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北部陆架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石丰登 程振波 +4 位作者 石学法 吴永华 李小艳 刘东生 鞠小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8-435,共8页
东海北部陆架区D-46C和D-74C柱样底栖有孔虫分析结果表明,D-46C柱样自下而上为压扁卷转虫(Am-moniacompressiuscula)组合,并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压扁卷转虫—花朵虫(A.compressiuscula-Florilusspp.)亚组合、压扁卷转虫—叶状串珠虫(A.comp... 东海北部陆架区D-46C和D-74C柱样底栖有孔虫分析结果表明,D-46C柱样自下而上为压扁卷转虫(Am-moniacompressiuscula)组合,并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压扁卷转虫—花朵虫(A.compressiuscula-Florilusspp.)亚组合、压扁卷转虫—叶状串珠虫(A.compressiuscula-Textularia foliacea)亚组合和压扁卷转虫—强壮箭头虫(A.compressiuscula-Bolivina robusta)亚组合;D-74C柱样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三个组合:叶状串珠虫—压扁卷转虫(Textularia foliacea-Ammonia compressiuscula)组合、大西洋花朵虫—异地希望虫(Florilus atlanticus-Elphidium advenum)组合和大西洋花朵虫—结缘寺卷转虫(Florilus atlanticus-Ammonia ketienziensis)组合。两个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垂向变化明显,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初步认为两个柱样均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其中,D-74C柱样为全新世中期(相当于亚北方期)以来的沉积,在全新世晚期一直受到陆地冲淡水的强烈影响;D-46C柱样为全新世早期(相当于前北方期和北方期)以来的沉积,受到陆地冲淡水流的影响较D-74C柱样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陆架 柱样 古环境 底栖有孔虫组合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浮游生物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金宝 李新正 谭智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对南海西北部海区1959年全年各月所取得的浮游生物小网样品中的放射虫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212种多孔放射虫主要为热带大洋暖水种,其中泡沫虫目(Spumellaria)145种,占总种数的68%,罩笼虫目(Nassel... 对南海西北部海区1959年全年各月所取得的浮游生物小网样品中的放射虫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所鉴定出的212种多孔放射虫主要为热带大洋暖水种,其中泡沫虫目(Spumellaria)145种,占总种数的68%,罩笼虫目(Nassellaria)67种,占总种数的32%;泡沫虫目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均较罩笼虫目占优势.研究海域的主要优势种为海绵球虫(Spongosphaera streptacantha)、钟翼盔虫(Pterocorys campanula)、四房面包虫四房亚种(Om-matartus tetrathalamus tetrathalamus)、三臂星虫(Triastrum aurivillii).该海域放射虫的全年密度分布状况变化很大,1,2月放射虫密度较小,分布范围也较小,3月起数量增多,4,5,6月是全年密度较大的月份,出现许多斑块状密集区,7,8月数量有所减少,其他月份密度也相对较小.放射虫数量变化总的趋势为春末夏初较多,秋季较少,冬季最少.放射虫的丰度和种类多样性在调查海域变化复杂,但基本趋势是从西北和北部向东南部由低逐渐升高;由海南岛周边海域和广东沿海向外海由低逐渐升高;此分布格局主要受海流、温度、盐度、深度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多孔纲 南海西北部 分布
下载PDF
青岛沿海7种异毛类纤毛虫形态学描述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相瑞 马洪钢 +1 位作者 朱明壮 胡晓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0-928,共9页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集于青岛沿海的7种异毛类纤毛虫(绿色爽口虫Climacostomum virens、蓝菌丽克虫Licnophora lyngbycola、盐蚕豆虫Fabrea salina、佛氏环须虫Peritromus faurei、简单瓶囊虫Folliculina simplex、延长类瓶囊虫F... 借助活体观察及银染法等对采集于青岛沿海的7种异毛类纤毛虫(绿色爽口虫Climacostomum virens、蓝菌丽克虫Licnophora lyngbycola、盐蚕豆虫Fabrea salina、佛氏环须虫Peritromus faurei、简单瓶囊虫Folliculina simplex、延长类瓶囊虫Folliculinopsis producta、弯曲突口虫Condylostoma curva)进行了活体形态与纤毛图式水平的分类学研究,其中绿色爽口虫为国内新记录。对迄今缺乏详细研究的简单瓶囊虫与延长类瓶囊虫补充了大量活体形态描述,如皮层颗粒、色素颗粒的分布与颜色变化等,同时运用现代银染技术首次报道了该两种游泳体的纤毛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纤毛虫 形态学 纤毛图式 异毛类
下载PDF
扬子地台中部兰维恩至兰代洛世几丁虫生物地层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孝红 汪啸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5-83,119-120,共9页
本文系统介绍了湖北宜昌普溪河、黔北遵义和四川酉阳丁市兰维恩世至兰代洛世地层中几丁虫的分布发育规律,指出扬子地台中部兰维恩世至兰代洛世的几丁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Cyathochitinajenkinsi,Conochit... 本文系统介绍了湖北宜昌普溪河、黔北遵义和四川酉阳丁市兰维恩世至兰代洛世地层中几丁虫的分布发育规律,指出扬子地台中部兰维恩世至兰代洛世的几丁虫自下而上可划分为Cyathochitinajenkinsi,Conochitinaconulus,Eisenackitinauter和Lagenochitinadeunffi等4个生物带,讨论了各几丁虫生物带的时代意义,此外还对几丁虫化石进行了图示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虫 兰维恩世至兰代洛世 扬子地台
下载PDF
西藏丁青蛇绿岩带中一个晚三叠世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玉净 王建平 裴放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36,共14页
西藏丁青地区晚三叠世 Carnian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 19属 3 5种 (7个未定种 ) ,归于 16科 (亚科 )中。以Capnuchosphaera,Palaeosaturnalis,Perispongidium,Spongostylus,Annulotriassocampe,Poulpus,Xenorum,Veghicyclia,Tetraporobra... 西藏丁青地区晚三叠世 Carnian期放射虫动物群共描述 19属 3 5种 (7个未定种 ) ,归于 16科 (亚科 )中。以Capnuchosphaera,Palaeosaturnalis,Perispongidium,Spongostylus,Annulotriassocampe,Poulpus,Xenorum,Veghicyclia,Tetraporobrachia,Canoptum,Xiphotheca等属为主的这个动物群被命名为 Capnuchosphaera triassica组合带。由于 Capnuchosphaera属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无论在特提斯生物大区还是环太平洋生物大区 ,以这个属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已成为国际间 Carnian期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宁期 西藏 丁青 蛇绿岩带 晚三叠世 放射虫动物群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东部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凤生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79-99,10,共21页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带自下而上分为delta带和pesavis带,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洛赫柯夫期。含奥泽克刺相(ozarkodinanbiofacies)牙形类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指示了一个浅水陆棚海环境,它可以和...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牙形类带自下而上分为delta带和pesavis带,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洛赫柯夫期。含奥泽克刺相(ozarkodinanbiofacies)牙形类的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指示了一个浅水陆棚海环境,它可以和中国及世界其它地区含同时代的牙形类地层对比。用多分子器官的概念扼要描述和详细讨论、比较了出现在该组的8个牙形类器官种或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带 洛赫柯夫阶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 多分子器官 南天山
下载PDF
草履虫的采集分离、培养及保存新方法研究概述 被引量:3
7
作者 齐建红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0-32,共3页
对动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草履虫材料的采集分离、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草履虫进行了保存方法的研究,随时为高等院校及中学生物学实验课常用的实验材料进行及时培养,为教学科研提供帮助.
关键词 草履虫 采集分离 培养保存 新方法
下载PDF
西藏南部堆纳-岗巴地区晚白垩世瓮虫类及相关微体化石的发现
8
作者 章炳高 周志澄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3-428,共16页
文章首次报道了产于西藏南部堆纳─岗巴、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宗山组下部的瓮虫类及其相关微体化石,分别概括地说明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系统分类,在Calpionellidea超科的Calpionel... 文章首次报道了产于西藏南部堆纳─岗巴、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宗山组下部的瓮虫类及其相关微体化石,分别概括地说明了它们的形态特征,讨论了它们的系统分类,在Calpionellidea超科的Calpionellidae科中,建立新属Endothicollaria属。瓮虫类的相关微体化石,是指过去长期来作为分类位置未定的钙球类分子,它们营浮游生活,常与瓮虫类共生的一类微体化石,现已作为钙质沟鞭藻而归于Calciodinellaceae科。依据宗山组下部灰岩的岩性特征、时代及微体化石的产状,作者认为上述微体化石为原生成因,提出瓮虫类化石的时代不仅仅局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它们可以延续至晚白垩世Campanian期的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瓮虫类 相关微体化石 宗山组 堆纳 晚白垩世
下载PDF
东昆仑布喀达坂峰地区发现二叠纪冷温动物群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秉璋 宋泰忠 +2 位作者 王瑾 叶占福 薛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1-414,共4页
东昆仑西段布喀达坂峰地区发现了以单通道(Monodiexodina)为主的冷温动物群,产于东昆中缝合带与东昆南缝合带之间一套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中下二叠统中。
关键词 东昆仑 二叠纪 冷温动物群 单通道Tin 碳酸盐岩 动物化石
下载PDF
藏南萨迦县赛区“混杂岩”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国彪 万晓樵 +2 位作者 刘文灿 梁定益 周志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9-955,共7页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aff.barbui-Dictyomitraturris组合;②Acanthocircusdicrancanthos-Thanarlapulchra组合;③Thanarlaveneta-Pseudodictyomitra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megnifica-Dictyomitra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萨迦县赛区 混杂岩 晚白垩世 放射虫 宗卓组 修康群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第四纪晚期以来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林防 王建中 +2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康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9-884,共6页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组合代表了海进序列,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第Ⅱ组合为海退序列,沉积环境为潮间带—潮下带。第Ⅲ、第Ⅳ组合分别是晚更新世2次海侵的产物。第Ⅲ组合为晚更新世末期海侵的产物,海侵规模较大,沉积环境为滨海潮坪—潮间带;第Ⅳ组合海侵规模较小,陆相因素增大,沉积环境为河口—滨岸带或者为海陆交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介形类 有孔虫 化石组合 沉积环境 第四纪
下载PDF
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兰兰 陈木宏 +1 位作者 陆钧 郑范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64,共10页
通过对2002年5月采自南海南部11个站位的28个浮游分层拖网样品的定量研究,初步分析了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共鉴定出116属221种多孔放射虫,其中泡沫虫目123种,占总种数的55.7%;罩笼虫目98种,占总种数的44.3%... 通过对2002年5月采自南海南部11个站位的28个浮游分层拖网样品的定量研究,初步分析了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共鉴定出116属221种多孔放射虫,其中泡沫虫目123种,占总种数的55.7%;罩笼虫目98种,占总种数的44.3%。罩笼虫目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罩笼虫目与泡沫虫目个体数量之比平均达1.73。多孔放射虫的属种组成呈现明显的热带暖水动物群的组合面貌,优势种相当突出,其组成与南海中北部海区及其它低纬度大洋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南海南部海区独特的多孔放射虫属种组成特征。多孔放射虫丰度在不同水层中因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平面分布趋势,惟一相似之处是高值多出现于西南或东北部海区;在垂直方向上基本呈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分布趋势,丰度和属种数最高值均出现于0—50m水层,在50m以深丰度和属种数均明显减少。各站位间简单分异度S变化幅度较大,在75—140种之间;而复合分异度H(s)变化幅度较小,在3.5—4.0之间。总体来说分异度值均比较高,表明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种类多样性程度比较高,种群比较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 分布特征 放射虫 多孔 水体 上层 2002年5月 个体数量 北部海区 变化幅度 复合分异度 种类多样性 定量研究 初步分析 组成特征 南部海区 平面分布 环境因素 垂直方向 种数 动物群 优势种 低纬度 丰度 站位 泡沫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上新世晚期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同位素和有孔虫证据 被引量:21
13
作者 翦知湣 汪品先 +2 位作者 赵泉鸿 成鑫荣 王吉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1-469,共9页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 48站进行稳定同位素和有孔虫分析 ,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 ,追溯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变。发现约 3 1~ 2 2MaB .P .之间 ,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3C值显著降低 ,而Neogloboquadrinadutert...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 48站进行稳定同位素和有孔虫分析 ,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 ,追溯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变。发现约 3 1~ 2 2MaB .P .之间 ,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3C值显著降低 ,而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大 ,指示冬季风急剧增强 ,并伴随表层海水温度的降低和古生产力的增高。此后 ,冬季风还有几次明显的增强 ,特别是在约 1 7MaB .P .,1 .3MaB .P .,0 .9MaB .P .,0 .6MaB .P .和0 2MaB .P .。频谱分析揭示冬季风主要受冰盖体积大小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上新世晚期 同位素 有孔虫 南海 频谱分析 太阳辐射量 海水温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艾克提克群中放射虫化石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曰俊 王招明 +3 位作者 买光荣 吴浩若 黄智斌 谭泽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96-500,共5页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提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sp.,Profusulinellasp.和Fusulinella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 中国南天山西端的艾克提克群是卷入南天山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元,其与相邻地层单元均以断层接触。以往根据在其灰岩和砂质灰岩中发现的Pseudostaffellasp.,Profusulinellasp.和Fusulinellasp.将其归属于上石炭统。我们的放射虫化石发现于托什罕河上游的哈拉道克剖面,主要包括Albaillella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sp.aff.A.paradoxaDeflandre,Albaillellasp.cf.A.deflandreiGourmelon,Albaillellasp.,AlbaillellaexcelsaIshiga,KitoandImoto(?),Beloweavariabilis(OrmistonetLane),Callellacf.C.parvispinosaWon,Entactiniacf.E.tortispinaOrmistonetLane,Entactiniaaff.E.tortispinaOrmistonetLane,En-tactiniavariospinaWon,Entactiniasp.,Eostylodictyarota(Won),Latentifistulaimpella(OrmistoneetLane)(?),La-tentifistulaturgidaOmistonetLane,Latentifistulidaegen.et.sp.indet.和Polyentactiniacf.araneaGourmelon。其中,AlbaillellaexcelsaIshiga,KitoandImoto(?)的时代为晚二叠世(存疑),其余可以划分出早石炭世早期和晚期两个放射虫化石组合:前者以AlbaillellaundulataDeflandre,AlbaillellaparadoxaDeflandre和Albaillellasp.c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放射虫化石 艾克拉克群 放射虫 晚二叠世 早石炭世 中石炭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中早二叠世放射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迎堂 李建星 +5 位作者 伊海生 贾全香 赵仁夫 孙南一 张汉文 周庆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90,共6页
报道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Latentifistula cruxNazarov et Ormiston,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scalprataHoldsworth et Jones,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 报道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玉树隆宝蛇绿混杂岩硅质岩岩块中的放射虫化石。该放射虫组合包括Latentifistula cruxNazarov et Ormiston,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scalprataHoldsworth et Jones,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cataIshiga,Pseudoalbaillellasakmarensis(Kozur)等。该放射虫组合属于Pseudoalbaillella scalprata rhombothoracata带,该带可以进行全球对比,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与可可西里、滇西等地的古特提斯放射虫组合一致,它指示了玉树早二叠世存在深水沉积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放射虫 深水盆地 蛇绿混杂岩 青藏高原东部 玉树隆宝
下载PDF
YSDP102钻孔有孔虫动物群与南黄海东南部古水文重建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铁刚 李绍全 +2 位作者 苍树溪 刘健 Jeong Hae Chang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8-595,共8页
所研究的YSDP1 0 2钻孔岩心 (33°49.496′N ,1 2 5°45.0 0 9′E)是由韩国能源研究所和中国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于 1 995年 8月联合取自南黄海东南部水深 62m的巨厚泥质沉积区内 ,岩心长 60 65m。通过对岩心沉积物中浮... 所研究的YSDP1 0 2钻孔岩心 (33°49.496′N ,1 2 5°45.0 0 9′E)是由韩国能源研究所和中国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于 1 995年 8月联合取自南黄海东南部水深 62m的巨厚泥质沉积区内 ,岩心长 60 65m。通过对岩心沉积物中浮游和底栖有孔虫动物群的分析 ,结合相应的AMS1 4 C测年数据 ,对黄海暖流及与其相伴生的南黄海东南部冷水体的形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黄海暖流及与其相伴生的南黄海东南部冷水体形成于距今约640 0日历年前。形成伊始 ,冷水体处于明显的强势状态 ,而暖流的强度却相对较弱 ,这一过程约持续了 2 2 0 0年左右 ,是南黄海东南部巨厚泥质沉积区的主要堆积期。直到距今 42 0 0日历年前后 ,黄海暖流的影响强度开始加强 ,冷水体相对减弱 ,直至达到现代的水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古水文 南黄海东南部 浮游有孔虫
下载PDF
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的浮游有孔虫与古海洋学事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保华 赵泉鸿 +2 位作者 王永吉 翦知 陈荣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0-98,共9页
冲绳海槽南部92-255和92-170两柱状样岩心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及其组合的变化、游浮与底栖有孔虫壳体18O测定和AMS14C测年资料,提供了末次冰期以来重要的古海洋学记录。浮游有孔虫的转换函数计算表明,海槽区末... 冲绳海槽南部92-255和92-170两柱状样岩心的浮游有孔虫定量分析及其组合的变化、游浮与底栖有孔虫壳体18O测定和AMS14C测年资料,提供了末次冰期以来重要的古海洋学记录。浮游有孔虫的转换函数计算表明,海槽区末次冰期表层水温下降值及末次冰期的季节温差均比西太平洋开放海区相应纬度大,反映了边缘海对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气候变化的放大效应,冰期-冰后期的对比还体现在由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所反映的水团和水体垂直结构的变化上;末次冰消期古温度变化及浮游有孔虫18O变化记录了一次短暂的气候回返(10170~9170aBP);详细的地层分析还揭示了中全新世的一次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含量低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冲绳海槽 古海洋学事件 古动物
下载PDF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建 黄宝琦 +1 位作者 陈荣华 张富元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3,共8页
为了探讨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分布的规律,选取184个表层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孔虫的垂向分布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2 300-2 500m水深以下,浮游有孔虫丰度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BF/(BF+PF)以及底栖有... 为了探讨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分布的规律,选取184个表层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有孔虫的垂向分布与碳酸盐的溶解作用密切相关?在2 300-2 500m水深以下,浮游有孔虫丰度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BF/(BF+PF)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则迅速增加;这三者随水深的变化在3 400-3 500m处有一明显的转变,被认为是南海东北部CCD面(碳酸盐补偿深度)所在的位置,且该研究区内碳酸盐补偿深度南部较北部深100m?浮游有孔虫水平分布除了受表层海水温度的控制外,黑潮南海分支以及吕宋岛北端上升流区带来的富营养水体的存在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碳酸盐补偿深度 上升流 表层沉积 南海 溶解作用
下载PDF
南海中部沉积物捕集器中浮游有孔虫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成鑫荣 陈荣华 +2 位作者 翦知■ 黄宝琦 王吉良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78,共6页
通过对南海中部沉积物捕集器中浮游有孔虫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它们与海洋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G.ruber的δ18O值和δ13C值都比G.sacculifer的轻;两者的δ18O差值(Δδ18O)平均为0.520‰,δ13C差值(Δδ13C)平均为0... 通过对南海中部沉积物捕集器中浮游有孔虫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它们与海洋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G.ruber的δ18O值和δ13C值都比G.sacculifer的轻;两者的δ18O差值(Δδ18O)平均为0.520‰,δ13C差值(Δδ13C)平均为0.544‰,证明G.ruber的生活水深(约30m)比G.sacculifer的(约50m)浅。G.ruber与G.sacculifer之间的Δδ18O呈现夏季大、冬季小的特点,可能与海水的垂向温度梯度在夏季较大有关。G.ruber幼体的δ13C比成年个体的轻,幼体的δ18O比成年个体的重,揭示了该种在繁殖期前,随着个体发育,生活的水层深度逐渐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浮游有孔虫 沉积物捕集器 南海 氧同位素 夏季
下载PDF
滇西北中甸地区哈工组放射虫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2
20
作者 冯庆来 张世涛 +4 位作者 葛孟春 严城民 余华 段国玺 包俊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0-78,T003,T004,共11页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 ,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 ,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 ,形成晚... 位于甘孜—理塘构造带和金沙江构造带之间的德格—中甸微板块 ,可分为乡城晚三叠世岛弧带、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带和中咱地块等次级构造单位。滇西北中甸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包含大量沉积混杂岩块 ,与乡城、得荣泥砾混杂岩相连 ,形成晚三叠世沉积混杂岩带。哈工组沉积序列和沉积混杂岩沉积特征研究表明 ,中甸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为义敦晚三叠世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 ,由盆地边缘垮塌沉积形成 ,混杂岩块物源为近源下伏地层。沉积混杂岩块主要为晚古生代灰岩 ,但也有含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的层状硅质岩 ,说明德格—中甸微板块晚古生代不是统一的碳酸盐台地 ,而是碳酸盐台地与深水断陷盆地并存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另外 ,哈工组三段还发现侏罗纪放射虫化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混杂岩 放射虫 构造古地理 云南 晚三叠世 侏罗纪 德格-中句微板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