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 Ⅱ.桡足类数量分布及变动 被引量:44
1
作者 毕洪生 孙松 +1 位作者 高尚武 张光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5,共9页
用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样品分析渤海浮游动物 ,尤其是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动特点。结果表明 ,渤海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为 384 1 ind/ m3,最大 33756ind/ m3,最小 6.5ind/ m3。其中桡足类年平均密度为 34 1 3ind/... 用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样品分析渤海浮游动物 ,尤其是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动特点。结果表明 ,渤海浮游动物全年平均丰度为 384 1 ind/ m3,最大 33756ind/ m3,最小 6.5ind/ m3。其中桡足类年平均密度为 34 1 3ind/ m3,是数量的主要构成者。渤海浮游动物主要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 ,此外春、秋两季各自有一个小的高峰。春季峰主要是由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的大量繁殖造成 ,秋季峰主要是由拟长腹剑水蚤 ( Oithona similis)构成 ,夏季峰是由于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强额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拟长腹剑水蚤等多种桡足类和一些幼虫大量繁殖造成。渤海浮游动物季节演替比较明显 ,双毛纺锤水蚤、墨氏胸刺水蚤 ( Centropagesmcmmurrichi)和中华哲水蚤 ( Calanussinicus)是春季的优势种 ;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 ( Corycaeusaffinis)和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是夏季的优势种 ;拟长腹剑水蚤、真刺唇角水蚤 ( Labidocera euchaeta)等是秋季的优势种。数量的水平分布同温度的水平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同盐度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桡足类 丰度 季节变动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磷周转的生物学过程Ⅱ: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位迪 杨青 +1 位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74-2778,共5页
为了解桡足类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于2005年5、8、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在厦门时间序列站(XMTS)采用肠道色素法,研究了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现场摄食率,同步分析了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进而得到桡足类群体对浮游植物的... 为了解桡足类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于2005年5、8、11月和2006年3月分别在厦门时间序列站(XMTS)采用肠道色素法,研究了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现场摄食率,同步分析了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进而得到桡足类群体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结果表明:厦门港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的年平均摄食率为55.53μg.m-3.d-1;其中秋季最高,为108.98μg.m-3.d-1,夏季最低,为7.18μg.m-3.d-1.根据试验数据估算,厦门港桡足类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摄食压力四季平均为1.81,春、夏、秋、冬分别为3.22、0.06、3.52和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摄食 肠道色素法 厦门港
下载PDF
三亚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45
3
作者 尹健强 张谷贤 +2 位作者 谭烨辉 黄良民 李开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广布暖水外海类群等4个生态类群,并以后二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季节演替不明显,以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著,呈单周期型,秋季为高峰期,春季为低谷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129mg·m-3,除秋季外,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毛颚类的数量居首位。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 数量分布
下载PDF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59
4
作者 毕洪生 孙松 +1 位作者 高尚武 张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5-721,共7页
以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周年标本为材料 ,对渤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渤海浮游动物群落以近岸广温种为主 ,主要优势种包括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强额拟哲水蚤( Par... 以 1 959年全国海洋普查浮游动物中网周年标本为材料 ,对渤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渤海浮游动物群落以近岸广温种为主 ,主要优势种包括小拟哲水蚤 ( Paracalanus parvus)、双毛纺锤水蚤 ( Acartia bifilosa)、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拟长腹剑水蚤 ( Oithona similis)、墨氏胸刺水蚤 ( Centropages mcmurrichi)、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 ( Labidocera enchaeta)、强壮箭虫 ( Sagitta crassa)等。由于受海流影响 ,渤海中也有少量暖水性种类出现 ,包括 Euchaeta rimana Bradford1 974、精致真刺水蚤 ( Euchaeta concinna)、刺尾角水蚤 ( Pontellaspinicauda)、羽环纽鳃樽 ( Cyclosalpa pinnata)、长吻纽鳃樽 ( Brooksia rostrata)、锯齿海樽 ( Doliolum denticulatum)、肥胖箭虫 ( Sagitta enflata)和介形类。聚类分析和主要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 :受海流影响 ,春季 ( 5月份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可以划分成近岸型、受黄海海流影响的外海型以及过渡类型。夏季 ( 8月份 )由于水文条件的差异 ,群落结构比较复杂。秋、冬季( 1 1月份、2月份 )主要是以近岸类型为主 ,这可能同该海区盛行东北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生态 渤海
下载PDF
渤海春季和秋季的浮游动物 被引量:39
5
作者 张武昌 王克 +1 位作者 高尚武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0-639,共10页
于 1 998年 9— 1 0月和 1 999年 4— 5月用浮游动物中网在渤海调查了浮游动物群落 ,在 1 998年秋季记录到 47种浮游动物 ,而 1 999年春季仅有 2 7种。结果表明 ,4个航次浮游动物总丰度 (不包括夜光虫 )分别为 1 36— 31 2 70、5 5 8— ... 于 1 998年 9— 1 0月和 1 999年 4— 5月用浮游动物中网在渤海调查了浮游动物群落 ,在 1 998年秋季记录到 47种浮游动物 ,而 1 999年春季仅有 2 7种。结果表明 ,4个航次浮游动物总丰度 (不包括夜光虫 )分别为 1 36— 31 2 70、5 5 8— 671 9、5 0 8— 1 3843、5 2 1— 1 2 945ind/m3。在1 998年秋季的调查中 ,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是优势种 ,小拟哲水蚤的丰度在 9月和 1 0月分别为 6.8— 30 90 2ind/m3和 60— 40 5 0ind/m3,拟长腹剑水蚤的丰度在 9月和 1 0月分别为0— 831 6ind/m3和 32— 3679ind/m3。在 1 999年春季的调查中 ,双毛纺锤水蚤和腹针胸刺水蚤是优势种。在 4月的调查中 ,双毛纺锤水蚤的丰度为 0— 8389ind/m3,腹针胸刺水蚤的丰度为0— 35 5 2ind/m3。在 5月的调查中 ,双毛纺锤水蚤的丰度达到 0— 1 1 941ind/m3,腹针胸刺水蚤的丰度为 3— 82 38ind/m3。拟长腹剑水蚤、小拟哲水蚤和双毛纺锤水蚤是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 ,普查大网资料得出的丰度大大低于中网资料得出的丰度。因此 ,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应该作为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秋季 拟长腹剑水蚤 小拟哲水蚤 双生纺锤水蚤 渤海 浮游动物
下载PDF
洞庭湖、鄱阳湖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健 肖文 +2 位作者 匡新安 魏卓 刘仁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444-450,共7页
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 1997年至1999年对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湖区及其支流的白豚和长江江豚的分布、数量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白豚已在洞庭湖和鄱阳湖绝迹。长江江豚随着水位的变化,其分布范围、数量和活动规律也随之而变化。长江江豚在洞庭湖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从城陵矾到鲶鱼口一带,其种群数量大致力100~150头。洞庭湖各支流中已看不到江豚的踪迹。在鄱阳湖主要分布在湖口至龙口一带,老爷庙至小矶山是其集中分布区。赣江南北支、抚河下游及康山河在涨水季节也有少量江豚活动。洞庭湖和鄱阳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区的迅速淤积变浅,大桥的修建,有害渔具渔法的大量使用,船舶数量的大量增加是长江江豚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两大湖泊中的长江江豚急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暨豚 长江江豚 分布 数量 活动规律 生态学
下载PDF
应用PRIMER软件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吴荣军 李瑞香 +2 位作者 朱明远 郑家声 郑有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但用PRIMER软件的聚类分析(Clustering)和多维尺度转换排序(MDS)分析表明,添加营养盐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变化,同时,PRIMER软件的相异系数(ANOSIM)分析也表明,在同时添加N、P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只添加P的围隔中的变化显著。这显示了PRIMER软件在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评价水域富营养化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ER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元统计
下载PDF
黄、东海水母暴发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孙松 于志刚 +4 位作者 李超伦 黄邦钦 庄志猛 魏皓 孙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洋赤潮、绿潮、白潮(水母暴发)等生态灾害在多重压力下不断出现。对于以水母为代表的胶质类生物的数量增多,国际上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水母的暴发是一种趋势性的还是周期性的现象,关键问题是对导致水母暴发原因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开展了综合性的研究,对前期的研究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发表在本专辑中,涉及水母生活史策略、环境因子对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水母的暴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海水母暴发的新认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暴发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灾害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及其氮的排泄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2 位作者 吉鹏 张光涛 张武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7-663,共7页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1 0 %—65%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 (34%— 1 0 0 % )。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氮产生率为 0 44— 1 75mg/ (m3·d) ,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 6 8%—53 6%。由此可见 ,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夏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 氨氮产生率 普里兹湾
下载PDF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沈锦兰 林元烧 +2 位作者 杨圣云 曹文清 吴桂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初级生产力 稀释法 杏林虾池 厦门市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粒径分级 夏季 冬季
下载PDF
中国北部海域灾害水母沙蜇(Nemopilema nomurai)及其它钵水母繁殖生物学特征与形态比较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婧 孙明 +4 位作者 赵云 王彬 刘修泽 于旭光 刘春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0-555,共6页
为查清沙蜇大量暴发的原因,采用黄海北部的沙蜇亲体进行自然受精获得了数百万的螅状体,除海月水母和发形霞水母在消化腔和雌体的性腺中完成受精外,上述其余种类均为体外受精,霞水母属的2个种类的浮浪幼虫在形成螅状体前先形成一个具角... 为查清沙蜇大量暴发的原因,采用黄海北部的沙蜇亲体进行自然受精获得了数百万的螅状体,除海月水母和发形霞水母在消化腔和雌体的性腺中完成受精外,上述其余种类均为体外受精,霞水母属的2个种类的浮浪幼虫在形成螅状体前先形成一个具角质的浮浪体囊,沙蜇、海蜇、黄斑海蜇和Stomolophus meleagris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唯一无性繁殖方式是足囊繁殖,霞水母可通过足囊和由匍匐茎形成囊胞两种方式繁殖新螅状体,海月水母(A.aurita)螅状体繁殖新螅状体的的无性繁殖方式包括足囊繁殖、出芽生殖、匍匐茎生殖、纵向分裂、内繁殖体和外繁殖体生殖,同时有直接发育现象,Rhizostoma pulmo的无性繁殖方式有足囊,出芽生殖,匍匐茎,浮浪体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蜇 繁殖生物学特征 钵水母 比较
下载PDF
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郭玉清 张志南 慕芳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3,共8页
主要以线虫、桡足类、双壳类、多毛类和动吻5个类群对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水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航次平均,渤海小型底栖动物年生物量为(干重)0 404g/(m2·a);1998年9~10月和1999年4~5月2个航次... 主要以线虫、桡足类、双壳类、多毛类和动吻5个类群对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水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航次平均,渤海小型底栖动物年生物量为(干重)0 404g/(m2·a);1998年9~10月和1999年4~5月2个航次中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水平分布主要表现为渤海中东部和海峡口站位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站位,但在1999年航次,海峡口靠近海岸的站位生物量下降,位于莱洲湾B1站位生物量明显上升.依据小型底栖动物的年生产力P=9B,估算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生产力为(干重)3 636g/(m2·a).还对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世界其他海域的进行了比较,认为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数值与其他海域生物量的数值接近,但略偏低.就不同学者研究所得的线虫平均个体干重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底硒桡足类 渤海 生物量 线虫 双壳类 动物 多毛类
下载PDF
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卢龙飞 汪岷 +5 位作者 梁彦韬 王芳 杨琳 王健 孙辉 汪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9-1346,共8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09年春季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大尺度(119.5°—129°E,25°—39°N)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病毒、异...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09年春季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大尺度(119.5°—129°E,25°—39°N)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病毒、异养细菌的丰度范围分别为3.38×105—2.26×107个/mL(平均6.24×106个/mL)、5.83×103—1.23×106个/mL(平均1.22×105个/mL)。在水平分布上,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在山东半岛周边养殖海域、浙江东南沿海养殖区及舟山渔场北部形成明显的高值区;黄海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的丰度平均值均高于东海。在垂直分布上,东海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丰度值随水深呈明显下降趋势,表层丰度值与30m以下各层差异显著(P<0.05);在黄海,二者丰度随水深降低趋势不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查海域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显著正相关(r=0.288,P<0.01),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显著负相关(r=0.243,P<0.05),异养细菌丰度与盐度显著负相关(r=0.24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浮游病毒 异养细菌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对洪泽湖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万平 郭晓鸣 +6 位作者 陈伟民 胡文英 陈开宁 张圣照 隋桂荣 任百洲 吴美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作为输水沿线上最大调蓄湖泊的洪泽湖,其水位将提高0.5m,并趋于稳定。这一结果对该湖的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透明度,pH值在某些湖区将有所降低,而敞水区无变化;短时间调水...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作为输水沿线上最大调蓄湖泊的洪泽湖,其水位将提高0.5m,并趋于稳定。这一结果对该湖的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透明度,pH值在某些湖区将有所降低,而敞水区无变化;短时间调水,湖水中营养盐含量基本无改变,但长时间连续调水,无机氮化合物将增加,可溶性磷下降,浮游生物数量仅在局部湖区有增减,全湖无大的差异;腹足类下降而河蚬数量将增加;水生维管束植物全湖生物量将减少;敞水性的鱼类增加,草食性鱼类或以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产卵基质的鱼产量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生态环境 水生生物 湖泊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6
15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4 位作者 赵楠 孙晓霞 张翠霞 丰美萍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701,共12页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nd/L),12月为最低值(843ind/L);平均生物量8月达全年最高值(18.5μgC/L),6月为最低值(0.6μgC/L)。除6月和8月外,湾内站位纤毛虫的平均丰度比湾外的高。砂壳纤毛虫种数于8月达到最高值(25种),1月种数最少(6种)。砂壳纤毛虫丰度在纤毛虫丰度中的比例全年平均为25%,分别于1月和8月达到最低(8%)和最高值(57%)。断面资料显示,纤毛虫的分布表层高于底层。表层砂壳纤毛虫生物量及表层纤毛虫的生物量均与表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层砂壳纤毛虫的生物量及表层纤毛虫生物量与Chl.a浓度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胶州湾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被引量:37
16
作者 孙松 李超伦 +2 位作者 张光涛 孙晓霞 杨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5-631,共7页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3.54倍。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已由20世纪90年代夏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的季节变化特征转变为2000年之后春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夏季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胶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胶质类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表现为升高的现象,水母和被囊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5倍以上。桡足类、毛颚类等浮游动物类群的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水母 长期变化
下载PDF
黄海小型水母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松 张芳 +2 位作者 李超伦 杨波 吉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7,共9页
根据"973"项目2000年10月—2007年8月浮游生物大网样品,对黄海小型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优势水母种类在黄海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测区内小型水母整体丰度较低,且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 根据"973"项目2000年10月—2007年8月浮游生物大网样品,对黄海小型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各优势水母种类在黄海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测区内小型水母整体丰度较低,且主要分布在50m等深线以浅海域,各小型水母类群如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和栉水母类以及10种优势种类的季节更替非常明显。与其它海域相比,黄海小型水母丰度水平最低,平均为0.8ind/m3,占整个浮游动物丰度的比例小于0.5%,因此从丰度上看,小型水母在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中并不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螅水母 管水母 栉水母 五角水母 半球美螅水母
下载PDF
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朱鑫华 吴鹤洲 +2 位作者 徐凤山 赵紫晶 叶懋中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依1980年至1985年搜集的系统生态学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由185种动物(177种鱼类和8种头足类)组成。兼有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的复合区系,以及偶见种、季节种和习见种的多重生态学成分。以暖温性习... 依1980年至1985年搜集的系统生态学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由185种动物(177种鱼类和8种头足类)组成。兼有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的复合区系,以及偶见种、季节种和习见种的多重生态学成分。以暖温性习见种占群落优势地位,其NED和BED分别占68.86%和65.59%,暖水性偶见种仅占0.10%和0.19%。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可归结为依BED聚合成暖季组(5-9月)和依NED聚合为冷季组(10-4月)两种型式,对应于物种间交替利用沿岸水域进行繁殖和索饵活动等生态学过程。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区和黄海南部地理隔离,然生物成分的区系组成相似性较高。黄海北部则受季节性生态环境异质性影响,形成纬向梯度栖息地生态位分化与重叠,表现出群落时空尺度上的可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时空格局 游泳动物
下载PDF
冬季和春季长江口及其近海水域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白晓歌 汪岷 +3 位作者 马晶晶 孙军 梁彦韬 乔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72,共6页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水平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河口区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达到107个/ml,近海水域VDC为106个/ml,河口区的浮游病毒丰度都明显高于近海水域病毒丰度(P<0.01)。在垂直分布上,冬、春两季长江口水域水深小于10m的站位,表层浮游病毒丰度与底层病毒丰度无明显差别,水深大于10m的站位,表层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都高于10m水层病毒丰度,说明长江口浮游病毒的垂直分布与站位总水深有关。还通过比较各站点VDC与叶绿素a含量的数据,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正相关性;春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负相关性,但病毒丰度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仅为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计数 SYBR Green 长江口
下载PDF
青岛近海水域夏季和冬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梁彦韬 汪岷 +2 位作者 白晓歌 孙军 乔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VDC的变化范围为1.21×106个/ml—1.54×107个/ml,平均值为6.16×106个/ml;冬季VDC变化范围为3.45×105个/ml—2.60×106个/ml,平均值为1.45×106个/ml。夏季VDC是冬季的4.25倍,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00)。水平分布方面,夏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大致显现出由胶州湾及湾口附近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趋势,胶州湾站位VDC明显高于其他站位(P<0.05);冬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的水平分布特点为胶州湾、鳌山湾、崂山海域、胶南海域和日照海域为VDC较高区域,崂山以东海域为VDC较低区域。垂直分布方面,夏、冬两季各站位表层VDC都明显高于底层和10m层及潜水体(P<0.05)。对胶州湾中部连续站QD09两层VDC昼夜变化的观测发现,夏、冬两季表层和10m层VDC昼夜都有明显波动。夏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值均在夜间,最低值均在18:00,最高值都约为最低值的3倍;冬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一致性,VDC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倍。对夏、冬两季VDC与Chl-a、水温、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VDC仅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VDC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Chl-a、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EFM VDC 青岛 近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