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2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研究
1
作者 宗玉丽 李思林 +3 位作者 于淼 李赞 冯健 郭玲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为控制氮磷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通过盆栽辣椒试验,设置空白对照(T1)、单层深埋(T2)、双层深埋(T3)、单层深埋+土壤混合(T4)、土壤混合(T5)五种处理,构建秸秆隔离层,在不同时间点... 为控制氮磷面源污染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秸秆粉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阻控效应。通过盆栽辣椒试验,设置空白对照(T1)、单层深埋(T2)、双层深埋(T3)、单层深埋+土壤混合(T4)、土壤混合(T5)五种处理,构建秸秆隔离层,在不同时间点取淋溶水,测试淋溶水中氮磷含量,明确不同秸秆构建隔离层方式对土壤氮磷淋溶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T4明显比其他处理和对照表现出阻截氮磷淋溶效应的优势,全氮、总磷、有效磷、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累积淋溶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50.6%、42.64%、25.8%、11.4%、65.6%、46.9%,同时增加辣椒生物量10.54%。四种处理均表现出阻截氮磷淋溶效应的趋势,但程度各有不同,具体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隔离层 淋溶 土壤养分 阻控效应
下载PDF
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结构比较研究
2
作者 郭战胜 陈雯静 +2 位作者 常丽荣 梁振林 施坤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52,共10页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S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ST)、铜藻(Sargassum horneri,SH)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SP)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大型马尾藻属海藻,研究以靖子湾潮间带4种马尾藻为研究对象,自然海水(W)作为对照,利用... 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SM)、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ST)、铜藻(Sargassum horneri,SH)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SP)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大型马尾藻属海藻,研究以靖子湾潮间带4种马尾藻为研究对象,自然海水(W)作为对照,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4种马尾藻类附生菌群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ST附生菌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最高,SH最低。NMDS(无度量多维标定法)和PERMANOVA分析表明4种马尾藻附生菌的群落结构与海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马尾藻之间差异却不显著。LEfse分析共识别出18个Biomarkers,其中W、SH、SM和ST样本分别有9、4、3和2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的主要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80.39%—94.54%;基于属水平和相对丰度前10ASVs的群落结构组成特征表明,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宿主特异性。利用Tax4Fun软件对4种马尾藻类附生菌群生态功能进行预测,在一级功能水平上,新陈代谢(Metabolism)、遗传信息处理(Gene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为主要功能;在二级功能水平上,共注释到44个二级代谢通路,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相对丰度最高。研究通过比较4种马尾藻附生菌群结构多样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马尾藻属的生态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生菌群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功能预测 马尾藻
下载PDF
网箱养殖对喀斯特深水型湖泊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万峰湖为例
3
作者 郭倩倩 卢彪 +1 位作者 秦燕 王聪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3,共9页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反映养殖环境的变化,研究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对管理和维护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6月,在贵州省万峰湖(104.5~105.1°E,24.7~24.9°N)网箱上游1000 m处(对照点)、网箱内、网箱下游200...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反映养殖环境的变化,研究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对管理和维护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6月,在贵州省万峰湖(104.5~105.1°E,24.7~24.9°N)网箱上游1000 m处(对照点)、网箱内、网箱下游200、400、600、800 m处设置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均采集表层、中层(25 m)、底层(50 m)水体水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样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18个水样中共鉴定出细菌38门、699属,其中Flavobacterium(黄杆菌属)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是万峰湖水体中优势菌属,网箱底层水体中分布有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Barnesiella、Shewanella(希瓦氏菌属)、Sphing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等特异性优势菌属。对不同采样点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万峰湖水体与网箱的水平距离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范围在800 m以内。网箱养殖造成了底层水体大量特异性细菌种属的产生。pH、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网箱水体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湖泊渔业养殖可持续性发展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网箱养殖 细菌群落结构 万峰湖
下载PDF
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丹丹 徐明 +1 位作者 杨云礼 张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麻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特征,选取黔中山地麻栎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鉴定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共鉴定27个EMF OTUs,隶属2门4纲8目9科10属,其中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的OTUs丰富度占比分别为86.05%和13.95%,显示了担子菌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红菇科和革菌科为优势EMF类群,红菇属和棉革菌属为优势属类群,绒盖牛肝菌属、黏滑菇属、革菌属、蜡蘑属和块菌属5个类群OTU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麻栎 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下载PDF
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冉 李精华 +5 位作者 林生威 解添杰 范平珊 王庆 李婷玉 王帅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 为了研究稻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理化分析和微生物分析方法,以在海南岛东方市实施的稻-稻-稻(RRR)连作和稻-豆-稻(RSR)轮作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水稻连作和稻豆轮作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碳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RSR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水稻产量,均高于RRR处理,说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并降低了pH值;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值比RRR处理提高了40.2%、40.3%、5.7%;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还表明,RSR处理的土壤真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比RRR处理提高了20.1%和16.5%。土壤微生物分析结果说明,稻豆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pH、热水可提取碳(HWE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呈极显著(P<0.01)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稻豆轮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了有机质分解、提高了磷和速效钾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6
作者 李彩红 侯娣 +8 位作者 李燕 郭婷 纪光燕 罗顺珍 曹阳 纪开萍 鲍大鹏 于晓丹 杨瑞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是第一个栽培成功的牛肝菌目(Boletales)真菌,一般采用覆土栽培模式,覆土微生物对子实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微生物上,但缺少对子实体内生菌的研究。为揭开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内生菌的组成,本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利用16S rR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进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子实体(fruiting body,FB)内部存在很高丰度的细菌,主要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贪铜菌属(Cupriavidus)(64.98%)、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7.62%)、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6.02%)为主。与覆土(casing soil,CS)基质固有的细菌种群进行比较,VENN分析显示子实体内有468个OTUs为独有,占总序列的26.65%,分类上隶属于贪铜菌属、不动杆菌属和Delftia。FB和CS差异性分析以及Lefse标志性微生物分析均显示贪铜菌属、苍白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等为FB特异性、标志性类群。利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进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预测发现,子实体内生菌群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膜传输、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与覆土菌群有20个代谢通路的差异,并且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信号转导、其他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细胞过程和信号5个通路的比例要高于覆土,微生物类群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产生这些功能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多样性 丰富度 标志性微生物 暗褐网柄牛肝菌 覆土
下载PDF
两种大型海藻提取物对杜氏盐藻生长和代谢活性的促进作用
7
作者 王婧一 蔡春尔 +3 位作者 张颖 董傲 查敏俊 何培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实验选取绿潮藻提取物和铜藻提取物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藻一一杜氏盐藻生长的营养添加剂,与传统的f/2培养基相比,探究两种大型海藻提取物对杜氏盐藻的生长和某些代谢活性(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光合活性)的影响。藻类生理指标和营... 实验选取绿潮藻提取物和铜藻提取物作为一种高经济价值藻一一杜氏盐藻生长的营养添加剂,与传统的f/2培养基相比,探究两种大型海藻提取物对杜氏盐藻的生长和某些代谢活性(色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光合活性)的影响。藻类生理指标和营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浓度的藻华提取物对杜氏盐藻生长的促进效果显著。添加0.26%、0.31%、0.38%的绿潮藻提取物和添加0.24%的铜藻提取物均能够显著促进杜氏盐藻生物量增长、光合色素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但对杜氏盐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有效量子产量(Yield)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绿潮藻提取物和铜藻提取物能够显著促进杜氏盐藻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该发现为藻华防控及利用大型藻华提取物来优化杜氏盐藻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潮藻提取物 铜藻提取物 营养添加剂 杜氏盐藻 培养基
下载PDF
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与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王玉苗 王志慧 +2 位作者 刘军 付建红 秦新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1,共9页
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 比较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骏枣与灰枣的土壤养分、微生物多样性和枣营养品质之间的差异,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与枣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从土壤养分、微生物角度研究枣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叶城骏枣与灰枣土壤养分、枣营养品质指标,高通量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优势门属微生物进行冗余分析,研究枣营养品质指标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土壤的全氮、速效氮、有机质含量显著不同;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TN(全氮)值,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壤AN(速效氮)值。两种主栽红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示,骏枣土壤微生物在细菌水平上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薄壁杆菌属(Gracilibacillus)、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等溶磷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等功能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占比较高,差异显著;枣营养品质,尤其是不可溶膳食纤维、Fe、K、Zn的含量差异明显。而不可溶膳食纤维、K、蔗糖含量与TP(全磷)、OM(有机质)存在显著负相关;Fe、Zn含量与薄壁杆菌属、芽胞杆菌目等九类功能微生物存在显著正相关;Mg、可溶性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Paenibacillaceae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叶城两种主栽红枣的枣营养品质与土壤养分、微生物功能类群具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也影响着枣果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营养品质 相关性 微生物功能类群
下载PDF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9
作者 范定坤 张吉贤 +3 位作者 付域泽 马涛 毕研亮 张乃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瘤胃微生物被称为反刍动物的“隐藏器官”,与宿主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理健康的维持密切相关;目前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中超过5800个基因组,然而超过90%的微生物尚未被培养,处于“生物信息黑箱”[1]中。培养组学是一种采用多种培养条件,... 瘤胃微生物被称为反刍动物的“隐藏器官”,与宿主营养物质的获取和生理健康的维持密切相关;目前宏基因组测序发现瘤胃中超过5800个基因组,然而超过90%的微生物尚未被培养,处于“生物信息黑箱”[1]中。培养组学是一种采用多种培养条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菌种的培养方法。高通量、并行化的培养组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中的应用,为在菌株水平上研究重点菌株功能及其与宿主互作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目前培养组学运用于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仍然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瘤胃微生物特点、培养组学技术及其在瘤胃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现状、面临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不断优化、规范化培养组学研究方案、拓展瘤胃可培养菌株资源、加快瘤胃生物信息黑箱的破解提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瘤胃 微生物 培养组学
下载PDF
半灌木扩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郭倩 王博 +4 位作者 樊勇明 路雪娇 覃蓓玲 温仲明 李伟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0-1419,共10页
半灌木扩张频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草地中,显著改变了地上/地下过程。然而,黄土高原半灌木扩张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orum)扩张强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草地的土壤性质和... 半灌木扩张频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草地中,显著改变了地上/地下过程。然而,黄土高原半灌木扩张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半灌木(白莲蒿Artemisia sacroorum)扩张强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草地的土壤性质和细菌群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半灌木扩张草地具有沃岛效应,即中度和重度半灌木扩张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土壤水分含量(P<0.01)。半灌木扩张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组成(OTUs水平),重度半灌木扩张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P<0.01),Shannon,Chao1和ACE指数分别增加1.47%~1.80%,4.62%~6.77%和4.39%~6.8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和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性质显著相关。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碱解氮、全氮、水分、有机碳和全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子,对土壤群落组成差异的解释方差为39.04%。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提高了我们对黄土高原半灌木扩张影响下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灌木扩张 土壤细菌群落 白莲蒿 沃岛效应
下载PDF
鲸类消化道微生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万晓玲 郑劲松 +1 位作者 郝玉江 王丁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作为宿主的“第二套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吸收和免疫抵御等功能紧密相关。与陆生哺乳动物相比,海洋哺乳动物鲸类的消化道微生物是目前国内外关注较少的研究领域。已有研究表明,鲸类消化道微生物极易受到食物和栖息地环境... 作为宿主的“第二套基因组”,消化道微生物与宿主的营养吸收和免疫抵御等功能紧密相关。与陆生哺乳动物相比,海洋哺乳动物鲸类的消化道微生物是目前国内外关注较少的研究领域。已有研究表明,鲸类消化道微生物极易受到食物和栖息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现阶段研究手段以基于粪便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为主。本文对鲸类消化道微生物的研究手段、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调控策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类 消化道微生物 微生物群系 保护生物学
下载PDF
化学农药对稻渔综合种养中非靶标生物毒性影响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智慧 金倩 +2 位作者 王飞飞 王夏雯 王信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与水产养殖动物协调共作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化学农药广泛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其对稻田环境以及稻田综合种养田中水生生物/水禽的毒性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常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常用化学农药对非靶...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与水产养殖动物协调共作的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化学农药广泛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其对稻田环境以及稻田综合种养田中水生生物/水禽的毒性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常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常用化学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稻渔种养 水生生物 毒性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下浮游细菌群落对盐度干扰的响应与稳定性
13
作者 毛振镀 王洪伟 +4 位作者 周天旭 夏炎雷 李化炳 邢鹏 吴庆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8-561,共14页
微生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正常执行功能和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营养富集和盐度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深刻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揭示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具... 微生物群落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正常执行功能和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营养富集和盐度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深刻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揭示这些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浮游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2个营养水平和3个盐度干扰强度水平(对照组、3‰和9‰)的室内模拟实验;基于同一时间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细胞密度的差异,计算反应力、抵抗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等多个稳定性指标,尝试揭示群落的稳定性机制;借助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阐明不同营养水平下浮游细菌群落不同类群对盐度干扰的响应。研究发现,浮游细菌的细胞密度和物种丰富度在盐度干扰后降低,对盐度敏感类群相对丰度减少;盐度干扰后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增加,促进了适应干扰后环境的浮游细菌生长。更高的干扰强度显著降低了细胞密度,导致了更低的抵抗力;盐度干扰和营养水平在反应力、恢复力和时间稳定性方面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9‰盐度干扰下,高营养水平群落表现出最低的稳定性。多数稳定性指标之间表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可以协同指示浮游细菌群落的稳定性;抵抗力和恢复力之间并不显著相关,但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群落稳定性。未来淡水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和盐度增加将显著降低浮游细菌群落稳定性,多个稳定性指标的应用和高频次观测有助于了解浮游细菌群落对干扰的响应与稳定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群落稳定性 营养水平 盐度干扰 补偿过程
下载PDF
乡土草草地建植对辽西北连作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14
作者 丁子健 刘文 +4 位作者 李天泽 白龙 孙彪 秦嗣军 李佳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2-1582,共11页
长期的耕作导致了辽西北农田土壤的严重退化。本研究以辽西北连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周边自然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探讨乡土草种植对连作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草地... 长期的耕作导致了辽西北农田土壤的严重退化。本研究以辽西北连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周边自然生境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探讨乡土草种植对连作农田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草地和鹅观草(Elymus kamoji)草地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农田和撂荒地,养分含量显著低于农田。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草地和野古草草地土壤细菌的观测物种数与Chao1指数显著低于农田。土壤细菌α多样性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真菌α多样性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野古草、鹅观草和披碱草草地土壤细菌根瘤菌目和弗兰克氏菌目的相对丰度高于农田,芽单胞菌目的相对丰度低于农田,真菌寡囊盘菌目相对丰度高于农田和撂荒地。综上,乡土草草地建植可缓解农田土壤酸化,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 乡土草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细菌 土壤真菌
下载PDF
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及其功能预测
15
作者 候宁 金强 +4 位作者 刘旭阳 李先德 林少颖 张永勋 王维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以福建省安溪县常规管理(M1)、间作套种管理(M2)和配套现代技术管理(M3)3种模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多样性、组成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真菌群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管理... 以福建省安溪县常规管理(M1)、间作套种管理(M2)和配套现代技术管理(M3)3种模式茶园土壤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多样性、组成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真菌群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指标有明显差异,pH值、电导率、含水量、全磷含量、C/P比和N/P比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存在显著(P<0.05)差异。不同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存在差异,M1模式下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总体较高,M3模式下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M1和M2模式,M3模式下毛壳菌属(Chaetomium Kunze)、原隐球菌属(Saitozyma X.Z.Liu,F.Y.Bai,M.Groenew.et Boekhout)和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M1和M2模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蕉孢壳属(Diatrype Fr.)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 Sorokīn)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木霉菌属(Trichoderma Pers.)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腐质霉属(Humicola Traaen)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从门水平上看,土壤C/N比、全磷含量、含水量和容重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其中,C/N比、全磷含量和容重均主要影响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含水量主要影响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从属水平上看,土壤C/P比、N/P比和pH值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其中,C/P比和N/P比主要影响unidentified Glomeromycota和原隐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H值主要影响木霉菌属、原隐球菌属和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 ex Fr.)的相对丰度。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未定义腐生真菌在3种模式下均较多;与M1和M2模式相比,M3模式下粪腐生-未定义腐生-木腐生和寄生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呈现明显富集现象。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和担子菌门是茶园土壤优势菌门;未定义腐生真菌是茶园土壤中较多的功能类群;现代滴灌、声控驱虫以及释放捕食螨等系列技术协同下的M3模式有利于维持茶园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管理模式 土壤真菌 群落特征 功能预测
下载PDF
苜蓿种植对矿山荒漠土微生物群落、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
16
作者 李玲 单成方 +1 位作者 吴挡 徐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了探究苜蓿种植对矿山荒漠土的改良效应,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未种植苜蓿(M0)、种植苜蓿4 a(M4)和5 a(M5)矿山荒漠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等.结果表明:(1) 3种处理下土壤的微... 为了探究苜蓿种植对矿山荒漠土的改良效应,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未种植苜蓿(M0)、种植苜蓿4 a(M4)和5 a(M5)矿山荒漠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等.结果表明:(1) 3种处理下土壤的微生物Sobs、Chao指数由小到大为M0<M5<M4,M5的Shannon指数最低、Simpson指数最高;M4和M5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M0的优势菌门是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2)种植苜蓿后的矿山荒漠土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减弱;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由小到大依次为M0 <M5 <M4.(3)种植苜蓿后土壤中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丰度降低,且与养分含量呈负相关,而变形菌门丰度增加,且与养分含量呈正相关;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参与化能异养、光能自养及碳、氮循环过程的代谢细菌丰度增加.综上,种植苜蓿可以增加矿山荒漠土的细菌总量、改变优势菌门丰度、增强细菌代谢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微生物群落 酶活性 养分 矿山荒漠土
下载PDF
“人类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7
作者 陈立霞 刘敬泽 +1 位作者 沈银柱 葛荣朝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介绍了“人类世”是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由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所定义,这个时代的开始时间尚未正式确定,但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人类活动导致地球的“四大生态极限”被突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速率提高;人... 介绍了“人类世”是一个全新的地质时期,由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所定义,这个时代的开始时间尚未正式确定,但科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人类活动导致地球的“四大生态极限”被突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速率提高;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已逆转了过去1 800 a的海洋自然冷却过程,地球升温速度是过去降温速度的20倍.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使“地球生态超载日”到来时间逐年提前,说明人类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了地球的再生能力.这意味着人类必须认识到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改变,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捍卫地球的未来.中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举措,并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各国应该共同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迟“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气候变化 物种灭绝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宿主身份与叶性状对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樟科和壳斗科植物叶内生真菌群落的影响
18
作者 罗竹慧 吴春玲 +3 位作者 王艳丽 李萃玲 万玲 丁琼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了揭示植物身份与叶性状在叶内生真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笔者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检测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优势植物叶内生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并探讨宿主身份和叶性状对叶内生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共检测到来自... 为了揭示植物身份与叶性状在叶内生真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笔者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检测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优势植物叶内生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并探讨宿主身份和叶性状对叶内生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本研究共检测到来自8种樟科和7种壳斗科植物的叶内共生真菌的1539567条真菌的ITS2序列,并将它们划分为5471个真菌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隶属于8个门、30个纲、108个目、281个科、892个属。其中,子囊菌是叶内生真菌的最大类群,占所测真菌序列数的94.5%。单株樟科植物叶内生真菌物种数805±32OTUs显著高于壳斗科植物554±41 OTUs。相比之下,Shan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两科植物的叶内生真菌间均无显著差异。偏冗余分析(partial redundancy analysis)结果表明,宿主科、属、种身份对叶内生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的影响。去除植物性状的效应后,宿主科、属、种身份能够独立解释叶内生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异量分别达到2.9%、15.7%、33.7%。去除宿主植物身份的影响后,叶性状在总体上能够解释叶内生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异量达到21.3%(P=0.003),其中,叶钙含量、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和叶钾含量对叶内生真菌群落物种组成有显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宿主身份和叶性状是热带山地雨林叶内生真菌群落构建的重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内生真菌 热带山地雨林 多样性 宿主身份 叶性状
下载PDF
微藻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群菊 王潮岗 +5 位作者 向文洲 王媛媛 范美华 张晓林 廖智 严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64,共14页
细胞外囊泡是由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具双层磷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在细胞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功能。微藻细胞也向环境中释放细胞外囊泡以介导细胞间通讯功能,在... 细胞外囊泡是由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具双层磷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作为蛋白质、核酸、脂质和代谢物等物质的载体在细胞间穿梭,行使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功能。微藻细胞也向环境中释放细胞外囊泡以介导细胞间通讯功能,在微藻的环境适应、营养运输、病毒感染和调节水体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概念、提取和富集方法、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的角度介绍微藻源细胞外囊泡,归纳了常用的提取方法和表征手段的优点和不足,总结它们的结构、组成和生理特性,并探讨其在疾病治疗和纳米载药平台构建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和优势。对微藻源细胞外囊泡在食药递送载体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观点和建议,为将来微藻源细胞外囊泡的生理学功能研究及其在微藻产业和食药研发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微藻源EVs的生产及其在食药递送系统构建领域的应用研究有望成为微藻生物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细胞外囊泡 提取和富集方法 生物学特性 生理功能 应用
下载PDF
土壤灭菌、AM真菌接种与氮添加对柠条根际土壤的影响
20
作者 李艺雪 叶冬梅 +3 位作者 郝龙飞 刘婷岩 段嘉靖 聂正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601,共12页
基于土壤微生物可增强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根际土壤微生境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进而探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的调控规律。在土壤灭菌处理(灭菌土(+S)和非灭菌土(-S))基础... 基于土壤微生物可增强植物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对根际土壤微生境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进而探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的调控规律。在土壤灭菌处理(灭菌土(+S)和非灭菌土(-S))基础上,对1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盆栽苗木进行2种苗木接种AM真菌处理(接菌(+M)和未接菌(-M)),并设置氮添加处理(不施氮(CK)、低氮(LN,3 g·m^(-2)·a^(-1)、高氮(HN,6 g·m^(-2)·a^(-1)))。以非灭菌土未接菌条件下土壤原有微生物群落组成为基础,探究不同处理下微生境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微生物养分限制的关联性。结果如下:(1)灭菌土处理中,柠条菌根苗根际土壤中真菌相对丰度较非菌根苗在CK、LN和HN处理下分别显著提高了82.20%、25.00%和59.84%。(2)非灭菌土处理中,LN处理的柠条非菌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较CK处理降低了46.28%(P<0.05),而柠条菌根苗微生物生物量碳磷比较CK增加了56.76%(P<0.05)。(3)各氮添加处理下,灭菌土处理的柠条非菌根苗根际土壤与碳、氮相关土壤酶活性计量比,与碳、磷相关土壤酶活性计量比和向量长度均显著低于菌根苗(P<0.05)。(4)PLS-PM路径分析发现,微生物调控对微生物养分限制的总效应系数大于氮添加处理。综上,土壤原生菌和菌根真菌协同调节根际土壤酶化学计量比,进而增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对氮添加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微生物调控 氮添加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微生物养分限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