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蚕科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明远 杨宇 吴宝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5-100,共6页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fucata)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进行了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属的双管阔沙蚕和褐片阔沙蚕及日本刺沙蚕和琥珀刺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可以互相诱导异性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naptial dance)和释放配子;雌性或雄性的多齿围沙蚕、雄性的绿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体腔液分别可以诱导异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发生婚舞并释放配子;但雌性或雄性褐片阔沙蚕、雄性的日本利沙蚕、琥珀刺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却不能诱导异性多齿围沙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或释放配子。不过,雌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的体腔液能引起雄性多齿围沙蚕异沙蚕体脑电活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蚕 性信息素 多毛类 种间作用
下载PDF
多毛类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 Savigna)的群浮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宇 朱明远 吴宝铃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49-53,共5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研究青岛潮间带多齿围沙蚕的群浮,发现野外多齿围沙蚕每年6月初到9月底群浮,海水的表层水温从17.5℃到24.5℃,高峰期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水温范围20.7℃到23.5℃,而室内多齿围沙蚕在13℃就出现群浮。随着温度的升...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研究青岛潮间带多齿围沙蚕的群浮,发现野外多齿围沙蚕每年6月初到9月底群浮,海水的表层水温从17.5℃到24.5℃,高峰期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水温范围20.7℃到23.5℃,而室内多齿围沙蚕在13℃就出现群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群浮的异沙蚕体数也增加。多齿围沙蚕在新月和满月之间出现群浮,受潮汐和日照的共同制约,表现出半月相型群浮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类 多齿围 沙蚕 群浮规律
下载PDF
日本刺沙蚕的生态特性及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建新 刘爱英 王世信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养殖 对虾 日本刺沙蚕 生态特性 饵料
下载PDF
讷卡变形孢虫中国新纪录(微孢子门:布雷孢虫科) 被引量:5
4
作者 问锦曾 李社平 孙传信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16-117,共2页
1983年从河南新乡棉铃虫幼虫分离出一株变形孢虫Vairimorpha sp., 经与美国产讷卡变形孢虫V. necatrix(Kramer, 1965)及从英国引进的印度谷螟变形孢虫V. plodiae (Kellen et Lindegren, 1968) 直接比较研究,确定它是讷卡变形孢虫。28℃... 1983年从河南新乡棉铃虫幼虫分离出一株变形孢虫Vairimorpha sp., 经与美国产讷卡变形孢虫V. necatrix(Kramer, 1965)及从英国引进的印度谷螟变形孢虫V. plodiae (Kellen et Lindegren, 1968) 直接比较研究,确定它是讷卡变形孢虫。28℃染病玉米螟幼虫体内游离孢子形态特征如下表。孢子电镜图片表明它们的特征相同(图1—4)。孢子长度稍有不同,可以认为是地理生态不同所致。在20℃下三者发育周期各形态均与Pilly(J. Invertebr. )Patho1. 28: 177—183, 1976)的描述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讷卡变形孢虫 微孢子门 新纪录
下载PDF
槐尺蠖和银纹夜蛾寄生微孢子虫三新种记述 被引量:4
5
作者 问锦曾 孙传信 李社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本文记述了微孢子虫3新种。槐尺蠖微粒子虫Nosema semiothisae sp. nov.,自然寄主: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 Grey,实验寄主:9种鳞翅目昆虫;银纹夜蛾微粒子虫N. agnatae sp. nov., 自然寄主: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 本文记述了微孢子虫3新种。槐尺蠖微粒子虫Nosema semiothisae sp. nov.,自然寄主: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 Grey,实验寄主:9种鳞翅目昆虫;银纹夜蛾微粒子虫N. agnatae sp. nov., 自然寄主: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Staudinger),实验寄主:15种鳞翅目昆虫;银纹夜蛾八孢虫Microsporidium argyrogrammi sp. nov., 自然寄主:银纹夜蛾。除描述了它们光镜与电镜形态特征之外,并与近似种比较,作了简短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槐尺蠖 银纹夜蛾
下载PDF
疣蝗和黑条小车蝗的寄生虫一新种——疣蝗微粒子虫(微孢子门:微粒子科) 被引量:3
6
作者 问锦曾 李社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89-391,513,共3页
本文报道寄生于疣蝗和黑条小车蝗的一种微粒子虫的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及寄生习性,定为新种。
关键词 孢子纲 疣蝗 黑条小车蝗 新种
下载PDF
齐罗汉虫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7
作者 张志宇 陈毕生 李国荣 《热带海洋》 CSCD 1989年第2期1-5,T001,共6页
微孢子类齐罗汉虫Microsporida Thelohania sp.的发育一般经过四个时期:1.营养体期,2.核分裂斯,3.成孢子发育期,4.成熟孢子期。 齐罗汉虫各期发育以核的复杂变化最引人注目。核经过三次横二分裂,在泛孢子囊膜内产生八个孢子母细胞。孢... 微孢子类齐罗汉虫Microsporida Thelohania sp.的发育一般经过四个时期:1.营养体期,2.核分裂斯,3.成孢子发育期,4.成熟孢子期。 齐罗汉虫各期发育以核的复杂变化最引人注目。核经过三次横二分裂,在泛孢子囊膜内产生八个孢子母细胞。孢子母细胞在发育时出现高尔基体、平滑内质网、核蛋白体、特殊分泌颗粒等物质,与形成孢子各细胞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罗汉虫 超微结构 微孢子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