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孔雀在中国的现状及保护策略
1
作者 王怡敏 刘波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区现状、种群结构和种群隔离几方面分析中国绿孔雀面临的灭绝风险,在就地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探讨易地保护策略。提出人工繁育,建立纯绿孔雀人工种群用于开展野外放归,逐步扩大绿孔雀分布区,增加野生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等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种群数量 灭绝风险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野外放归 人工繁育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翁国杭 郑方东 +6 位作者 林瑞峰 林莉斯 赖家厚 赵凯 张庆朝 张立华 林雪艳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3期70-74,共5页
黄腹角雉是中国特产珍稀濒危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黄腹角雉栖息地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栖息地丧失及片段化是其主要致危因素。本文基于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和2020年两次森林资源调... 黄腹角雉是中国特产珍稀濒危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黄腹角雉栖息地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栖息地丧失及片段化是其主要致危因素。本文基于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和2020年两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及相近时期黄腹角雉种群调查数据,研究了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利用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4年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51.68 km^(2),黄腹角雉种群分布面积为6.09 km^(2),该时期黄腹角雉对适宜栖息地的利用率为11.78%;2020年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08.59 km^(2),黄腹角雉分布面积为55.3 km^(2),该时期黄腹角雉对适宜栖息地的利用率为50.93%。两个时期相比较,适宜栖息地面积增长了56.91 km^(2),净增率为110.12%;黄腹角雉实际利用的栖息地面积增长了49.21 km^(2),净增率为808.05%;适宜栖息地利用率增长了39.15%,净增率为332.34%。这说明经过长期努力,保护区内黄腹角雉栖息地面积得到了较大扩展,适宜栖息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人为干扰活动的减少及栖息地片段化状况的改变是适宜栖息地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片段化 生态修复 适宜栖息地利用率 恢复生态学 黄腹角雉
下载PDF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尾榛鸡肠道菌群多样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学群 朱琪 +7 位作者 周航 黄朝霞 廖光炯 张文平 杜世章 熊先华 王金玲 花东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68-74,共7页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和习性关系密切,但斑尾榛鸡肠道菌群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基于王朗保护区斑尾榛鸡的粪便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地斑尾榛鸡的肠道菌群分属31个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和习性关系密切,但斑尾榛鸡肠道菌群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基于王朗保护区斑尾榛鸡的粪便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地斑尾榛鸡的肠道菌群分属31个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在属分类水平上共检测到的斑尾榛鸡肠道菌群覆盖了582个属,平均相对丰度占比前10的优势属为Pseudomonas、Escherichia_Shigella、unclassified_Cyanobacteriales、Paenibacillus、unclassified_Muribaculaceae、Sporosarcina、unclassified_Lachnospiraceae、uncultured_Bacteroidales_bacterium、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Lactobacillus.红原鸡和斑尾榛鸡菌群alpha多样性指标差异并不显著,但beta多样性差异显著.相对于红原鸡,斑尾榛鸡富集了较多的机会致病菌,因此,王朗斑尾榛鸡可能面临着更高的肠道微生态失调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尾榛鸡 菌群 16S rDNA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褐马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雏鸟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33
4
作者 唐朝忠 温伟业 +3 位作者 杨爱玲 卫泽珍 孟秀莲 王建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9-54,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对褐马鸡的22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糖和血清无机磷在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测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测定分析了幼鸟的6种组织器官内锌、铜、锰、铁及1日龄雏鸟... 采用常规方法对褐马鸡的22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血糖和血清无机磷在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测其它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测定分析了幼鸟的6种组织器官内锌、铜、锰、铁及1日龄雏鸟体内10种矿物元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褐马鸡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矿物元素 笼养
下载PDF
家鸡和原鸡的线粒体DNA多态性比较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文 兰宏 +1 位作者 刘爱华 施立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5-60,共6页
本文运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家鸡(茶花鸡、尼西鸡、大理漾濞黄鸡)和原鸡共10只个体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平均每个个体检测到的片段为40条左右。但仅发现3种变异的限制性格局,即StuI-B... 本文运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家鸡(茶花鸡、尼西鸡、大理漾濞黄鸡)和原鸡共10只个体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平均每个个体检测到的片段为40条左右。但仅发现3种变异的限制性格局,即StuI-B,EcaU-B和EcoRI-B。其中StuI─B和ScaI─B为首次报道,而且均为原鸡所特有,EcoRI─B则为大理漾濞黄鸡所特有。茶花鸡和尼西鸡拥有完全相同的限制性格局。经过计算,原鸡与茶花─尼西鸡的遗传距离为0.32%,与漾濞黄鸡的遗传距离为0.48%。上述结果提示,受试原鸡所代责的云南孟连亚群体可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应受到保护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鸡 原鸡 线粒体 DNA 多态性
下载PDF
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月伟 丁平 +1 位作者 姜仕仁 诸葛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9-286,共8页
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样方法对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白颈长尾雉对其栖息地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2)白颈长尾雉主要在阳坡活动,春、秋、各三季活动地坡度较平缓,夏季略陡。该雉... 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样方法对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白颈长尾雉对其栖息地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2)白颈长尾雉主要在阳坡活动,春、秋、各三季活动地坡度较平缓,夏季略陡。该雉栖息地利用受水源距离的影响;(3)各种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团子在白颈长尾雉栖息地中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叶白纸扇、油茶、山、野楷杷、毛冬青、格药柃、乌饭、木、蔷薇科植物、苔草、三脉叶紫菀和厥类植物是影响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重要植物种类;昆虫和土壤动物作为白颈长尾雉的食物在栖息地的利用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针阔混交林 栖息地利用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卵壳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6
7
作者 卢汰春 甘雅玲 +3 位作者 何芬奇 刘如笋 卢春雷 温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本文报道了锦鸡属——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卵壳的气孔、外壳膜、锥体层、木栅层的超微结构。并对两者的卵壳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卵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国特产雉类——褐马鸡、藏马鸡和蓝马鸡卵壳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甘雅玲 卢汰春 +2 位作者 刘如笋 何芬奇 卢春雷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迄今为止,在国内有关野生鸟类卵壳的超微结构报道尚少。我们对中国特产鸡类——三种马鸡卵壳的表皮、气孔、木栅层、锥体层、乳头结、壳膜和基帽进行了扫描巨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三种马鸡不同结构的形态,对研究它们... 迄今为止,在国内有关野生鸟类卵壳的超微结构报道尚少。我们对中国特产鸡类——三种马鸡卵壳的表皮、气孔、木栅层、锥体层、乳头结、壳膜和基帽进行了扫描巨镜观察,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三种马鸡不同结构的形态,对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鸡属 卵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两种锦鸡和环颈雉线粒体DNA(mtDNA)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亚平 陈欣 施立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87-392,共6页
本文以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雉科中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红腹锦鸡(Chrysolopy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线粒体DNA(mtDNA)。雉属与锦鸡属之间的遗传距离P为0.076(0.061—0.085),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P为0.... 本文以1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雉科中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红腹锦鸡(Chrysolopy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线粒体DNA(mtDNA)。雉属与锦鸡属之间的遗传距离P为0.076(0.061—0.085),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P为0.012。推算雉属和锦鸡属的分化大约发生在3.8×10~6年以前,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分化大约在6×10~5年以前。这些结果表明:1.在雉科系统发生中,雉属与锦鸡属是近缘的属;2.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分化较晚,关系密切,可能只是两个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鸡 锦鸡 环颈雉 线粒体 MTDNA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余望贻 姜海斌 +2 位作者 孟琼 尹胜 陈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与人类乳腺增生病相类似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己烯雌酚、黄体酮处理动物。检测血液中雌二醇(E2)、黄体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乳腺组织作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 目的探索建立与人类乳腺增生病相类似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手术、己烯雌酚、黄体酮处理动物。检测血液中雌二醇(E2)、黄体酮(P)、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乳腺组织作组织形态学观察与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动物的乳腺组织切片均有典型的乳腺增生;血清中各激素的水平也有不同的变化。结论采用“己烯雌酚+黄体酮”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建立乳腺增生病的动物模型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动物模型 黄体酮 乳腺组织 己烯雌酚 雌二醇(E2) 促黄体生成激素 家兔 FSH LH
下载PDF
乌骨鸡黑素的一些基本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袁缨 袁星 白庆余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87-291,共5页
应用元素分析、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分析技术对乌骨鸡体内黑素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元素分析结果得到黑素分子中C、H、N、O克原子比率的均值为10:12:1:3.该比值与动物性吲哚黑素的相应元素比例接近。XPS波谱显示出黑素中含有两... 应用元素分析、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分析技术对乌骨鸡体内黑素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元素分析结果得到黑素分子中C、H、N、O克原子比率的均值为10:12:1:3.该比值与动物性吲哚黑素的相应元素比例接近。XPS波谱显示出黑素中含有两种价态的硫(S~Ⅵ、S~Ⅰ),其中以低价态占优势,S2p电子结合能比人发黑素要大些。氮原子只有一种价态。IR光谱中有五组明显吸收峰,其中以主要表征吲哚环的1619—1632CM^(-1)处的吸引峰最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出乌骨鸡黑素是以吲哚环为主体的异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鸡 黑素 元素组成
下载PDF
鹌鹑体尺与体重性状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焦丽萍 赵宗胜 +1 位作者 廖和荣 李大全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25-227,245,共4页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通径分析 ,探讨了日本鹌鹑若干体尺性状与体重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胫长、胸骨长、胸宽、胸深、体斜长等 5个性状与体重性状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通过 3种因素分析方法处理数据 ,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胸深、胸...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通径分析 ,探讨了日本鹌鹑若干体尺性状与体重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胫长、胸骨长、胸宽、胸深、体斜长等 5个性状与体重性状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通过 3种因素分析方法处理数据 ,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胸深、胸宽和体斜长与体重间的相关程度较密切 ,胫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尺 体重 灰色关联分析 通径分析 鹌鹑 胫长 胸骨长 胸宽
下载PDF
鹌鹑胚胎发育过程中蛋内钙、镁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邹发生 陈云霜 王培潮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34-336,共3页
关键词 鸟纲 鹌鹑 胚胎 发育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的超微结构及元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崇艳 张正旺 +2 位作者 陈晓端 刘金英 孙全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8,220.8和62.5μm,分别占卵壳总厚度的6.8%,72.6%和20.6%;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其直径为(0.32±0.08)μm(n=30);卵壳表面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有关,气孔横断面呈细漏斗状,在其上半部有颗粒状填充物.同时比较了白冠长尾雉野生和笼养个体未孵化卵壳中2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在组成卵壳的化学元素中,野生白冠长尾雉的Ca,Mg,P,S的质量分数叫〉1mg·g,其中Ca含量超过卵壳元素总含量的40%;Na,Si,S,K和A1次之,w=0.1~1mg·g^-1;Fe,Zn,Pb,Mn,Cu,V,Ti元素的w=1~100μg·g^-1;Ni,Cr,Co,Se,Cd的含量最低,w〈1μg·g^-1.与野生个体的卵壳相比,保护区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的卵壳成分有显著差异,其中S,Cu,Fe,Al,Mn,Si,Sr,Se,Cr等元素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相比,同种元素在不同个体上w的差异均达到20%以上.饲养个体对Fe,Mn,Si和Sr等4种元素摄入明显不足,而S,Cu,Al,Se,Cr等元素则显著偏高,这可能是造成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卵受精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元素的配比,以保证饲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拥有良好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胁鸟类 白冠长尾雉 卵壳 超微结构 元素成分
下载PDF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在斑尾榛鸡产卵孵卵节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悦华 方昀 +2 位作者 Siegfried Klaus 贾陈喜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0-265,共6页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 (Bonasa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 ,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 .研究表明 ,斑尾榛鸡雌鸟每隔 2d产 1枚卵 ,通过分析 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 ,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 (5 .5 5...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 (Bonasa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 ,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 .研究表明 ,斑尾榛鸡雌鸟每隔 2d产 1枚卵 ,通过分析 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 ,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 (5 .5 5± 0 .80 )次 (4~ 7次 ,n =2 2 ) ,平均每次出巢时间为 (17.6± 6 .77)min .雌鸟早晨出巢的时刻平均为 6 :0 7± 2 3min ,傍晚出巢的回巢时刻平均为 19:4 0± 2 2min ,日活动期平均为 (812 .5± 35 .1)min .雌鸟出巢的时间长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Spearman相关检验 ,r =0 .2 6 4 ,p =0 .0 0 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 孵卵节律 繁殖生态学 斑尾榛鸡
下载PDF
达乌尔黄鼠入眠准备期的体温、代谢率及能量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铮 宋士一 +1 位作者 杨明 彭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8-355,共8页
贮脂类动物在冬眠前大量积累脂肪来准备冬眠,并在入眠时迅速降低体温和代谢率。为探究入眠准备期达乌尔黄鼠体温、代谢率、呼吸商及能量代谢的变化,将其入眠准备期分为育肥期、体重高峰期、育肥后期和冬眠前的试降期,使用植入式半导体... 贮脂类动物在冬眠前大量积累脂肪来准备冬眠,并在入眠时迅速降低体温和代谢率。为探究入眠准备期达乌尔黄鼠体温、代谢率、呼吸商及能量代谢的变化,将其入眠准备期分为育肥期、体重高峰期、育肥后期和冬眠前的试降期,使用植入式半导体温度记录元件i Button、开放式代谢仪和改进的代谢笼,监测其体温、代谢率及呼吸商和能量摄入的变化。结果显示:(1)达乌尔黄鼠体温在冬眠前13-34 d开始下降,远早于冬眠但晚于体重高峰期;体重高峰期体温有降低的趋势,持续时间为1-3 d;育肥后期体温显著下降,体温日波动幅度增加。(2)体重高峰期的静止代谢率高于育肥期,育肥后期有降低的趋势,试降期最低。(3)呼吸商在体重高峰期先升高,之后迅速衰减;入眠准备期的能量摄入在体重达高峰期前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达乌尔黄鼠在入眠准备期,其体温和代谢率已开始降低,能源物质已开始转变;体重高峰期可能是达乌尔黄鼠入眠的一个转折点或启动入眠的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代谢率 呼吸商 能量 冬眠 达乌尔黄鼠
下载PDF
鹌鹑和石鸡的核型及C带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爱葵 冯肇松 李爱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95-99,共5页
本文报道鹌鹑和石鸡的核型、C带,并与已报道的近缘种家鸡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鸟的核型基本一致,但与家鸡的核型有小小差异-两鸟的核型公式为:2N=78=4SM+2T+2ST+zMwT+2ST+4T+62mT/D,多数染... 本文报道鹌鹑和石鸡的核型、C带,并与已报道的近缘种家鸡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鸟的核型基本一致,但与家鸡的核型有小小差异-两鸟的核型公式为:2N=78=4SM+2T+2ST+zMwT+2ST+4T+62mT/D,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鸟类核型在进化过程中有较强保守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石鸡 核型 C带 鸡形目 染色体
下载PDF
鸡投射视顶盖视网膜节细胞的形态学分类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耀星 王子旭 内藤顺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研究鸡视网膜 视顶盖投射系母体———视网膜节细胞 (RGCs)的形态学类型。方法 用逆行追踪法标记鸡投射至视顶盖的RGCs,再用细胞内注射法将标记的RGCs的全树突可视化 ,根据其细胞体和树突野的大小和树突分支特征进行形态学分类... 目的 研究鸡视网膜 视顶盖投射系母体———视网膜节细胞 (RGCs)的形态学类型。方法 用逆行追踪法标记鸡投射至视顶盖的RGCs,再用细胞内注射法将标记的RGCs的全树突可视化 ,根据其细胞体和树突野的大小和树突分支特征进行形态学分类。 结果 鸡投射至视顶盖的RGCs可分为 3群、5亚群 ,即小细胞体和小树突野的I群细胞 ,包括简单型的Is亚群和复杂型的Ic亚群 ;中等细胞体和树突野的II群细胞 ,包括IIs和IIc两亚群 ;具有巨大的细胞体和树突野的IV群细胞 ,仅见IVc亚群。各亚群的比例分别是 :Ic 2 7 7%、Is 33 6 %、IIc 2 5 %、IIs 2 4 4 %、IVc 11 8%。 结论 投射至鸡视顶盖的RGCs以中小型细胞为主 (约占 88 2 % )和一部分大型细胞 (占11 8% ) ,其中Ic亚群细胞类似于哺乳动物的 β节细胞 ,而Is和IIs亚群细胞在哺乳动物尚未见报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类型 节细胞 视网膜 视顶盖 细胞内注射 鸟类
下载PDF
黄腹角雉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温战强 郑光美 +2 位作者 宋祥芬 孙青原 陈大元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透射电镜研究表明,黄腹角雉精子的结构与家鸡的相似,圆锥形的顶体位于精核前部,与精核的前端有少许重叠。顶体刺位于顶体下腔里,其部分区域的电子密度较低。核前窝内容纳着顶体刺的基部,远端的植入窝则为中心粒复合体和无条纹连接... 透射电镜研究表明,黄腹角雉精子的结构与家鸡的相似,圆锥形的顶体位于精核前部,与精核的前端有少许重叠。顶体刺位于顶体下腔里,其部分区域的电子密度较低。核前窝内容纳着顶体刺的基部,远端的植入窝则为中心粒复合体和无条纹连接体所占据,后者构成了精子短的颈部。尾部中段的横切面上有几个线粒体呈螺旋状环绕于轴丝复合体的外面。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没有终环结构,中段与主段是以套接式嵌合连接的。在末段,轴丝结构排列变得不规则。在一些切面上观察到核内大小不等的空泡,以及多核、多尾和不成熟的精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黄腹角雉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8
20
作者 石建斌 郑光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75-283,共9页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野外直接观察等采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ioti)各季节栖息地及其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随... 1992年10月至1993年5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和野外直接观察等采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ioti)各季节栖息地及其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与取食活动密切相关;白颈长尾雉的食性随季节而变化;其对栖息地的利用不是均匀的,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纲 鸡形目 白颈长尾雉 栖息地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