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龟消化道黏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贵生 唐福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喉拟水龟和乌龟的消化道黏膜上皮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黄喉拟水龟胃黏膜上皮有发达的沟、回结构,在胃的贲门区可见指状突起的黏膜上皮细胞.胃体部的黏膜上皮细胞较大,柱状,表面多数呈五边形或六边形.在一些黏膜上皮细胞... 利用扫描电镜对黄喉拟水龟和乌龟的消化道黏膜上皮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黄喉拟水龟胃黏膜上皮有发达的沟、回结构,在胃的贲门区可见指状突起的黏膜上皮细胞.胃体部的黏膜上皮细胞较大,柱状,表面多数呈五边形或六边形.在一些黏膜上皮细胞中,可见明显的分泌孔.在胃的幽门区,可见突起的微脊.在十二指肠中,可见横行的主皱襞和次皱襞,表面分布着形态不规则的细胞,可见沟、回结构;表面有很多杯状细胞,大多呈圆形.在回肠,可见纵行皱襞,吸收细胞表面不规则,有很多肠腺开口.大肠的黏膜皱襞较浅,可见杯状细胞分布于其中.乌龟胃黏膜上皮表面结构与黄喉拟水龟相似.可见两种不同形状的黏膜上皮细胞,一种为中央凹陷,排列紧密,呈鳞状;另一种为中央稍突起,呈不规则型.胃底部可见很多分泌细胞,在这些细胞中可见乳头状突起,在一些乳头状突起的中央可见分泌孔.小肠上皮细胞结构与黄喉拟水龟相似.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可见簇状排列的黏液分泌细胞.在两种龟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均可见胃小凹结构,但未见微绒毛结构,也无杯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拟水龟 乌龟 消化道 黏膜上皮细胞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哈士蟆油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崔桂友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在不同的文献中对“哈士蟆油”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哈士蟆油是“哈士蟆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卵巢和输卵管外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输卵管”。本研究通过对哈士蟆油干品形态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观察和化学成分... 在不同的文献中对“哈士蟆油”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哈士蟆油是“哈士蟆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卵巢和输卵管外的脂肪”,“雌性哈士蟆的输卵管”。本研究通过对哈士蟆油干品形态结构的观察、显微切片的观察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否定了上述的前两种解释。形态结构、组织化学和成分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哈士蟆油是雌性哈士蟆(中国桂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或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的输卵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士蟆油 形态结构 化学成分 输卵管 雌性哈士蟆
下载PDF
黄缘盒龟四种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
3
作者 唐福星 李贵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8-722,共5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缘盒龟的横纹肌、心肌、脾脏和肺等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进 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横纹肌具有明显的明带和暗带结构;心肌的特点是暗带较窄,肌原纤维排列 较疏松,其间有大量的线粒体;肺呈海绵状,上皮组织有两类细胞....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缘盒龟的横纹肌、心肌、脾脏和肺等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进 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横纹肌具有明显的明带和暗带结构;心肌的特点是暗带较窄,肌原纤维排列 较疏松,其间有大量的线粒体;肺呈海绵状,上皮组织有两类细胞.即I型上皮细胞和Ⅱ型上皮细 胞;脾脏由白髓和红髓构成,脾窦由单层扁平细胞覆盖,细胞长杆状,脾内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和 巨噬细胞.提示黄缘盒龟的横纹肌、心肌、脾脏和肺等4种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与哺乳动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盒龟 超微结构 肌肉 脾脏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84
4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3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曾晓茂 松井正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而R.semiplicata(Nikol’ski,1918)和R.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林蛙仅限于中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中国林蛙 形态分类学
下载PDF
大蹼铃蟾皮肤分泌液中抗菌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被引量:26
5
作者 赖仞 叶文娟 +2 位作者 冉永禄 吕顺清 杨大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7-262,共6页
通过SephadexG-75、G-50和G-25洗脱等步骤,从云南产大蹼铃蟾(Bombinamaxima)皮肤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有广泛抗菌活性的多肽,被命名为MSP-Ⅶ。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分析... 通过SephadexG-75、G-50和G-25洗脱等步骤,从云南产大蹼铃蟾(Bombinamaxima)皮肤分泌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有广泛抗菌活性的多肽,被命名为MSP-Ⅶ。用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分析其M+/Z=2648,即此活性肽的分子量为2647D。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含有26个氨基酸。抗菌实验结果表明,此多肽对格兰氏阴性和格兰氏阳性细菌以及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溶血实验表明此活性肽有很轻微的溶血活性。此外,MSP-Ⅶ也可以促进平滑肌收缩和增加微血管的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蹼铃蟾 抗菌皮肤肽 分离纯化 性质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寿兵 张思路 +3 位作者 屈云芳 经佐琴 蒋朝光 吴千红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11-419,共9页
开展中国林蛙南移和人工养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南方多变的气温是否影响其胚胎发育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受精卵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间移换,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快速升温... 开展中国林蛙南移和人工养殖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而南方多变的气温是否影响其胚胎发育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受精卵在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间移换,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快速升温对中国林蛙胚胎孵化率、正常率均有影响,且温差越大影响越大;缓慢升温对胚胎的影响与温差大小和升温起点有关,高起点的升温对胚胎的影响比低起点的升温更大,生产中快速升温以不超过2℃,慢速升温以不超过4℃为宜。(2)慢速降温幅度为4℃时,对胚胎发育无影响,为8℃时,有影响;快速降温幅度为4℃时,对胚胎孵化率和正常率均有影响,生产中慢速降温以不超过8℃,快速降温以不超过4℃为宜。(3)变温幅度相同时,变温速度越大,对胚胎的影响越大。(4)原肠期是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升温敏感期,神经管期为升温非敏感期,中国林蛙胚胎发育中对升温变化较降温敏感。(5)中国林蛙的胚胎发育不会因南方天气的异常而遭到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中国林蛙 温度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中国林蛙幼体适宜生存环境的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寿兵 屈云芳 +2 位作者 经佐琴 蒋朝光 吴千红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通过人为设置六种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了中国林蛙幼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适宜的生存环境是水深低于蛙体长并设有栖息陆地,或者保持泥土湿润。水深高于蛙体长或环境干燥均对蛙不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幼蛙平均能存... 本文通过人为设置六种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了中国林蛙幼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适宜的生存环境是水深低于蛙体长并设有栖息陆地,或者保持泥土湿润。水深高于蛙体长或环境干燥均对蛙不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幼蛙平均能存活达5366h,最长可达2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幼体 生存环境
下载PDF
阿特拉津溶液对弹琴蛙(Rana adenopleura)蝌蚪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苑宇哲 徐士霞 +3 位作者 姚春生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研究了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在不同阿特拉津浓度 (ρ/mgL-1:5 ,10 ,15 ,2 0 )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处理 (10d、2 0d)后的形态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2 0d处理组蝌蚪的全长增长率和后肢长增长率低于空白对照组 (CKH2 O) ,全长出现负增... 研究了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在不同阿特拉津浓度 (ρ/mgL-1:5 ,10 ,15 ,2 0 )溶液中经不同时间处理 (10d、2 0d)后的形态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2 0d处理组蝌蚪的全长增长率和后肢长增长率低于空白对照组 (CKH2 O) ,全长出现负增长 ,而丙酮对照组 (CKacetone)蝌蚪的全长增长率高于CKH2 O.实验证明 ,阿特拉津可抑制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而丙酮却促进蝌蚪的生长 .各环境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pH和电导率与阿特拉津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作用效应相一致 .图 2表 8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琴蛙 蝌蚪 形态发育 阿特拉津 生长 丙酮
下载PDF
猪骨骼肌纤维的生长与营养调控 被引量:7
9
作者 杨飞云 刘作华 +2 位作者 黄金秀 刘雪芹 肖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3-808,共6页
肌纤维是肌肉组织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其代谢特性、收缩功能和肌球蛋白重链多态性进行不同分类。肌纤维类型及组成与猪肉品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类型分化与转化及其营养调控,对提高肌肉生长效率和改善肉品质... 肌纤维是肌肉组织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可根据其代谢特性、收缩功能和肌球蛋白重链多态性进行不同分类。肌纤维类型及组成与猪肉品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肌纤维的生长发育规律、类型分化与转化及其营养调控,对提高肌肉生长效率和改善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肌纤维 生长 类型 营养
下载PDF
三种蛙鸣声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仕仁 丁平 诸葛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5-81,共7页
本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杭州地区的黑斑蛙、泽蛙和饰纹姬蛙的鸣声进行了分析。黑斑蛙鸣声一般由4个较长的脉冲组成,每个脉冲持续时间30-50ms,脉冲率(PR)8-11个/s。每声持续时间370-510ms,各脉冲的能... 本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杭州地区的黑斑蛙、泽蛙和饰纹姬蛙的鸣声进行了分析。黑斑蛙鸣声一般由4个较长的脉冲组成,每个脉冲持续时间30-50ms,脉冲率(PR)8-11个/s。每声持续时间370-510ms,各脉冲的能量主要集中在3个能峰上,主能峰位于2.0-2.4kHz之间。泽蛙鸣声由6-7个前后紧接的纺锤形的脉冲串组成,PR为71.7次/s,每声持续时间84.25±7.12ms,主峰频率为1.395±0.023kHz。但嵊泗岛上的泽蛙在鸣声的结构、频谱与时域特征上有些差异。在泽蛙的变音鸣声中,纯音占大部分,纯音的频率约为1.28kHz。饰纹姬蛙的鸣声由11-13个间隔较开的减幅振荡脉冲组成,每个脉冲持续时间16.06±2.08ms,PR为36.23次/s,每声持续时间308.64±22.93ms,主峰频率为1.36±0.02kHz。但与安徽宣城地区饰纹姬蛙的分析结果差异较大。3种蛙鸣声的波形结构和频谱特性各不相同,可能与它们的声囊构造有关。不同的地区蛙鸣声物理结构上的差异,可能是环境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泽蛙 饰纹姬蛙 鸣声 频谱分析
下载PDF
中亚林蛙的核型、C带和银带研究及田野林蛙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刚 徐宁 +1 位作者 李德俊 吴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3-25,共3页
中亚林蛙(Ranaasialica)的核型为2n=26,NF=52.第2号染色体短臂有一条近端着丝粒区C带。第10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对标准NORs。本文认为,田野林蛙(Ranaarvalis)起源于欧洲,是欧洲林蛙群与亚洲2n=24的林蛙群间的过渡种类。
关键词 C带 银带 起源 染色体组型 林蛙
下载PDF
中国林蛙新亚种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魏刚 陈服官 +1 位作者 徐宁 李德俊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75-382,共8页
本文根据采集于陕西户县、甘肃榆中,四川康定和吉林白河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371号标本,对其形态、染色体组型、C带、银带及血清LDH同工酶电泳酶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榆中、康定和白河的标本与中国林蛙模式产地户县的标本两两... 本文根据采集于陕西户县、甘肃榆中,四川康定和吉林白河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371号标本,对其形态、染色体组型、C带、银带及血清LDH同工酶电泳酶带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榆中、康定和白河的标本与中国林蛙模式产地户县的标本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确定榆中、康定和白河产中国林蛙为三个新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蛙 新亚种 分类
下载PDF
云南三种角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树深 费梁 叶昌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6-32,T001,共8页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8SM+2T),NF=50,5+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8SM+2T),NF=50,5+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16M+8SM+2ST),NF=50,5+8,No.6为S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均有C-带正染;凹顶角蟾5n=26(16M+4SM+6T),NF=46,6+7。No.11—13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及周围均有浓C-带正染。三个种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讨论了角蟾属核型演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C-带 AG-NORS 角蟾属 细胞遗传 云南
下载PDF
铜(Ⅱ)对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斌 李杰 刘新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7-409,481,共4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水温的升高明显加强,当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06、0.032、0.026 mg/L.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水温的升高明显加强,当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06、0.032、0.026 mg/L.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降低,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 h的LC50分别为0.100、0.206、0.140 mg/L;在碱度较低时,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碱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碱度较高时,铜离子的毒性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强,碱度为0.79、1.30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206、0.180、0.1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蝌蚪 息性毒性 PH 温度 碱度
下载PDF
虎纹蛙(RANA RUGULOSA)视网膜结构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剑平 陈文列 +2 位作者 余望 黄键 钟秀容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虎纹蛙 (Ranarugulosa)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着重探讨了色素细胞和视细胞的形态结构 .视网膜中三个核层及两个网状层分布均匀 ,无中央凹 .色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脂滴、色素颗粒、髓样体和形状各异的溶酶体等 .视细胞...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虎纹蛙 (Ranarugulosa)视网膜的组织结构 ,着重探讨了色素细胞和视细胞的形态结构 .视网膜中三个核层及两个网状层分布均匀 ,无中央凹 .色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脂滴、色素颗粒、髓样体和形状各异的溶酶体等 .视细胞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组成 ,视杆细胞占多数 .在视网膜中央区 ,视杆细胞数与视锥细胞数之比为1:1;在周缘区 ,两者数量之比为 3:1.视杆细胞外段呈高柱状 ,体积远远大于视锥细胞外段 ,肌样体内有大量的微管 .视锥细胞外段呈矮锥形 ,椭圆体内有一球状小体 .视细胞与节细胞数量之比为 3.6 8:1.结果表明 ,虎纹蛙视网膜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于田间、山涧等弱光环境和捕食习性是相适应的 .图版 1(图 1~图 10 )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视网膜结构 色素细胞 视细胞 光敏度 视紫红质 环境适应性
下载PDF
中国雨蛙精子结构及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林丹军 尤永隆 钟秀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研究了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并初步探讨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中国雨蛙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有一棒状的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有顶体。顶体圆锥状。顶体下腔之中有一... 研究了中国雨蛙(Hylachinensis)精子的超微结构,并初步探讨其在系统发育上的意义。中国雨蛙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有一棒状的细胞核,核内染色质高度浓缩。细胞核前方有顶体。顶体圆锥状。顶体下腔之中有一圆锥状的顶体下锥和细小的囊泡。精子尾部细长,主要由轴丝、致密纤维和线粒体组成。尾部没有波动膜。从蟾蜍科、雨蛙科和蛙科的精子结构看,无尾两栖类在进化过程中,精子结构趋向简单。雨蛙科精子的结构介于蟾蜍科和蛙科之间,更接近蟾蜍科。在雨蛙科中,与已经研究过的雨蛙科的其他种类相比,中国雨蛙的精子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似更为高等。精子尾部波动膜的消失和附属纤维数量的减少似可认为是中国雨蛙的进化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雨蛙 精子 超微结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12
17
作者 耿宝荣 温青 张秋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21,共5页
本文报道了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出水孔完善期共分25个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与四川狭口蛙基本相似,但其胚胎孵化的迟早差距较大。在水温21±0.5℃和24±0.5℃条件下,其胚胎发... 本文报道了饰纹姬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出水孔完善期共分25个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与四川狭口蛙基本相似,但其胚胎孵化的迟早差距较大。在水温21±0.5℃和24±0.5℃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分别为76h56min和61h5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3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曾晓茂 方盛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用寡聚核苷酸探针LZF-l,对中国林蛙的基因指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3个居群的Hinf-l酶切片段的DNA指纹图呈现在个体水平、群居水平和物种水平的高度多态性.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西栖纲 中国林蛙
下载PDF
虎纹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宝荣 陈友铃 +1 位作者 张秋金 蔡明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85-90,共6页
报道了虎纹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自受精卵期至鳃盖完成期共分25 时期, 其发育进程及各期胚胎的形态特征与一般蛙科种类基本相似, 但其受精卵期和8 细胞期有明显的特异之处. 在水温18~23℃下, 其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历时约126 h.
关键词 虎纹蛙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早期 两栖类 无尾目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间有性杂交胚胎核型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桂霞 毛铭廷 +3 位作者 谢宗平 王平 张军 张国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采用胚胎细胞分离及空气干燥法,以痘同发育时期的杂种胚胎为材料,分析了杂种胚胎的核型。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间正反组合的杂种胚贻染色体数目均为22条,可配成11对,均由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的单倍体组成,沤个组别... 本文采用胚胎细胞分离及空气干燥法,以痘同发育时期的杂种胚胎为材料,分析了杂种胚胎的核型。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间正反组合的杂种胚贻染色体数目均为22条,可配成11对,均由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的单倍体组成,沤个组别中,随体显现率,中华大蟾蜍的第6染色体高于花育蟾蜍的第4染色体。从囊胚期到蝌蚪期,杂种胚胎中期相中均有畸变的染色体出现,大多表现为双缢痕及着丝点异位,畸变率为3.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胚胎 中华大蟾蜍 花背蟾蜍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