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8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的影响
1
作者 郭严冬 周义峰 +3 位作者 郑玉红 张明霞 廖恩慧 曹建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探究多壁碳纳米管在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濒危蕨类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奠定基础。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为供试材料,设置0(对照)、0.5、1.0、2.5、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5个处理组... 探究多壁碳纳米管在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濒危蕨类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奠定基础。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为供试材料,设置0(对照)、0.5、1.0、2.5、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5个处理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可使水蕨孢子萌发提前约15 d,其中,0.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孢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0.5~1.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丝状体和片状体产生的促进效果最好,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原叶体和孢子体产生的促进效果最好。高质量浓度(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会导致部分配子体出现畸形,精子器退化,细胞中叶绿体出现失绿现象,部分发育出的孢子体上的细胞也出现叶绿体失绿等衰退现象。此外,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促进了水蕨雄配子体的产生。综上所述,0.5~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可以明显促进水蕨配子体发育和孢子体的产生,且精子器数量明显增多,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配子体同时出现,高质量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会使水蕨配子体发育出现“高浓度抑制”现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水蕨 多壁碳纳米管 配子体 孢子体
下载PDF
西藏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研究
2
作者 司孟鑫 陈利 +3 位作者 马和平 王彪 高智远 范冰冰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了解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更深入进行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墨脱典型区域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分析等,整理统计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新名录。利用种子植物的划分方法对墨脱典型区域苔类... 为了解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组成及特点,更深入进行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墨脱典型区域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分析等,整理统计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新名录。利用种子植物的划分方法对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进行划分,并与地理位置或气候类型相似的8个区域进行比较。基于采集的1363份标本的鉴定结果,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共计38科68属214种(包含4个变种和7个亚种)。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共有13种分布类型,占比最高的前3种为东亚分布(25%)、热带亚洲分布(23.56%)和北温带分布(19.23%),中国特有分布占比为13.46%。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的区系特点为:类型丰富多样;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分布占比较高且基本持平;与典型东亚苔类植物区系联系紧密;十分具有中国苔类植物区系特色。墨脱典型区域苔类植物区系分布类型数量随海拔升高波动并呈现至少两个峰值,与物种丰富程度密切相关。9个区域中,墨脱典型区域的物种丰富度仅次于秦岭;属与种的组成分别与七姊妹山和色季拉山最亲近;综合热带性质分布、温带性质分布、东亚特有及中国特有分布排序,与七姊妹山的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类植物 植物区系 墨脱 物种多样性 藏东南
下载PDF
福建省8种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3
作者 付厚华 韦宏金 +2 位作者 陈新艳 马良 陈世品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本研究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隶属于5科7属,分别为:东亚羽节蕨[Gymnocarpium oyamense(Bake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ome)Holttum]、多变蹄盖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Kunze)A.Braun ex Milde]、琉... 本研究报道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隶属于5科7属,分别为:东亚羽节蕨[Gymnocarpium oyamense(Baker)Ching]、羽叶新月蕨[Pronephrium parishii(Beddome)Holttum]、多变蹄盖蕨[Athyrium drepanopterum(Kunze)A.Braun ex Milde]、琉球双盖蕨(Diplazium okinawaensis Tagawa)、海南双盖蕨(D.hainanense Ching)、切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excisum(C.Presl)S.Lindsay]、剑叶铁角蕨[Asplenium ensiforme Wallich ex Hooker&Greville]和膜叶星蕨[Microsorum membranaceu(D.Don)Ching],其中东亚羽节蕨为福建新记录属,羽叶新月蕨、多变蹄盖蕨、琉球双盖蕨、海南双盖蕨和膜叶星蕨为华东地区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蕨类植物 新记录
下载PDF
龙岩东肖桫椤谷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
4
作者 张秀华 黄磊 +1 位作者 段萍 欧雪婷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在对龙岩市东肖桫椤谷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依据《Flora of China》进行分类鉴定,统计分析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2科50属95种,优势科为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在对龙岩市东肖桫椤谷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依据《Flora of China》进行分类鉴定,统计分析该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资源。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2科50属95种,优势科为凤尾蕨科(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凤尾蕨属(Pteris),单种科和寡种科占总科数的68.18%,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总属数的94.00%,科属内结构简单,分化程度不高。②陆生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占总种数的53.68%,为主要的生态类型。③观赏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占总种数的68.42%,可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园林应用提供大量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松类 蕨类植物 多样性 东肖桫椤谷
下载PDF
西藏墨脱典型区域藓类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区系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和平 司孟鑫 +1 位作者 王彪 陈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1,共11页
为研究西藏墨脱典型区域藓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特征,采用线路采集和普采的方法对该地区藓类植物进行调查、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墨脱典型区域共有藓类植物43科169属412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下同),共有12个优势科... 为研究西藏墨脱典型区域藓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区系特征,采用线路采集和普采的方法对该地区藓类植物进行调查、标本采集、物种鉴定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墨脱典型区域共有藓类植物43科169属412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下同),共有12个优势科、14个优势属和13个优势种。其中,优势科分别为珠藓科(Bartram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绢藓科(Entodont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灰藓科(Hypnaceae)、蔓藓科(Meteor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丛藓科(Pottiaceae)和羽藓科(Thuidiaceae),这12个优势科含102属304种,分别占该地区藓类植物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27.9%、60.3%和74.0%;优势属分别为扭口藓属(Barbula Hedw.)、青藓属(Brachythecium B.S.G.)、真藓属(Bryum Hedw.)、对齿藓属(Didymodon Hedw.)、绢藓属(Entodon Müll.Hal.)、美喙藓属(Eurhynchium B.S.G.)、紫萼藓属(Grimmia Ehrh.ex Hedw.)、灰藓属(Hypnum Hedw.)、泽藓属(Philonotis Brid.)、匐灯藓属(Plagiomnium T.Kop.)、棉藓属(Plagiothecium B.S.G.)、小金发藓属(Pogonatum P.Beauv.)、丝瓜藓属(Pohlia Hedw.)和羽藓属(Thuidium B.S.G.),这14个优势属含144种,占该地区藓类植物总种数的35.1%。墨脱典型区域藓类植物区系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温带分布、中国特有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所含种数分别占该地区藓类植物总种数的30.1%、25.2%、10.4%和8.5%,说明该地区藓类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性质。综上所述,墨脱典型区域藓类植物丰富,具有热带—温带过渡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物种多样性 植物区系 墨脱
下载PDF
蕨类植物紫萁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特征(英文)
6
作者 戴锡玲 任媛媛 +1 位作者 王全喜 曹建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2-600,共9页
绒毡层凋亡过程是小孢子发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该研究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以明确紫... 绒毡层凋亡过程是小孢子发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该研究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以明确紫萁绒毡层细胞的发育类型和凋亡特征,为蕨类植物绒毡层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以及孢子发育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紫萁的绒毡层属于复合型,即外层绒毡层为分泌型,该层细胞发育过程中液泡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内层绒毡层为原生质团型,经历了细胞凋亡的过程。(2)绒毡层内层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壁和细胞膜降解,细胞质浓缩且空泡化;细胞核内陷、变形,染色质浓缩凝聚,形成多数小核仁,DAPI荧光由强变弱;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退化,液泡中多包含纤维状物、絮状物、黑色嗜锇颗粒和小囊泡等;出现多泡体、多膜体和细胞质凋亡小体,上述特征与种子植物绒毡层凋亡特征基本一致。(3)与种子植物相比,紫萁绒毡层的细胞凋亡开始得早,在整个凋亡过程中没有核凋亡小体的产生;除了产生孢粉素外,绒毡层细胞内产生了大量的丝状物质、絮状物质和电子染色暗的颗粒物,这些物质可能用于形成蕨类植物的孢子周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绒毡层 凋亡 孢子发育
下载PDF
广东省5种蕨类植物新记录
7
作者 郭小凤 严岳鸿 +3 位作者 顾钰峰 魏雪莹 郑希龙 舒江平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报道了5个广东省蕨类植物新记录物种,隶属于4科5属,包括孟连铁线蕨Adiantum menglianense Y.Y.Qian、新店线蕨Leptochilus×shintenensis(Hayata)X.C.Zhang&Noot.、无毛滨禾蕨Oreogrammitis adspersa(Blume)Parris、尖峰岭膜叶... 报道了5个广东省蕨类植物新记录物种,隶属于4科5属,包括孟连铁线蕨Adiantum menglianense Y.Y.Qian、新店线蕨Leptochilus×shintenensis(Hayata)X.C.Zhang&Noot.、无毛滨禾蕨Oreogrammitis adspersa(Blume)Parris、尖峰岭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pseudobscurum Viane、海南里白Diplopterygium simulans(Ching)Ching ex X.C.Zhang。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标本馆(NO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记录 蕨类 广东省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重庆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玉泉 何平 +2 位作者 邓洪平 肖宜安 窦全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 对重庆地区蕨类植物从科、属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将该区区系特征与其它几个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该区共有蕨类植物389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109属, 43科。(2)该区蕨类植物中优势科、属十分明显,其中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凤尾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耳蕨属、凤尾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凤丫蕨属。(3)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其中热带分布科22科,占总科数的75. 00%;热带分布属有60属,占总属数的64. 52% (剔除世界分布)。(4)本区区系成分古老,古老孑遗的科属较为丰富,但特有现象不明显。(5)该区地形、气候条件对于蕨类植物的散布和充分发育比较适宜,为其在该区的充分发育创造了极为有力的条件。(6)经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该区与临近的几个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很高,特别是与西南地区的西藏、横断山区的属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区系上与这些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与华北的内蒙古,东北的辽宁等相距较远的地区属的相似性系数较低,表明区系上联系较为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蕨类植物区系 相似性系数 分布区类型 对比分析 统计分析 区系特征 鳞毛蕨科 金星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凤尾蕨科 鳞毛蕨属 凤尾蕨属 铁角蕨属 凤丫蕨属 热带成分 区系性质 区系成分 特有现象 气候条件 西南地区
下载PDF
阔鳞瘤蕨(水龙骨科)配子体形态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艳 石雷 +2 位作者 刘保东 刘燕 李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成熟孢子黄色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肾形 ,近极单裂缝 ,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 6~ 8d孢子萌发 ,萌发类型为书... 利用光学显微镜详细观察记录了阔鳞瘤蕨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整个形态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成熟孢子黄色 ,极面观椭圆形 ,赤道面观肾形 ,近极单裂缝 ,表面具大小不一的球形颗粒。接种后 6~ 8d孢子萌发 ,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 ,形成 3~ 7个细胞的丝状体。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接种后 30d左右进入片状体阶段 ,毛状体出现在片状体形成之后 ,幼原叶体短舌状 ,成熟原叶体心脏形。精子器在接种后 60d左右开始产生 ,颈卵器在精子器发生后 1 0d左右形成 ,每个原叶体上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鳞瘤蕨 水龙骨科 配子体 形态发育 孢子萌发 蕨类植物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 被引量:15
10
作者 肖宜安 何平 +2 位作者 李晓红 时明芝 胡文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西省中部 ,属罗霄山脉中段。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 44科 ,包括 1 0 1属、30 4种 (含变种和变型 ) ...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西省中部 ,属罗霄山脉中段。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 44科 ,包括 1 0 1属、30 4种 (含变种和变型 ) ;2 )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资源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 ,优势科为 :鳞毛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金星蕨科 ;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和耳蕨属 ;3)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 7个 ,且均为热带分布型 ,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 66.67%、1 2 .1 2 %和 1 2 .1 2 % ;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 ,具有 1 4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热带成分占属数的 68.5 4 % ,且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 ;温带成分占 2 5 .84% ,且以东亚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 ,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 ,处于华东植物地区和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5 )本蕨类植物区系与庐山、武夷山、天目山等地有密切联系 ,可划为同一自然区 ,均处于上述过渡区域内 ;6)本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可分为指示植物、药用、食用、观赏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 植物资源 区系成分 分布区类型
下载PDF
9种蕨类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结构观察
11
作者 曾凯 张欣然 +3 位作者 刘赛博 黄丹 辛国荣 黄晓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2-780,共9页
蕨类植物普遍能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并显著增强其获取养分和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为了明晰AMF在不同蕨类植物体内的侵染特征,该研究对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进行野外调... 蕨类植物普遍能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并显著增强其获取养分和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为了明晰AMF在不同蕨类植物体内的侵染特征,该研究对广东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内的蕨类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蕨类植物—AMF共生体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以明确不同蕨类植物与AMF的共生特征,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华南地区蕨类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AMF对不同蕨类植物的侵染形式均以菌丝为主,而丛枝侵染率最低;不同蕨类植物之间的AMF总侵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团叶鳞始蕨(56.03%)均显著高于其他物种(P<0.05)。(2)显微观察显示,菌丝是AMF定殖于各种蕨类植物根系中最常见的形式,在9种蕨类植物根皮层细胞中均有发现,但不存在于中柱细胞。(3)观察发现,AMF菌丝主要由2~3层厚薄不一的薄壁细胞组成,多呈椭圆形和扁平形状。(4)AMF菌丝及泡囊中包含许多小液泡和脂质类物质,这可能是菌根结构储存能量的重要方式。研究认为,陆地生态系统中AMF对蕨类植物普遍具有侵染的能力,但其在不同蕨类植物根系中的赋存形式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归因于植物自身生理特征以及生境条件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菌根真菌 显微结构 AMF侵染率
下载PDF
4种鳞毛蕨科植物中总酚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炳华 李淑慧 +1 位作者 林菊霞 庄惠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6-90,共5页
对 4种鳞毛蕨科常见植物中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及含量测定 .样品经乙醇—三氯乙酸的混合液提取 ,以 Folin-酚法于波长 5 0 0 nm下测定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计算样品中总酚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 4种鳞毛蕨科植物中的总酚含量较高 ,以 Folin... 对 4种鳞毛蕨科常见植物中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及含量测定 .样品经乙醇—三氯乙酸的混合液提取 ,以 Folin-酚法于波长 5 0 0 nm下测定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计算样品中总酚物质的含量 .结果表明 4种鳞毛蕨科植物中的总酚含量较高 ,以 Folin-酚法测定蕨类植物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是可行的 ,且在 90 min内显色稳定性好 ,平均回归率为 1 1 2 .85± 3.4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毛蕨科 总酚 含量分析 Folin-酚法 蕨类植物 含量测定 药用植物
下载PDF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Ⅰ.海金沙科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全喜 于晶 +3 位作者 张宪春 张大维 包文美 王培善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4,T005,T006,T007,T008,共11页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属Lygodium 1 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 ,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外 ,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 1 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海金沙属Lygodium 1 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 ,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外 ,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 1 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 ,少数为单裂缝 ,其表面纹饰可分为 4种类型 :①瘤状纹饰 ,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 ;②表面平滑 ,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 .yunnanense、L.volubile等属此类型 ;③疣状纹饰 ,L.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 ;④网穴状纹饰 ,L .scandens,L .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 ,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孢子形态 海金沙科 海金沙属 中国
下载PDF
深圳市大鹏半岛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新生 张永夏 +2 位作者 严岳鸿 田怀珍 邢福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共有 1 0 5种 ,它们隶属于 35科、65属。其中含 5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 (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凤尾蕨科 (Pteridaceae)、卷柏科 (Se laginellaceae)、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共有 1 0 5种 ,它们隶属于 35科、65属。其中含 5种以上的科有水龙骨科 (Dryopteridaceae)、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凤尾蕨科 (Pteridaceae)、卷柏科 (Se laginellaceae)、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 (Athyriaceae)、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其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 ,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至亚热带为主 ,分别占总科数的 5 4 .2 6% ,总属数的 92 .86%以及总种数的 70 .87%。单属科和单种属的比例较高 ,分别占总科数的 5 4 .2 6% ,总属数的 69.2 3%。按生长基质的不同 ,将大鹏半岛的蕨类植物划为土生、石生、水生和附生四种生态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市 大鹏半岛 蕨类植物 区系 生态类型
下载PDF
青锋水韭,中国水韭属一六倍体新物种
15
作者 顾钰峰 向建英 +3 位作者 沈慧 赵国华 刘保东 严岳鸿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水韭属(Iso?tes)是一类世界广布的石松类植物,本文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一个新的水韭属居群。该居群为六倍体群体,染色体数目为66条。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孢子观察,发现其大孢子赤道面直径为470~500μm(平均480μm),近极面和远极面纹... 水韭属(Iso?tes)是一类世界广布的石松类植物,本文报道了在云南省发现的一个新的水韭属居群。该居群为六倍体群体,染色体数目为66条。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孢子观察,发现其大孢子赤道面直径为470~500μm(平均480μm),近极面和远极面纹饰均为网格状,小孢子表面为棘刺状纹饰,与之前国内记载的六倍体物种东方水韭(Isoetes orientalis Hong Liu&Q. F. Wang)不同,基于叶绿体基因组数据重建的系统发育结构支持该物种是一个独立物种,最终将其确定为一个新物种,命名为青锋水韭(I. fengii Y. F. Gu&Y. H. Yan)。青锋水韭与二倍体云贵水韭(I. yunguiensis Q. F. Wang&W. C. Taylor)在叶和大孢子形态上较为相似,但后者的小孢子表面为瘤状突起且孢子囊为卵形;而与六倍体宽叶水韭(I. japonica A. Braun)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小孢子表面光滑。青锋水韭目前仅在云南省紫溪山森林公园发现两个居群,且数目很少,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将青锋水韭评为极危(CR)等级。本文编制了中国已知水韭属物种的分种检索表,以期为本属物种的鉴定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水韭科 濒危物种 染色体统计 青锋水韭
下载PDF
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的生态群落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潘丽芹 季华 +2 位作者 傅强 查文涛 陈龙清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8,共5页
通过对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5个自然样地的调查,对10个优势种的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有3种自然居群结构;其有性繁殖系数相对较高;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植株高度成正比;生态位宽度相对较高。对其濒危... 通过对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5个自然样地的调查,对10个优势种的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有3种自然居群结构;其有性繁殖系数相对较高;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植株高度成正比;生态位宽度相对较高。对其濒危原因的分析表明,生境条件的破坏可能是导致荷叶铁线蕨濒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铁线蕨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濒危机制
下载PDF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厚高 谢义林 +4 位作者 黎桦 周琼 张西丽 王中仁 周世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了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了其空间变化趋势。检测了 8个酶系统 ,1 5个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 1 .6 7,多态位点... 采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了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了其空间变化趋势。检测了 8个酶系统 ,1 5个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 1 .6 7,多态位点为 5 7.78%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 .2 4 9。蜈蚣蕨居群的遗传组成在居群间有一定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石灰岩地区 蜈蚣蕨 居群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分析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组培技术研究
18
作者 范剑明 陈新强 +9 位作者 黄锦荣 朱昔娇 温秀凤 王溢豪 谢金兰 刘丽 叶雪兰 罗万业 张冬生 简耀彩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以孢子为外植体,开展桫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赤霉素短时间处理桫椤孢子,对其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用50 mg·L^(-1)GA3乙醇溶解液处理3 min的桫椤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43.75%,萌发所需时间约30 d;在1/6 MS或1/8 MS... 以孢子为外植体,开展桫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以赤霉素短时间处理桫椤孢子,对其萌发具有促进作用;用50 mg·L^(-1)GA3乙醇溶解液处理3 min的桫椤孢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43.75%,萌发所需时间约30 d;在1/6 MS或1/8 MS中加入6-BA 0.04 g·L^(-1)和IAA 0.02 g·L^(-1),可以显著提高桫椤孢子萌发率和缩短萌发所需时间;原叶体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1/2 MS,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抑制桫椤原叶体的增殖;原叶体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经4~5次转接后能分化出幼孢子体;桫椤孢子体增殖、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均为1/2 MS;桫椤幼苗的移栽成活率较高,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组织培养 孢子
下载PDF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季梦成 谢庆红 +3 位作者 曲雪艳 陈拥军 罗来春 姚振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南部,植物资源丰富。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研究表明,九连山共有34 科,60 属86 种,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44 .1 % 。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南部,植物资源丰富。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研究表明,九连山共有34 科,60 属86 种,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44 .1 % 。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本文亦对该地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蕨类植物 区系 资源 江西 九连山
下载PDF
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梅笑漫 朱圣潮 +2 位作者 徐双喜 叶立新 丁炳扬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37科 74属 1 96种和 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已知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37科 74属 1 96种和 7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膜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瘤足蕨属、凤尾蕨属、瓦苇属。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科、泛热带分布属、东亚分布种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 6山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表明 ,与凤阳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九龙山。凤阳山共有 5 7种中国特有蕨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 蕨类 植物区系 相似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