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春季和秋季的浮游动物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武昌 王克 +1 位作者 高尚武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0-639,共10页
于 1 998年 9— 1 0月和 1 999年 4— 5月用浮游动物中网在渤海调查了浮游动物群落 ,在 1 998年秋季记录到 47种浮游动物 ,而 1 999年春季仅有 2 7种。结果表明 ,4个航次浮游动物总丰度 (不包括夜光虫 )分别为 1 36— 31 2 70、5 5 8— ... 于 1 998年 9— 1 0月和 1 999年 4— 5月用浮游动物中网在渤海调查了浮游动物群落 ,在 1 998年秋季记录到 47种浮游动物 ,而 1 999年春季仅有 2 7种。结果表明 ,4个航次浮游动物总丰度 (不包括夜光虫 )分别为 1 36— 31 2 70、5 5 8— 671 9、5 0 8— 1 3843、5 2 1— 1 2 945ind/m3。在1 998年秋季的调查中 ,小拟哲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是优势种 ,小拟哲水蚤的丰度在 9月和 1 0月分别为 6.8— 30 90 2ind/m3和 60— 40 5 0ind/m3,拟长腹剑水蚤的丰度在 9月和 1 0月分别为0— 831 6ind/m3和 32— 3679ind/m3。在 1 999年春季的调查中 ,双毛纺锤水蚤和腹针胸刺水蚤是优势种。在 4月的调查中 ,双毛纺锤水蚤的丰度为 0— 8389ind/m3,腹针胸刺水蚤的丰度为0— 35 5 2ind/m3。在 5月的调查中 ,双毛纺锤水蚤的丰度达到 0— 1 1 941ind/m3,腹针胸刺水蚤的丰度为 3— 82 38ind/m3。拟长腹剑水蚤、小拟哲水蚤和双毛纺锤水蚤是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 ,普查大网资料得出的丰度大大低于中网资料得出的丰度。因此 ,个体较小的浮游动物应该作为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秋季 拟长腹剑水蚤 小拟哲水蚤 双生纺锤水蚤 渤海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应用PRIMER软件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荣军 李瑞香 +2 位作者 朱明远 郑家声 郑有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 根据青岛近海进行的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数据,采用专业软件PRIMER中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由于本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Si的限制,硅藻类群不占明显的优势,使得优势种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出现明显的群落演替,但用PRIMER软件的聚类分析(Clustering)和多维尺度转换排序(MDS)分析表明,添加营养盐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明显的变化,同时,PRIMER软件的相异系数(ANOSIM)分析也表明,在同时添加N、P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只添加P的围隔中的变化显著。这显示了PRIMER软件在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评价水域富营养化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ER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元统计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及其氮的排泄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2 位作者 吉鹏 张光涛 张武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7-663,共7页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1 0 %—65%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 (34%— 1 0 0 % )。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氮产生率为 0 44— 1 75mg/ (m3·d) ,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 6 8%—53 6%。由此可见 ,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夏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 氨氮产生率 普里兹湾
下载PDF
厦门杏林虾池夏冬季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锦兰 林元烧 +2 位作者 杨圣云 曹文清 吴桂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 2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2月 ,在杏林虾池用稀释法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结果表明 :砂壳纤毛虫、甲壳类无节幼体是微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 ;浮游植物生长率夏季为 0 .40~ 1 .0 1 /d、冬季为 0 .1 8~ 0 .96/d ;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夏季为 0 .578~ 1 .3 2 4/d、冬季为 0 .2 0 4~ 0 .2 55/d ;日摄食率 (以C计 )夏季为 1 9.1 7~89.51mg/(m3·d)、冬季为 3 .3 2~ 7.2 3mg/(m3·d) ,各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43 .90 %~ 73 .40 %、1 8.43 %~ 2 2 .51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夏季为 1 1 5.2 3 %~1 93 .52 %、冬季为 3 7.47%~ 1 1 1 .3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初级生产力 稀释法 杏林虾池 厦门市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粒径分级 夏季 冬季
下载PDF
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郭玉清 张志南 慕芳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3,共8页
主要以线虫、桡足类、双壳类、多毛类和动吻5个类群对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水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航次平均,渤海小型底栖动物年生物量为(干重)0 404g/(m2·a);1998年9~10月和1999年4~5月2个航次... 主要以线虫、桡足类、双壳类、多毛类和动吻5个类群对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水平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航次平均,渤海小型底栖动物年生物量为(干重)0 404g/(m2·a);1998年9~10月和1999年4~5月2个航次中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水平分布主要表现为渤海中东部和海峡口站位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站位,但在1999年航次,海峡口靠近海岸的站位生物量下降,位于莱洲湾B1站位生物量明显上升.依据小型底栖动物的年生产力P=9B,估算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生产力为(干重)3 636g/(m2·a).还对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世界其他海域的进行了比较,认为渤海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数值与其他海域生物量的数值接近,但略偏低.就不同学者研究所得的线虫平均个体干重进行了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底硒桡足类 渤海 生物量 线虫 双壳类 动物 多毛类
下载PDF
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龙飞 汪岷 +5 位作者 梁彦韬 王芳 杨琳 王健 孙辉 汪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39-1346,共8页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09年春季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大尺度(119.5°—129°E,25°—39°N)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病毒、异...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09年春季东海、黄海浮游病毒和异养细菌的丰度进行了大尺度(119.5°—129°E,25°—39°N)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浮游病毒、异养细菌的丰度范围分别为3.38×105—2.26×107个/mL(平均6.24×106个/mL)、5.83×103—1.23×106个/mL(平均1.22×105个/mL)。在水平分布上,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在山东半岛周边养殖海域、浙江东南沿海养殖区及舟山渔场北部形成明显的高值区;黄海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的丰度平均值均高于东海。在垂直分布上,东海浮游病毒与异养细菌丰度值随水深呈明显下降趋势,表层丰度值与30m以下各层差异显著(P<0.05);在黄海,二者丰度随水深降低趋势不明显。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查海域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显著正相关(r=0.288,P<0.01),浮游病毒丰度与温度显著负相关(r=0.243,P<0.05),异养细菌丰度与盐度显著负相关(r=0.24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黄海 浮游病毒 异养细菌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于莹 张武昌 +4 位作者 赵楠 孙晓霞 张翠霞 丰美萍 肖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0-701,共12页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nd/L),12月为最低值(843ind/L);平均生物量8月达全年最高值(18.5μgC/L),6月为最低值(0.6μgC/L)。除6月和8月外,湾内站位纤毛虫的平均丰度比湾外的高。砂壳纤毛虫种数于8月达到最高值(25种),1月种数最少(6种)。砂壳纤毛虫丰度在纤毛虫丰度中的比例全年平均为25%,分别于1月和8月达到最低(8%)和最高值(57%)。断面资料显示,纤毛虫的分布表层高于底层。表层砂壳纤毛虫生物量及表层纤毛虫的生物量均与表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表层砂壳纤毛虫的生物量及表层纤毛虫生物量与Chl.a浓度都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丰度 生物量 胶州湾
下载PDF
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长期变化 被引量:37
8
作者 孙松 李超伦 +2 位作者 张光涛 孙晓霞 杨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5-631,共7页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群,是海洋食物网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基于胶州湾浮游动物长期观测资料,本文系统分析了1977—2008年胶州湾浮游动物群落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胶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之后胶州湾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达到0.361g/m3,为20世纪90年代的3.54倍。浮游动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已由20世纪90年代夏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的季节变化特征转变为2000年之后春季生物量和丰度最高,夏季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胶州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发生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胶质类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表现为升高的现象,水母和被囊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5倍以上。桡足类、毛颚类等浮游动物类群的长期变化趋势呈现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水母 长期变化
下载PDF
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朱鑫华 吴鹤洲 +2 位作者 徐凤山 赵紫晶 叶懋中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依1980年至1985年搜集的系统生态学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由185种动物(177种鱼类和8种头足类)组成。兼有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的复合区系,以及偶见种、季节种和习见种的多重生态学成分。以暖温性习... 依1980年至1985年搜集的系统生态学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由185种动物(177种鱼类和8种头足类)组成。兼有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的复合区系,以及偶见种、季节种和习见种的多重生态学成分。以暖温性习见种占群落优势地位,其NED和BED分别占68.86%和65.59%,暖水性偶见种仅占0.10%和0.19%。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可归结为依BED聚合成暖季组(5-9月)和依NED聚合为冷季组(10-4月)两种型式,对应于物种间交替利用沿岸水域进行繁殖和索饵活动等生态学过程。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区和黄海南部地理隔离,然生物成分的区系组成相似性较高。黄海北部则受季节性生态环境异质性影响,形成纬向梯度栖息地生态位分化与重叠,表现出群落时空尺度上的可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时空格局 游泳动物
下载PDF
冬季和春季长江口及其近海水域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白晓歌 汪岷 +3 位作者 马晶晶 孙军 梁彦韬 乔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7-372,共6页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水平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河口区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VDC)达到107个/ml,近海水域VDC为106个/ml,河口区的浮游病毒丰度都明显高于近海水域病毒丰度(P<0.01)。在垂直分布上,冬、春两季长江口水域水深小于10m的站位,表层浮游病毒丰度与底层病毒丰度无明显差别,水深大于10m的站位,表层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都高于10m水层病毒丰度,说明长江口浮游病毒的垂直分布与站位总水深有关。还通过比较各站点VDC与叶绿素a含量的数据,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正相关性;春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负相关性,但病毒丰度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仅为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荧光显微计数 SYBR Green 长江口
下载PDF
青岛近海水域夏季和冬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梁彦韬 汪岷 +2 位作者 白晓歌 孙军 乔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1-418,共8页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Direct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VDC的变化范围为1.21×106个/ml—1.54×107个/ml,平均值为6.16×106个/ml;冬季VDC变化范围为3.45×105个/ml—2.60×106个/ml,平均值为1.45×106个/ml。夏季VDC是冬季的4.25倍,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00)。水平分布方面,夏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大致显现出由胶州湾及湾口附近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趋势,胶州湾站位VDC明显高于其他站位(P<0.05);冬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的水平分布特点为胶州湾、鳌山湾、崂山海域、胶南海域和日照海域为VDC较高区域,崂山以东海域为VDC较低区域。垂直分布方面,夏、冬两季各站位表层VDC都明显高于底层和10m层及潜水体(P<0.05)。对胶州湾中部连续站QD09两层VDC昼夜变化的观测发现,夏、冬两季表层和10m层VDC昼夜都有明显波动。夏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值均在夜间,最低值均在18:00,最高值都约为最低值的3倍;冬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一致性,VDC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倍。对夏、冬两季VDC与Chl-a、水温、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VDC仅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VDC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Chl-a、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EFM VDC 青岛 近海域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与滩涂养殖容量的研究 I.潮间带表层底栖动物数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勃 张本 +2 位作者 陆健健 欧宗东 邢增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于2000年1~3月 ,对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 ,初步分析了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密度等生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0.38g/m2,栖息密度... 于2000年1~3月 ,对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 ,初步分析了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密度等生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东寨港红树林区潮间带表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0.38g/m2,栖息密度为80.53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区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滩涂养殖容量
下载PDF
南黄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刘录三 李新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2,共7页
根据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3月在 1 2 1°— 1 2 5°E、33°— 36°N海域范围内的 1 7个取样站采集的 482号采泥样品和 5 4 6号拖网样品共计 2 72种动物 ,经实验室鉴定、称重、计数、计算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海... 根据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3月在 1 2 1°— 1 2 5°E、33°— 36°N海域范围内的 1 7个取样站采集的 482号采泥样品和 5 4 6号拖网样品共计 2 72种动物 ,经实验室鉴定、称重、计数、计算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在春季和秋季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 ,在 2 72种大型底栖生物中 ,多毛类 84种 ,软体动物 76种 ,甲壳动物 83种 ,棘皮动物 2 9种。从分析结果看 ,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生物量却变化很大 ,秋季的生物量远高于春季。这与底栖生物在春季繁殖 ,多为幼体或低龄个体 ,而秋季基本长大成熟有关。与 1 95 9— 1 960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对南黄海底栖生物的调查结果比较 ,表明当前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格局和生态学特点没有根本的改变 ,但春季的生物量较 1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南黄海 分布 春季 秋季 生物量 种类
下载PDF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被引量:456
14
作者 徐兆礼 陈亚瞿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15,共3页
一、前言日本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terus maruadsi)是东黄海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秋季鲐鲹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北纬32°00′—33°30′,东经124°00′—128°30′)以及东海中南部(北纬26... 一、前言日本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terus maruadsi)是东黄海主要中上层鱼类资源。秋季鲐鲹鱼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北纬32°00′—33°30′,东经124°00′—128°30′)以及东海中南部(北纬26°30′—29°00′,东经123°00′—126°00′)形成两个索饵渔场,前者简称为北部渔场,后者简称为南部渔场。为了开发和利用东黄海鲐鲹鱼索饵渔场资源,需要对两渔场鲐鲹鱼资源分布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以往国内外的一些报道,鲐鲹鱼是一类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的鱼类,其分布特点往往同浮游动物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 浮游动物 优势种
下载PDF
黄海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芳 孙松 +1 位作者 杨波 吉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2-329,共8页
根据2001年3、5、6、7、8、11月黄海6个航次的大容量采水器(59L)中浮游动物的样品资料,对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及该种桡足幼体和成体丰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3月份在整个黄海测区内的丰度较低;5... 根据2001年3、5、6、7、8、11月黄海6个航次的大容量采水器(59L)中浮游动物的样品资料,对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及该种桡足幼体和成体丰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3月份在整个黄海测区内的丰度较低;5月份除山东半岛南岸三个高值站位,外海相对比近岸高;6、7月份的丰度水平最高,7月份航次中,丰度最高的站位可达10555ind/m3,整个测区内,海州湾内侧高于外侧;8月份,测区内的丰度分布相对均匀,丰度较低;11月份,测区小拟哲水蚤的分布相对也比较均匀。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的丰度在黄海测区内的分布格局与该种桡足幼体及成体丰度的分布格局在3、5、6、7月份比较吻合,在8、11月份吻合程度较差。不同月份小拟哲水蚤的分布与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关系不尽相同;其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受盐度、叶绿素a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小型桡足类 小拟哲水蚤 丰度
下载PDF
必需脂肪酸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乐 蒲新明 +2 位作者 梁彦娟 李洛娜 李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1,共6页
关键词 海洋食物链 必需脂肪酸 海洋生态系统 植物营养成分 脂类物质 动物生长 营养价值 能量流动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浮游动物稳定同位素研究——碳稳定同位素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华雪 徐军 +2 位作者 李纯厚 陈作志 黄洪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64,共6页
文章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108°~117°E;4°~12°N)春季和夏季不同粒径范围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特征。根据粒级将浮游动物分成三组,分别是〉500μm组(大型)、380~500μm组(中型)和180~380μm组(小型)。研究结... 文章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108°~117°E;4°~12°N)春季和夏季不同粒径范围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特征。根据粒级将浮游动物分成三组,分别是〉500μm组(大型)、380~500μm组(中型)和180~380μm组(小型)。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δ13C值存在着显著的季度变化。夏季大型浮游动物δ13C平均值比春季高,而春季中型和小型浮游动物δ13C平均值比夏季高。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粒级浮游动物稳定同位素δ13C值并无显著性差异。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δ13C值与对应粒径的浮游动物生物量没有明显的关系,与75m层盐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中型浮游动物与环境因素及生物量的关系不明显,显示水体垂直混合的季节变化对大型和小型浮游动物δ13C值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浮游动物 碳稳定同位素 广义加性模型
下载PDF
渤海微型浮游动物及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50
18
作者 张武昌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258,共7页
1997年 6月在渤海的 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微型浮游动物主要是砂壳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 Codonellopsi... 1997年 6月在渤海的 5个站位采样分析了微型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微型浮游动物主要是砂壳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 Codonellopsis spp.是砂壳纤毛虫的绝对优势种,只在1、3、5号站有分布。表层分布为: 1号站981ind/ L、5号站200ind/ L、3号站30ind/ L;垂直分布为上层多、下层少。桡足类幼虫密度为 0-87ind/ L。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 0.43-0.73d-1,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 0.42-0.69 d-1,相当于每天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34%-49%和初级生产力的85%-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压力 砂壳纤毛虫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南黄海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分布及其与宿主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艳 汪岷 +3 位作者 杨琳 卢龙飞 王健 孙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4,共7页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南黄海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等宿主丰度以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海区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在(2.22×106)—(1.60×1...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南黄海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等宿主丰度以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海区秋季浮游病毒丰度在(2.22×106)—(1.60×107)ind/ml之间,平均值8.32×106ind/ml。病毒丰度在调查海域的东北和中南部海域出现高值区,在西南部出现低值区,且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较一致。在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丰度平均值分别为8.63×106、7.83×106、8.49×106ind/ml,表层和底层丰度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中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VBR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聚球藻、水深、水温、盐度、溶氧、叶绿素a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病毒 异养细菌 微微型浮游植物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文博 刘华雪 +2 位作者 巩秀玉 史荣君 黄洪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5,共8页
在2015年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按照浮游动物粒径大小将其分成3个类群,即小型浮游动物(180~380μm)、中型浮游动物(380~500μm)和大型浮游动物(>500μm)。结果显示浮游动物... 在2015年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氮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按照浮游动物粒径大小将其分成3个类群,即小型浮游动物(180~380μm)、中型浮游动物(380~500μm)和大型浮游动物(>500μm)。结果显示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氮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多分布于珠江口、东沙群岛和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浮游动物氮稳定同位素δ^(15)N值出现显著的季节和粒径结构差异,其中夏季δ^(15)N平均值高于冬季,以小型浮游动物尤为明显(P<0.01)。各粒级浮游动物δ^(15)N值随粒径增大而增加。小型和中型浮游动物δ^(15)N值与浮游动物生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大型浮游动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则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氮稳定同位素 南海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