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比木——云南茶茱萸科一新记录种
1
作者 司马永康 武力 +6 位作者 李锦宇 李园园 李紫嘉 柴勇 赵灿军 杨天俊 李万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报道了茶茱萸科假柴龙树属的1个云南新记录种:马比木,提供了其标本和活植物照片以及云南假柴龙树属植物种类检索表。该种新发现于云南弥渡县和漾濞县。
关键词 马比木 云南 新分布 茶茱萸科 假柴龙树属
下载PDF
秦岭植物区系一新记录科——茶茱萸科 被引量:4
2
作者 黎斌 李思锋 +2 位作者 张莹 陈昊 张瑞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3-204,共2页
首次报道了茶茱萸科(Icacinaceae)假柴龙树属(NothapodytesBl.)马比木[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Oliv.)Sleum.]在秦岭南坡(陕西省山阳县)的分布。
关键词 秦岭 茶茱萸科 新记录
下载PDF
河南植物区系一新记录属——黄花稔属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乃群 杨莉萍 +1 位作者 庞发虎 李景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30,共2页
对2012年采自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溧河铺镇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锦葵科(Malvaceae)黄花稔属(Sida L.)湖南黄花稔(Sida cordifolioides K.M.Feng)在河南省属首次报道,黄花稔属为河南省植物区系的一新记录属,湖南黄花稔为... 对2012年采自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溧河铺镇的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锦葵科(Malvaceae)黄花稔属(Sida L.)湖南黄花稔(Sida cordifolioides K.M.Feng)在河南省属首次报道,黄花稔属为河南省植物区系的一新记录属,湖南黄花稔为一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稔属 湖南黄花稔 新记录 河南
下载PDF
琼榄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活性
4
作者 刘平怀 张森 +1 位作者 汪春牛 陈德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4,287,共5页
为研究琼榄的药用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琼榄资源,对琼榄根、茎、叶的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和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琼榄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L-EtOA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最小,为1... 为研究琼榄的药用活性成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琼榄资源,对琼榄根、茎、叶的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分别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和滤纸片扩散法进行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琼榄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L-EtOAc)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最小,为154.1 mg/L,是15组提取样品中清除自由基活性最强的部位。琼榄根、茎、叶的15组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且以琼榄叶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作用均较强,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和阳性对照品头孢他啶的抑菌作用接近。因此,琼榄叶部位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最强,且活性物质在乙酸乙酯部位,L-EtOAc为有效提取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榄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下载PDF
小果微花藤种仁油主要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学焜 王会平 郭慧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0年第6期473-476,共4页
小果微花藤(茶茱萸科)[Iodes vitiginea(Hance)Hemsl.](Icacinaccae)种仁含油39-50%,经气相色谱分析,油的主要脂肪酸为十六碳烯酸和棕捅酸。利用臭氧化反应、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方法,鉴定十六碳烯酸为顺-Δ′-十六碳烯酸。用高效液相... 小果微花藤(茶茱萸科)[Iodes vitiginea(Hance)Hemsl.](Icacinaccae)种仁含油39-50%,经气相色谱分析,油的主要脂肪酸为十六碳烯酸和棕捅酸。利用臭氧化反应、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方法,鉴定十六碳烯酸为顺-Δ′-十六碳烯酸。用高效液相色谱从油中分离出13个甘油三酯(峰),其中8种甘油三酯进行了色谱鉴定。总甘油三酯中,主要甘油三酯为 HHH(18.4%),HHP(32.3%),PHP(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花藤 种仁油 脂肪酸 甘油三酯
下载PDF
臭马比木茎段培养中污染控制和防褐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添 谢少雄 +4 位作者 董世超 王承恩 李克克 陈剑锋 杨妙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5-28,共4页
研究了臭马比木(Nothapodytes nimmonian)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结果表明:在3~4月份取1年生嫩茎进行诱导,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7.5%,褐化枯死率为39.2%,诱导率为43.3%,诱导效果最佳;在4个茎段部位中,半木质化茎段的... 研究了臭马比木(Nothapodytes nimmonian)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和防褐化问题。结果表明:在3~4月份取1年生嫩茎进行诱导,外植体的污染率最低、为17.5%,褐化枯死率为39.2%,诱导率为43.3%,诱导效果最佳;在4个茎段部位中,半木质化茎段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51.7%;低温预处理外植体对污染的控制效果不明显;0.1%HgCl28 min+50 mg/L噻孢霉素30min的消毒效果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1.2 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 g/L对外植体的防褐化效果最好,褐化率由对照的48.3%下降到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马比木 组织培养 污染 褐化
下载PDF
皋茶中多酚及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7
作者 郭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8期20-22,共3页
研究了皋茶多酚的定量方法,确立了酒石酸铁法定量皋茶多酚的换算系数,研究了皋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方法及皋茶多酚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皋茶多酚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同时对皋茶中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
关键词 皋茶 多酚 游离氨基酸 研究
下载PDF
探识茶茱萸科
8
作者 汪劲武 《植物杂志》 2002年第4期28-30,共3页
一个无花无果的标本 在白头叶猴的产地广西西南部,研究人员采回几种此猴的食物标本,其中有一个标本,它的叶对生,单叶,长卵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有密绒毛,边缘全缘,而最显著的是叶腋生出一根长长的卷须,因此对无花无果仅有叶的这个标本要... 一个无花无果的标本 在白头叶猴的产地广西西南部,研究人员采回几种此猴的食物标本,其中有一个标本,它的叶对生,单叶,长卵形,上面近无毛,下面有密绒毛,边缘全缘,而最显著的是叶腋生出一根长长的卷须,因此对无花无果仅有叶的这个标本要从卷须特点来突破,才能确定它的归属。有卷须的植物如葡萄科,但葡萄科卷须与叶对生,与此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形态 分类 茶茱萸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