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叶县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和腹足类化石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冯伟民 钱逸 戎治权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9,121-126,共19页
本文描述和讨论了河南叶县杨寺在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13种,腹足类2种,未定类1种。其中包括2新属6新种:Repenoconusxinjiensisgen,etsp.nov,Scenellapycnasp.nov,Se... 本文描述和讨论了河南叶县杨寺在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13种,腹足类2种,未定类1种。其中包括2新属6新种:Repenoconusxinjiensisgen,etsp.nov,Scenellapycnasp.nov,Securiconusvulgarissp.nov,Obtusoconusgrossicostussp.nov.Igorellinaproboscissp.nov,Galeiscustheloidesgen.etsp.nov.辛集组单板类、腹足类动物群与梅树村期的动物群截然不同,而与安徽雨台山组的动物群面貌相同,其时代为早寒武世中期。辛集组单板类、腹足类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及西南侧一带,在国外与澳大利亚下寒武统中上部的单板类、腹足类最为密切。Stenothecadrepanoida-Auriculaspiraadunca组合可以作为下寒武统中部洲际地层对比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板类 腹足类 辛集组 早寒武世
下载PDF
南京附近下蜀黄土内腹足类化石的氨基酸外消旋年代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金权 李立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90-498,共9页
一、引言自Bada, Wehmiller和Hare等首先使用氨基酸外消旋反应测定贝壳化石年龄以来,随着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的改进,这一方法得到了较快发展和应用,为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还有可能为较老地层的划分对比及生态环... 一、引言自Bada, Wehmiller和Hare等首先使用氨基酸外消旋反应测定贝壳化石年龄以来,随着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的改进,这一方法得到了较快发展和应用,为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还有可能为较老地层的划分对比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证据。因此,氨基酸外消旋年龄测试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自1979年Bada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讲授“贝壳化石的氨基酸外消旋年龄测定”以后,刘德明等(1987)较成功地进行了福建沿海全新世贝壳沉积物的氨基酸外消旋年代测定。本文报道的是南京附近三山矶下蜀黄土内腹足类化石的氨基酸外消旋年代测定,以及氨基酸组份含量与其生态环境的关系。承唐天福教授审阅文稿并提出宝贵建议,臧晓泉绘制图表,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化石年代测定 氨基酸外消旋
下载PDF
晚二叠世非海相腹足类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4
3
作者 余汶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4-62,共9页
一、前言198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古生物研究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地区考察时,笔者之一(朱祥根)曾在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采到一批腹足类化石。1983年和1985年又进行了化石的补充采集和详细的地层工作,采... 一、前言198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新疆地层古生物研究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吉木萨尔地区考察时,笔者之一(朱祥根)曾在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采到一批腹足类化石。1983年和1985年又进行了化石的补充采集和详细的地层工作,采获丰富的腹足类化石,计得2属、3种(包括1新属、2新种),它们是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gen. et sp. nov., Xinjiangospira cf. gondwanica (Cox), Bernicia? jimsarensis 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非海相 晚二叠纪
下载PDF
河南方城下寒武统辛集组的两种腹足类化石 被引量:8
4
作者 余汶 戎治权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9-345,371,共7页
本文对采自河南方城杨楼剖面下寒武统辛集组的腹足类化石进行了研究,由于发现了一些在分类上较为重要的构造和壳饰特征,故而对以往的描述作了补充和修正。
关键词 腹足类 下寒武统 化石 河南
下载PDF
新疆巴楚和柯坪地区奥陶纪—泥盆纪腹足类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汶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88-494,535-536,共7页
描述腹足类化石12属12种,其中2新种,它们分别产于新疆巴楚和柯坪地区的奥陶纪—泥盆纪地层。
关键词 腹足类 奥陶纪-泥盆纪 巴楚 柯坪
下载PDF
新疆北部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5-105,143-146,共21页
记述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10属15种,其中6新种、1未定种。根据这些腹足类的地层分布特点将它们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Viviparussangongheensis组合,时代为早侏... 记述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侏罗、白垩纪非海相腹足类10属15种,其中6新种、1未定种。根据这些腹足类的地层分布特点将它们划分为3个组合,自下而上为1)Viviparussangongheensis组合,时代为早侏罗世;2)Viviparusqiketaiensis-Amplovalvatasuturalis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3)Cincinnaturgensi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对这些腹足类生活习性的分析,这两个盆地在早侏罗世气候温暖湿润,草木繁茂,大部分地区为平静、滞流的湖泊、沼泽;中侏罗世盆地相对下陷,水域扩大加深;中侏罗世末期至晚侏罗世早期,盆地抬升,水域范围明显缩小;至早白垩世,盆地又扩大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纲 白垩纪 新疆 侏罗纪
下载PDF
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非海相腹足类化石及时代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乃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51-765,831-832,共15页
一、概述华南地区始新世陆相地层发育,腹足类化石极其丰富,搞清其分布、性质、组合特点及古生态对了解整个华南地区中、新生代区域地质发展、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的演替以及寻找沉积矿产等都有很大意义。笔者对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进行了... 一、概述华南地区始新世陆相地层发育,腹足类化石极其丰富,搞清其分布、性质、组合特点及古生态对了解整个华南地区中、新生代区域地质发展、构造运动、沉积环境的演替以及寻找沉积矿产等都有很大意义。笔者对江西清江盆地临江组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岩石学的工作。初步描述了腹足类化石24属、29种,其中包括1新属、7新种。按照腹足类化石产出层位和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1个腹足类组合和3个亚组合,根据腹足类动物群的性质和组合特点,进行了一些生物地层的对比工作。综合介形类、轮藻、孢粉、鱼、植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化石 临江组 清江盆地 时代
下载PDF
腹足类个体发育中壳质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伟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35-645,674-676,共11页
腹足类个体发育中壳质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壳质层的微观变化,包括原有壳质层的增厚、增生与上覆超微结构相同的壳质层、增生新的超微结构层、壳质层的相互消长与显微结构的演变。壳质层的微观变化决定了壳饰形成的4种类型:增厚型、刺顶... 腹足类个体发育中壳质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壳质层的微观变化,包括原有壳质层的增厚、增生与上覆超微结构相同的壳质层、增生新的超微结构层、壳质层的相互消长与显微结构的演变。壳质层的微观变化决定了壳饰形成的4种类型:增厚型、刺顶型、刺穿型、叠覆型。叠覆的交错片体具加强贝壳抗破裂功能;交错片体排列方式的变化或新的显微结构层的出现均具分类意义。交错针状结构源于纤柱结构,纤柱结构又由简单柱状结构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质层 显微结构 腹足纲 发育
下载PDF
广西荔浦早泥盆世腹足类
9
作者 余汶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43-646,681,共4页
腹足类化石采自广西荔浦栗木早泥盆世四排组,共3属4种:Oriostoma?lipuense sp. nov., Naticopsis sp., Murchisonia angulata Philips, Murehisonia bachelieri Rouault其中Murchisonia属的两种是西欧早泥盆世常见的分子。Oriostoma?lip... 腹足类化石采自广西荔浦栗木早泥盆世四排组,共3属4种:Oriostoma?lipuense sp. nov., Naticopsis sp., Murchisonia angulata Philips, Murehisonia bachelieri Rouault其中Murchisonia属的两种是西欧早泥盆世常见的分子。Oriostoma?lipuense是1个归属有疑问的新种。与腹足类共生的有早泥盆世的腕足类、轮藻和介形类等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早泥盆世 四排组 广西
下载PDF
Brachyspira asperella Yu et Zhang的个体发育
10
作者 吴乃琴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46-349,397-398,共4页
对Brachyspira asperella Yu et Zhang的40个个体的测量统计表明,此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区分出3个生长阶段:幼年期壳体生长速度缓慢,壳形卵圆形,胎壳乳突状,壳口圆形;成年期生长迅速,壳高显著大于壳宽的增长率,壳形卵圆形-长卵圆形,... 对Brachyspira asperella Yu et Zhang的40个个体的测量统计表明,此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区分出3个生长阶段:幼年期壳体生长速度缓慢,壳形卵圆形,胎壳乳突状,壳口圆形;成年期生长迅速,壳高显著大于壳宽的增长率,壳形卵圆形-长卵圆形,壳口卵圆形;老年期生长速度缓慢,壳形长卵圆形,壳饰强烈。这3个生长期代表了此种的个体发育过程。研究化石腹足类种的个体发育过程不仅能了解这一类群的系统发生史、生物演化过程及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能提高物种研究程度,避免分类上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发育 腹足类 BRACHYSPIRA
下载PDF
重庆北碚老龙洞二叠-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全脐螺侏儒化:环境突变中的机会群落?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红霞 吴亚生 +1 位作者 刁建波 陈建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 本文首次报道重庆北碚老龙洞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全脐螺科的微型腹足类动物群。全脐螺科个体微小,多为盘形、圆锥形,具明显的脐,方解石质的壳壁。区分出研究层内的两类全脐螺,一类是碗形,脐宽而大,脐部深凹;壳壁厚度变化很大,螺环可能上有棱、角或瘤等装饰。另一类是胎壳呈平旋状,呈开放式旋绕;壳壁厚度均匀,未见装饰特征显示。全脐螺类为优势分子的群落在二叠纪末大绝灭事件后盛极一时,如此异常现象可能与浅海区在缺氧之后暂时改善为有氧环境有关,此后随着早三叠世腹足类的全面复苏,它们只能退居为极次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脐螺 侏儒化 灾变环境 二叠-三叠系界线 重庆北碚
下载PDF
西藏札达盆地腹足类组合及生物地层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建恩 余佳 +5 位作者 贺承广 孟庆伟 朱大岗 孟宪刚 邵兆刚 杨朝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66,共14页
在西藏札达盆地古格组第四岩性段发现大量腹足类化石:Adelinella regularis Yü(规则小隐螺)、Velutinopsis spiralis Yü(旋纹似天鹅绒螺)、Radix zandaensis sp.nov.(札达萝卜螺)、Hip peutis cf.minor(Ping)(微小圆扁卷螺),... 在西藏札达盆地古格组第四岩性段发现大量腹足类化石:Adelinella regularis Yü(规则小隐螺)、Velutinopsis spiralis Yü(旋纹似天鹅绒螺)、Radix zandaensis sp.nov.(札达萝卜螺)、Hip peutis cf.minor(Ping)(微小圆扁卷螺),称为小隐螺-似天鹅绒螺组合。根据这些腹足类化石在西藏西南部的分布特征,认为它们是分布于北喜马拉雅山间断陷盆地的一个腹足类组合,介于西藏犀类化石与杜氏珠蚌-河北珠蚌层之间,时代处于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之间。对比现生种属研究认为,札达盆地腹足类应生活于近岸的浅湖环境。孢粉分析认为化石层形成时为温暖潮湿的森林-草原环境,化石层下部的三趾马生活在温暖而显干旱的灌丛草原环境,可知札达盆地由托林组至古格组,古气候经历了由温暖干旱向温暖潮湿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札达盆地 腹足类组合 古格组 上新世-早更新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古生代红层腹足类化石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师本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6-156,共11页
简述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巴楚地区的早古生代红色岩系,描述晚奥陶世-早志留亚纪腹足类化石14属14种,其中2新种。
关键词 腹足类 晚奥陶世-早志留亚纪 柯坪 巴楚
下载PDF
腹足类在赣东北沿沟剖面P\T界线层中的发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相水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363-368,共6页
该文报道了腹足类15属(包括1新属)、介形类11属14种4未定种以及玻屑、微球粒等在江西乐平地区二叠三叠系(简称“P\T”,下同)界线层中的发现.介形类Langdaiasuboblonga和腹足类1新属与Hindeodusparvus同层,同样是三叠系底界和早三叠世早... 该文报道了腹足类15属(包括1新属)、介形类11属14种4未定种以及玻屑、微球粒等在江西乐平地区二叠三叠系(简称“P\T”,下同)界线层中的发现.介形类Langdaiasuboblonga和腹足类1新属与Hindeodusparvus同层,同样是三叠系底界和早三叠世早期的标志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介形类 P/T界线层 沿沟剖面 江西 三叠系
下载PDF
中沙、西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双壳类的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伟民 蓝綉 王金权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1-10,共10页
中沙、西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双壳类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种类和广温性种类组成,并以典型的热带珊瑚礁型种类为主,见有腹足类176种,双壳类48种。可划分出3个沉积组合类型。温度、水深、底质、海底地貌是控制本区腹足类... 中沙、西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中微型腹足类、双壳类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种类和广温性种类组成,并以典型的热带珊瑚礁型种类为主,见有腹足类176种,双壳类48种。可划分出3个沉积组合类型。温度、水深、底质、海底地貌是控制本区腹足类、双壳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腹足类、双壳类遗壳埋藏群由原地埋藏类型和异地埋藏类型组成。在珊瑚礁深水处这两种类型呈明显混合分布。在水深22,90,115m处属原地埋藏的潮间带或浅水类型含量丰富,优势属种明显,这表明自晚更新世末次冰期以来,南海海平面上升过程出现3次间歇性停顿。随水深增大,异地埋藏类型增多,反映了群岛区陡峻的地势与海流在礁壁处形成的垂直分流对生物埋藏群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双壳类 沉积分布 古动物 表层沉积物
下载PDF
钉螺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鹏华 黄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7-1289,共3页
以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钉螺为对象,研究不同方法对其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DS法和CTAB法可以快速、简便地从新鲜钉螺和钉螺的乙醇固定标本中提取总DNA。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CO1基因片段。提取DN... 以日本血吸虫的惟一中间宿主钉螺为对象,研究不同方法对其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DS法和CTAB法可以快速、简便地从新鲜钉螺和钉螺的乙醇固定标本中提取总DNA。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CO1基因片段。提取DNA前钉螺标本用TE和PBS做预处理,提高了产品DNA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DNA提取 乙醇固定
下载PDF
西沙群岛软体动物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华璋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121,共1页
首次系统报道西沙群岛微型软体动物,研究材料系采自琛航岛XC1井和永兴岛西永一井的岩芯中,其中腹足类隶属于25科41属53种;双壳类分属于9科13属13种。
关键词 微型腹足类 微型双壳类 西沙群岛 软体动物
下载PDF
南雄盆地晚白垩世腹足类口盖化石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德敏 胡济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06-412,439-440,共7页
本文记述的材料系作者和我队陆相盆地研究组储澄、黄宗和等于1982-1983年在广东南雄盆地实测坪岭一古城剖面(以下简称坪岭剖面)黄坑组和白垩-第三系界线时采集的。共生的主要化石有恐龙蛋、轮藻和介形类。文中描述的腹足类口盖化石有3属... 本文记述的材料系作者和我队陆相盆地研究组储澄、黄宗和等于1982-1983年在广东南雄盆地实测坪岭一古城剖面(以下简称坪岭剖面)黄坑组和白垩-第三系界线时采集的。共生的主要化石有恐龙蛋、轮藻和介形类。文中描述的腹足类口盖化石有3属3新种,它们为确定上白垩统的地质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提供了新依据,同时也为腹足类口盖化石的分布积累了素材。对文中图版摄影者吴为敏、李松柏和标本的辛勤采集者储澄等,在此深表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口盖化石 白垩纪 南雄盆地
下载PDF
苏皖地区早志留世坟头组腹足类 被引量:6
19
作者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8-244,共7页
记述苏皖地区坟头组腹足类11属12种,其中Umbonelinacf.globulosaYu,RaphistominarhombistomaYu,Trochonema(Trochonema)cf.fragileUlri... 记述苏皖地区坟头组腹足类11属12种,其中Umbonelinacf.globulosaYu,RaphistominarhombistomaYu,Trochonema(Trochonema)cf.fragileUlrichetScofield常见于西南地区早志留世秀山组、上翁项群及石牛栏组。坟头组上段所产的三叶虫Coronocephalus,Kailia;头足类Sichuanoceras;腕足类Salopina;双壳类Orthonotaperlata;几丁虫Angochitinalongicolis等,亦多为上扬子区秀山组上段常见的分子。认为坟头组的上段与秀山组上段可对比,时代应为早志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志留世 坟头组 腹足类
下载PDF
贵州威宁石炭纪的腹足类及古生态 被引量:3
20
作者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20-634,671-673,共15页
描述贵州西部晚石炭世威宁组的腹足类7属9种(其中2新种),早石炭世草海组鸭子塘段的腹足类6属6种(其中1新种)。参照黄渤海海域内现生腹足类的生态习性,初步推断鸭子塘段为早石炭世浅海陆棚沉积。
关键词 贵州 石炭纪 古生态 腹足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