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海蛰各发育阶段幼体的影响——兼论辽东湾海蜇资源锐减的原因 被引量:30
1
作者 鲁男 刘春洋 郭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4-309,共6页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盐度为2—31.42‰范围内,本文就盐度对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和幼水母的生长、发育、变态及成活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浮浪幼虫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2‰;螅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10‰;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最适盐度范围为14—20‰;幼水母生存的盐度下限为8‰。 作者根据近15年辽东湾北部主要河流的淡水注入量,海蜇产量及本实验数据,结合辽东湾曾出现过三次大减产现象分析,认为前一年夏、秋季海蜇生殖季节河流淡水注入量过多,使河口附近海蜇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的栖息水域盐度聚降,导致浮浪幼虫和螅状幼体毁灭性死亡,是造成海蜇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作者并提出采取人工培育螅状幼体,选择合适水域进行放流以补充海蜇资源,是海蜇渔业稳定和增产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幼体 盐度
下载PDF
海蜇幼体与对虾幼体相食关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绪峨 宋向军 +5 位作者 马建新 王炳森 姜福君 李悦春 傅德忠 刘国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0-33,共4页
本文于1992年和199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莱州市对虾育苗增殖场对海蜇幼体与对虾幼体的相食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对虾各期幼体均不摄食海蜇各期幼体。海蜇各期幼体摄食对虾各期幼体的能力不同,其中以伞径10-... 本文于1992年和1993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莱州市对虾育苗增殖场对海蜇幼体与对虾幼体的相食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对虾各期幼体均不摄食海蜇各期幼体。海蜇各期幼体摄食对虾各期幼体的能力不同,其中以伞径10-20mm的后期碟状幼体摄食对虾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的比率最高,摄食糠虾幼体和仔虾的比率较低;而伞径20mm以上的幼蜇不能吃掉仔虾。文中还对今后合理放流增殖海蜇和对虾资源提出了初步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幼体 对虾 相食关系
下载PDF
沙海蜇的形态与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鲁男 赵英明 蒋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描述沙海蜇(Stomolophus meleagris L.Agassiz,1862)形态与结构。
关键词 根口水母 沙海蜇 形态 结构
下载PDF
闽江口海蜇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2 位作者 颜尤明 陈利琛 陈金淦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分别采用高次方程和指数高次方程模拟闽江口海蜇伞径和体重的生长,结果表明海蜇生长明显分3个阶段:5月 10日以前为缓慢生长期; 5月 11日至 7月 30日为快速生长期;7月 30日以后为衰老期,个体收缩,体重减轻;伞径和体... 分别采用高次方程和指数高次方程模拟闽江口海蜇伞径和体重的生长,结果表明海蜇生长明显分3个阶段:5月 10日以前为缓慢生长期; 5月 11日至 7月 30日为快速生长期;7月 30日以后为衰老期,个体收缩,体重减轻;伞径和体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8月 5日和7月 30日;伞径和体重生长速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 2日和6月 25日。据此确定闽江口海哲最佳捕捞期7月 30日,最佳捕捞伞径494.1mm;合理开捕期 7月 20日,开捕伞径 465.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生长特性 最佳捕捞期 合理开捕期 闽江口
下载PDF
莱州湾海蜇资源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进道 付成秋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63,共6页
关键词 莱州海 海蜇 生活习性 水产资源
下载PDF
海蜇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文场 张凯 王重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0年第2期13-14,16,共3页
关键词 海蜇 种类 特征特性 营养价值 捕捞加工
下载PDF
莱州湾海蜇消失的原因分析
7
作者 纪灵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4-96,共3页
1991、1992两年来莱州湾连续取得了海蜇大丰收.1993年海蜇的幼体很多,但没到开捕期就大量死亡.1993年5月大量的小海蜇由外海涌入莱州湾,可是7月10日发现海蜇螅状体大量死亡,出现烂头烂边的现象,直到8月10日海蜇大量死亡,出现了“莱州湾... 1991、1992两年来莱州湾连续取得了海蜇大丰收.1993年海蜇的幼体很多,但没到开捕期就大量死亡.1993年5月大量的小海蜇由外海涌入莱州湾,可是7月10日发现海蜇螅状体大量死亡,出现烂头烂边的现象,直到8月10日海蜇大量死亡,出现了“莱州湾海蜇不见了”的局面.根据烟台海洋管区1992年8月、1993年5月和8月在莱州湾的监测资料,本文就海蜇消失的原因作一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消失原因 莱州湾
下载PDF
不同条件因子对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迟艳红 王文章 +2 位作者 李菊 齐继光 王玮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93,共6页
本实验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胃丝酶粗提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具有很高的活性,且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 本实验采用福林-酚法测定了海月水母(Aureliaaurita)胃丝酶粗提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并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pH和金属离子对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胃丝蛋白酶具有很高的活性,且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8.5。Mn^2+离子对海月水母蛋白酶活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Cu^2+和Zn^2+对蛋白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Mg^2+、K^+、Ca^2+对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 蛋白酶活性 温度 PH 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