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淑霞 冯琦胜 +3 位作者 孟宝平 高金龙 葛静 梁天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56-968,共13页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BP-ANN 精度评价 遥感技术 趋势分析 年际变化
下载PDF
珙桐苗木叶片光合特性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宁宁 胡增辉 沈应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讨珙桐光合作用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珙桐叶片失水脱落,各干... 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讨珙桐光合作用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珙桐叶片失水脱落,各干旱胁迫处理叶面积比对照显著降低23%~98%,但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却无显著变化;干旱处理的珙桐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低于对照(P<0.05);干旱胁迫对珙桐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产量(F0)及最大荧光产量(Fm)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升高(P<0.05).研究发现,土壤水分亏缺对珙桐叶片的光合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严重抑制了其正常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珙桐幼苗对土壤干旱胁迫极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干旱胁迫 光合特性
下载PDF
8种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变化与生理生态指标关系的研究 Ⅰ.与植物木质部水势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安锋 张硕新 赵平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95-1600,共6页
以自然状况下生长良好的耐旱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元宝枫(AcertruncatumBge.)、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白榆(UlmuspumilaL.)、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及中生树种女贞(Li... 以自然状况下生长良好的耐旱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元宝枫(AcertruncatumBge.)、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白榆(UlmuspumilaL.)、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c.exEndl.)及中生树种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柳树(SalixmatsudanaKoidz.f.pendulaSchneid.)为研究对象,用压力室法测定木质部水势,用冲洗法测定木质部栓塞程度,研究不同生长季节木质部栓塞与水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叶树油松、白皮松在各季节水势均较高,水势变化幅度较小,木质部不易发生栓塞,这与其木质部由管胞构成,对木质部栓塞不敏感,在干旱时采用高水势延迟脱水的耐旱策略有关.阔叶树刺槐、元宝枫、沙棘、白榆、女贞和柳树的木质部栓塞现象是其在每天正常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平常事件”,是它们适应干旱的一种方式.它们的木质部栓塞程度与水势表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同一树种在同一季节内水势值越低,木质部栓塞程度越大,但在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的不同季节不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见,植物木质部栓塞对水势的敏感程度(即木质部栓塞脆弱性)主要由树种的木质部结构决定,同时受到树种特性、树木生长发育时期、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也具有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部栓塞 水势 栓塞脆弱性
下载PDF
山西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任敏 谭振宇 +4 位作者 张智袁 高永强 赵祥 任国华 苏宗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366-2377,共12页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 通过对山西省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温性草原类、温性山地草甸类4类主要天然草地的70个大样地进行调查,测定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分析4个海拔梯度,6个纬度梯度和5个经度梯度的生物量变化规律,旨在掌握山西天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充分了解山西草地生态系统及合理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山西省主要类型天然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 200-1 600 m的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 412.86和2 037.87g·m^(-2);而地上活体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则是在<800m的海拔处最高,分别为301.5和105.97g·m^(-2)。随纬度从南向北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南边略高于北边(P>0.05)。随经度从西向东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暖性草丛类草地的地上活体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余3类草地类型(P<0.05)。暖性草丛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草地的凋落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暖性灌草丛类和温性草原类草地(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性灌草丛 暖性草丛 温性草原 温性山地草甸 海拔 经纬度 活体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