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矢尖蚧蚜小蜂种群数量动态及其自然控制作用
1
作者 任顺祥 郭振中 熊继文 《贵州科学》 1992年第4期73-77,共5页
矢尖蚧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 DeBach et Rosen)是矢尖蚧未产卵雌成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主要以幼虫越冬。贵阳花溪地区7—8月和10—11月是该蜂发生的两个主要时期。寄生率叶片高于枝条、叶面高于叶背。全年的寄生率最高峰出现在11... 矢尖蚧蚜小蜂(Aphytis yanonensis DeBach et Rosen)是矢尖蚧未产卵雌成虫的一种体外寄生蜂。主要以幼虫越冬。贵阳花溪地区7—8月和10—11月是该蜂发生的两个主要时期。寄生率叶片高于枝条、叶面高于叶背。全年的寄生率最高峰出现在11月、最低峰出现在6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尖蚧蚜小蜂 矢尖蚧
下载PDF
黑龙江两种蚂蚁的染色体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秀芝 王俊森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3-96,共4页
黑龙江两种蚂蚁的染色体杨秀芝,王俊森(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生物系161006)关键词蚂蚁,核型,染色体TWOKINDSOFANTCHROMOSOMEINHEILONGJIANG¥YangXiuzhi;WangJunsen... 黑龙江两种蚂蚁的染色体杨秀芝,王俊森(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生物系161006)关键词蚂蚁,核型,染色体TWOKINDSOFANTCHROMOSOMEINHEILONGJIANG¥YangXiuzhi;WangJunsen(DepartmentofBi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 染色体 染色体组型
下载PDF
不同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春红 陈祖萱 +2 位作者 戴彩娇 万世明 高泽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研究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采用整体骨骼染色方法,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2种处于不同进化地位且游动模式不同的鱼类肌间骨发生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合鳃鱼目合鳃鱼科且游动模式属于鳗... 为研究鱼类肌间骨的骨化模式,采用整体骨骼染色方法,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2种处于不同进化地位且游动模式不同的鱼类肌间骨发生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合鳃鱼目合鳃鱼科且游动模式属于鳗鲡模式的黄鳝在孵出后30d(体长40 mm)时,其头部开始出现椎体小骨;随后依次向尾部骨化,在孵出后55d(体长约100 mm)时,肌间骨相继出现完毕,所有椎体小骨均为"I"形。鲤形目鳅科且游动模式为鲹科模式的泥鳅在孵出后27d(体长17 mm)时,肌间骨开始在尾部出现,包括髓弓小骨和脉弓小骨;随后依次向头部骨化,在孵出后40d(体长35 mm)时,肌间骨全部出现,形态包括"I"、"Y"和"卜"形。此外,研究利用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绿色转基因荧光蛋白(Osterix GFP)斑马鱼品系,通过观察此osterix GFP活体斑马鱼,可发现斑马鱼肌间骨从尾部向头部依次骨化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鱼类肌间骨的骨化规律与其游动模式密切相关,且肌间骨的形态种类的多态性与其游动模式和体型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泥鳅 斑马鱼 游动模式 肌间骨 骨化模式
下载PDF
泥鳅cyp19a1基因克隆及其在倍性间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文怡 易少奎 +4 位作者 杨楠 苏君晓 罗双双 高泽霞 周小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6-176,共11页
克隆并分析泥鳅cyp19a1a的全长cDNA和5′侧翼序列,用qRT-PCR技术比较cyp19a1a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组织间和倍性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泥鳅cyp19a1a的cDNA全长1905 bp,包括29 bp的5′TR、301 bp的3′UTR和1575 bp的ORF序列,其氨基酸... 克隆并分析泥鳅cyp19a1a的全长cDNA和5′侧翼序列,用qRT-PCR技术比较cyp19a1a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组织间和倍性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发现,泥鳅cyp19a1a的cDNA全长1905 bp,包括29 bp的5′TR、301 bp的3′UTR和1575 bp的ORF序列,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I-螺旋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等重要功能域。用hiTAIL-PCR克隆获得2040 bp的5′侧翼序列,在该序列上预测到典型元件TATA-box,以及C/EBPβ、SRY、ER、CREB、GR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12月龄四倍体泥鳅的体长、体质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但性腺发育明显滞后于二倍体。cyp19a1a和cyp19a1b分别在二倍体、四倍体泥鳅的性腺和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倍性间比较结果显示,cyp19a1a在四倍体各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二倍体(除精巢外);cyp19a1b在四倍体雌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但在四倍体雄鳅脑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二倍体。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四倍体中相对较高的cyp19a1a表达可能与其性腺所处发育时期有关,较晚的性成熟有利于泥鳅将更多能量用于个体生长。由于cyp19a1及其催化产生的雌激素还可以通过GH-IGF通路调节鱼类的生长,推测cyp19a1在泥鳅倍性间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二倍体、四倍体间的生长生殖差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cyp19a1 四倍体 性腺发育 基因表达 生殖调控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对泥鳅雌雄和倍性生长差异的表达调控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丹阳 罗丽飞 +2 位作者 曹文怡 周小云 高泽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72,共9页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鱼类雌雄及倍性生长差异之间的相关性,选取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且四倍体生长快于二倍体的泥鳅为研究对象,首先克隆泥鳅雌激素受体基因,获得ERα(1821 bp)、ERβ1(1008 bp)和ERβ2(1197 bp)的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 为探讨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鱼类雌雄及倍性生长差异之间的相关性,选取雌性生长快于雄性、且四倍体生长快于二倍体的泥鳅为研究对象,首先克隆泥鳅雌激素受体基因,获得ERα(1821 bp)、ERβ1(1008 bp)和ERβ2(1197 bp)的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泥鳅ERs分别与鲤科鱼类相应亚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qRT-PCR检测ER基因在二倍体泥鳅性成熟前后5个关键时期的表达情况及二倍体、四倍体相关组织间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3个基因在雌雄个体性成熟前后脑、肌肉、肝脏和性腺组织中均存在差异表达,其中ERα在泥鳅雄性个体脑、肌肉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性(P<0.05),而在雌性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雄性(P<0.05);ERβ1和ERβ2在精巢组织中的表达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泥鳅倍性间的比较结果显示,3个ER基因在泥鳅二倍体脑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四倍体的表达量,且雄性的表达量均高于雌性,其中ERα表达差异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倍性生长差异还是雌雄生长差异,ERα均表现为在生长较慢(二倍体、雄性)个体脑组织中有相对高表达,推测脑组织中ERα基因对鱼类个体生长速度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多倍体 雌激素受体 生长差异 基因表达 克隆及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中国鹅躯干骨骼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进凯 王万意 谢潮连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2年第1期82-86,共5页
中国鹅躯干骼由颈部骨骼、胸部骨骼、腰荐部骨骼和尾部骨骼组成.颈部有17~18枚颈椎,连接成“乙”状弯曲,其中第8至第11颈椎的椎体最长,第2至第5颈椎和第15至第16颈椎椎体有典型的腹嵴,第6至第14颈椎腹嵴有血管沟.胸部有9枚或10枚胸椎,... 中国鹅躯干骼由颈部骨骼、胸部骨骼、腰荐部骨骼和尾部骨骼组成.颈部有17~18枚颈椎,连接成“乙”状弯曲,其中第8至第11颈椎的椎体最长,第2至第5颈椎和第15至第16颈椎椎体有典型的腹嵴,第6至第14颈椎腹嵴有血管沟.胸部有9枚或10枚胸椎,后3枚胸椎参与形成腰荐骨,肋骨有明显的腹嵴(龙骨).腰荐骨由最后3枚胸椎、13~16枚腰椎和荐椎愈合而成,横突愈合成棚状.尾部有7~8枚尾椎,均游离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躯干 骨骼 中国
下载PDF
甘肃省张掖地区啮齿动物种类组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安宁 秦万龙 +1 位作者 王鸿英 龚永胜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啮齿动物 种类分布 张掖地区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