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0
1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2 位作者 杨世民 郭健 钱树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1-471,共11页
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也有少数的蓝藻、绿藻和硅鞭藻出现 ,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粒级大小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依次为小型浮游植物 (包括网采浮游... 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也有少数的蓝藻、绿藻和硅鞭藻出现 ,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粒级大小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依次为小型浮游植物 (包括网采浮游植物 )、微微型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平面分布与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其中水体中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浮游植物团块是其平面分布的主要特征。调查海域存在三个典型的浮游植物区划 :渤海海峡区、渤海湾区和黄河河口区。追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短周期 (几天 )的变化是由关键种所驱动而非优势种。渤海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变化为双周期型 ,春季水华主峰出现在 4月 ,而秋季次高峰出现在 9月。春季浮游植物以小型细胞硅藻占优群落为主 ,秋季以大型细胞硅藻 甲藻联合占优群落为主。群落季节和周年的变化以种类演替 (speciessuccession)为主而非种类接替 (speciessequence)。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 ,1 998— 1 999年的观测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由硅藻占绝对优势逐渐转变为硅藻 甲藻共存为主的群落。甲藻的占优以及绿藻在特定时期的普遍出现反映了渤海海区营养盐结构比例变化对海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氮 /磷比率的增加和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动力学 渤海 粒级结构 赤潮 甲藻 硅藻
下载PDF
2001年冬季渤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52
2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2 位作者 白洁 高会旺 韩笑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研究了 2 0 0 1年冬季覆盖渤海 5 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 3门 37属 72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 ,优势种主要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 (Paralia sul... 研究了 2 0 0 1年冬季覆盖渤海 5 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 3门 37属 72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 ,优势种主要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 (Paralia sulcata)和环纹劳德藻。其中的尖刺伪菱形藻、偏心圆筛藻和具槽帕拉藻是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的关键种。分析认为 :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同 1983年同期资料相比发现 ,优势种没有较大变化 ,但其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有大幅度增加。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冬季 渤海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东海、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41
3
作者 黄邦钦 刘媛 +6 位作者 陈纪新 王大志 洪华生 吕瑞华 黄凌风 林以安 魏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量 粒级结构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东海 黄海
下载PDF
莱州湾及潍河口夏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被引量:36
4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柴心玉 钱树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90,共10页
于 1 998年 6月黄河断流期在潍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综合外业调查 .对此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脱镁色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叶绿素a浓度介于 0 0 89~ 5 4 44mg/m3 之间 ,... 于 1 998年 6月黄河断流期在潍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综合外业调查 .对此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脱镁色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叶绿素a浓度介于 0 0 89~ 5 4 44mg/m3 之间 ,平均值为 1 331mg/m3 ;脱镁色素浓度介于 0 1 76~ 3 4 0 2mg/m3 之间 ,平均值为0 90 5mg/m3 .叶绿素a和脱镁色素浓度高密度区分布在小清河口附近、潍河口内及潍河口以外临近海域 .初级生产力介于 1 3 58~ 30 1 54mg/ (d·m2 )之间 ,平均值为6 2 4 9mg/ (d·m2 ) .水柱初级生产力高值区分布在小清河口和 37 30°N ,1 1 9 4 7°E附近 .对水文、化学和浮游动物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整个调查区 ,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与海区潮汐、光照、磷酸盐、硅酸盐和微型浮游动物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同氨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作用不明显 ,其中潍河口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同潮汐的关系最为密切 .夏季此海域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磷酸盐和硅酸盐的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河口 夏季 生物量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脱镁色素 初级生产力 渤海 莱州湾
下载PDF
氮磷营养盐影响海水浮游硅藻种群组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2
5
作者 曲克明 陈碧鹃 +1 位作者 袁有宪 辛福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氮磷营养盐对近岸海洋硅藻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可能对海水浮游硅藻组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氮磷营养盐浓度越高 ,氮磷比离Redfield比越远 ,硅藻种类越少 ,Shannon指数越低 .这一结果在对...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氮磷营养盐对近岸海洋硅藻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可能对海水浮游硅藻组成有着明显的影响 ,氮磷营养盐浓度越高 ,氮磷比离Redfield比越远 ,硅藻种类越少 ,Shannon指数越低 .这一结果在对虾养殖池浮游植物的观测中得到初步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浮游硅藻 营养盐 种群组成
下载PDF
海草内生真菌Fusariumsp.F-1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肖义平 陈晶晶 +2 位作者 张云海 邵志宇 徐德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1-13,共3页
从海草互花米草 (Spartinaalterniflora)中分离到真菌Fusariumsp .,从该菌株的培养物中首次分离到 5个化合物 ,经TLC对照 ,MS ,NMR等光谱技术鉴定 ,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 (Ⅰ )、过氧化麦角甾醇 (Ⅱ )、肉桂酸 (Ⅲ )、对羟基苯丙酸 ... 从海草互花米草 (Spartinaalterniflora)中分离到真菌Fusariumsp .,从该菌株的培养物中首次分离到 5个化合物 ,经TLC对照 ,MS ,NMR等光谱技术鉴定 ,确定其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 (Ⅰ )、过氧化麦角甾醇 (Ⅱ )、肉桂酸 (Ⅲ )、对羟基苯丙酸 (Ⅳ )和白僵菌素 (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 化学成分 麦角甾醇 TLC 对照 MS 分离 海草 内生真菌 互花米草
下载PDF
营养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修林 张蕾 +2 位作者 韩秀荣 祝陈坚 葛明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6-101,共6页
概述了海水中营养盐和细胞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描述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发展过程,指出在现有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建立重要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等生态学过程与赤潮生物生长关系相结合的数学模... 概述了海水中营养盐和细胞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描述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发展过程,指出在现有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建立重要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等生态学过程与赤潮生物生长关系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是建立现场环境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数学模型,进而揭示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机理等的必要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营养盐 浮游植物 生长模型 赤潮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光照对4种单胞藻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青 张晓芳 +1 位作者 李太武 苏秀榕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不同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下,测定了小球藻Chlorella sp.、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杜氏藻Dunaliella viridis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3000 l... 在不同光照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下,测定了小球藻Chlorella sp.、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绿色杜氏藻Dunaliella viridis的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为3000 lx时,在光照周期为24L:0D、18L:6D、12L:12D、6L:18D和0L:24D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周期为18L:6D时,4种藻的生长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227、0.150、0.175、0.360个/a;当光照周期为12L:12D时,在光照强度为10000、5000、3000、1000、500 lx的5个梯度组中,光照强度为5000 lx时,4种藻的生长速率均最大,分别为0.225、0.188、0.174、0.261个/d;在红、绿、蓝、白光不同光谱的照射下,以白炽灯下4种藻的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85、0.165、0.257、0.322个/d,且在蓝光培养下小球藻、等鞭金藻和扁藻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测定了在4种光源培养下扁藻的细胞周期,结果以在红光下培养的扁藻G1期占的比例最低,白光下次之,而在绿、蓝光下培养的扁藻G1期所占比例比在红、白光下高出3.8%~5.9%。因此,培养上述4种藻类的适宜光源为白光或红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藻 光照 生长速率 叶绿素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浮游植物生物量研究 Ⅰ.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胞体积转化法 被引量:104
9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钱树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85,共11页
在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采用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来估算浮游植物丰度可以说是不够精确的,因为不同种的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只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才能正确反映海洋生态系中的能量分布.本文以拟合浮游植物细胞相似体积方法,... 在海洋生态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采用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来估算浮游植物丰度可以说是不够精确的,因为不同种的浮游植物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只有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才能正确反映海洋生态系中的能量分布.本文以拟合浮游植物细胞相似体积方法,基于胶州湾生态动力学研究所获资料,计算了87种中国近海常见浮游植物的细胞体积、鲜重、碳含量、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细胞体积 细胞质体积 生物量 碳含量
下载PDF
厦门杏林湾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卢亚芳 黄永春 +2 位作者 黄世玉 周立红 陈国斌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9-216,共8页
本文分析了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自厦门杏林湾水库的水样数据 ,结果表明杏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数量最大 ,硅藻次之 ,浮游植物群落表现出小型化 ,数量大的特点 ,个体数量最大值出现在 6月 ,最小值出现在 2月 ,应用灰... 本文分析了 1 999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自厦门杏林湾水库的水样数据 ,结果表明杏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数量最大 ,硅藻次之 ,浮游植物群落表现出小型化 ,数量大的特点 ,个体数量最大值出现在 6月 ,最小值出现在 2月 ,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在水温、水深等 1 1项环境因素中找出影响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 ,水温、溶氧量、盐度、透明度、pH、化学耗氧量、总磷是影响厦门杏林湾水库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关联分析 厦门市 杏林湾水库 浮游植物密度 生态因子 水温 溶解氧 盐度 透明度
下载PDF
2004年秋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涛 刘胜 +3 位作者 王桂芬 曹文熙 黄良民 林秋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5-73,共9页
根据2004年9月18日-10月2日南海北部航次所获得的表层浮游植物群数据,对其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次调查鉴定浮游植物共53属152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别属于硅藻门35属88种、甲藻门15属60种、蓝藻门1属2种及金藻门1属1种等;优... 根据2004年9月18日-10月2日南海北部航次所获得的表层浮游植物群数据,对其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次调查鉴定浮游植物共53属152种(含变种和变型),分别属于硅藻门35属88种、甲藻门15属60种、蓝藻门1属2种及金藻门1属1种等;优势种中分布较广泛的有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微小原甲藻P.mininum、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等;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数量范围为(0.11-23.61)×106cells·m-3,呈现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的平面分布格局,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域的E506站和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B3站;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也是近岸的站点较高,以靠近珠江口E708站的51种为最多。硅藻类细胞丰度范围为(0.02-8.13)×106cells·m-3,主要分布在高盐的外海水域,其中产二甲基磺酸丙酯(DMSP)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在多个站点出现;甲藻类以近岸水域居多,细胞丰度最高达15.67×106cells·m-3(E506站),其中数量较多的赤潮种类主要有锥状施克里普藻、反曲原甲藻、微小原甲藻、环沟藻Gyrodinium spp.等;固氮的红海束毛藻在调查海域广泛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东部,以E206站最多,高达1.8×107cells·m-3。结合水文资料和其他层次的浮游植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海束毛藻的分布与黑潮水的入侵存在一定关系,其分布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 组成 分布
下载PDF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及碳流途径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3 位作者 王大志 林学举 张钒 刘媛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PICO)占优势 ,贡献率分别达 3 4 %~ 48%、3 4 %~ 40 %,小型浮游植物 (简称MI CRO)仅占 1 2 %~ 2 7%.粒级组成和各粒级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如1 997年夏季三种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年份 ,PICO和MICRO组份呈 1 998年夏季高于 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而NANO组份则呈 1 998年夏季低于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PIC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达 45%~ 50 %,而NANO和MICR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相近 ,为 1 9%~ 3 2 %;PICO组份的同化系数明显高于NANO和MICRO组份 .初步分析了初级生产的碳流途径 ,表明台湾海峡初级生产的碳将有 2 5%经异养细菌的“二次”生产而进入微食物环 ,3 6%通过原生动物 (主要是异养鞭毛虫 )摄食“打包”作用后进入微食物环 ,即近 60 %的初级生产的碳经微食物环的两个起点分别进入微食物环 ,表明微型生物食物网在该海域生源有机碳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碳流途径 微食物环 粒级结构 台湾海峡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下载PDF
象山港对虾增殖放流区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子琳 宁修仁 +1 位作者 史君贤 蔡昱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是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碳为444.5~871.0mg/(m2.d)... 1992年笔者对象山港水域浮游植物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水域是一个高生物量的海湾,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3.50~5.93mg/m3:初级生产力碳为444.5~871.0mg/(m2.d).湾内不同海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区域化和时间季节性。港顶部陆缘影响显著,水体交换缓慢稳定性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高;港口区受邻近海水的不断调节,海流较急,水体交换快稳定性差,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较低。港内现存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明显,基本按春、夏、秋、冬季次序排列.粒度分级研究结果表明,大干20μm的网采浮游植物细胞对总生物量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分别为25%和13%;微型和微微型(小于20μm)浮游生物细胞在象山港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中占重要比重,贡献分别为75%和87%,其对生产力的贡献高于对生物量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现存量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对虾 增殖
下载PDF
东海原甲藻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6
14
作者 罗立明 胡鸿钧 +4 位作者 李夜光 齐雨藻 吕颂辉 耿亚红 邓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7-131,共5页
采用nrDNA ITS序列及18S序列两种分子标记,对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CCMP)的具齿原甲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序列非常相似,两者的nrDNA ITS序列碱基差异值仅为0.002,nrDNA 18S序列的碱基差异值为0.000,根据分... 采用nrDNA ITS序列及18S序列两种分子标记,对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CCMP)的具齿原甲藻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序列非常相似,两者的nrDNA ITS序列碱基差异值仅为0.002,nrDNA 18S序列的碱基差异值为0.000,根据分子数据,东海原甲藻和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保藏中心的具齿原甲藻应为同一个种.从基因库获取原甲藻的另外3个种nrD-NA ITS序列和8个种的18S序列,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和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8S序列用于原甲藻的分子鉴定过于保守,而nrDNA ITS更适合于该种属界定的分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具齿原甲藻 NRDNA ITS NRDNA 18S 分子鉴定
下载PDF
胶州湾北部水域浮游植物研究Ⅰ——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东艳 孙军 +1 位作者 唐优才 钱树本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根据 1995年 3月至 1996年 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调查资料 ,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其中硅藻在细胞数量和种类上都占... 根据 1995年 3月至 1996年 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调查资料 ,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其中硅藻在细胞数量和种类上都占优势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面分布的总趋势依月份而异 ;季节变化属双周期类型 :高峰期出现在 1月和 9月 ,低谷期出现于 5月和 11月 ;与历史资料不同的是 ,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细胞数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季节变化 甲藻 硅藻
下载PDF
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林 赵冬至 +2 位作者 邢小罡 杨建洪 傅云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602,共7页
根据2007年6月期间对大连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由实测数据及相关文献推断出脱镁叶绿素蓝光和红光吸收峰分别位于412和670nm波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脱镁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结... 根据2007年6月期间对大连湾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脱镁叶绿素对浮游植物吸收特性的影响。由实测数据及相关文献推断出脱镁叶绿素蓝光和红光吸收峰分别位于412和670nm波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脱镁叶绿素和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12nm波段脱镁叶绿素的比吸收系数远大于叶绿素a;440nm波段,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略大于脱镁叶绿素;670、675nm波段,叶绿素a的比吸收系数约为脱镁叶绿素的3倍。随脱镁叶绿素占色素总浓度比例的增大,浮游植物吸收曲线上蓝光吸收峰偏离440nm波段,逐渐向412nm波段靠近,并得到蓝光波段吸收峰的高度由脱镁叶绿素浓度决定,而红光波段吸收峰的高度由叶绿素a浓度决定。色素浓度与吸收系数进行乘幂函数拟合分析表明,412、440nm波段吸收系数与脱镁叶绿素浓度拟合相关性高于叶绿素a,而675nm波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镁叶绿素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吸收系数 比吸收系数
下载PDF
海洋围隔生态系中赤潮发生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昱 陈孝麟 +4 位作者 庄栋法 吴省三 蔡子平 唐森铭 林荣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3-218,共6页
1990年5至7月,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了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实验。实验表明,富营养的围隔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组成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动。形成水华和赤潮。并发生了种群的演替。... 1990年5至7月,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了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实验。实验表明,富营养的围隔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组成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动。形成水华和赤潮。并发生了种群的演替。水华以硅藻开始,形成高潮之后便衰退。随后微鞭毛藻和甲藻开始较大量繁殖。金藻和甲藻在实验中形成赤潮,最高值达到6.7×10^(10)cells/m^3。甲藻和硅藻的生长似乎互相抑制。实验初期,在硅藻繁盛时,甲藻的种、属和数量都很少。而在演替的后期,硅藻衰落时,甲藻占优势。数量最高达2.6×10~8cells/m^3。实验演示了发生在硅藻水华之后的甲藻赤潮发展过程,与1986年厦门西海域发生的裸甲藻赤潮的发展过程相似。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甲藻赤潮的形成规律及其预测预报积累了资料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演替 海洋生态系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沿海海草资源与研究状况 被引量:46
18
作者 范航清 彭胜 +1 位作者 石雅君 郑杏雯 《广西科学》 CAS 200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海草是生长于热带和温带浅海水中的单子叶植物,具有全球生态重要性。在北部湾广西浅水域已鉴定出5种海草,即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针叶藻(Syringodium isoetif olium)、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 海草是生长于热带和温带浅海水中的单子叶植物,具有全球生态重要性。在北部湾广西浅水域已鉴定出5种海草,即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针叶藻(Syringodium isoetif olium)、二药藻(Halodule uninervis)、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和无横脉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广西共有约640hm2的海草床,其中约540hm2分布在合浦,约100hm2分布在防城港市的珍珠港,北海极少。广西的海草床面积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年份变化,并总体衰退。合浦的海草床是我国海草保护的最重要的生境之一。广西海草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和自然胁迫。我国对海草的认识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这段时间我国的海草研究几近空白,有关广西海草的研究很少,除合浦外其余的海草生境都是在过去的6年间才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种类 分布 生态服务 胁迫
下载PDF
中国温带海域新发现较大面积(大于50ha)海草床:Ⅲ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大面积海草床鳗草种群动力学及补充机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毅 徐少春 +7 位作者 许帅 岳世栋 顾瑞婷 宋肖跃 张玉 乔永亮 刘明杰 张晓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3-951,共9页
鳗草(ZosteramarinaL.)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浅海海域,其形成的鳗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些年来,我国黄渤海海域鳗草退化严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在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发现较大面积的海草床,可以作为渤海沿海海... 鳗草(ZosteramarinaL.)广布于北半球温带浅海海域,其形成的鳗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些年来,我国黄渤海海域鳗草退化严重,较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海草床已经非常少见。在渤海兴城-觉华岛海域发现较大面积的海草床,可以作为渤海沿海海草床的典型代表。基于此,2018年5月、9月、11月和2019年3月对该海草床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究了渤海兴城-觉华岛海草床鳗草种群补充等生态特征,分析了海草床生境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了对海草床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渤海兴城-觉华岛海草床总面积为791.61ha,海草种类为鳗草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以鳗草为优势种,日本鳗草极少且呈斑块状分布;鳗草生物量在2018年5月达到最大值(1241.22-1632.64g/m2);鳗草叶片碳、氮、磷元素含量分别为35.35%-36.57%、1.89%-3.35%、0.14%-0.48%;鳗草海草床以无性繁殖为主要补充方式,有性繁殖补充比例平均仅为1.92%,明显低于国内其他鳗草草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该海草床主要受围填海、捕蛤、围网捕鱼等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并致使海草床边缘区域呈现斑块化趋势。建议对这片珍贵的海草床加以保护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草 渤海 种群生态特征 种群补充
下载PDF
氮磷营养盐对浒苔生长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俭平 赵卫红 +1 位作者 付敏 苗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的N、P浓度,研究单因子(P:30μmol/L,N:0~500μmol/L和N:500μmol/L,P:0~30μmol/L)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N、P浓度(N:500μmol/L,P:30μmol/L)条件下浒苔生长态势最好,具...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不同的N、P浓度,研究单因子(P:30μmol/L,N:0~500μmol/L和N:500μmol/L,P:0~30μmol/L)对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N、P浓度(N:500μmol/L,P:30μmol/L)条件下浒苔生长态势最好,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率(0.451)。添加N可以明显促进浒苔的生长,而且随着添加N浓度的提高促进作用增强,浒苔的相对生长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添加P对浒苔的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不如添加N的明显;随着添加P浓度的提高,浒苔的相对生长率提高幅度不大,这说明浒苔生长对N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