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龚祝南 王燕飞 +3 位作者 梁侨丽 王峥涛 徐珞珊 徐国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3-496,514,共5页
用薄层层析 (TLC)方法对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的 2 7个分类种 (包括变种 )进行了初步的化学分类研究。TLC结果表明 :槲寄生类植物各种均具有齐墩果酸 ,且在Rf=0 .5附近存在特征性斑点群 ,桑寄生类植物均存在槲皮素。根据TLC图谱 。
关键词 TLC 齐墩果酸 槲皮素 植物化学 桑寄生科 槲寄生 薄层层析 分类学研究 化学分类 斑点
下载PDF
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新分类群及一些种的分类问题(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龚祝南 余国奠 +3 位作者 吴家荣 王峥涛 徐珞珊 徐国钧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1-64,共4页
 在对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相关类群进行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发现了西双梨果寄生ScurrulaxishuangensisZ.N.GongetJ.R.Wu,TaxillusxichangensisJ.R.WuetZ.N.Gong和石柱松寄生TaxillusshizhuensisJ.R.WuetZ.N.Gong三个新分类群;对小红花寄...  在对中国产桑寄生科植物相关类群进行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发现了西双梨果寄生ScurrulaxishuangensisZ.N.GongetJ.R.Wu,TaxillusxichangensisJ.R.WuetZ.N.Gong和石柱松寄生TaxillusshizhuensisJ.R.WuetZ.N.Gong三个新分类群;对小红花寄生的学名作了订正处理:枫香寄生应处理为扁枝寄生的一个变种ViscumarticulatumBurmf.var.liquidambaricolum(Hayata)Rao,认为槲寄生和阔叶槲寄生应处理为白果槲寄生ViscumalbumL.的变种var.coloratum(Kom.)Ohwi,var.meridianumDan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桑寄生科 植物分类 系统分类学 西双梨果寄生 石柱松寄生 新分类群
下载PDF
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的繁殖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来云 普正和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无休眠期,在果实内可以发芽。月平均温度15—26℃,相对湿度78—88%时,种子在多种死、活物体上均能发芽,总平均发芽率87.3%;极大多数种子在室温18—32℃时、2—8天发芽,发芽率97.3%;冰箱内温度4—5℃时,10—31天发芽... 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无休眠期,在果实内可以发芽。月平均温度15—26℃,相对湿度78—88%时,种子在多种死、活物体上均能发芽,总平均发芽率87.3%;极大多数种子在室温18—32℃时、2—8天发芽,发芽率97.3%;冰箱内温度4—5℃时,10—31天发芽,发芽率78%,但发芽种子移室温下不再继续生长。去果肉的种子发芽时间短,发芽率比带果肉的种子高。室内弱光照下的种子发芽率比不见光的高。桑寄生的幼苗只能在其寄主树上生长成株,完成生命周期。人工栽培必须用新鲜果实内的种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下,播种在其寄主树的小枝上。从播种至开花结果约需1.5—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植物 繁殖 种子
下载PDF
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冬雪 丁雨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状况的讨论,对重寄生属植物可能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迁 移进行了分析。重寄生属植物主要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上,重寄生属植物的分布区与其寄主 的基本一致,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 通过对重寄生属植物及其寄主的地理分布状况的讨论,对重寄生属植物可能的起源时间、地点与迁 移进行了分析。重寄生属植物主要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上,重寄生属植物的分布区与其寄主 的基本一致,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寄生属植物可能起源于第三纪之前某 一时期的华南热带地区,随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在第三纪,重寄生属植物的祖先偶然寄生在桑寄生科某些寄 生植物祖先上,经过几千万年的协同进化,形成了今天比较稳定的寄生与寄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寄生 地理分布 桑寄生科 亚热带地区 分布状况 起源时间 中国南部 周边地区 寄生植物 协同进化 寄主关系 第三纪 分布区 东南亚 祖先
下载PDF
四川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军 龚固堂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2-23,共2页
四川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研究刘军(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龚固堂(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对分布于四川的桑寄生科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共有7属、19种及9变种。文中给出了分属、... 四川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研究刘军(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龚固堂(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对分布于四川的桑寄生科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共有7属、19种及9变种。文中给出了分属、分种及变种检索表,对部分种(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桑寄生科 分类学 分布 四川
下载PDF
槲寄生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陶明煊 吴国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1年第6期14-15,共2页
本文对槲寄生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
关键词 槲寄生 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河南桑寄生科订正与增补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长山 杨好伟 韩书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增补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桑寄生科植物2种,其中棱枝槲寄生ViscumdiospyrosicolumHayata为河南植物区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桑寄生科 槲寄生 植物区系 河南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药用植物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龚祝南 王铮涛 +2 位作者 徐珞珊 徐国钧 吴家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1996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文通过市场调查、民间考察及文献考证,发现我国桑寄生科植物共有39种(包括变种)作药用,并对它们的药效功能及市场情况作了系统总结。
关键词 桑寄生科 药用植物 资源
下载PDF
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8
9
作者 黄晓昆 朱加元 +2 位作者 黄晓冬 缪翠艳 陈洁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以不同浓度的酒精、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并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的优化提取条件,根为50倍原料重的45%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提取... 以不同浓度的酒精、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南方碱蓬根、茎、叶总黄酮提取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并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的优化提取条件,根为50倍原料重的45%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提取30min,含量为(1.50±0.20)%;茎为30倍原料重的60%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提取50min,含量(0.94±0.24)%;叶为30倍原料重的75%乙醇溶液在80℃条件下提取30min,含量为(6.35±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碱蓬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红花桑寄生枝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燕评 刘育梅 +1 位作者 陈炳华 刘剑秋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年第2期21-24,共4页
以Al(NO3)3显色法于510nm测定红花桑寄生枝叶提取液的吸光度,聚酰胺提纯,以芦丁为标准计算含量,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该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桑寄生叶最佳提取条件是溶剂为70%乙醇、料液比1∶35、80℃条件下提... 以Al(NO3)3显色法于510nm测定红花桑寄生枝叶提取液的吸光度,聚酰胺提纯,以芦丁为标准计算含量,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以乙醇为溶剂提取该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桑寄生叶最佳提取条件是溶剂为70%乙醇、料液比1∶35、80℃条件下提取3h;桑寄生枝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1∶15、80℃条件下提取3h。在对应条件下桑寄生总黄酮平均得率叶为9.47%,枝为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桑寄生 黄酮类化合物 正交实验 提取
下载PDF
中国桑寄生科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兰芳 丘华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本文报道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桑寄生科45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综合分析其外部特征,参考内部结构及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探讨本科各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桑寄生科植物花粉明显区分为两种类型,而且各自有其演... 本文报道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桑寄生科45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综合分析其外部特征,参考内部结构及化学成分方面的资料,探讨本科各属的分类和系统发育。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桑寄生科植物花粉明显区分为两种类型,而且各自有其演化规律。我们也支持将我国的桑寄生科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科,即 Loranthaceae A.Juss.(1808)和Visca-ceae Miers(1851),使其更全面反映自然系统发育。 过去国产桑寄生亚科种类,发表的新分类群往往当作桑寄生属(Loranthus)植物,据花粉形态研究表明,它们在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器官的细微结构以及外壁纹饰方面,可以区分成几个类型,支持应将我国原隶于 Loranthus Linn.属的植物分成6个属的观点。而桑寄生属(Lo-ranthus Jacq.)与梨果寄生属(Scurrula Linn.)这二属的花和花粉形态彼此有明显的区别,是不应将 Scurrula Linn.视作 Loranthus Jacq.(保留属名)的异属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科 花粉 形态
下载PDF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资料(三) 被引量:2
12
作者 丘华兴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作者在编著《FloraofChina》Loranthaceae过程中,据近年采集的标本和花粉形态研究,修订了《中国植物志》第24卷的桑寄生科。现报道钝果寄生属(Taxilus)二个新分类单位:油杉钝果寄生T.reni... 作者在编著《FloraofChina》Loranthaceae过程中,据近年采集的标本和花粉形态研究,修订了《中国植物志》第24卷的桑寄生科。现报道钝果寄生属(Taxilus)二个新分类单位:油杉钝果寄生T.reni,狭叶钝果寄生T.liquidambaricolusvar.nerifolius的描述和枫香钝果寄生T.liquidambaricolusvar.liquidambaricolus及显脉钝果寄生T.caloreasvar.fargesi的地理分布区等;另有梨果寄生属(Scurrula)一个新组合:藏南梨果寄生S.buddleioidesvar.heyn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寄生科 新分类单位 新种
下载PDF
马桑的结瘤、固氮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忠 《山地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马桑Coriaria sinica根瘤直径2厘米左右,主要发生于4年以下的幼年植株,一般存活6—7年;六年生马桑达到最大结瘤量(10克/株左右)。马桑根瘤固氮活性较高,活性一般随瘤龄的增大而降低,即幼瘤>壮瘤>老瘤。上侏罗统蓬莱镇组(J_3p)粘... 马桑Coriaria sinica根瘤直径2厘米左右,主要发生于4年以下的幼年植株,一般存活6—7年;六年生马桑达到最大结瘤量(10克/株左右)。马桑根瘤固氮活性较高,活性一般随瘤龄的增大而降低,即幼瘤>壮瘤>老瘤。上侏罗统蓬莱镇组(J_3p)粘土岩发育成的紫色土比J_3p砂岩发育成的紫色土,对结瘤固氮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 结瘤 固氮
下载PDF
赤楠种子醇提液抑菌活性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晓冬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对赤楠种子醇提液进行抑菌试验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赤楠种子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八叠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可能与赤楠种子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不同浓度的酒精、料... 对赤楠种子醇提液进行抑菌试验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赤楠种子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八叠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可能与赤楠种子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以不同浓度的酒精、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因子对种子醇提液总黄酮提取进行正交实验,并用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得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5、55%乙醇70℃~80℃提取3 h,不同成熟度种子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青种子3.61%、成熟种子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楠 种子醇提液 抑菌活性 总黄酮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中国桑寄生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荣兰 张奠湘 +1 位作者 郝刚 胡晓颖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1,i001-i005,共11页
通过扫描电镜对中国桑寄生科桑寄生亚科8属18种和槲寄生亚科1属2种植物成熟叶的上、下叶表皮内表面和下表皮外表面进行了研究。内面观发现桑寄生科植物叶上、下表皮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平直或稍弓形,常具有角质增厚,平周壁常覆盖厚... 通过扫描电镜对中国桑寄生科桑寄生亚科8属18种和槲寄生亚科1属2种植物成熟叶的上、下叶表皮内表面和下表皮外表面进行了研究。内面观发现桑寄生科植物叶上、下表皮形状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平直或稍弓形,常具有角质增厚,平周壁常覆盖厚角质或颗粒状、丝状角质增厚;气孔存在于上下表皮,通常下表皮较多,气孔的形状,特别是保卫细胞的形态在亚科间、属间或种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或单圈型。下表皮表面观察了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气孔的形状,外部气孔缘及外部气孔缘内缘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亚科或属级水平上较为稳定,有的也表现出种间差异,有一定的分类价值。从气孔形态和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来看,两亚科显示出明显的不同:桑寄生亚科上、下表皮均具有内部气孔缘,而槲寄生亚科没有此结构;桑寄生亚科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增厚成环状,其上具增厚的条纹,而槲寄生亚科外部气孔周围角质膜增厚成脊状,不具条纹。这些特征支持槲寄生亚科作为独立1个科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科 桑寄生科 叶表皮 质膜 植物叶 槲寄生 微形态 角质 观察 孔形态
下载PDF
红花寄生叶3种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赖京菁 陈炳华 +2 位作者 连俊蕊 周冰洁 肖义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127-1132,共6页
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红花寄生(寄主桑树)叶的水、80%甲醇和80%丙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芦丁和BHT为对照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在3种溶剂提取物中,80%甲醇提取物清除... 采用4种方法测定了红花寄生(寄主桑树)叶的水、80%甲醇和80%丙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芦丁和BHT为对照品。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在3种溶剂提取物中,80%甲醇提取物清除.OH和O2-.活性最强,半清除率浓度ρ(SC50)分别为0.212、0.139 mg/mL,而80%丙酮提取物则清除DPPH.和ABTS.+活性最强,ρ(SC50)分别为0.198、0.580 mg/mL。此外,3种溶剂提取物经酸水解后,HPLC均检出槲皮素和山奈酚等2种黄酮醇苷元,其含量范围分别为39.90~73.03 mg/g、4.82~9.19 mg/g间。可见,槲皮素及其苷类衍生物是红花寄生清除自由基活性的主要作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寄生叶 溶剂提取物 自由基清除活性 槲皮素衍生物
下载PDF
完达山地区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种群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长宝 徐增奇 岳仁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5-352,共8页
于2012年4-11月对老平岗林场6个群落中7种寄主上的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寄主为单位,槲寄生的最终分布格局取决于寄主的格局;而在每个寄主上则呈聚集性分布。从数量上看,寄生强度为:山杨"白桦"... 于2012年4-11月对老平岗林场6个群落中7种寄主上的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种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寄主为单位,槲寄生的最终分布格局取决于寄主的格局;而在每个寄主上则呈聚集性分布。从数量上看,寄生强度为:山杨"白桦"辽东桤木"黑桦"紫椴=青楷槭"色木槭;各寄主上单株槲寄生平均结果量为:山杨"白桦"辽东桤木"青楷槭"紫椴"色木槭"黑桦;红黄两种果实型植株的比例近于1∶1。从遗传上看,槲寄生表现出过量繁殖特征;其种子传播与太平鸟存在密切联系,经鸟类粪便排出的种子82%落在地面,15%黏附在下层灌木上,3%附着在寄主树干上。本研究认为:寄主的分布格局,寄主所在群落的组成及发育,传播者的生活习性和槲寄生自身的繁殖策略是影响其种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空间特征 数量特征 遗传特征
下载PDF
北寄生凝集素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格娥 刘庆 袁小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9-352,共4页
采用酸处理Sepharose6B亲和层析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首次从中药北寄生中分得一种有毒凝集素,称为北寄生凝集素(Viscumcoloratumlectin,VCL),是一种高毒性的植物毒蛋白,... 采用酸处理Sepharose6B亲和层析和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首次从中药北寄生中分得一种有毒凝集素,称为北寄生凝集素(Viscumcoloratumlectin,VCL),是一种高毒性的植物毒蛋白,对小鼠静脉给药的LD_(50)为4.4μg/kg,其粗提物也具有很强的毒性,对小鼠腹腔给药的LD_(50)为0.2g/kg,分子量52000,等电点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寄生 桑寄生科 槲寄生 凝集素
下载PDF
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酚类物质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赖京菁 陈炳华 +3 位作者 连俊蕊 陈玉芳 后望 黄张关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采用DPPH法、TEAC法、FRAP法对红花桑寄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并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在3种评价方法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 采用DPPH法、TEAC法、FRAP法对红花桑寄生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并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溶剂种类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的得率、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在3种评价方法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量效依赖关系。3种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丙酮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其中80%丙酮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达276.83mg/g)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EC50值为0.247,FRAP值(FeSO4mmol/100g)为115.81,浓度为1.0mg/ml时,TEAC值为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桑寄生叶 提取物 溶剂 抗氧化活性 DPPH法 TEAC法 FRAP法
下载PDF
中国槲寄生属—分布新记录种—尼泊尔槲寄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荣兰 张奠湘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6,共2页
报道1种槲寄生属植物—尼泊尔槲寄生ViscumnepalenseSpreng.在中国的新分布。
关键词 中国 尼泊尔 分布新记录 槲寄生 新分布 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