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海洋饵料硅藻的超低温保存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起华 张恩栋 +1 位作者 王冰 程爱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用两步冷冻法对牟氏角剌藻和新月菱形藻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对这两种藻分别选用10% 和15% DMSO为抗冻保护剂,预冻至- 40℃并保持30 m in 后投入液氮,样品化冻后分别在室温及... 用两步冷冻法对牟氏角剌藻和新月菱形藻进行了超低温保存,研究了影响存活率的内外因素.结果表明,对这两种藻分别选用10% 和15% DMSO为抗冻保护剂,预冻至- 40℃并保持30 m in 后投入液氮,样品化冻后分别在室温及0℃采用较慢的稀释速率去除DMSO时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此外,处于静止期或经过低温驯化的藻细胞也表现出较大的抗冻性.通过优化内外条件,两种藻的存活率分别达到91.5% 和63.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刺藻 新月菱形藻 超低温保存 硅藻 饵料
下载PDF
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新月细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分子分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海涛 杨官品 +2 位作者 石媛嫄 吴岁寒 孙颖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2,共6页
本研究自胶州湾分离了两种底栖硅藻,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长菱形藻和新月细柱藻。对其18S rDNA和rbcL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两藻在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DNA序列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 本研究自胶州湾分离了两种底栖硅藻,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长菱形藻和新月细柱藻。对其18S rDNA和rbcL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两藻在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DNA序列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在依据形态指标难以确定藻类分类地位的情况下,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是有用的鉴定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菱形藻 新月细柱藻 18S RDNA RBCL基因 分子鉴定
下载PDF
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慈美 蔡阿根 陈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9-55,共7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对硅藻生长的生物活性形式是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的溶解形态,尤其是光诱导还原态Fe^(2+)更为重要;铁对硅藻生长影响取决于可转化成不稳定形态的胶...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了铁对海洋硅藻的生物活性形式及其对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对硅藻生长的生物活性形式是络合态铁和胶体水合氧化铁的溶解形态,尤其是光诱导还原态Fe^(2+)更为重要;铁对硅藻生长影响取决于可转化成不稳定形态的胶体水合铁的溶解速率和生物的有效吸收;铁对藻生长的生态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对藻类的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藻细胞的分裂,以及碳和氮的固定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生物活性 影响 藻类 生长
下载PDF
尖刺拟菱形藻氮磷吸收动力学以及氮磷限制下的增殖特征 被引量:37
4
作者 张诚 邹景忠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99-603,共5页
于1991年11月在胶州湾采集尖刺拟菱形藻,以毛细管法分离纯化,建立克隆藻株,以此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营养盐饥饿状态下对NO3-N,NH4/N和PO4-P的吸收动力学及在营养盐限制下的增殖特征。结果表明;在营养盐饥饿状态下,该藻对NO3-N... 于1991年11月在胶州湾采集尖刺拟菱形藻,以毛细管法分离纯化,建立克隆藻株,以此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营养盐饥饿状态下对NO3-N,NH4/N和PO4-P的吸收动力学及在营养盐限制下的增殖特征。结果表明;在营养盐饥饿状态下,该藻对NO3-N,NH4N和PO4-P的吸收过程符合米氏方程,半饱和常数(KS)分别为2.29,2.18和1.40μmol/L。最大吸收速率(Vm)分别为728,1890,1.48×10-13’mol/(cell·h)。在营养盐限制下,该藻的比生长率与限制性营养元素细胞含量之间的关系符合Droop方程。求得该藻氮限制下的最大比生长率为1.45d-1,最小细胞氮含量为630×10-13mol/cell;磷限制下的最大比生长率为1.37d-1,最小细胞磷含量为0.69×10-13’mol/cell。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出该藻对NO3-N,NH4-N和PO4-P的比最大吸收速率分别为28,72和51d-1。研究说明,该藻具有较强的吸收氮的能力,而吸收磷的能力较弱,推测磷可能是自然环境中限制其生长的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枣拟菱形藻 营养盐吸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硅藻研究与应用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健荣 刘明 +2 位作者 徐信 詹金星 支崇远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52-56,共5页
目前对硅藻的研究侧重于其生理及环境监测功能,硅藻基因组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硅藻研究的进展。对硅藻细胞部分、个体、种群和群体等不同尺度的研究将深入揭示硅藻的生理、生态、起源与演化规律,从而使得硅藻在仿生合成、微型器件、气候... 目前对硅藻的研究侧重于其生理及环境监测功能,硅藻基因组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硅藻研究的进展。对硅藻细胞部分、个体、种群和群体等不同尺度的研究将深入揭示硅藻的生理、生态、起源与演化规律,从而使得硅藻在仿生合成、微型器件、气候控制、生物监测、古环境与气候、新能源和食品、生态修复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仿生合成 生态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秋香 张德强 孙汉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8-71,77,共5页
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进行了培养条件研究 ,结果表明 ,在 2 0℃下 ,采用去除氮源的No .4基本培养液 ,起始 pH值为 8.0 ,(NH2 ) 2 CO为氮源 ,氮浓度为 0 .0 1mol/L时 ,对藻细胞的光合自养生长极为有利 ,培养 10d ,其... 对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tricornutum)进行了培养条件研究 ,结果表明 ,在 2 0℃下 ,采用去除氮源的No .4基本培养液 ,起始 pH值为 8.0 ,(NH2 ) 2 CO为氮源 ,氮浓度为 0 .0 1mol/L时 ,对藻细胞的光合自养生长极为有利 ,培养 10d ,其生物量达 4 4 1mg/L .过高的碳酸氢钠浓度 (>0 .0 4mol/L)易引起培养液pH值的过大改变而导致培养液中出现沉淀 ,在培养液中加入葡萄糖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 ,光合自养生长生物量浓度较低 ,混合营养明显促进藻细胞的生长 ,且培养液中同时含质量分数 0 .2 %葡萄糖和 0 .0 4mol/L碳酸氢钠后藻生物量达 16 30mg/L ,因此光合异养生长明显促进藻细胞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液 三角褐指藻 光合自养 光合异养 生物量 培养条件 葡萄糖
下载PDF
硅藻杂种质粒的改建和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金鑫 齐雨藻 +2 位作者 温晋 Hildebrand M M Volcani B E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88-91,共4页
用XhoI内切酶切出在puc18中克隆的硅藻质粒pcf_1(4.3kb),用T_4 DNA连接酶自身连接环化,再以BclI酶切后插入BamHl酶切的pSV-CAT质粒(5kb),得到了插入方向不同的2种杂种质粒(DRP3和DRP4)。改建后的杂种质粒是一种可用於硅藻和其它真核细... 用XhoI内切酶切出在puc18中克隆的硅藻质粒pcf_1(4.3kb),用T_4 DNA连接酶自身连接环化,再以BclI酶切后插入BamHl酶切的pSV-CAT质粒(5kb),得到了插入方向不同的2种杂种质粒(DRP3和DRP4)。改建后的杂种质粒是一种可用於硅藻和其它真核细胞遗传工程研究用的自主复制型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质粒 杂种质粒 转化
下载PDF
中华半管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和萌发 被引量:5
8
作者 郑磊 林均民 金德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在控制氮营养条件下,探索中华半管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当培养液中氮含量降到0.5μmol以下时,该藻形成休眠孢子,最快形成速度为24h;在氮营养充足条件下,孢子在32h开始萌发,48h可萌发成为新的营养细胞;孢子的... 在控制氮营养条件下,探索中华半管藻休眠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当培养液中氮含量降到0.5μmol以下时,该藻形成休眠孢子,最快形成速度为24h;在氮营养充足条件下,孢子在32h开始萌发,48h可萌发成为新的营养细胞;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均是无性过程;孢子在低温和暗中保存2个月,存活率仅30%。以上结果显示,孢子具有抗逆境继续生存和随时萌发转入营养生长的双重生态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半管藻 休眠孢子 形成 萌发 硅藻
下载PDF
蒙古高原北部Gun Nuur硅藻属种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晓兰 樊荣 +3 位作者 张菀漪 郜逗 刘俊琢 张成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82,共8页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属种的鉴定,探讨硅藻属种的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Gun Nuur湖泊中共鉴定出2纲7科12属21种硅藻,以羽纹纲为主,Cymbella cistula、Amphora ovalis、Amphora baltica、Amphora ovalis var.... 本文通过对蒙古高原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硅藻属种的鉴定,探讨硅藻属种的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变化的响应。Gun Nuur湖泊中共鉴定出2纲7科12属21种硅藻,以羽纹纲为主,Cymbella cistula、Amphora ovalis、Amphora baltica、Amphora ovalis var.pediculus等为相对优势种,且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4.4%、23.8%、16.9%、15.6%,其余属种均少于10.0%。优势硅藻种Cymbella cistula表明了Gun Nuur湖泊主要为淡水、偏碱性水体,pH值为8.0左右,距湖岸较近位置有大量的水生生物发育。Anomoeoneis costata和Anomoeoneis sphaerophora var.sphaerophora、Navicula oblonga反映出湖泊由于蒸发作用而导致水体咸化,湖泊矿化度升高,并且湖水属于Na-Ca/Cl-SO4型。在高纬度气候非常寒冷地区的湖泊中,硅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作用。偏"胖"的特征有利于硅藻浮游以适应水体温度的变化,湖泊边沿结冰后向湖泊中心游动。湖泊在冰封后可以阻止风浪作用,并且在低于水温的季节中,冰封可以使湖泊水体在阳光照射条件下保持高于外部环境的温度而有利于硅藻的生长。广盐性、真静水性硅藻Epithemia intermedia反映了这种湖泊长期冰封下静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蒙古Gun Nuur湖泊 表层沉积物 硅藻 水环境
下载PDF
海链藻属一新种和二新变种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亚辉 程兆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本文报道了厦门港微型硅藻分类研究中观察到的海链藻属1新种和2新变种:平滑海链藻(Thalassiosira laevis)与其它海链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孔纹只分布于壳缝,其内为平滑无纹区,成对海链藻小型变种(T.binata var.minor)和成对海链藻双对变种... 本文报道了厦门港微型硅藻分类研究中观察到的海链藻属1新种和2新变种:平滑海链藻(Thalassiosira laevis)与其它海链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孔纹只分布于壳缝,其内为平滑无纹区,成对海链藻小型变种(T.binata var.minor)和成对海链藻双对变种(T.bisata var.bibinata)与典型种的主要区别分别是壳缘支持突紧靠壳缘和完缘有2对成对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变种 新种 海链藻属
下载PDF
福建沿岸(冬季)微型硅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师成 高亚辉 程兆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0-84,T004,共6页
1992年冬季在福建三都湾、福清、海坛岛、莆田、湄州湾、厦门等地的采样中发现:所有采集点的微型硅藻的种数占鉴出种数的92%,都超过小型硅藻,证实了微型硅藻是整个硅藻群中一个宏大的微观世界。然而以往的硅藻研究却因光镜分... 1992年冬季在福建三都湾、福清、海坛岛、莆田、湄州湾、厦门等地的采样中发现:所有采集点的微型硅藻的种数占鉴出种数的92%,都超过小型硅藻,证实了微型硅藻是整个硅藻群中一个宏大的微观世界。然而以往的硅藻研究却因光镜分辨率的限制看不清而遗漏了这个不可忽视的领域。本项研究共发现并鉴定了47种,其中4种为我国新记录,它们是:Hantzschiaspectabilis,Naviculacrucigera,Naviculaspicula和Nitzschiaaf.rosensteck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微型硅藻 硅藻
下载PDF
一种中心硅藻雄配子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均民 金敏丽 陈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5-128,T002,共5页
报道粗刺根管藻精子发生中的精母细胞、双鞭毛体和精子等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比较某些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变化。从该藻的双鞭毛体和精子的鞭毛中,我们首次在中心硅藻类中发现具有9+2鞭毛微管构型。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细胞器 粗刺根管藻 硅藻
下载PDF
光质对中华盒形藻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中华盒形藻的增殖率在白光下最大,蓝光下次之,红光下最小。叶绿素、蛋白质的合成明显受蓝光促进,而红光下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脂类含量在蓝光、红光下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 硅藻 光质 增殖率 生化组成
下载PDF
铬(VI)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秉一 叶霖 +2 位作者 史致丽 王永辰 薛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1-8,共8页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VI)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VI)浓度大于16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VI)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VI)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VI)浓度大于16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VI)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隐藻 浮游植物 生长率
下载PDF
北方劳德藻配子和复大孢子的产生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均民 翁师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01-605,T001,共6页
于1986年10月在厦门近岸采集北方劳德藻,从培养中观察其有性生殖和光对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只有宽度为26-40μm的细胞能形成配干和复大孢子;在光照条件下每昼夜只发生1次性化;雌雄配子以不同发育方式形成,配子发生呈现一定... 于1986年10月在厦门近岸采集北方劳德藻,从培养中观察其有性生殖和光对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藻只有宽度为26-40μm的细胞能形成配干和复大孢子;在光照条件下每昼夜只发生1次性化;雌雄配子以不同发育方式形成,配子发生呈现一定的时间程序;强光照和16h光周期最适于性化。由此得知,引起性化既依赖适当的细胞大小,又依赖光诱导的外部因素;产生两种精子数目是与精原抱囊的体积大小紧密相关;性化与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长的或连续的光照性化反应受抑制,而光强度和光周期对性化反应是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劳德藻 有性生殖 配子 复大孢子 光周期
下载PDF
中国短缝藻属的新种与新记录群(二)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子安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80-83,共4页
从1986年采集的海南省的硅藻标本中发现了短缝藻属Eunotia Ehr.的新种:海南短缝藻E. hainanensis Zhang ct Qi, sp. nov;另外从1985年的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和1986年的海南省的硅藻标本中还发现了短缝藻属的我国新记录群:维纳短缝藻... 从1986年采集的海南省的硅藻标本中发现了短缝藻属Eunotia Ehr.的新种:海南短缝藻E. hainanensis Zhang ct Qi, sp. nov;另外从1985年的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和1986年的海南省的硅藻标本中还发现了短缝藻属的我国新记录群:维纳短缝藻钝形变种E. veneris var. obtusiuscula(Grun.)Clcvc-Euler,单峰短缝藻波缘变种E. monodon var. undulata Hust.,巨大短缝藻波缘变种E. maior var. undulata B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缝藻属 新种 新记录群
下载PDF
中国短缝藻属的新记录群(一)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子安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83-85,共3页
从海南省的硅藻标本中发现短缝藻属Eunoyia Ehr.的新记录群:双头短缝藻棍状变种Eunotia didyma var. claciculata Hust.、双头短缝藻肿大变种Eunotia didyma var. tuberose Hust.、双头短缝藻原变型Eunotin didyma f. genuina Hust.
关键词 短缝藻属 硅藻 双头短缝藻
下载PDF
渤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硅藻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广芬 曹玉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56-74,共19页
对取自渤海中、南部海底表层的4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样品中共含硅藻20属41种,主要是潮间带、沿岸性底栖或浮游种类,其中尤以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小环藻Cyclotella最多见。对本区的表层沉积硅藻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 对取自渤海中、南部海底表层的44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样品中共含硅藻20属41种,主要是潮间带、沿岸性底栖或浮游种类,其中尤以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和小环藻Cyclotella最多见。对本区的表层沉积硅藻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区,共划分出三区、两亚区,井与其他海区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表层 沉积 硅藻 定理分析
下载PDF
中国无壳缝目的新分类群和新记录群(一)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子安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从1977~年1986采集的湖北、广西和海南等省的硅藻标本中,发现了无壳缝目Araphidinales的新分类群:神农等片藻DiatomashenonngiaZhangetQi,sp.nov.(新种),海南脆杆藻Fr... 从1977~年1986采集的湖北、广西和海南等省的硅藻标本中,发现了无壳缝目Araphidinales的新分类群:神农等片藻DiatomashenonngiaZhangetQi,sp.nov.(新种),海南脆杆藻FragilariahainanensisZhangetQi,sp.nov.(新种),椭圆四环藻华南变种Tetracyclusellipticusvar.austrochinensisZhang,var.nov.(新变种),狭辐脆杆藻海南变种Fragilarialeptostauronvar.hainanensisZhang,var.nov.(新变种),蒡形脆杆藻披针变种Fragilarialapponicavar.lanceolataZhang,var.nov.(新变种)。此外,还发现了我国新记录的3个分类单元:狭辐脆杆藻模糊变种Fragilarialeptostauronvar.dubia(Grunow)Hust,狭辐脆杆藻菱形变种Fragilarialeptostauronvar.rhomboides(Grunous)Hust.及蒡形脆杆藻微小变种Fragilarialapponico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壳缝目 新分类群 新记录
下载PDF
中国冠盘藻属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雨藻 谢淑琦 爱.泰里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基于近年冠盘藻属研究的新成果,对产于中国的七个种和变型作分类学及形态学、产地、生境、分布的记述。对冠盘藻属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意见。
关键词 冠盘藻属 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