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漠藻壳的精细结构与发育 被引量:36
1
作者 胡春香 刘永定 +1 位作者 黄泽波 宋立荣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8,共8页
以宁夏沙坡头不同时期围栏形成的固沙地为样点,将土壤学研究手段与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首次在微米层次揭示了荒漠藻壳中藻类植物的自然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结合矿物物相分析,藻类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从生物学、... 以宁夏沙坡头不同时期围栏形成的固沙地为样点,将土壤学研究手段与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首次在微米层次揭示了荒漠藻壳中藻类植物的自然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结合矿物物相分析,藻类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从生物学、土壤学、矿物学交叉结合的角度深入地揭示了荒漠藻壳的结构和发育,为荒漠拓殖生物群落的发育和人工调控荒漠藻壳固沙培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另外研究中所采用的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实验手段也是研究自然状态所有土壤微生物的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藻壳 土壤发育 固沙
下载PDF
褐藻叶绿体的制备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爱芬 陈敏 周百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1-553,共3页
在 4℃条件下 ,采用CaCl2 溶液浸泡褐藻裙带菜 (Undariapinnatifida)的叶状体 ,观察CaCl2 溶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对裙带菜叶绿体提取率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裙带菜的叶状体经过CaCl2 溶液浸泡后 ,其叶绿体的提取率有明显地提... 在 4℃条件下 ,采用CaCl2 溶液浸泡褐藻裙带菜 (Undariapinnatifida)的叶状体 ,观察CaCl2 溶液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对裙带菜叶绿体提取率及其荧光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裙带菜的叶状体经过CaCl2 溶液浸泡后 ,其叶绿体的提取率有明显地提高 .根据裙带菜叶绿体的提取率和室温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结果 ,认为最适的方法是采用 0 2mol/L的CaCl2 溶液浸泡 10min .在这种条件下 ,裙带菜叶绿体的提取率是传统制备方法的 5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 叶绿体 提取率 氯化钙浸泡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形态及其变异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陆开宏 林霞 钱云霞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8,共8页
分别对青岛、浙江、上海和厦门四地的三角褐指藻藻种及单个细胞克隆后多个藻株的形态及其变异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青岛、上海藻种短期培养后 ,培养液细胞基本由梭形细胞组成 ;浙江和厦门藻种则基本由三出放射形细胞组成。正常培养液中... 分别对青岛、浙江、上海和厦门四地的三角褐指藻藻种及单个细胞克隆后多个藻株的形态及其变异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青岛、上海藻种短期培养后 ,培养液细胞基本由梭形细胞组成 ;浙江和厦门藻种则基本由三出放射形细胞组成。正常培养液中卵形细胞比例均在 0 .1%以下。特定条件下 ,梭形和三出放射形细胞均能产生卵形细胞 ,卵形细胞也能发育成梭形或三出放射形细胞 ;三出放射形细胞可能经“突变”或“定向变异”转变成梭形细胞 ,而梭形细胞培养液中没有出现三出放射形细胞。培养液比重、温度及光照条件的改变短期内对细胞形态类型的转变没有明显影响 ;淡水和低温 ( 4℃~ 8℃ )的长期胁迫能使梭形和三出放射形藻株发生高比例的卵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形态类型 形态变异 变异机理 光照 温度 三出放射形 梭形 卵形 诱变
下载PDF
蜈蚣藻中空型和节荚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伟新 符鹏飞 +2 位作者 丁镇芬 陈少凡 徐法礼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14-22,共9页
作者从1984年以来在青岛和北戴河对曾被 Howe(1924)描述过的蜈蚣藻中空型和节荚型两种藻类进行定点观察,发现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是相同的,后者实为前者的生长后期,它们的外形在前后所起的变化,是由于水温上升影响所致,两者... 作者从1984年以来在青岛和北戴河对曾被 Howe(1924)描述过的蜈蚣藻中空型和节荚型两种藻类进行定点观察,发现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是相同的,后者实为前者的生长后期,它们的外形在前后所起的变化,是由于水温上升影响所致,两者应为同一藻体,因此,蜈蚣藻中空型与蜈蚣藻节荚型为同物异名,由于其藻体内部中空,故建议学名应为蜈蚣藻中空型Grateloupia fillicina f·porracea(Mert.)Howe.取消节荚型 f·lomentaria 的学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藻 节荚型 中空型 同物异名
下载PDF
杉叶藻营养器官的解剖构造及适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晨光 初敬华 朱秋广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7-29,共3页
通过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水中生长的杉叶藻(HippurisVulgarisL.)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发现:杉叶藻的根表皮一层细胞,皮层很厚,其半径约为中柱半径的2.5倍,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网眼状的通气组织;叶扁线形,表皮具发达的排水器.根... 通过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水中生长的杉叶藻(HippurisVulgarisL.)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发现:杉叶藻的根表皮一层细胞,皮层很厚,其半径约为中柱半径的2.5倍,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网眼状的通气组织;叶扁线形,表皮具发达的排水器.根、茎、叶的维管组织中木质部均不发达,而通气组织相当发达.这些特征是与其水生的特征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叶藻 适应机理 皮层 营养器官 解剖
下载PDF
独球藻的形态构造与生殖
6
作者 梁良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69-72,共4页
独球藻(Eremosphoera viridis De Bary,1858)是独球藻属(Eremosphaero De Bary,1858)的模式种,隶属于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小球藻科(Chlorellaceae)。它自从1858年De Bary报道以来,到现在13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只在欧洲、北美,北非... 独球藻(Eremosphoera viridis De Bary,1858)是独球藻属(Eremosphaero De Bary,1858)的模式种,隶属于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小球藻科(Chlorellaceae)。它自从1858年De Bary报道以来,到现在13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只在欧洲、北美,北非和亚洲(中国)少数地区发现过。它虽然分布较广,但是较为罕见。 1978年,作者在福建省福清县灵石林场附近一条小溪的沼泽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球藻 形态构造 生殖
下载PDF
关于一个“基细胞”的疑问
7
作者 毕列爵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有或没有基细胞是毛鞘藻属(Bulbochaets)与枝鞘藻属(Oedocladium)的区别之一。这里叙述了Mrozinska在其专著(1985)中,将OedocladiumindicumKamat附图(即模式图)上... 有或没有基细胞是毛鞘藻属(Bulbochaets)与枝鞘藻属(Oedocladium)的区别之一。这里叙述了Mrozinska在其专著(1985)中,将OedocladiumindicumKamat附图(即模式图)上的一个基细胞错误地移置到Oe。PrescottiiIslam上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鞘藻属 枝鞘藻属 基细胞
下载PDF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藻胆体形貌的观察
8
作者 林瑞峰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藻胆体形貌的观察林瑞峰(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光电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01)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藻胆体,藻胆蛋白人们已经知道颜色不同的藻胆蛋白在藻胆体内有序地排列看,这种天线聚...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藻胆体形貌的观察林瑞峰(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光电化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01)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藻胆体,藻胆蛋白人们已经知道颜色不同的藻胆蛋白在藻胆体内有序地排列看,这种天线聚集体叫做藻胆体,它能够高效地将光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胆体 STM 感光化学 藻胆朊
下载PDF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Parietochloris incisa超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长海 Amos Richmond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利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一种新分离的微藻Parietochlorisincisa进行了室外放大培养研究。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实现了对该微藻的超高密度培养 ,使单位培养体积和单位培养面积的细胞生物量分别达到了 7.35g/ (L·d)和 96 .12 g/ (m2 ... 利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一种新分离的微藻Parietochlorisincisa进行了室外放大培养研究。在最适培养条件下 ,实现了对该微藻的超高密度培养 ,使单位培养体积和单位培养面积的细胞生物量分别达到了 7.35g/ (L·d)和 96 .12 g/ (m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超高密度培养 微藻
下载PDF
藻类连续培养及其应用
10
作者 孙林枫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3-68,共6页
本文介绍了藻类连续培养的理论、种类和装置,论述了连续培养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实验室藻类研究和藻类受控污染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与一次培养研究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连续培养是一种较好的研究藻类生长、生理代谢和胞内外有机物质以... 本文介绍了藻类连续培养的理论、种类和装置,论述了连续培养作为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实验室藻类研究和藻类受控污染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与一次培养研究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连续培养是一种较好的研究藻类生长、生理代谢和胞内外有机物质以及污染物质对其影响的研究方法。在连续培养中,恒化连续培养具有许多优点,而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是普遍采用的连续培养方法。本文还列举了部分利用连续培养方法研究藻类胞内外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石油污染对藻类影响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连续培养 培养方法
下载PDF
金鱼藻与五刺金鱼藻是两种植物吗?
11
作者 阮积惠 丁炳扬 《植物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9-20,共2页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水生种子植物,属金鱼藻科金鱼藻属,也是本属五种植物中最习见的一种。金鱼藻的茎细长柔软,多分枝,通体沉于水中。其叶轮生,每个茎节上具叶8—12枚,叶长1.5—2.5厘米,1—2回叉状分...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水生种子植物,属金鱼藻科金鱼藻属,也是本属五种植物中最习见的一种。金鱼藻的茎细长柔软,多分枝,通体沉于水中。其叶轮生,每个茎节上具叶8—12枚,叶长1.5—2.5厘米,1—2回叉状分裂,叶裂片细线形,宽0.2—0.6毫米,其外侧边缘具细齿。由于金鱼藻体态优美,色彩鲜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五刺金鱼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