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测定及亚细胞定位
1
作者 满佳旭 高梓琪 +3 位作者 武思敏 王冬雪 赵雪婷 张冬英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98-100,共3页
为了明确酯型儿茶素在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亚细胞空间定位,以十里香、桂绿1号、浙农113、福鼎大白茶、浙农139共5种中小叶种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茶样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对茶样细胞中液泡进行... 为了明确酯型儿茶素在中小叶种茶叶中的亚细胞空间定位,以十里香、桂绿1号、浙农113、福鼎大白茶、浙农139共5种中小叶种茶样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种茶样中的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中性红染色法对茶样细胞中液泡进行定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茶样中酯型儿茶素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5种中小叶种茶均含有不同含量的酯型儿茶素,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里香茶;在中性红染色情况下,十里香茶样中液泡呈圆形或椭圆形;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情况下,5种中小叶种茶酯型儿茶素在亚细胞水平上均定位于液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种茶叶 酯型儿茶素 免疫组织化学法 亚细胞定位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茶多酚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潘俊娴 吕杨俊 +4 位作者 蒋玉兰 叶丽伟 王霈菲 朱跃进 张士康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3期45-51,共7页
为研究茶多酚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茶多酚后考察大米淀粉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沉降率、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会影响大米淀粉的溶解度... 为研究茶多酚对大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大米淀粉为原料,添加不同比例的茶多酚后考察大米淀粉溶解度、膨胀度、透光率、沉降率、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茶多酚会影响大米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延缓淀粉糊透光率的降低,对沉降率和冻融稳定性影响较小。随着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大米淀粉糊化温度、崩解值和糊化焓显著升高,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降低。添加茶多酚后,淀粉表观粘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呈下降趋势,损耗因子tanδ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大米淀粉 糊化特性 热力学特性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柑橘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1
3
作者 从彦丽 彭梦雪 +2 位作者 刘冬 孙海燕 唐旭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96-103,共8页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柑橘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测定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的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柑橘多酚主要是游离酚,有机化学提取法释放的多酚高于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胃消化3 h后,与消化0 ... 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柑橘在胃肠道的消化过程,测定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多酚、总黄酮的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柑橘多酚主要是游离酚,有机化学提取法释放的多酚高于模拟胃肠消化法。模拟胃消化3 h后,与消化0 h相比,宽皮柑、脐橙和金橘的多酚最大释放量是其1.02、0.93、1.21倍,黄酮最大释放量是其1.46、2.37、2.16倍,最大抗氧化活性是其1.10、1.23、1.62倍。体外模拟肠消化4 h后,与胃消化0 h和肠消化0 h相比,宽皮柑、脐橙和金橘的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0.99、0.80、1.29倍和91%、81%、90%,黄酮的最大释放量分别为其73%、39%、64%和51%、17%、39%,最大抗氧化活性分别为其1.67、1.09、1.76倍和1.31、0.88、1.22倍。这表明柑橘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胰酶、胆汁及胃酸均可以促进抗氧化活性物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 多酚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中多酚类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怡 张鑫 +2 位作者 张文芹 曾晓雄 胡秋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63,共4页
利用带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分析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与绿茶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它们的色谱峰图呈现明显的不一致,说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不同于绿茶。利用半制备型HPLC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 利用带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分析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与绿茶多酚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它们的色谱峰图呈现明显的不一致,说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不同于绿茶。利用半制备型HPLC从苦丁茶冬青苦丁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了5种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将5种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酪醇葡萄糖苷、绿原酸、4,5-O-二咖啡酰奎尼酸、3,5-O-二咖啡酰奎尼酸和3,4-O-二咖啡酰奎尼酸。因此,认为苦丁茶冬青苦丁茶的主要多酚类化合物为绿原酸及其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苦丁茶 多酚 纯化 结构鉴定 咖啡酰奎尼酸
下载PDF
茶多酚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志光 谢文刚 +1 位作者 张铭 李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用微量热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与DNA的亲合作用,作出其热谱图,得出各种浓度下茶多酚的抑菌情况和DNA亲合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20 g/ml... 用微量热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与DNA的亲合作用,作出其热谱图,得出各种浓度下茶多酚的抑菌情况和DNA亲合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20 g/ml时,茶多酚对产气杆菌的作用十分显著。3.3 mg茶多酚与12.6 mg DNA相互作用的亲合热效应为-0.003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细菌 DNA 相互作用 微量热法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下载PDF
荔枝皮黄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玮婧 佀国涵 +2 位作者 孙智达 谢笔钧 李书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32-336,共5页
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 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14.0和13.8 mm;采用菌饼法测得对黑曲霉的抑菌率为28.75%。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mg/mL,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MIC为5 mg/mL,没有杀菌能力。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黄酮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皮 原花青素 鉴定 抑菌活性 机理
下载PDF
单宁酸对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伟 薛超彬 +2 位作者 张静静 于金凤 罗万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摄食毒力法研究了单宁酸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毒力作用,并分析了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单宁酸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对3龄幼... 采用摄食毒力法研究了单宁酸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毒力作用,并分析了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单宁酸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对3龄幼虫的体质量以及蛹质量、化蛹及羽化过程也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随单宁酸质量浓度的提高或处理时间的延长,甜菜夜蛾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增大,单宁酸的抑制生长效应逐渐增强,处理第7天,单宁酸对试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3.772 3 g.L-1;8 g.L-1单宁酸对3龄幼虫体质量增长的抑制率最高(35.09%);16 g.L-1单宁酸对蛹质量和羽化率的影响最明显。单宁酸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活力,且随单宁酸浓度的提高,酚氧化酶相对活力下降趋势明显趋缓,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活性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0.234 3 mmol.L-1;在加入不同浓度单宁酸的反应体系中,酚氧化酶的活力与酶液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不同浓度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抑制作用的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为1组横轴截距不变的直线;另外,单宁酸和半胱氨酸均可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且还原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为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0.193 8 mmol.L-1;单宁酸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与L-多巴氧化产物的还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甜菜夜蛾 生长发育 酚氧化酶 毒杀活性 抑制动力学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与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文芹 许文清 +2 位作者 孙怡 叶红 曾晓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2-26,共5页
比较苦丁茶冬青苦丁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液中多酚、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多酚含量高的苦丁茶冬青苦丁茶比黄酮含量高的大叶冬青苦丁茶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5种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比较苦丁茶冬青苦丁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提取液中多酚、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多酚含量高的苦丁茶冬青苦丁茶比黄酮含量高的大叶冬青苦丁茶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5种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各抗氧化方法间相关性良好(R2>0.8478),尤以DPPH自由基法与ABTS+·法的相关性最高(R2=0.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苦丁茶 大叶冬青苦丁茶 多酚 黄酮 抗氧化
下载PDF
15种热带乔灌木单宁含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茂 字学娟 +2 位作者 周汉林 徐铁山 刘国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2-716,共5页
通过对15种热带乔灌木不同月份(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单宁含量的测定,以期明确部分木本饲用植物单宁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5种热带乔灌木单宁平均含量由低到高顺序如下:对叶榕(Ficushispida L.f.)(0.39%)<刺桐(Erythrina... 通过对15种热带乔灌木不同月份(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单宁含量的测定,以期明确部分木本饲用植物单宁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5种热带乔灌木单宁平均含量由低到高顺序如下:对叶榕(Ficushispida L.f.)(0.39%)<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Linn.)(0.77%)<克拉豆(Cratylia argentea(Desv.)Kuntze)(0.78%)<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Retz.)Schindl.)(1.16%)<木豆(Cajanus cajan(Linn.)Huth)(1.29%)<双荚决明(Senna bicapsularis(Linn.)Roxb.)(1.38%)<破布叶(Microcos paniculataLinn.)(1.56%)<圆叶舞草(Codariocalyx gyroides(Roxb.ex Link)Hassk.)(1.57%)<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Lour.)(1.62%)<长穗决明(Senna didymobotrya(Fresen.)H.S.Irwin et Barneby)(1.82%)<大叶千斤拔(Flemingiamacrophylla(Willd.)Prain)(1.91%)<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ume)(2.14%)<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Lam.)de Wit)(2.34%)<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Linn.)Willd.)(2.67%)<白饭树(Flueggea virosa(Roxb.ex Willd.)Voigt)(2.80%);15种热带乔灌木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且含量随月份变化明显。不同植物种类、生长时期、生长环境等可能是导致单宁含量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动态变化 热带乔灌木
下载PDF
石榴不同部位提取物抗油脂氧化及抑菌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立华 张元湖 杨雪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比较石榴果皮、石榴叶、石榴籽和石榴花(花瓣、花蕊和花托)等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利用Schall烘箱法,以猪油和大豆油为底物通过测定POV和MDA含量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同时利用清除DPPH·法测定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较... 为比较石榴果皮、石榴叶、石榴籽和石榴花(花瓣、花蕊和花托)等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利用Schall烘箱法,以猪油和大豆油为底物通过测定POV和MDA含量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同时利用清除DPPH·法测定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较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石榴籽外,石榴果皮、石榴叶、石榴花等部位的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抗油脂氧化的能力和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石榴皮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活性最强,石榴籽最差,花瓣、花蕊和花托三者基本相当,石榴叶较差。多酚含量与各种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多酚是主要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酶法提取葡萄穗轴中原花色素、白藜芦醇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梦青 张洁 +1 位作者 聂媛 郭春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将纤维素酶用于葡萄穗轴中原花色素和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中。即在乙醇提取前,先用纤维素酶处理葡萄穗轴粗粉。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为:酶解体系pH6,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80 min,m(纤维素酶):m(葡萄穗轴粗粉)=1∶250。实验还对酶... 将纤维素酶用于葡萄穗轴中原花色素和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中。即在乙醇提取前,先用纤维素酶处理葡萄穗轴粗粉。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为:酶解体系pH6,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80 min,m(纤维素酶):m(葡萄穗轴粗粉)=1∶250。实验还对酶解后乙醇提取条件进行优化:40%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液通过溶剂萃取进行分离,用香草醛-盐酸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中原花色素和白藜芦醇的含量。与传统直接醇提法相比,原花色素的提取率提高了近4倍,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酶处理 葡萄穗轴 原花色素 白藜芦醇 紫外分光光度法 香草醛-盐酸法
下载PDF
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抗炎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伟 朱华伟 +3 位作者 陈运娇 郑丽绵 刘硕 曹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8-424,443,共8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最佳抗炎活性部位。试验以水、乙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得到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水提取物分成三个组分:水(1)组分分子量小于6000;水(2)组分分子量在6000到10000之间;水(3)组分分子量... 本试验旨在筛选出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最佳抗炎活性部位。试验以水、乙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为提取溶剂得到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水提取物分成三个组分:水(1)组分分子量小于6000;水(2)组分分子量在6000到10000之间;水(3)组分分子量大于10000),采用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NO分泌量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量为指标,筛选出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最佳抗炎活性部位。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在浓度25~400μg/m L之间对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1)、水(2)和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NO(P<0.05)。在细胞因子实验中,乙醇提取物极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P<0.01);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IL-6的效果最佳。综合评价得出余甘子乙醇提取物作为筛选出的最佳抗炎活性部位,其极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泌NO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可以作为后续分离鉴定抗炎活性物质单体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提取物 抗炎 NO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三种重要单宁植物营养器官中单宁的分布(简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振珏 林锦仪 +1 位作者 陈忠仁 张永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余甘子 杨梅 红枝木麻黄 营养器官 植物 单宁
下载PDF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耿飒 徐存拴 李玉昌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木质素是植物体中仅次于纤维素的一种重要大分子有机物质,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其3种主要单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已经基本清楚。从木质素生物合成及基因工程在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木质素 生物合成 调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柑橘属类黄酮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5
作者 焦士蓉 黄承钰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2-35,共4页
文章对柑橘属类黄酮的分布、提取及纯化进行了综述,着重对类黄酮的抗氧化、抗炎症、抗凝血、抗血栓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癌症、抑菌作用等生理活性进行了梳理,阐明了柑橘属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介导的细胞信号、... 文章对柑橘属类黄酮的分布、提取及纯化进行了综述,着重对类黄酮的抗氧化、抗炎症、抗凝血、抗血栓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癌症、抑菌作用等生理活性进行了梳理,阐明了柑橘属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抑制自由基介导的细胞信号、炎症、变态反应、血小板凝聚,微生物、肿瘤和肝细胞毒等作用,从药物原料及保健食品角度指出了柑橘属类黄酮具有的应用前景,为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行业和食品行业的深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属 黄酮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桉叶中2种没食子单宁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苏尧 王俊亮 +3 位作者 陈运娇 汤杰 陈洪璋 曹庸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6,共4页
对桉叶多酚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时,得到2种具有互变异构结构的没食子单宁,其中一种为首次在桉叶中分离得到.以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作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Diaion HP-20(Tsk)大孔树脂... 对桉叶多酚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时,得到2种具有互变异构结构的没食子单宁,其中一种为首次在桉叶中分离得到.以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法作为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Diaion HP-20(Tsk)大孔树脂和Toyopearl HW-40(C)凝胶柱色谱分离桉叶多酚,然后采用制备液相色谱仪进行纯化,得到2种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单体.ORAC实验结果显示,两者的ORAC指标分别为2.25±0.18和1.99±0.63,是标准抗氧化剂Trolox(1.00±0.00)的2倍左右.通过1 H-NMR和13C-NMR鉴定,确定2种物质分别为3-galloyl-4,6-HHDP-D-glucose(Gemin D)和2,3,4,6-二-HHDP-D-glucose(Pedunculagin),且两者葡萄糖环上的1-OH均具有α,β互变的特点,确定为α,β互变异构型没食子单宁,其中3-galloyl-4,6-HHDP-D-glucose(geminD)为首次从桉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 没食子单宁 结构鉴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分析检测 被引量:18
17
作者 罗亚楠 于晓洋 刘立群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6-528,533,共4页
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并对所提取的茶多酚进行分析及检测。以茶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并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并对所提取的茶多酚进行分析及检测。以茶叶为原料,水作为浸提溶剂,通过改变溶剂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乙酸乙酯用量4个因素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并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溶剂用量(固液比)1∶2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40 min,乙酸乙酯用量85 mL。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得率为15%。采用钼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的纯度,并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分析检测 工艺条件
下载PDF
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庞道睿 刘凡 +1 位作者 廖森泰 孙远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1-94,共4页
植物多酚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在农业、食品、制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植物多酚的种类、结构特点、分离提取方法及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对其分析鉴定和分离提取的常见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较为详细地... 植物多酚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在农业、食品、制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植物多酚的种类、结构特点、分离提取方法及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对其分析鉴定和分离提取的常见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阐述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植物多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生理活性 应用
下载PDF
杨树叶片酚类物质对秋季温度骤降的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丹丹 王洋 于文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共3页
秋季,在黑林五号杨、黑林三号杨和中绥杨尚未进入休眠期时对其进行了温度骤降处理,观测温度骤降对黑林五号杨、黑林三号杨和中绥杨叶片的膜透性以及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5叶片细胞膜对低温伤害的自我... 秋季,在黑林五号杨、黑林三号杨和中绥杨尚未进入休眠期时对其进行了温度骤降处理,观测温度骤降对黑林五号杨、黑林三号杨和中绥杨叶片的膜透性以及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5叶片细胞膜对低温伤害的自我保护功能最强,A43次之,中绥最弱。此外,抗冻性较弱的中绥叶片中总酚、木质素、缩合单宁含量较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3种杨树叶片中总酚、黄酮、木质素的含量在温度骤降时均无显著变化,叶片中缩合单宁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因杨树的抗冻性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叶片 温度骤降 酚类物质 膜透性
下载PDF
不同温度处理对两种木麻黄单宁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益明 黄舒静 +3 位作者 黄玉杰 向平 田宏珍 叶功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3-586,共4页
研究了在不同的烘干温度(40、60、80、105℃)条件下,粗枝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和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中可提取的总酚、可溶态缩合单宁、纤维素结合态缩合单宁、蛋白质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粗枝木麻黄在60... 研究了在不同的烘干温度(40、60、80、105℃)条件下,粗枝木麻黄(Casuarina glauca)和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中可提取的总酚、可溶态缩合单宁、纤维素结合态缩合单宁、蛋白质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粗枝木麻黄在60℃时可提取的总酚含量最多;细枝木麻黄在80℃可提取的总酚含量最多.粗枝木麻黄中的可溶态缩合单宁在80℃时有最大提取量;细枝木麻黄中的可溶态缩合单宁在60℃时有最大提取量.两种木麻黄的纤维素结合态缩合单宁和蛋白质结合态缩合单宁含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本实验为进一步探讨干样中单宁的最适提取条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木麻黄 单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