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纹兜兰的花形态和双雄蕊花药发育及分类学意义
1
作者 朱永 黄家林 +3 位作者 陶凯锋 王乐骋 张锦 李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 兜兰属的分类系统学争议较大,亟待更多资料澄清。该文利用体式解剖镜和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紫纹兜兰的花结构和双雄蕊花药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花形态特征支持将紫纹兜兰放置于兜兰亚属的单花斑叶组,包括萼片具脉纹、花瓣长圆形带黑褐斑,唇瓣具直立的耳状结构,退化雄蕊新月形等。(2)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并列的药室,花药室中央分化出一条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将其分化为两个小孢子囊。在花药成熟时,不育隔膜组织被降解吸收,两个花粉囊通过次生融合形成一枚马鞍形的黏性花粉团。(3)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4层,由外到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符合单子叶型花药壁。花药壁具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均为2核。在2-细胞花粉时期,中层和绒毡层发生降解,药室内壁发生纤维状加厚。(4)小孢子母细胞经同时型胞质分裂形成不同排列方式的小孢子四分体,包括正四面体、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型,并且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5)在雄配子体发育阶段,小孢子或保持在四分体内或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经有丝分裂发育为2-细胞型花粉,形成具有黏性的四合花粉或花粉粒。基于现有资料,该文比较分析了紫纹兜兰不完全贯穿的不育隔膜组织、单子叶型花药壁、具2核的绒毡层和内绒毡层、同时型胞质分裂和黏性花药等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理解兜兰属及杓兰亚科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属 杓兰亚科 花药壁发育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花粉散粉单元 分类学
下载PDF
两种玉凤花属植物的花结构和合蕊柱超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2
作者 陶凯锋 朱永 +2 位作者 王乐骋 张颖铎 李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1,共13页
玉凤花属植物的花形态变异多样,分类学问题复杂。为筛选出该属关键的分类学特征,该文以鹅毛玉凤花和粉叶玉凤花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它们的花结构和合蕊柱超微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玉凤花的花结构差异显... 玉凤花属植物的花形态变异多样,分类学问题复杂。为筛选出该属关键的分类学特征,该文以鹅毛玉凤花和粉叶玉凤花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它们的花结构和合蕊柱超微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玉凤花的花结构差异显著,尤其表现在侧花瓣裂片的有无、唇瓣3裂片形态、花距与子房的长度比。(2)合蕊柱超微特征在两个种间明显不同,表现在退化雄蕊、花药室外壁细胞、“花药室管”外壁细胞、“柱头枝”及其与蕊柱交界处的乳突等结构形态。(3)花粉小块外壁纹饰在种间不同,鹅毛玉凤花具网状花粉外壁纹饰,粉叶玉凤花则为棒状→网状的花粉外壁纹饰。该研究认为,侧花瓣裂片的有无、花距形态多变、花距与子房的长度比、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等是玉凤花属物种鉴定的关键分类特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该文补充并分析了粉叶玉凤花的花结构及合蕊柱的超微特征,不支持粉叶玉凤花独立于玉凤花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花结构 合蕊柱 柱头枝 外壁纹饰 花药室管
下载PDF
海南岛亚地带界线划分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发国 叶华谷 +2 位作者 邢福武 马其侠 陈红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8,共5页
海南岛虽然是热带区域 ,但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仍比较明显 ,就南北差异可把全岛划分成南部热带和北部热带两部分 ,已有学者尝试着划分出亚地带的分界线 .龙脑香林作为亚洲热带林的标志 ,在海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龙脑香科植物为海南的地... 海南岛虽然是热带区域 ,但内部自然条件的差异仍比较明显 ,就南北差异可把全岛划分成南部热带和北部热带两部分 ,已有学者尝试着划分出亚地带的分界线 .龙脑香林作为亚洲热带林的标志 ,在海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 .龙脑香科植物为海南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热带常绿季雨林优势类群 .通过分析龙脑香林的分布与生态学特性 ,并参考了植物地理区划的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脑香林 亚地带界线 海南
下载PDF
茨藻科、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7,T002,T003,T004,共10页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 ,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 ,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 4属的 1 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 在水生植物茨藻目中 ,茨藻科Najadaceae和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植物由于其结构、尤其是花部结构的极度简化和趋同适应 ,系统关系仍不清楚。本文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上述2科 4属的 1 0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 ,系统描述了各属、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角果藻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 ,外壁纹饰通常为拟网状至浅网状。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Vleisia作为角果藻属Zannichellia的近缘属处理的观点。茨藻科植物花粉外壁光滑、稍皱波状或为疣状 ,具颗粒状纹饰 ,萌发孔的有无在种间存在变异。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藻科与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近缘 ,茨藻科可能与水蕹科Aponogetonaceae或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中具单沟花粉的类群有一定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藻科 角果藻科 花粉形态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