Shunosau... 文章对中国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及其层位、产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划分出5个相关的蜥脚类恐龙动物群:(1)早侏罗世资中龙动物群(ZizhongosaurusFauna);(2)中侏罗世蜀龙-峨眉龙动物群(Shunosaurus-OmeisaurusFauna);(3)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MamenchisaurusFauna);(4)早白垩世亚洲龙动物群(AsiatosaurusFauna);(5)晚白垩世纳摩盖吐龙动物群(NemegtosaurusFauna)。文章还对中国的蜥脚类恐龙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晰脚类恐龙 层位 地理分布 恐龙化石 早侏罗世
下载PDF
新疆侏罗纪、三叠纪淡水鲎虫化石群 被引量:5
12
作者 雍天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2-318,共7页
对新疆三大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中已发现的鲎虫化石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中上三叠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下侏罗统... 对新疆三大盆地的侏罗系、三叠系中已发现的鲎虫化石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中上三叠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以及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三塘湖盆地、焉耆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下侏罗统中发现的鲎虫化石,均属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群,其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侏罗纪 三叠纪 鲎虫 化石群 地层
下载PDF
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姬书安 薄海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3-606,共4页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里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 本文报道的辽宁西部北票市四合屯地区鹦鹉嘴龙类的皮肤鳞片化石,是迄今鹦鹉嘴龙类皮肤印痕的确切报道。该恐龙皮肤表面覆盖着小的鳞片,这些鳞片里多边形,镶嵌式排列,其形态及大小在不同的部位略有变化。这类小型恐龙最早出现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是其繁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嘴龙类 皮肤印痕 化石 古动物 晚侏罗世
下载PDF
唐古拉山中侏罗统缅甸光牡蛎(Liostrea birmanica REED)壳层的事件沉积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阴家润 史晓颖 +1 位作者 苟金 雷振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54-266,T002,共14页
唐古拉山地区中侏罗统产出丰富的牡蛎类化石,特别是缅甸光牡蛎Liostrea bir—manica Reed分布更为广泛,而且多以介壳层形式产出。在唐古拉山的冬曲,窝布茸曲及青藏公路108道班等地剖面上,栖息于软基底的表生底栖双壳类Liostrea birman... 唐古拉山地区中侏罗统产出丰富的牡蛎类化石,特别是缅甸光牡蛎Liostrea bir—manica Reed分布更为广泛,而且多以介壳层形式产出。在唐古拉山的冬曲,窝布茸曲及青藏公路108道班等地剖面上,栖息于软基底的表生底栖双壳类Liostrea birmanica形成近原地埋葬的介壳层堆积;内生的Ceratomya动物群则多散布于沉积物中,形成原地埋葬的化石群.它们和以丛藻迹Chondrites为主体的遗迹化石群依次重复出现,构成一个和风暴沉积事件相关的底栖动物群替代序列。Liostrea birmanica介壳层是风暴高峰期的侵蚀和再沉积所形成的,风暴期以后水下沉积间断所形成的轻度固化的软基底则迅速地被潜穴生物占领(丛藻迹Chondrites ich—nosp.和根珊瑚迹Rhizocorallium ichnoSp.);而以深挖穴滤食类型为主的Ceralomya组合则是好天气时的原地埋葬。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指示着介于正常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以上的低沉积速率浅水碳酸岩台地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侏罗世 壳层 沉积 唐古拉山
下载PDF
辽宁晚侏罗世里阿斯箭蜓科-新属(昆虫纲,蜻蜓目)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54-258,T001,共6页
本文描述了我国辽宁省北票市上侏罗统义县组中的里阿斯箭蜒科(Liassogomphidae)一新属(Chryjogomphusgen.nov.)。这是里阿斯箭蜒科昆虫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对研究这个类群的起源、演化和地... 本文描述了我国辽宁省北票市上侏罗统义县组中的里阿斯箭蜒科(Liassogomphidae)一新属(Chryjogomphusgen.nov.)。这是里阿斯箭蜒科昆虫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对研究这个类群的起源、演化和地理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蜓科 新种 地层
下载PDF
拉萨地块叶巴组内中侏罗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阴家润 苟金 +1 位作者 裴树文 蒋光武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侏罗世巴柔期,中侏罗早期是新特提斯(NeoTethys)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侏罗世巴柔期,中侏罗早期是新特提斯(NeoTethys)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具有东、西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的典型分子,表明在此期间所谓的“班公湖—怒江海”未构成对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之间动物群互相沟通的地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中侏罗世 双壳类 古生物地理 动物群
下载PDF
四川侏罗纪恐龙化石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奎 谢卫 张玉光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1期66-70,共5页
文章将四川侏罗纪恐龙划为四个相关的恐龙动物群:(1)早侏罗世禄丰龙动物群(LufengosaurusFauna);(2)早侏罗世资中龙动物群(ZizhongosaurusFauna);(3)中侏罗世蜀龙——峨眉龙动物... 文章将四川侏罗纪恐龙划为四个相关的恐龙动物群:(1)早侏罗世禄丰龙动物群(LufengosaurusFauna);(2)早侏罗世资中龙动物群(ZizhongosaurusFauna);(3)中侏罗世蜀龙——峨眉龙动物群(Shunosaurus-OmeisaurusFauna);(4)马门溪龙动物群(MamenchisaurusFauna)。文章还根据动物群特征以及与国外同时代恐龙的对比,将四川盆地侏罗纪红层的时代确实为:(1)珍珠冲组和自流井组应为早侏罗世;(2)新田沟组和下沙溪庙组为中侏罗世;(3)上沙溪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生物地层学 恐龙化石 动物群
下载PDF
记辽宁一新翼龙化石(喙嘴龙亚目) 被引量:25
18
作者 姬书安 季强 《江苏地质》 1998年第4期199-206,共8页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 记述了辽宁北票四合屯炒米甸子组中一新翼龙化石,该翼龙个体极小,两翼展开仅约40cm。化石具有同形齿、长尾、极短的翼掌骨和非常发育的后肢第Ⅴ趾等特征,因而无疑可归入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Rhamphorhynchidae),并代表一新属种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uscurviden-tatusgen.etsp.nov.)。该化石是我国及东亚晚侏罗世喙嘴龙类翼龙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有力地表明包括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在内的辽西四合屯化石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晚侏罗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 喙嘴龙科 树翼龙 辽宁 化石 地层
下载PDF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动物群的固有属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福祥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195-203,T001,共10页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是以Per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是以Per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洲地方性的非海相三分白垩系的下白垩统,可与滇中的高峰寺组-普昌河组、青海南部的雁石坪群上段(扎窝茸组)和藏东的多尼组对比。该组双壳类曾被误认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是因为Sinonaia和Eonippononaia被误定为Go-niomya;Nakamuranaia被误定为Quenstedtia,Tancredia和Anisocardia;Yunnanocon-cha被误定为Pleuromya;Mytilus被误定为Falcimytilus和Lycetia的缘故。该动物群中的最重要的代表Peregrinoconcha,见于滇中、滇西、青南和藏东,曾一度被误认为Vaugonia和Syrotrigonia。这是把景星组双壳类误解为晚侏罗世海生动物群的重要原因。实际上,Peregrinoconcha是类三角蚌类,其内部形态与Wakinoa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动物 双壳类 动物群 三角蚌类 侏罗系 白垩系
下载PDF
西藏札达、噶尔地区侏罗—白垩纪双壳类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2
20
作者 苟宗海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34-40,T002,共8页
文章描述了西藏最西南部札达、噶尔地区双壳类化石2新种和1新亚种,并刊出部分双壳类化石图版。
关键词 西藏 双壳类 化石 侏罗纪 白垩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