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全过程调查报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细胞形态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沈竑 洪君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91-595,T001,共5页
于1990年6月在长江口赤潮多发区定点观测到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的全过程,对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动及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前,水体中甲藻数量多于硅藻;赤潮发生后... 于1990年6月在长江口赤潮多发区定点观测到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的全过程,对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动及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前,水体中甲藻数量多于硅藻;赤潮发生后,中肋骨条藻增殖,逐渐成为主要优势种,硅藻在数量上超过了甲藻;浮游植物种类丰度指数的大小能较好地反映赤潮发生的各个阶段。(2)赤潮发生过程中,中肋骨条藻细胞增殖率次序为:发展阶段>维持阶段>起始阶段。(3)在赤潮发生的维持阶段后期和消亡阶段,有5%-7.8%的中肋骨条藻形成休眠孢子,一个中肋骨条藻细胞仅形成一个休眠孢子,且同一个中肋骨条藻群体链上的所有细胞形成休眠孢子是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肋骨条藻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细胞形态 赤潮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三种常见微藻细胞中二甲基硫丙酸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炜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35-639,共5页
以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温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 以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温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其次为杜氏藻,牟氏角刺藻含量最低。种间差别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3种环境因子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盐度变化引起藻细胞DMP含量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温度和光强。随着盐度的增加,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细胞内DM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细胞 二甲基硫丙酸 温度 盐度 光强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绿色杜氏藻被膜泡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晓航 张小庆 +1 位作者 吴超元 AlfsenAnnette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5-569,共5页
于1990年5月—1991年5月,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绿色杜氏藻,对该藻被膜泡囊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观察表明,绿色杜氏藻细胞的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附近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被膜泡囊;这些被膜泡囊由泡囊及其表面的网... 于1990年5月—1991年5月,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绿色杜氏藻,对该藻被膜泡囊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观察表明,绿色杜氏藻细胞的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附近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被膜泡囊;这些被膜泡囊由泡囊及其表面的网状结构构成,其直径在45—120nm之间;在细胞膜附近的被膜泡囊直径较大;在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上还观察到被膜泡囊的形成过程。结果提示:在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绿色杜氏藻细胞中,被膜泡囊起着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运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杜氏藻 被膜泡囊 藻类 电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舟形藻的污水培养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夏芫 李环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414-3417,共4页
[目的]提高舟形藻培养的生物量,为实现该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域特点对利用污水培养舟形藻的可行性进行初探,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N、P、Fe、Si营养源和培养基盐度)对该藻生长的影响。[结果... [目的]提高舟形藻培养的生物量,为实现该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地域特点对利用污水培养舟形藻的可行性进行初探,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一系列主要培养条件(N、P、Fe、Si营养源和培养基盐度)对该藻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合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南京工业大学小二楼人工湖水为培养基基础溶剂、尿素360 mg/L、Na2HPO4.12H2O 150 mg/L、柠檬酸铁50 mg/L、Na2SiO3.9H2O 2 000 mg/L、盐度2.0 mol/L;舟形藻适应污水能力较强,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污水中的营养源,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既降低了培养成本,也使该藻最高生物量干重达4.766 g/L,是原始培养基的3.57倍和优化培养基1号的1.90倍。[结论]该研究为舟形藻的室外大规模培养与污水治理相结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藻 污水 培养条件 营养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铬(Ⅲ)对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金伟 陆敏 王瑞恒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铬(Ⅲ)处理18d后的亚心形扁藻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铬浓度较低时(≤1.5×10-5mg/L,对细胞的伤害不明显.当铬浓度增大时,出现细胞核变形,核膜解体,线粒体膨大或解体;类囊体缺失,排列散... 用透射电镜观察铬(Ⅲ)处理18d后的亚心形扁藻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铬浓度较低时(≤1.5×10-5mg/L,对细胞的伤害不明显.当铬浓度增大时,出现细胞核变形,核膜解体,线粒体膨大或解体;类囊体缺失,排列散乱,叶绿体膜系统溃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心形扁藻 超微结构 电镜 危害 水污染
下载PDF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卓洪 李飞永 陈金斯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2期31-37,共7页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关键词 河口 重金属 生物毒性 硅藻 扁藻
下载PDF
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及对Valdviella 
7
作者 钱树本 王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90-92,T003,共4页
本文根据对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发现我国海域有两种漂流藻:太阳漂流藻(P.solSchutt)和美丽漂流藻(P.formosaQianetWang).后者是根据详细观察研究后对Valdi... 本文根据对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细胞形态观察,发现我国海域有两种漂流藻:太阳漂流藻(P.solSchutt)和美丽漂流藻(P.formosaQianetWang).后者是根据详细观察研究后对Valdiviellaformosa(SchimperexKarsten)Karsten重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漂流藻 硅藻 漂流藻属 名称订正 细胞形态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斌 薛玮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藻类 流式细胞术 海洋 浮游植物 样品测定法
下载PDF
航天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素珍 张小平 +1 位作者 郑维发 李加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37,共5页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液中不同浓度KNO3、Na2HPO4、FeC l3和Na2S iO3对通过“神舟5号”飞船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生长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经搭载后舟形藻生...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液中不同浓度KNO3、Na2HPO4、FeC l3和Na2S iO3对通过“神舟5号”飞船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生长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经搭载后舟形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组合发生了变化。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适合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3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24 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适合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6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12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形藻 营养盐 航天搭载 生长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海洋浮游硅藻Thalassiosira rotula细胞质膜电子转换与DIC浓度的关系
10
作者 缪晓玲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0-21,36,共3页
海洋浮游硅藻Thalasiosirarotula细胞质膜存在电子转换,可还原外源电子受体Fe(CN)3-6.介质中溶解无机碳(DIC)浓度的降低。
关键词 质膜 电子转换 无机碳 Thalasiosira rotula
下载PDF
两种茨藻属植物的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游浚 孙祥钟 王徽勤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 笔者曾在1985年报道过分布于我国大陆的6种茨藻属(Najas L.)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而高雄茨藻(N. browniana Rendle)和弯果茨藻(N. ancistrocarpa A. Br. ex Magnus)为笔者不久前(1987年)才发现它们在我国大陆上有分布。据载,仅弯果茨藻前人作过染色体计数工作。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 核型
下载PDF
福建部分海藻凝集素的检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郑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用天然和经酶修饰的绵羊、兔、鸡,以及人的A型、B型、AB型和O型7种红细胞,对产于福建的16种海藻(绿藻1种、红藻8种、褐藻7种)进行了凝集素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每种海藻提取液至少能凝集2种以上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 用天然和经酶修饰的绵羊、兔、鸡,以及人的A型、B型、AB型和O型7种红细胞,对产于福建的16种海藻(绿藻1种、红藻8种、褐藻7种)进行了凝集素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每种海藻提取液至少能凝集2种以上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在检测的16种海藻中,褐藻门的铁钉菜、厚网藻和绿藻门的浒苔产生的阳性凝血结果最广泛,能凝集供试的7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红藻门的粗枝软骨藻、褐藻门的扁铁钉、鼠尾藻的凝血能力最差,只能凝集2或3种天然或经酶修饰的红细胞。在7种红细胞中,绵羊血红细胞对海藻凝集素最敏感。各种类型的红细胞经酶(胰蛋白酶)修饰后,对凝集素的敏感性普遍增加(鸡红细胞对几种海藻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凝集素 红细胞 检测
下载PDF
确立多微核四分体率──发展Trad-MCN技术
13
作者 林光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3-64,共2页
In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PMCN-rate arid suggests in complex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another index, i. e. frequency of tetrads with polymicronuclei (PMCN) , into the T... In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PMCN-rate arid suggests in complex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another index, i. e. frequency of tetrads with polymicronuclei (PMCN) , into the Trad -MCN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MCN 微核率 多微核四分体率 海洋生物 藻类
下载PDF
扁藻的长期贮存对其活性和脂肪酸的影响
14
作者 周光正 《海洋信息》 1996年第3期8-9,共2页
在培养许多水生生物中,常常利用微藻作为传统饵料。由于环境的不利条件或其它生物体的污染,都能引起培养的幼虫在发育到商品规格中食物链的中断。因此,能够成功地贮存微藻提供给孵化场,对于水产养殖研究和商业孵化场都是一个重大突破。... 在培养许多水生生物中,常常利用微藻作为传统饵料。由于环境的不利条件或其它生物体的污染,都能引起培养的幼虫在发育到商品规格中食物链的中断。因此,能够成功地贮存微藻提供给孵化场,对于水产养殖研究和商业孵化场都是一个重大突破。 意大利学者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藻 长期贮存 细胞活性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