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暖季型草坪草品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姚祥 李晓慧 +4 位作者 沈泽宇 邹景文 隋德宗 陈静波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江苏盐碱地中种植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和杂交结缕草(Zoysia sinica×Z.matrella)品种‘苏植3号’(‘Suzhi No.3’),探索这2个品种对盐碱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 在江苏盐碱地中种植暖季型草坪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和杂交结缕草(Zoysia sinica×Z.matrella)品种‘苏植3号’(‘Suzhi No.3’),探索这2个品种对盐碱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细菌群落结构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样地均有显著差异,‘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的细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固氮细菌、丛枝菌根真菌和粪腐生真菌的相对丰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总体上看,‘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土壤中功能细菌类群关系较近,二者与对照样地的关系均较远;而3种样地土壤中功能真菌类群关系均较远。‘阳江’和‘苏植3号’种植样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影响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明显影响土壤中部分功能细菌的丰富度,植株地下部生物量和土壤pH值明显影响土壤中部分功能真菌的丰富度。综合分析认为,在江苏滨海盐碱地中种植‘阳江’和‘苏植3号’对盐碱地的植株地下部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在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 ‘苏植3号’ 暖季型草坪草 盐碱地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滇重楼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代谢产物的研究
2
作者 凌珊珊 刘晖 +1 位作者 杨亚滨 刘海洋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6,共14页
为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的代谢产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其菌丝体和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tryprostatin B(1)、tryprostatin A(2)、12,13-dihydroxyfumitrem... 为研究滇重楼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的代谢产物,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其菌丝体和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结构分别鉴定为tryprostatin B(1)、tryprostatin A(2)、12,13-dihydroxyfumitremorgin C(3)、cyclotryprostatin B(4)、14-norpseurotin A(5)、pseurotine F1(6)、pseurotine F2(7)、azaspirofuran A(8)、pseurotin D(9)、spirotryprostatin K(10)、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11)、deacetylpyripyropene A(12)、烟曲霉素(13)、fuma-gillene A(14)、5,9-dihydroxy-β-trans-bergamotene(15)、对羟基苯乙酸(16)、demethoxyfumitremorgin C(17)、fumiquinazoline J(18)、烟曲霉酸(19)、麦角甾醇(20)、过氧麦角甾醇(21)、4,4-dimethyl-5α-ergosta-8,24(28)-dien-3β-ol(22)、羊毛甾醇(23)、亚油酸(24)、油酸(25)、烟曲霉毒素C(26)、烟曲霉毒素B(27)、震颤真菌毒素(28)、pseurotin A(29)、fumiquinazoline C(30)和questin(31)。其中,化合物1~16仅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25仅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在发酵液和菌丝体中均分离得到。化合物15和23为首次从烟曲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此外,化合物26~29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和烟草黑胫病菌抑制活性评价表明,化合物26和27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19.64%和17.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烟草黑胫病菌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3
作者 段海霞 师茜 +3 位作者 康生萍 苟海青 罗崇亮 熊友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82,共17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用,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研究表明AMF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系统总结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阐明了植物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刺激根瘤菌和AMF形成结瘤因子和菌根因子,激活后续信号通路,从而使根瘤菌和AMF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和机制;概述了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的协同增效和拮抗作用;总结了影响AMF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后,本研究提出AMF-根瘤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微生物菌肥研发缓慢等问题,并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层面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AMF和根瘤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相互作用 共生 固氮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硬叶兜兰高产IAA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任书娴 李宗艳 +4 位作者 胡梦露 冯尧 杨建伟 胡家雪 伍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2-913,共12页
【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 【目的】筛选鉴定硬叶兜兰根、叶内高产IAA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叶中分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运用Salkowski比色法比较分离菌株分泌IAA的能力;同时采用单因素法探究YD-16菌株最适生长条件。【结果】分离出的33株真菌经鉴定为8属12种,所有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分泌IAA的能力,其中YD-16(Nemania cyclobalanopsina)在所有菌株中分泌量最高,该菌株在添加和不添加L-色氨酸的培养基中IAA的产量分别为(59.29±0.46)μg/mL和(17.36±0.09)μg/mL;YD-16菌株在中性培养基25℃恒温黑暗条件下培养,且氮源为蛋白胨、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时菌丝生长最好。【结论】分离鉴定的内生真菌有8属12种,优势种为炭垫菌属真菌。其中,双座炭壳菌属、间座壳属、炭团菌属、黑孢属和炭角菌属是首次从硬叶兜兰中分离的真菌。YD-16菌株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其氮源偏好为蛋白胨,碳源偏好为蔗糖和淀粉,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硬叶兜兰养分生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叶兜兰 内生真菌 分泌IAA能力 最适生长条件
下载PDF
Host plant trait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composition of epiphytic microbiota in the arid desert,Northwest China
5
作者 ZHANG Jun ZHANG Yuanming ZHANG Q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99-724,共26页
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 are a crucial component of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highly influenced by host characteristics,an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lant health and productivity.Nonetheless,the impact of host... Phyllosphere microorganisms are a crucial component of environmental microorganisms,highly influenced by host characteristics,and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lant health and productivity.Nonetheless,the impact of host characteristics on shaping phyll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plants with different life forms remains ambiguous.Utiliz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this study analyzed the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of phyllosphere epiphytic microorganisms(e.g.,bacteria and fungi)of various plant life forms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Northwest China.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prokaryotic taxa(FAPROTAX)and fungi function guild(FUNGuild)wer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microorganism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tochastic and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in shaping phyll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Result showed a diverse array of phyllosphere epiphyt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desert plants,with 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and Actinobacteriota dominating bacterial community,while Ascomycota and Basidiomycota were prevalent in fungal community.Comparison across different plant life forms highlighted distinct microbial communities,indicating strong filtering effects by plant characteristics.FAPROTAX prediction identified intracellular parasites(accounting for 27.44%of bacterial community abundance),chemoheterotrophy(10.12%),and phototrophy(17.41%)as the main functions of epiphytic bacteria on leaves of different life form plants.FUNGuild prediction indicated that phyllosphere epiphytic fungi primarily served as Saprotrophs(81.77%),Pathotrophs(17.41%),and Symbiotrophs(0.82%).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demonstrated a predominanc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microbial taxa.Raup-Crick dissimilarity index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predominantly influenced phyllosphere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assembly.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 and random forest modeling suggested that plant leaf functional trait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oth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with fung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showing a closer association with leaf nutrients and physiology compared with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The distinct response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to plant trait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ing properties of bacteria and fungi,such as bacteria having higher potential dispersal rates and broader ecological niches than fungi.Overal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hyllosphere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undergo similar community assembly processes,with fungi being more influenced by plant characteristics than bacteria.These findings offer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ecology of phyll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desert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osphere epiphytic bacteria phyllosphere epiphytic fungi community structure community divers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plant life form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下载PDF
费菜内生细菌对其根部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及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蒋侄丽 傅海兰 +5 位作者 王艺璇 李艳婷 刘明杰 吴宣 蒋继宏 李露丹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4,共12页
为了研究费菜内生细菌对其根部活性成分积累的潜在机制,利用前期从野生费菜〔Phedimus aizoon(Linn.)'t Hart〕中分离得到的3株具有促生潜力的内生细菌,以株龄1 a费菜扦插苗为实验材料,测定目标菌株回接后费菜根部活性成分含量,分... 为了研究费菜内生细菌对其根部活性成分积累的潜在机制,利用前期从野生费菜〔Phedimus aizoon(Linn.)'t Hart〕中分离得到的3株具有促生潜力的内生细菌,以株龄1 a费菜扦插苗为实验材料,测定目标菌株回接后费菜根部活性成分含量,分析目标菌株接种后费菜中差异表达基因,并对与促生和活性成分合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接种内生细菌菌株Pwx052、Pwx053和Pwx056处理费菜根部总黄酮、总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但仅接种菌株Pwx053处理的三七皂苷含量极显著升高。根据分子鉴定结果,初步鉴定菌株Pwx053为天蓝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flavus)。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菌株Pwx053的费菜转录组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通路与植物防御反应、活性成分合成、细胞发育等有关。qRT-PCR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菌株Pwx053处理费菜根部与活性成分合成相关的CM 3、HMGL等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呈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wx053处理费菜后引起植物防御反应,并上调与活性成分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费菜活性成分的积累,说明菌株Pwx053具有开发为微生物菌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菜 内生细菌 活性成分 转录组
下载PDF
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的鉴定及其对幼苗的促生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俊威 陈婉东 +3 位作者 王巧玲 巫雨蓝 王娟 潘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目的】鉴定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并探讨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蒜头果内生木霉资源的利用及优质苗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3株分离自蒜头果茎部和根部的内生木霉。通过接种效应试验,测定根施3种木... 【目的】鉴定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并探讨其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蒜头果内生木霉资源的利用及优质苗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方法,鉴定3株分离自蒜头果茎部和根部的内生木霉。通过接种效应试验,测定根施3种木霉菌液和无菌水(对照)后,蒜头果幼苗的生长性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木霉的根系定殖率,并结合各项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对不同处理的蒜头果幼苗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构建木霉属菌种系统发育树以及对菌落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确定3株内生木霉分别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SF15)、贵州木霉(T.guizhouense,SF548)和绒毛木霉(T.tomentosum,SF434)。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株高增量、叶片增量显著高于对照,3种木霉处理的幼苗茎粗增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主根长和根部吸器数量显著高于对照,而最大吸器直径显著低于对照,且不同处理组的蒜头果幼苗主根长与根部吸器数量呈一定正相关,而与最大吸器直径呈一定负相关。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幼苗地下、地上、全株鲜质量及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434的处理组全株鲜质量及地下和全株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3个接菌组蒜头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OD、S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菌株SF15和SF548的蒜头果幼苗根系定殖率分别为64.25%和61.78%,显著高于接种SF434的根系定殖率55.57%。基于各项测定指标的隶属函数值,不同处理组幼苗品质的综合排名为:接种SF15的处理>接种SF548的处理>接种SF434的处理>对照。【结论】3株蒜头果内生木霉对幼苗生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其中菌株SF15和SF548的促生效果较为显著,为蒜头果潜在的促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内生木霉鉴定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不同营养条件对凤眼蓝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8
作者 刘芳宇 孙林鹤 +4 位作者 常雅军 刘吉祥 刘晓静 徐迎春 姚东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 以全营养处理为对照,设计缺氮和缺磷2种缺素处理,分析不同营养条件下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形态、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氮含量、磷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鲜质量、叶数、叶宽、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减弱叶发育,增强根发育,且缺磷处理对植株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氮和缺磷处理可显著抑制凤眼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缺氮处理可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缺氮处理对凤眼蓝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效果强于缺磷处理。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明显上升,而缺氮处理对叶片和根中上述3种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总体无明显影响。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叶片中氮、磷含量降低,且氮、磷元素优先分配向根部,缺磷处理引起的磷含量的降幅明显高于缺氮处理引起的氮含量的降幅。缺氮和缺磷处理使凤眼蓝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降低,其中氮代谢相关(硝酸盐还原、固氮、氮呼吸和硝酸盐呼吸)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在氮元素充足时,缺乏磷元素会降低凤眼蓝根际氮代谢相关微生物的富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缺氮和缺磷处理均能通过抑制光合作用、限制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富集等方式抑制凤眼蓝生长和繁殖,且缺磷处理对凤眼蓝产生的非生物胁迫更强、对凤眼蓝生长的抑制作用更显著。通过控制凤眼蓝对磷元素的吸收防控凤眼蓝爆发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蓝 营养元素 根际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安全
下载PDF
不同供钙量对皂质芦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9
作者 刘宪斌 马思媛 +2 位作者 李涛 周玦玎 高娣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56,共14页
以皂质芦荟(Aloe saponaria Haw)为研究对象,浇灌不同Ca^(2+)浓度的改良版霍格兰营养液,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调查和分析不同供钙量对皂质芦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2+)浓度为11mmol/L的实验处理中皂质芦荟... 以皂质芦荟(Aloe saponaria Haw)为研究对象,浇灌不同Ca^(2+)浓度的改良版霍格兰营养液,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调查和分析不同供钙量对皂质芦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2+)浓度为11mmol/L的实验处理中皂质芦荟的叶片、花梗和种子等繁殖器官、根系等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在Ca^(2+)浓度为13mmol/L的实验处理中含量最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分别与皂质芦荟的叶片、繁殖器官、根和总生物量呈弱多项式关系;Ca^(2+)、皂质芦荟、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皂质芦荟的叶片、繁殖器官、根和总生物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转化率,分别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有显著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质芦荟 供钙量 霍格兰营养液 根际土壤 植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量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林木抗逆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10
作者 钟碧 杨念琼 陈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03-107,共5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专性寄生、具有广泛宿主范围的土壤共生真菌,是生态系统中植物上最常见的菌根共生类别之一,与陆地植物的进化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在林木用材需求增加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下,林木造林连栽和纯林造林...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专性寄生、具有广泛宿主范围的土壤共生真菌,是生态系统中植物上最常见的菌根共生类别之一,与陆地植物的进化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在林木用材需求增加和土地资源有限的矛盾下,林木造林连栽和纯林造林面积逐渐增长,地力下降、生产力降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发展。AMF对环境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在促进林木水分和养分吸收、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AMF对林木抗逆性的影响及其林地修复和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AMF和林木良种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林木 抗逆性 修复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种子内生细菌多样性与植物互馈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善家 雷雨昕 +2 位作者 孙梦格 刘海锋 王兴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种子作为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是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载体,其内部普遍存在种类丰富多样且对植物具有一定作用的内生菌群落。种子内生细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各种病原菌和环境胁迫的抗性、促进活性成分产生... 种子作为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是多种有益微生物的载体,其内部普遍存在种类丰富多样且对植物具有一定作用的内生菌群落。种子内生细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各种病原菌和环境胁迫的抗性、促进活性成分产生和累积,并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它们的分布和种群结构受寄主植物的遗传特性和健康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生态的影响。本文从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种子内生细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性、促进活性成分累积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对种子内生细菌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进行论述并提出展望,为后续种子内生细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内生菌 多样性 促生作用 共生关系
下载PDF
氮沉降对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庆贵 王乙棋 +1 位作者 闫国永 邢亚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66-375,共10页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植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初始陆地植物是一种半水生的原始藻类和水生真菌的共生产物,氮沉降会使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发生改变,减少植物和功能微生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引起... 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植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功能.初始陆地植物是一种半水生的原始藻类和水生真菌的共生产物,氮沉降会使植物共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发生改变,减少植物和功能微生物之间的潜在联系,引起可预测的功能特征变化,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植物共生微生物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生态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一直是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系统研究氮沉降对于植物微生物群落功能团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共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对于揭示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共生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共生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植物内生菌
下载PDF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遗传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凯航 王浩臣 +3 位作者 程可心 杨艳 金一 何晓青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4,共11页
所有栖息在植物宿主上的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植物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关注。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探索。全... 所有栖息在植物宿主上的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微生物组。随着高通量测序的发展,植物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关注。植物微生物组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已得到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植物与微生物组的互作机制仍有待探索。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Study, GWAS)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已经被用来研究宿主和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以下方面进行综述,包括植物对微生物组的调控,以及如何应用GWAS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遗传机制,重点阐述了植物与微生物组关联分析中微生物组作为“拓展表型”数据的选择,并且总结了植物宿主影响微生物组的遗传机制,旨在阐明宿主遗传因素对微生物组的调控,增进对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组 互作遗传机制 GWAS 网络作图 遗传力
下载PDF
复合修复对排土场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佘长超 包玉英 +3 位作者 屈翰霆 黄月军 马晓丹 肖兵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90,共10页
以胜利露天矿裸排土场植被修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与矿外自然草原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复模式对排土场植被、土壤因子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探究复合修复技术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影响,寻找适宜该地的修复模式,为排土场植被... 以胜利露天矿裸排土场植被修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与矿外自然草原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复模式对排土场植被、土壤因子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探究复合修复技术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影响,寻找适宜该地的修复模式,为排土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人工修复样地的盖度相对裸排土场显著提高,裸排土场自然恢复的植物,均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柠条单作样地盖度、丰富度、香农维纳指数较高;紫花苜蓿单作多度较高,而盖度、丰富度、香农维纳指数均较低。(2)人工修复的含水量、速效钾、碳氮比介于裸排土场和自然草原之间。pH、速效磷为人工修复>裸排土场>自然草原,铵态氮表现为人工修复<裸排土场<自然草原;种植紫花苜蓿会提高土壤碳氮比。(3)人工修复的酶活性在裸排土场和自然草原之间,人工修复有利于恢复排土场土壤酶活性。紫花苜蓿样地的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较高。(4)人工修复的真菌数量在裸排土场和自然草原之间。沙打旺单作有利于恢复排土场的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植物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对艾草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陈维峰 王思凡 +2 位作者 马林 袁宗胜 刘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4期273-281,共9页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对艾草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艾草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艾草幼苗为试材,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比较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3种微生物菌剂组...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对艾草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艾草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艾草幼苗为试材,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比较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3种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T_(1)~T_(16)处理)对艾草幼苗株高、叶绿素SPAD值、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的影响;对影响艾草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地上部分干质量的微生物菌剂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及单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分析。[结果](1)生长指标上,T_(6)处理艾草干质量最大,T_(8)处理株高最大,且均显著高于CK_(1)、CK_(2)。(2)生理生化指标上,T_(6)处理SOD活性最高,T_(1)处理CAT活性最高,T_(9)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且均显著高于CK_(1)、CK_(2);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明显提升艾草MDA含量,除T_(2)、T_(4)、T_(7)、T_(9)处理外,其他处理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_(1)、CK_(2);可溶性糖含量受复合菌剂的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变化趋势波动不大;除T_(1)、T_(4)、T_(6)与T_(9)处理外,其他处理叶绿素SPAD值均显著高于CK_(1)、CK_(2)。(3)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艾草SOD活性随产气肠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乙酸钙不动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CAT活性随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乙酸钙不动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干质量随产气肠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互作效应分析表明,产气肠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互作最有利于提升艾草干质量。[结论]3种微生物菌剂组合施用均可促进艾草生长,其中T_(6)处理(产气肠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乙酸钙不动杆菌的施用量分别为80、40和40 mL)效果最佳,可作为最优配比推广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艾草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的白菜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明昊 孙全敏 +2 位作者 周姝静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本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手段对大白菜内生菌及可于LB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菜内生菌共299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发光杆菌属(... 本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手段对大白菜内生菌及可于LB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菜内生菌共299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等为优势菌属。于LB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大白菜内生菌共55个菌属,占整个白菜内生菌的16.7%,其中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等为优势菌种。KEG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内生菌处于内生状态时氨基酸、核酸与脂质代谢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而能量代谢与糖代谢等有利于共生系统的代谢途径会一定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植物内生菌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真菌-植物共生:提高作物抗逆性,为可持续农业铺平道路
17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9期60-60,共1页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具杀虫活性的真菌成功地接种到油菜籽(油菜)植物中,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这一发现是迈向可持续农业未来的一步,利用有益真菌来增强作物保护和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球孢白僵菌(Beauver... 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具杀虫活性的真菌成功地接种到油菜籽(油菜)植物中,培养出了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这一发现是迈向可持续农业未来的一步,利用有益真菌来增强作物保护和生产力具有巨大的潜力。众所周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作为生物杀虫剂已在全球各地广泛应用,其一般采用叶面喷洒的施用方式,但具有易受紫外线降解的缺点。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另一种方法,将这种真菌接种到油菜籽植物中,以培养一种独特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生物杀虫剂 作物保护 共生关系 植物共生 叶面喷洒 作物抗逆性 图尔库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调控植物根系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8
作者 陈伟立 李娟 +2 位作者 朱红惠 陈杰忠 姚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285-5297,共13页
根系构型是最重要的植物形态特征之一,具有可塑性,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调控。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能够调控植物的根系构型,进而影响植物的一系列生理与生态过程。综述丛枝菌根真菌(AMF)、根瘤菌、植物根际... 根系构型是最重要的植物形态特征之一,具有可塑性,既由遗传因素控制,又受到许多环境因子的调控。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能够调控植物的根系构型,进而影响植物的一系列生理与生态过程。综述丛枝菌根真菌(AMF)、根瘤菌、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等重要根际微生物类群对植物根系构型的调控模式以及相应的调控机理,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构型 根际微生物 调控
下载PDF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1
19
作者 李桂玲 王建锋 +2 位作者 黄耀坚 郑忠辉 苏文金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68,共5页
从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 1 72株内生真菌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共 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 ,如红色面孢霉 (Neurosporasp .) ,木霉 (Trichodermasp .) ,镰刀菌 (Fusariumsp .)等有抑制作用 ,来自... 从三尖杉 ,南方红豆杉及香榧中分离出 1 72株内生真菌 ,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表明共 90株内生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 ,如红色面孢霉 (Neurosporasp .) ,木霉 (Trichodermasp .) ,镰刀菌 (Fusariumsp .)等有抑制作用 ,来自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榧的抗菌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 40 %,5 4 2 %及 5 7 1 %。其中平板抑菌圈直径大于1 5mm的高抗菌株有 3 5株。按Ainsworth等鉴定系统和方法进行鉴定 ,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主要分布于拟青霉属、镰孢菌属等 1 8个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抗真菌作用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稀土尾矿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对植被修复的响应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熙 刘以珍 +3 位作者 李金前 葛刚 吴兰 李永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943-3950,共8页
选用赣州-安远稀土弃废尾矿及其不同植被修复的堆浸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废弃尾矿及6种不同植被修复方案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利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植被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修复尾矿土壤相比... 选用赣州-安远稀土弃废尾矿及其不同植被修复的堆浸田为研究对象,调查废弃尾矿及6种不同植被修复方案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利用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植被修复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修复尾矿土壤相比,经不同植被修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明显改良,其中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均比未修复尾矿土壤增加2—3倍。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植被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废弃尾矿土壤微生物群落亲缘度仅为0.21,表明植被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微生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与未修复尾矿土壤相比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不同植被修复方案中,以湿地松和山胡椒为优势群落的两种植被修复方案对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这两种修复方案不仅能显著改善土壤的固水性、有机质含量,并且对微生物群落的改善作用也最为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废弃尾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土壤p H影响最为显著,而植被修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环境影响因子则转变为含水量、有机质、有机碳及总磷含量。进一步揭示了微生物在植被修复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为矿山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 稀土废弃尾矿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